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关于党员干部三力齐发抓好主题教育

爱美丽发表时间 3011420

关于党员干部 三“力”齐发 抓好主题教育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总要求,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五个环节一体推进、同步进行,多措并举、三“力”齐发,在筑忠诚、敢担当、念民生上做实功夫,奋力答好“主题教育”卷。

紧盯培育“学习力”不放松,以“读书不觉已春深”的专注,精读细研、学思结合,筑牢“最忠诚”的信仰根基。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我们党的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是以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打头,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从来都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秉持“学习要到底”的原则,继续发扬“钻和挤”的精神,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突出个人自学的主导地位,严格要求学时、严格明确形式,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的学习代替个人自学的极端重要位置,更加要坚决杜绝浮于表面、浅尝辄止的“泛泛而学”,把学中干、干中学广泛结合起来,始终把学习抓在经常、融在日常,真正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精学细读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学深悟透中筑牢忠诚堤坝,从而更加自觉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聚焦激发“行动力”不懈怠,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绘就“最担当”的实干底色。《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书中提到“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大人物”,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实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把理论所学尽数化成实践所行,怀揣“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树牢“做事不怕错,就怕不敢为”的“闯劲”思维,敢于挑重担子、勇于肩苦任务,知难而不畏难、知重而敢负重、知责而能担责,将实干的影子留在最应该留在的地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以担当作为的新风貌检验主题教育的新成效。

立足厚植“民生力”不动摇,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执政为民、以民为重,诠释“最深沉”的人民情怀。中华民族从来都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路走来、一以贯之。实践也充分表明,任何远离群众的看法想法做法都随时面临事倍功半、随时夭折的风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真正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落到实处,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踏查,拿出“失之毫厘定会谬以千里”的严谨态度,原汁原味、一字一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观点看法,做到快速“成像”与精准“画像”相结合,切不可照猫画虎、自以为是。同时兼顾拉近干群关系与着眼问题解决,针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解决、痛点问题集思广益谋划、堵点问题上下联动疏通,时刻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

 

党员干部 在主题教育中“上下求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保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探索心和奋斗心,真正写好学习、调研、落实三大“命题文章”,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温故知新探索“精神富矿”,在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上下求索。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养分充足的理论篇章一直蕴藏着澎湃的精神力量,这种光芒跨越时空,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有着非凡的影响。从革命战争时期,书本里的箴言为人们拨开迷雾,转化为实现独立自主的信念信仰,到改革开放时期,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变为了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信心。无数事实证明,理论的生命力蓬勃不息、持续高燃。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温故而知新深入探索“精神富矿”,切忌囫囵吞枣读一读、一目十行图交差,而是要下苦学之功、勤学之力,在逐字逐句品读、领悟、揣摩中汲取理论的“源头活水”,真正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提高党性修养,在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中上下求索。

步履坚实求解“问题药方”,在智慧沉淀的“基层山海”上下求索。“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作为全面落实主题教育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映照干部作风的镜子、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更是探寻民间智慧的载体,既然如此重要,就容不得“虚假套路”“糊弄主义”,更来不得“美颜滤镜”“表面文章”,只有以“实”为底、以“细”为面,方能有里有面、有章有谱。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步履坚实求解“问题药方”,带着“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心扎根基层,以谦恭请教之态面对群众、主动拜师学艺,带着困惑不解和疑问“沉下去”、把答案干货和智慧“带回来”,真正感受民生温度、倾听民心民意,更能解锁“武功秘籍”,在智慧沉淀的“基层山海”上下求索。

学以致用激发“干事潜能”,在热火朝天的“奋斗舞台”上下求索。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百年风雨兼程换来的沧桑巨变,非凡成绩单上的高光时刻,不是喊出来、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是一代代奋斗者胸怀伟大梦想、追求向往生活,以披荆斩棘之势、乘风破浪之力、闯关夺隘之勇,一点一滴凝聚起来、一砖一瓦堆砌来的。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干事潜能”,就要在主题教育中“打磨”自己,既要想方设法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千方百计淬炼本领能力,带着一肚子的“干货”、满脑袋的“方法”主动奔赴奋斗前沿去攻坚克难,在量变积累中实现质变突破,真正紧盯工作中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发力,在真抓实干中成就一番新业绩,在热火朝天的“奋斗舞台”上下求索。

 

党员干部 在主题教育中找准“施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当在主题教育中找准“施力点”,真正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不断挖掘新的“成功密码”,勇于乘风破浪、建功立业。

覆盖“知识盲点”以学增智,用求知心态破“思维困境”。“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理论学习是向精神富矿问道探源的过程,从尽览历史风景的波澜壮阔,到看齐榜样人物的心灵共鸣,从品味妙语连珠的其中滋味,到感受如磐信念的澎湃力量,我们总能收获“真知识、真感受、真触动”。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理论的“导航”意义更是非凡,只有继续坚定志向、牢记初心、校准航向,方能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正所谓“读书不精义,落落空摇精。”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干部囫囵吞枣、匆匆闭卷,学得不精、不深、不细,自然困惑良多。广大党员干部当覆盖“知识盲点”做到以学增智,就要拿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探索欲,在咬文嚼字、精读揣摩中汲取力量和滋养,真正用求知心态力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思维困境。

聚焦“问题痛点”较真碰硬,以调研攻略开“对症药方”。“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调查研究是落实主题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措施,只有真真切切贴近基层、走近群众,去感受人间冷暖、去聆听民心期盼、去解析民间智慧,方能对理论产生更多维度的思考、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才能真正燃起共振同频之心,用责任担当把行动落地。广大党员干部当聚焦“问题痛点”较真碰硬,努力摆脱“纸上谈兵”“坐而论道”“闭门造车”的困境和误区,在躬身践行“一线工作法”中把实况掌握到手、对问题矛盾了然于胸,在深入拆解、对话群众、追根溯源中戳中顽疾、理清思路,真正奔着问题去、取得真经回,带着疑惑去、装满实策回,进而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向纵深,以调研攻略开出“对症药方”。

夯实“奋斗支点”务实戒虚,凭吃苦精神绘“成就图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成色足不足,向来不是看材料厚不厚等“留痕文章”上,而是看聚焦了多少问题、落地了多少举措、产生了多少影响,是否为事业发展、国家大局添加助力。在这个浪遏飞舟、百舸争流的年代里,面对惊涛骇浪、面对重重难关,唯一的“捷径”就是奋斗、唯一的“方略”就是坚持,只有边学、边做、边总结,方能顺时而为、乘势而上,舞出风采和自豪。广大党员干部当夯实“奋斗支点”务实戒虚,将“自找苦吃”的座右铭一以贯之,主动前往到困难集中地区、吃劲岗位去历练打磨,以“日拱一卒”的执着和坚韧向高处攀峰,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共行,真正凭吃苦精神绘“成就图鉴”。

 

选调生 续写调查研究“大论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选调生作为基层的鲜活血液,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要趁势而上,积极创新、敢于探索,将年轻干部的干劲和闯劲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在实践中、人群里写实、写深、写热调查研究这份基层的成长“大论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脚下的泥土”写出村情的“实度”。调查研究的关键就是调查,唯有调查才能真正掌握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调查本质上就是主动探寻、主动发现一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准摸透,才能为各级决策提供坚实的现实支撑。“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选调生到村任职,要想真正了解村情民况,光是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翻翻资料,问问数据是不可行的,必须走出办公室,去到村里的各个地方,近的远的都要去,还要下大功夫,让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切实做到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用带“泥”的双脚真正走进民心、听到民声,用最简单也最真诚的方式收集最准确的情况,确保调查研究数据的“真实性”。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深夜的灯火”写出思考的“深度”。调查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重视调查,更要注重研究,没有研究,调查的结果就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情况堆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要想切实开展好调查研究,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再加上深入细致的思考,才能将零散、粗浅的认识系统化、深刻化,才能切实指出问题的关键和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在到村任职这一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选调生更应该珍惜机会,向书本、向实践学习。一方面聚焦问题本身,深入把握其本质和关键,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广泛学习,深入思考其深层原因;另一方面从问题出发,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基层的土地上去试验和挖掘新的道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切实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实招、出硬招、出高招。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用“坚守的初心”写出服务的“温度”。《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如果调查研究仅仅停留于“报告”或者“结论”等“纸上”,那调查研究就成了一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切实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选调生作为组织选调到基层重点培养的群体,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更应坚守党的事业,时刻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开展调查研究期间,要将服务群众的意识根植于心,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可心人”“暖心人”,特别是在村与老百姓朝夕相处期间,更要让自己充满人情味,始终怀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样接着一样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组工干部 做破解“人才难题”的有“心”人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一文中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广大组工干部应铆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干劲,以识才的“慧心”、育才的“巧心”、留才的“诚心”,破解人才引育留“三大难题”,广聚天下英才,筑牢强国之基。

秉持“广纳英贤,人尽其才”的“慧心”,与人才“心”有灵犀,破解“引不进”难题。精准识别人才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广大组工干部要全面、客观、深入地走近人才。敞开“揽才之门”,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同步推进,不以“出身”“辈分”论英雄,多几面“镜子”甄别人才,多几把“尺子”衡量人才,打破守旧式的“条条框框”,抛开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对于特殊人才“一事一议”,量身定制选聘计划,让更多千里马在发展的新赛道上涌现奔跃。要铺平“引才之路”,不搞“近亲繁殖”“暗箱操作”,设立“伯乐奖”“特聘岗”,激励“以智引才”“柔性引才”并举,通过共建联建、项目顾问、候鸟服务等方式,推进更多优质人才在城市、政府、企业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吸引国内外高质量人才和重点人才工程多点“开花”,全面“结果”,为各类人才搭建出碰撞灵感、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谋定“不拘一格,各取所长”的“巧心”,让人才“心”无旁骛,破解“用不好”难题。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人才术业各有专攻,建立健全更加科学适用的人才考用机制,坚持“唯才是举、因才施策”的培养原则,才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优解”。既重“显绩”也看“潜绩”,凭工作实绩和突出贡献评价人才,也要观察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既用“数据”也听“口碑”,通过日常考核、专项考核来衡量人才工作表现,也要听听领导同事怎么说、人民群众怎么评;既纳“外来”也育“本土”,关心关爱新进紧缺人才,倡导“人人都是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把“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也要抓实抓牢本土人才,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培育致富能手带动一方。充分激发不同门类、不同层次人才“比”的干劲、“学”的钻劲、“赶”的冲劲、“超”的闯劲,绘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人才图景。

满怀“栽树筑巢,鼓瑟吹笙”的“诚心”,使人才“心”满意足,破解“留不住”难题。鱼因水而活,水有鱼而灵。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让人才对城市从“一见钟情”到“日久生情”,让城市对人才从“一朝拥有”到“天长地久”,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厚植宜业宜居的沃土,在创新创业资助、工资薪酬奖励等领域拿出“真金白银”,用岗位晋升空间和事业发展潜力留住人才。提供可感可及的服务,提供“订单式”服务,做到人才点单、政府接单,拿出“真情实意”,协调解决医疗配套、子女就学等困难,给予创业指导、心理关爱等援助,将“问题清单”化为“满意清单”,用“服务指数”提升“幸福指数”。凝聚同心同行的共识,将人才高质量生命周期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轴线紧密融合,推进城市和人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让这份“爱意”更加“浓烈悠长”。

 

“跋山涉水”求取主题教育“真经”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这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动真格、用真功、较真劲,认真落实好每一项要求、抓好每一个环节,“跋山涉水”求取主题教育的“真经”。

在看齐“主山”中强化正本清源,求取凝心铸魂的“真经”。“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就一刻不能没有核心的掌舵领航。我们党的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以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打头,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将其作为锤炼党性、筑牢忠诚的政治之训,作为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思想之训,全力念好凝心铸魂的“真经”。要鲜明聚焦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主山”,自觉把“两个确立”融入血脉、见之行动,像“群山”一样紧紧环绕在“主峰”周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党成为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要聚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从中饱尝真理的味道、感悟思想的力量、读懂领袖的魅力,把精学、深悟、真信、笃行一体贯通,在铸魂增智的道路上“拾阶而上”,在理论武装的高峰上“不懈攀登”,让忠诚定力稳如泰山,让初心使命坚如磐石,让挺膺担当成为自身的鲜明标识和坚定自觉。

在垒高“靠山”中涵养鱼水深情,求取人民至上的“真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此次主题教育,都鲜明将“群众篇”作为核心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和宗旨性质,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聚焦本次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具体要求,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联系起来,将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贯通起来,将一代代共产党人真情为民的“精神谱系”融汇起来,把群众当做最大的靠山,从而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人民至上的“真经”。要以“海纳百川”的站位和意识,把人民置于自己之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要以“泰山不让土壤”的务实作风和朴素情怀,解决好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要把为民“勋章”作为最闪的荣耀,把群众的评价作为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真正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不断垒高人民这个最大的靠山,厚蓄群众这个最大的水源,持续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

在不改“青山”中永续奔流之势,求取实干担当的“真经”。“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正是无数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式干部、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式干部,推动了党的事业接续发展,或许他们“标签”不同,但却初心本色如一、拼搏姿态如一;面对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聚焦主题教育“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的明确要求,继承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继承“最讲认真”的优良作风,练就“能干、会干、干成”的看家本领,让干事热情和担当激情“常青”,让奋进之心和奋进之力“奔流”,真正把“言于口、写于文、定于会”的一项项“蓝图”“任务图”“施工图”,真正变成让群众可感可见可触及的发展“实景图”。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磨砺自己的韧劲,练好水磨工夫,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一件抓落实;要胸怀“国之大者”,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赢得“奋斗的幸福”。

 

“步步到位” 莫让基层调研“分解外包”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来,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入车间、蹲田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但是部分干部却畏惧炎炎烈日,不舍空调风扇,使基层调研变为“分解外包”式的“逐级要材料”,究其原因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祟。基层调研要切实走到位、问到位、谋到位,决不能“跑偏”成道听途说、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假调研”。

迈开腿,以“铁硬脚板”访民意、探民情,深入群众“步步到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听的是基层声音,察的是群众关切,一些干部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将调研任务“甩锅”基层,规定时限后“坐等材料”,最终到手的是“补充修改”的“报表台账”,入眼的是“精心包装”的“亮点工程”。这不仅听不到群众“心声”,看不到真实“风景”,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给基层增加负担。“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基层调研要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区”,脱下官帽换草帽、脱下西装换农装、脱下皮鞋换布鞋,经常到群众炕头坐一坐,到田间地头蹲一蹲,到厂房车间走一走,把板凳搬到群众院子里,把茶话会开到群众中间去,戒掉“官腔”说“俚语”,把天聊到群众心坎上,才能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掌握好基层调研的“第一手”资料。

抹开面,以“火眼金睛”找疑难、抓矛盾,挖掘问题“步步到位”。基层调研难免会遇到“熟人”,一些干部顾及“熟人面子”或害怕“秋后算账”,对于问题瞻前顾后遮遮掩掩,选择避重就轻当“老好人”,让调研对象自己“查摆问题”、自己“拿捏尺度”,自己“选择性上报”,这种商量式的“揭短亮丑”无异于“掩耳盗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如若对问题视而不见,最终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基层调研决不能被“人情”左右,必须不掺半点虚假。调查研究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斗争精神,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坚持原则,讲真话、亮底线。要把牢问题线索,以走访的事实资料为依据,以敏锐的洞察能力辨真假,抽丝剥茧“揭开面纱”,追根溯源“捉到活鱼”,找准找实疑难杂症,挖准挖深症结所在。

发准力,以“回春妙手”献良策、解难题,落地执行“步步到位”。“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部分干部只调不研、一调了之,转头“伸手”向下要对策、要建议,最终使调研流于形式、失了意义。基层调研要实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必须写好“后半篇文章”。要“调以致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剥洋葱”的方式条分缕析、深中肯綮,直击要害关键,打通“任督二脉”,最后“取到真经”,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进决策、进文件、进实践,“拔钉清零”,做到共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个性的问题专项解决、特殊的问题逐个解决。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从感性认识升华形成理性认识,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和经验案例,凝心聚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乘”主题教育之风“拨云见日”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次全党集中性学习教育,节点特殊,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筑牢政治忠诚,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深厚的信仰力量和实践力量,从而拨开创业建功中的迷茫与困惑,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更加闪耀。

掸思想之灰尘。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翻阅党一百多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印记,每逢重要关口,总有思想之飞跃引领前进方向。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思想灵魂纯净、理想信念坚定,是对党忠诚的意志体现。唯有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把握住时代之变,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权;唯有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不惧惊涛骇浪,航行至美好彼岸。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关键之所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宝贵历史经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学习机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深刻内涵,以此涤荡灵魂、掸去思想蒙尘。要注重学思悟透、融会贯通,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解创业之难题。“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和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入重要阶段,对党员干部能力的要求比之以往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面对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和运用,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解决矛盾问题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锐利武器,为党和人民再建新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理论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砺斗争之意志。“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值此之际,前途光明却也道路曲折,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扑面而来,也必然会经历更多难以预料的风雨。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愈发错综复杂,给党和国家事业安全带来挑战。“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升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敢于为党分忧、为人民解难,要将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目标要求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点上发力”让主题教育“层层开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主题教育当成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落实,通过“点上发力”让主题教育“层层开花”,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锤炼党性修养、扛牢使命担当、永葆初心使命,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立足思想“基本点”,锤炼党性修养,让主题教育开出“精益求精”之花。

“为政之基,重在思想”,回首党的百年征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我们党之所以能翻过一座座高山,跨过一座座险峰,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究其原因在于始终坚守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一心一意领会,切实把握好主题教育的精神内涵,以理论学习“燃料”助力思想“熔炉”,从主题教育中提炼信仰、锤炼忠诚、汲取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涵养理论自信,筑牢信仰根基,在学思践悟中练就“钢筋铁骨”,以永不磨灭的信仰砥砺对党的赤诚之心,以坚定的信念回应时代的呼唤。

抓住实践“关键点”,扛牢使命担当,让主题教育开出“善作善成”之花。

“为政之要,贵在实践”,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主题教育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信其所以然、行其所以必然,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住问题导向,担当作为,知行合一。一切的难题,唯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的举措,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的愿景,仅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重实践”的总要求,真抓实干、务实而为,把推动主题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相结合,争当开拓奋进、担当作为的“实干家”,持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笃定为民“落脚点”,永葆初心使命,让主题教育开出“念兹在兹”之花。

“为政之本,赢在为民”,在主题教育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可谓分量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百年征程为民而生、因民而兴、与民同进,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甘于奉献”的青春模样,绽放“念兹在兹”的为民之花。

 

“赴约”主题教育 锚定“奋进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迈入新征程,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躬身入局”,主动“赴约”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锚定“四重坐标”,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赴“以学铸魂”的理论之约,聚焦“学思想”,在深学笃信中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坐标。“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逐字逐句学、原原本本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善于透过原文悟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从而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赴“以学增智”的担当之约,聚焦“强党性”,在敢闯敢拼中锚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坐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诚。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年轻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忠诚融入血脉、刻入灵魂,始终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要始终保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态和好学功夫,在精神富矿中汲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奋楫争先,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赴“以学正风”的革新之约,聚焦“建新功”,在反躬自省中锚定“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作风坐标。“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延续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广大年轻干部当利用好主题教育这一“明镜”,对镜自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立起“规矩之尺”,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中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牢记规矩与纪律,在行动上对着先进典型查不足、找差距,不断净化、完善、革新与提高自我,不断净化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和社交圈,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事事率先垂范、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严于律己,真正将主题教育铸进灵魂。

赴“以学促干”的时代之约,聚焦“重实践”,在知行合一中锚定“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实干坐标。“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无论是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还是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都是为了“国之大者”而努力,都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正所谓“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主题教育的成效还是要投射到实践天地去检验,关键要看成果的转化率和奋斗的成绩单。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只有勇于直面问题,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保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进取姿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开创新局面。广大年轻干部要紧握实干担当的“接力棒”,主动融入基层一线,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拼劲应对工作任务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要不做“虚功”,只务“实事”,切勿滋养“躺平”“摆烂”心态,从而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赴约”主题教育校准“奋进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赴约”主题教育,跟着鲜明具体的“学习路径”取经问道去,真正校准“奋进坐标”,在更为坚定的脚步、更为昂扬的精神、更为主动的力量扬帆新时代,用如虹气势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赴“答疑解惑”的理论之约,校准“许党报国”的忠诚坐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理论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翻开博大精深的“理论卷”,从力透纸背的真理文字,到铿锵有力的革命宣言,从一字千金的誓言承诺,到智慧凝聚的经验法宝,每每深学一次,总有新感受、新收获和新触动。回望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干部勠力同心,向困难发起冲锋,办成了许多以前未办成的大事,让理论的生命力充分迸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当赴“答疑解惑”的理论之约,始终保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态和好学功夫,在精神富矿中汲取思想的“源头活水”,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校准“许党报国”的忠诚坐标,确保前进路上不偏航、心笃定。

赴“把脉问诊”的调研之约,校准“实事求是”的作风坐标。“刮骨疗毒去沉疴,釜底抽薪治根本。”主题教育若偏离初心、远离实际,满足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虚浮缥缈之中,自然对发展、对大局“毫无意义”,特别是在变化加速的复杂环境之中,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真正盯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奔着民心去、带着满意归,才是“锦囊妙计”。广大党员干部当赴“把脉问诊”的调研之约,在“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中品尝人间百味、感受世间冷暖、掌握民心航标,始终聚焦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入手,在“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中淘得奋斗真金,在“同坐一条板凳”中感受同频共振,从而真正校准“实事求是”的作风坐标,在追根溯源、层层分析中求得“正解”。

赴“躬耕梦想”的时代之约,校准“勇立潮头”的奋斗坐标。“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无论是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还是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都是为了“国之大者”而努力,都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向往的生活”走进现实、照亮未来。正所谓“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主题教育的成效还是要投射到实践天地去检验,关键还是要看成果的转化率和奋斗的成绩单。广大党员干部当赴“躬耕梦想”的时代之约,勇当“迎风战雨”的斗争者、奋楫者,将所学所悟所获映照在工作之中、凸显于成绩之上,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熔铸到推动事业发展、造福天下民生中,真正主动接烫手山芋、啃难啃的硬骨头,一路闯关夺隘、乘风破浪,校准“勇立潮头”的奋斗坐标,乘主题教育之风推动事业“再上台阶”。

 

“实”字当头见以学增智之“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员干部们要不断淬炼自身的能力,扎扎实实学好理论、实事求是思考问题、笃行实干愿意担当,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能在以学增智上取得实效。

实实在在学理论,不断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能力,让提升思想见实效,真正做政治过硬的“明白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而来的。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变迁阶段,国内发展矛盾叠加,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类风险挑战、困难问题十分严峻,党员干部们要提高眼力,在分析大势、看清大局中锤炼把握方向、把握全局的能力,看清严峻态势。更要增强定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理论上的坚定,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把准“方向盘”,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实事求是想问题,不断增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维能力,让守正创新见实效,真正做创新发展的“开路人”。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能力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武器,也是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因素。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系统、更周密、更有预见性地思考问题,帮助我们研究制订的策略更富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让我们解决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党员干部要提升思维能力,就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把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一项长期的自我修炼,使之成为一项个人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力,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要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不断锻炼和运用思维能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不拘泥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与同志们的交流和沟通,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要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拓宽知识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善于借鉴、善于学习,不断吸收和运用先进的理论,开拓思维的视野和深度,才能把握规律、增强主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

实干笃行肯担当,不断增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实践能力,让斗争精神见实效,真正做改革攻坚的“带头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能力能充分反映出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然而能力本领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经受实践锻炼,在一个个岗位上经受专业训练而来的。党员干部们要提高实践能力,就要勇于创新探索,敢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实践难题,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科学决策、推动改革。要培养实践的习惯,立足工作实际,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养成主动干、积极干、善于干的实践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锻炼,切实提升责任担当能力水平。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不断检视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提升能力和水平。更要深入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实践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考验党性、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多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多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多一些“磕磕绊绊”的历练和“惶恐不安”的挑战,不断经受大事急事难事烦事的考验,以钉钉子精神立足在为民奋斗、为国奉献的第一线,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将奋进开拓作为“诗与远方”。

 

“寻常烟火”中的调研之道

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传家宝,亦是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题中之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寻常烟火里有民情民意,更有民愿民盼,党员干部要深悟“寻常烟火”中的调研之道,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调研中做到“嘴里是乡言俚语”“脚下是田间地头”“心中是人民至上”,以务求实效的作风把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嘴里是乡言俚语,沟通交流问民需。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对于开展调研,聊天说话恰恰是十分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只有用群众语言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让调研“入乡随俗”、站稳人民立场。在调研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会与群众“聊天”、善与群众“聊天”,学会讲群众耳熟能详的“土”话,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敞开心扉,真正帮助听民意、集民智。要会将惠农政策、农业知识以及其他专业晦涩的语言“翻译”过来,让百姓听得“顺畅”、听得“乐意”、有所收获,让调查研究开展得“水到渠成”。

脚下是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察民情。调研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将样本覆盖越广,结果就越真实可靠;将群众基础扎得越牢,情况就越清楚明了。在调研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去时乡村的发展和落后都要看、先进经验和落后原因都要思,既要到发展靠前、成绩优异的模范基地汲取经验、形成案例推而广之,更要到条件困难、矛盾突出的地方摸排问题、立行立改;既要到退休老党员、当地乡贤、致富能手家中学习交流、取“锦囊妙计”,更要到脱贫户、弱势群体、老信访户身边访问关心、汇“问题之声”,真正做到拨云见日、掌握民生全貌,把握群众真正需求。

心中是人民至上,整改破题惠民生。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只是手段,研究亦是过程,破题解难才是目的。在调研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规律和特点,将其分门别类,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情的“施工图”,对即时性问题要趁热打铁、立行立改;对“老大难”问题要着眼长远、持续性推进,让调研成果真正在“双管齐下”中求真见效。要建立定期联系回访机制,对调研课题的最新进展、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效进行回看,因时因势因需分析情况、调整对策、做好经验备份、形成闭环,为建章立制奠定坚实基础,让调查研究的“回头看”更好地推动人民事业发展的“向前走”。

“一以贯之”抓学习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务必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是前提、是基础。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端正态度、创新方式、培养思维、拓展成果,“一以贯之”做好学习文章。

坚持“一”丝不苟,让学习态度“正起来”。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终身课。然而,一些年轻干部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泛阅读”者有之,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浅思考”者有之……不求甚解、不求心悟,实乃为学之大忌。从诸葛亮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到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都无不鲜明地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价值。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保持“敬学”的态度,以“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做到阅读不敷衍、学习不马虎、思考不懈怠,让“好学风”带出“硬作风”,用“真态度”追求“新高度”。

着眼适“以”相成,让学习方式“活起来”。学习之道,如水之流,不可一成不变、不见波澜。若是一味地遵循某种学习方式,不懂创新、不知变通,便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不觉危机临头,自我安慰,最终变得自以为是、止步不前。党员干部当如水中之鱼,随机应变,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环境,统筹好“室内室外”,协调好“线上线下”,适时用好体验式、研讨式、互动式、沉浸式、情景式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学习的灵活性、趣味性、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方式要得当,不可脱离学习本体内涵,“为了创新而创新”。要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正确打开“脑洞”,让学习在形式上走“新”、在结果上走“实”。

注重融会“贯”通,让学习思维“动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死记硬背、拿来主义的“学问堆积”不可取,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的“知识拼图”亦不可为。须知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细察其纹理”,每读一文、每看一书都细究其理、穷原竟委,解剖麻雀找经验;又要“博观而约取”,将所学与自身实际进行“化学反应”,撸起袖子找办法;还要“举一而三反”,主动联系历史规律、生活实际、人民意愿等,触类旁通找对策。总而言之,学习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再创造”的进程,使学习取得真实效、获得真成果。

突出起而行“之”,让学习成果“实起来”。学习指导行动,行动检验学习,学习与行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党员干部既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能力上的短板,扎实把学习成果深化为理论素养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真招实策”、内化为干事创业的“真才实学”。又要加强研究思考,强化实践探索,力求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持续增强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

 

从“问题”发问 探寻主题教育之路

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让“问题”贯穿始终就需要深刻把握和坚持问题导向,就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更深、更实,更加走进民心。

摸清“有什么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探寻主题教育“起点之路”。“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能够不断带领人民群众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能够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能牢牢把握住社会的主要矛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破解每个时期的重大问题,问题意识一直深深埋在党的心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自提出以来,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只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的新突破、完成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使命和任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奔着问题去、对着实际改,做到正视问题、不惧怕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找到问题的“起点”。

弄懂“是什么问题”强化问题导向,疏通主题教育“堵点之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只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把握其中丰富的要义、内涵以及实践要求,才能更好地为解决分析问题提供指导实践作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要求,时刻将“学思想”摆在首位,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和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分析问题时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地预测在处理问题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坚持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去分析问题,寻找最清晰的思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全局意识,疏通问题的“堵点”。

打通“怎么解决问题”善用问题调查,到达主题教育“终点之路”。解决问题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和检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不让关心流于表面,真正做到“走心”而不是“走形”,真心实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情流露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真正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切实做到将基层情况摸实、痛点难点摸准、办法措施摸清,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群众意识,最终到达问题解决的“终点”。

 

调研“破圈出彩”需耳到、眼到、心到

千百年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读书提出了颇为深刻的见解,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入书中,眼观仔细,口要诵读,方能提高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增长智慧。千百年后的今天,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离不开新时代的“三到之法”。要保证调研取得实效,需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在倾听民意中不忘初心,在洞察难题中彰显担当,在真抓实干中奋楫笃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耳到”基层听“民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是好课堂,群众是好老师。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服务的475天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都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共同探讨。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促使他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内涝、风沙、盐碱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调查研究要瞄准群众“心坎”。党员干部要以“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人民情怀深入田间地头、车间企业,精准把握一线呼声。既要到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在求深求实上下足功夫,掌握客观、准确、生动、全面的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眼到”基层察“问题”。明察秋毫,必细观其纹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考察百姓冷暖时,开米缸看存粮、揭锅盖看伙食、到田间看收成……观察可谓是细致入微,给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调研过程中,应以此态度为标杆,不能仅凭他人总结材料上的文字堆砌就草草了事,除了会上的,更要看会下的。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站位,眼“观”四路,清晰把握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多对关系。《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寻乌调查》《郝家川调查》……党史上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无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真调研”不能也不可能只有“赞歌”,要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洞察力,坚持问题导向,在农村、社区、企业、两新组织中摸清情况,认真“解剖麻雀”,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信念,“心到”基层拿“实招”。文可载道,以用为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做好调研成果转化,以调研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米”。要在解决困难上见实效,“研”出破解难题的新谋略,“啃”下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不见实效不撤兵;要在化解矛盾上见实效,“研”出根治顽疾的新办法,平复“牢骚话”中透射出的民怨,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亲身关切;要在打开局面上见实效,“研”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一根竿子插到底,一件一件地真抓实干。评价调研效果,从来不在于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报告之厚实,最终还是要看成果是否切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

 

读懂“寻乌调查”背后的奥秘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利用红四军在安远、寻乌和平远等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进行的一次为期十多天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读懂“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真谛正当其时、正当其用。党员干部要赓续“寻乌调查”精神,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求实、求深、求变,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实效。

感悟“求深”的奥秘,以全面深入作为调研的基本点。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徒步对县城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考察,广泛接触了社会各类人群,对寻乌进行了全面系统而详细的考察分析。毛泽东调研问题深入具体接地气,亲自写材料,亲自主持召开调查会,尊重群众,和群众聊聊家长里短,完全没有架子,达到调研目的的同时又加深了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研不是简单地向基层摊派调研任务,而是力求“深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是获取第一手材料、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和前提,毛泽东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党员干部要切实领悟毛泽东“寻乌调查”的求实作风,决不能丢掉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要切实把群众当亲人,深入基层中,融入群众里,消除“距离感”,用心倾听群众声音,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诚心请教解决办法,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了解群众心思、把稳调研方向、找准发展之策。

感悟“求实”的奥秘,以务实作风作为调研的立足点。大革命时期,受“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影响,红军内部出现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革命经验教条化的严重现象,许多人漠视调查研究,不愿了解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率先垂范,开展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对当时红军虚浮的工作作风有着很重要的纠偏作用。当前,有些调查研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做做样子,找几个人开个座谈会,听听汇报、要点材料便收了尾。这样的调查研究,注定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锤炼党性和作风的过程。党员干部要领悟寻乌调查的求实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直奔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

感悟“求变”的奥秘,以破局破题作为调研的着力点。毛泽东花费巨大心力完成的寻乌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地弄清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当前有部分党员干部只调查不研究,收集了一堆材料就了事;还有的党员干部调查浮在面上,没有掌握真实情况,分析问题不到位,最终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党员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有主动求变的意识,要将“破局”和“破题”作为调研工作的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改变现实困境和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保障调研实效。

 

对共产党员网的“三个”认知

近日,新闻联播主题教育报道中以《求真务实 凝心聚力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为题报道主题教育开展相关情况,报道中出现了共产党员网。一直以来,共产党员网给我的认知,始终是知识的“海洋”、交流的“平台”、行动的“指南”,让我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见识、提高了认识。

“学识渊博”,让我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众所周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产党员网开设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并设立了总书记部署、政策文件、学习资料、进展成效等系列专题,还发起了“一字一句精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征稿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内涵深刻。共产党员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党的科学理论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帘。我一定会坚持逐字逐句、原滋原味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学增智,坚定理想信仰、提升思想境界,努力练就用党的创新理论“望远镜”看到“桅杆顶”的能力。

“海纳百川”,让我能结实到许多良师益友。相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特别喜欢关注“先锋文汇”,一是看自己的稿件有没有被编辑推荐,二是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精彩文章。在这个板块,我看到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干部畅谈理想、激扬文字,分享心得、共享经验、交流体会。在这里,我看到了沈思彤老师以《追榜样之“光” 燃奋斗之“焰”》写下对8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崇高敬意;看到了夏小龙老师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权威教材”中感悟到的爱党之情、爱国之情、爱民之情;还和耿江、陈军、孙志龙等老师组建了学习交流群。我会更好地运用好这个平台,向各位作者学习他们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行云流水的写作能力,笃行笃学,努力让自己的稿件成为帮助组工干部启迪思想的“甘露”。

“无微不至”,让我在迷茫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加入组工干部的队列之后,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工作上有不懂的,就去共产党员网寻找解答。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调查研究小白的我,从共产党员网黄子鑫老师写到的“深走细看”“深度钻研”“真刀真枪”,到符娟老师写的在调研课题上下足“精”字功夫、对象上下足“准”字功夫、方式上下足“活”字功夫,再到李亚鹏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写下三次调研的生动感悟,一步步加深了解,让我懂得了调查研究,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多到基层一线,多到群众中间,多到问题现场,了解真情、查出真相、听到真话、看到真难,要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学会化解矛盾纠纷的真本领,学会办好民生实事的好本领,学会敢于斗争的硬本领,努力成为群众信赖、认可、点赞的好干部。

 

多些“花样”为主题教育提“趣”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还是见解独到的实践指导,只要以趣为伴、以乐为友,自然能激发自主学习、研读的动力。广大党员干部当跳出过往的思维条框,多些“花样”,在趣味化悦读、沉浸式调研、闯关式答卷中赴一场主题教育之约。

多些“趣味化悦读”的花样,品“思想盛宴”尝“知识之鲜”。“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这是民间智慧的沉淀,是人心所向的天然选择,不仅适用于感受新体验,更适用于“刷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理论学习就是埋头苦思、咬文嚼字,学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诚然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此以往,不仅没有真正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汲取宝贵的养分,更会在“交差式”“恶补式”学习中渐渐丢失兴趣,只有始终保持一颗“求知之心”,用“好奇镜”观察理论世界、追随信仰光芒,方能产生持久的作用力。广大党员干部当多些“趣味化悦读”的花样,既要逐字逐句拆解原文、把书本读薄,更要有机结合历史往事、重要讲话、社会变迁、世界风云,去感受“豁然开朗”的启发意义、得到干货回馈。

多些“沉浸式调研”的花样,携“民心套餐”研“问题之真”。“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主题教育不是困于一隅的“自说自话”,调查研究更非高高在上的“走马观花”,只有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到“身入”“心到”“情至”,与群众保持“零距离”,才能消除认识鸿沟,推动工作落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之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当多些“沉浸式调研”的花样,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主题教育两大板块,既要带着理论学习中的“困惑”沉入基层“取经问道”,更要通过换位体验等方式察民情访民意,真心实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和“成果清单”,把调研成果转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含金量”。

多些“闯关式答卷”的花样,带“担当行囊”赴“时代之约”。“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首百年党史,党向广大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现在,我们自当主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立足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多些“闯关式答卷”的花样,不做坐而论道的“空谈客”、争当奋楫而行的“急先锋”,以“实干担当”在主题教育的试卷上奋笔疾书、闯关答题,在不断凝心聚力的过程中,增加本领、鼓舞斗志、指引实践。要勇闯问题检视整改的“关口”,在发现问题上花精力,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向党和广大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绘好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留“工笔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进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当把人才摆在首位,绘好引育留“工笔画”,以人才“春水池”浇灌乡村振兴“向阳花”。

以“引才”起笔,“保障+导向”双管齐下,栽好“梧桐树”聚天下英才。“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乡村振兴要将人才振兴放在首位。我们要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理念,以爱才惜才的诚意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能工巧匠留乡,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就业,大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引才行动,精准出台适应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的引才政策,提供符合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在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通过系列“组合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构建引才“强磁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到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聚人气、蓄才气,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以“育才”运笔,“院校+企业”同频共振,燃旺“大熔炉”孵乡土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乡土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要想掌握乡村人才振兴主动权,就必须把自主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要通过基层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积极培育壮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组织“土专家”“田博士”“网红达人”等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民传授科学种田和直播带货等技术,让更多“新农人”脱颖而出。要通过招商引资,把山地林田湖等“闲置资源”盘活,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通过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来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壮大乡土人才“储备库”,真正打通人才振兴“源头活水”。

以“留才”收笔,“评价+待遇”无缝衔接,构建“好生态”礼振兴人才。人才既要引得来、育得出,还要留得住,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精细化服务,为人才量身订制科学评价机制,以平台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要以“人尽其才”的爱才之心,为各类人才匹配合适岗位,让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并提供竞争性的薪酬福利待遇,让人才“有为”更“有位”。要以“政府搭台,人才唱戏”的理念,完善各类扶持政策,为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信贷资金、土地优惠、人才招聘等系统性支持服务。要关心关爱人才,通过谈心谈话和人才沙龙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竭诚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好有求必应的“店小二”,以“走新”更“走心”的服务让人才暖心归港、能来更能留。

 

来场“沉浸之旅”让主题教育“往心里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来场“沉浸之旅”让主题教育“往心里走”,从“理论课堂”到“实践天地”、从“问道书海”到“拜师学艺”,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踏响更铿锵的节奏,在共鸣同频中感受“真触动”,进而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

沉浸“理论课堂”来场“润物细无声”的吸氧之旅,让思想能量“往心里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学习是修身立德的基础、是增长才干的根本,唯有常学常新、深思细悟,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掌握思想精髓、汲取源头活水,方能永葆清醒和坚定,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和理想、守护忠诚和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理论课堂”来场“润物细无声”的吸氧之旅,既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来坚持“打卡”,以学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勤奋功夫”问道探源,更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攻克难点部分,将各个知识点“串点连线”,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和框架,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让养分充足的思想能量“往心里走”。

沉浸“调研问诊”来场“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之旅,让革新力量“往心里走”。“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基层不仅交织着问题和矛盾之音,更沉淀着智慧和经验之精华,善于从盘根错节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找到研究问题的“公开讲话”,不断提升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辩证思考聚焦关键的思维能力、解忧除难化解矛盾的攻坚能力,方是调研之义、是主题教育的命题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调研问诊”来场“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之旅,主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到深入服务群众的一线、直面群众的需求、回应群众的关切,在分析、讨论、解决现实问题中赋足干事之能,不断提升主题教育的“转化率”,真正在较真碰硬中带来改变、催生成果,让革新力量“往心里走”。

沉浸“实践天地”来场“更上一层楼”的攀峰之旅,让奋斗热量“往心里走”。“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不做“表面文章”力破“学做两张皮”的形式主义,就不能空谈、泛谈走进“闭门造车”的陷阱之中,只有走出去、沉下去、干起来,才能获得实践的果实、丰盈学习的深度、创造非凡的业绩。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实践天地”来场“更上一层楼”的攀峰之旅,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和定力在风雨中破浪而行,带着书本上的知识、脑海里的干货、胸怀里的理想,向最高处、最远处的“坐标”靠近,真正以“干一事,成一事”的专注和执着,在时代的考场上答题交卷,让主题教育在火热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让奋斗热量“往心里走”。

 

铆足“三股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铆足“三股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

铆足“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钻厚板”和“凿深井”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将“理论学习”当做“一日三餐”,养成“定期就餐”的好习惯,在常学常新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富矿”,一步步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其内涵精髓;要坚持深入思考学,在学懂弄通上下真功夫,将理论沉淀升华成为群众能轻松理解掌握、聚焦民生热点、贴近群众生活的本土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理论,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物质力量;要联系实际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让理论学习实现由“深知”到“笃行”的转变,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逐步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铆足“剥丝抽茧、解剖麻雀”的真劲确保调查研究精准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关键举措,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要想确保调查研究不偏不虚、精准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将身子沉下去,一竿子插到底,在深入群众中倾听真实声音,掌握真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并将群众建议带回;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荣,以逃避和掩盖问题为耻,带着“问号”查根源究问题,深入细致地“剥丝抽茧”将问题找准找实,切忌只走“指定路线”、只看“示范盆景”、只听“经验汇报”;要通盘分析、对症下药,将对策提准提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干劲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坚持事不避难,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通过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系列问题,切实将调查研究的活动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推动发展、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

铆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力求检视整改见行见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动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躬身自省、刀刃向内,将自己摆进去、将工作摆进去,自觉深入查找在思想觉悟、纪律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做到直面问题不遮掩、剖析问题要深刻;要勇于见人见事、广开言路,多听取其他领导同事、帮扶对象、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问突出问题,寻改进良方;要善于从高频率出现的小微问题、带有普遍性的苗头问题等切入,探寻问题间的相关性,提取“共性因子”,以点带面推动问题查找广、全、实、准。检视问题是基础,真枪真刀整改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加强联动,持续用劲、步步为营,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要即知即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实行挂图销号管理,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将问题“清零销号”;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完善机制、建章立制固化问题整改成效,在“当下改”与“长久立”的有机结合下,确保检视整改真正取得实效。

 

念好调查研究“深”字诀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面对新的机遇挑战和新的历史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抓住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就得“深究、深透、深入”,把实际情况摸清、把问题剖析透彻、把对策落实到位,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新时代新征程保驾护航。

开展调查要“深究”,追根溯源摸清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能够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还原清晰、把问题产生的过程与源头把握准确,为分析问题源头、制定解决对策提供详实的支撑。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撸起袖子,走出机关大门,深入田间地头、背街小巷,用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言语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真正深入内里,还原出基层老百姓生活的实际情况,把反映问题真实面貌的线索收集好、把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掌握好。要把在主题教育中收获的科学理论、思想方法、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到调查中,多采取“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勇气”直戳社会关切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工作关联的堵点,多一些眼见为实,少一些走马观花,多一点直击痛处,少一点遮遮掩掩,真正透过问题清楚本质、透过声音听到实质、透过现象看到性质,确保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分析线索要“深透”,抽丝剥茧找寻问题源头。调查研究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它是理论、思考、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互贯通,需要在蛛丝马迹之中找到线索间的关联,在抽丝剥茧中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规律。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去伪存真”,要把在前期调研时摸出的实际情况、收获的数据线索、听到的呼声反映进行梳理分类,仔细将其中的“干扰项”“错误项”剔除,保证线索的可用性与有效性,能够真正反映问题的原本面貌。要紧盯某一问题在基层实际中呈现的不同情况,通过“顺藤摸瓜”,找到不同线索的“交汇点”,再仔细进行带入验证,倒推是否与可“闭门造车”,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请教相关专家、咨询产业主体、讨教基层群众,真正在交流讨论、集思广益中燃旺思维火花、凝聚集体智慧,切实把解决问题的“靶向导弹”制定好,为落实整改提供“尖兵利刃”。

落实整改要“深入”,真抓实干切断盘根错节。整改落实是整个调查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只有通过严格检视、严抓整改,确保将问题解决,才能让调研有实效,真正为老百姓和企业排忧解难。党员干部绝不能“一调了之”“撒手不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以“钉钉子”的攻坚韧劲多跑一线、紧盯进度,及时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问题整改的对策,确保其可行性、科学性、系统性,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做好成果的转化运用,把调查流程、剖析过程、整改对策、落实细节进行打磨、完善、升华,进一步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落实为工作办法,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延伸拓展、长效管控,为各地区提供现实参考,共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

 

巧解“人民至上”的“变”字考题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通过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民至上”理念。“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重要论述,既充满暖意,又发人深省。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基层干部立足基层,要想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就要通过主题教育的不断学习,巧解“变”字考题,在深入领会“变”与“不变”中答好“人民至上”时代考卷。

问需于民,以“不变”应“万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做群众工作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拍脑袋决策,而要与时俱进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基层干部要坚守初心,走好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摈弃“骄娇二气”,否则就会沦为“剃头挑子一头热”,最终费力不讨好。“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要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的热炕头坐一坐,在浸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中接地气、冒热气,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摸清群众家底,把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了解透彻、记录在册,形成“民生台账”,做到了然于胸、有的放矢、以“不变”应“万变”,让为民服务的脚步更踏实、措施更精准。

问计于民,在“变”中求“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时代发展最新讲话系列,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基层干部要不断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韩非子·八经》有云:“力不敌众,智不尽物。”实践是最优的教材,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高手在民间,智慧也在民间。基层干部要以“取经”的姿态,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敢于放下“官架子”,脱掉皮鞋换上布鞋,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之“变”,以永恒不变的实干态度,到群众中寻觅“金点子”,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交心,让群众畅所欲言、让思想碰出火花,从而把群众的智慧汇聚起来,形成“破题良策”,推动问题迎刃而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问效于民,以“量变”促“质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的笑颜,就是对我们工作成效最好的褒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工作是否做到位,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基层干部要紧扣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向服务要实效,不断增补自身的“空白点”“薄弱点”,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通过明察暗访、调查问卷、民主评议等方式,让人民群众“阅卷打分”,从而明晰得失、查找弱项、补齐短板,促进自身的服务能力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实效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善用“摄影思维” 做好调查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决策部署的基本功和先行棋。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学会以“摄影思维”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让调查研究发挥出实效。

善用“设备搭配”,让调查研究的方式“灵活起来”。摄影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和拍摄对象,选择合乎实际实情的拍摄道具,搭配运用三脚架、补光灯等道具会让照片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同样,调查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地采用调查研究方式尤其重要。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运用座谈交流、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传统方式,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等现代化创新方式。其中,传统的调研方式是基础,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所在地实际发展情况,而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修正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利用了网格化、信息化数据直观、快捷、高效等特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调查研究方式,不囿于经验主义的框架,灵活融合各类调研方法,不断丰富调研手段。

巧用“构图对焦”,让调查研究的主题“清晰起来”。摄影构图有对角线构图、对称式构图、三分法构图等等,无论何种方式,目的皆在于突出、明确、强调拍摄主体。同样,做好调查研究,科学选题是第一步。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大局、聚焦大事,充分结合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精准有力地选题,灵活运用“构图法”突出调研内容,抛弃“闲枝杂叶”,真正让调研内容直指中心问题、深入关键信息;同时,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蹲点调研”,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把真实的情况摸清楚、厘明白,拿出“放大镜”里里外外调查,在“门前”“屋后”“窗台”“角落”前前后后开展研究。

妙用“修图排版”,让调查研究的效果“具体起来”。“求实”是调查研究精髓所在。摄影中“裁剪画面”让调研主题更突出,“调节对比度”让调研问题更明显,“修正色差”让调研效果更务实,“排版布图”让调研对策更明晰。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发现问题的行家、解决问题的高手、直面问题的勇士,敢于对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下手,主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剜骨疗伤、以“剥洋葱”的方式层层剖析,梳理总结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等,真正做到精准把脉、精确制导;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剖析反映和发现的种种问题,“排版整理相片”形成三张清单,以“小切口”“短平快”的方式将一个个问题解剖清楚、解决到位。

 

写好调查研究的“夏日绝句”

当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规定动作。同时,全国各地天气渐渐炎热起来,给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也提出了许多“夏季限定”课题。我们要谨防“空调病”、直击“夏季病”、劲吹“清廉风”,写好调查研究的“夏日绝句”。

防止“空调病”,不恋空调恋一线。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是季节性的,不能因为天气热就停一停、放一放,安逸于有空调的办公室,不愿走出去下基层,又或者即使到了基层却怕晒,“躲”进会议室吹空调听汇报,让调查研究好作风在这个夏季“打了折”“退了色”“变了样”。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容易让人心情慵懒、思路闭塞、思维僵化,患上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空调病”。只有不惧炎热,走出“空调房”,走到项目前沿、发展一线、群众身边,才能让新鲜空气吹进头脑,打开格局。调查研究工作是反映党员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顶着炎炎烈日开展调研,可能汗流浃背,但是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必然感受到我们问计、问需、问效于民的“诚意满满”。利用老百姓傍晚纳凉的时间,走到群众身边和老百姓唠唠嗑,在街谈巷议中听民声,也更容易了解最真实最全面的民情民意。

聚焦“夏日病”,精准施策开药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问题在哪里暴露,调研的触角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有些问题在夏季更容易暴露,属于“夏病”,那么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研,避免“错过一次,再等一年”。对于调研发现的问题,要紧盯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争取做到“夏病夏治”。如果此时“贪恋”空调不调研,就有可能错过发现问题的窗口期、解决问题的机遇期。例如,夏季降水增多,是防汛关键期,可以围绕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开展调研;夏季用火用电增加,高温天气让安全生产事故更容易发生,可以围绕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调研;弱势群体在夏季面临的生活困难可能更加严峻,需要党委政府以调研开路,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送去夏日清凉,确保安全度夏;夏季还是调研和谋划发展夜经济的好时间,等等。

警惕“吃喝风”,远离“围猎”强作风。夏季不仅有空调,也有龙虾、烧烤和啤酒,为休闲娱乐和人情往来提供了更多场景和便利,“吃喝风”也容易潜滋暗长,需要到基层调研的人提高警惕。夏季到基层调研虽然非常辛苦,但也要慎独慎微、自警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一门心思摸实情、研实策、出实招,确保干干净净地去、干干净净地回。不能认为反正离单位很远、不在领导眼皮底下,就滋生放松放松的想法、撒撒欢的念头。既不能增加基层负担、暗示陪同和宴请,也不能甘于被别有用心的人以正常交往为名请去大排档吃龙虾、吃烧烤、喝啤酒,甚至是出入高档餐饮娱乐场所。总之,清正廉洁不分严寒酷暑,在不在单位都要严于律己,外出调研更要树新风、树形象、当标杆,时刻绷紧作风之弦、把稳清廉之舵、张满奋进之帆,确保人生之船不偏航、不触礁、行致远。

 

写好主题教育“劝学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此番论述为深化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新时代的“劝学篇”。广大党员干部要下足功夫、全身投入,做到学深悟透、功有所成。

积蓄“善假之功”,借外力以悟规律。劝学篇中提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本性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读书是探寻真理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就酷爱读书,他到梁家河插队时,随身只有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都是书,曾在煤油灯下把《资本论》通读了3遍……欲求真理,必读经典。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既是推进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苦办法、笨办法,更是真办法、好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让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丛书成为自己的“工具书”“案头书”“枕边书”,时读时记、常学常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把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记熟悉透,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点到要处、学到精通。

积蓄“自省之功”,查自身以明方向。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反求诸己、检身自省的品质,反省自身在主题教育学习是否“浮于表面”,是否学得多、做得少,是否存在和人民群众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如何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把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要从调查研究中找答案,切忌“纸上谈兵”“走马观花”式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深入基层一线前沿,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水”,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找到矛盾症结所在、提供务实管用建议、切实履身力行解决,从躬身调研中涵养为民情怀、把握实干方向。

积蓄“跬步之功”,尽精微以增智慧。劝学中多次提到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学不可以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于为学,终身与之惧,古人把治学这件事当做终身的事业,同样,党的科学理论也是一部不断更新的巨著,是人类科学理论中的重要宝库,无论是学深悟透还是实践笃行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擦亮身份、不忘初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树立终身学习和知行合一学习导向,以先人一步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把“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要求做实做透,真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终身笃信者、不竭力行者,在积跬步之功中以学增智,不断匡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提升境界修养,做到心明眼亮、行稳致远。

 

以“学”为先 以“干”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必须牢记嘱托,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定力、能力素养、规矩意识、责任担当,立足岗位做贡献,苦干实干建新功。

坚持以学铸魂,锤炼忠诚之心。政治过硬、忠诚可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要在学习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著作,让精辟思想、经典论断、严密逻辑在头脑中扎根,真正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政治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以实干实际实效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以学增智,夯实干事之能。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则脑中空荡荡,工作滑溜溜、落实轻飘飘、执行软绵绵、状态松垮垮,这实际上就是本领不够、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也是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要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活跃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怕嘲笑,勇于打破“老把式”的思想,破除“旧体制”的惯性,自觉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主动投身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坚持以学正风,筑牢廉洁之基。党员干部既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要守好底线不出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高了,在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问题面前就能心明眼亮,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通过学习打扫思想灰尘、清除内心杂念,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从小细节防起,从独处时防起,从第一次防起,经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法纪原则、良知原则,有“深藏功与名”的品格,有“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始终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坚持以学促干,扛起担当之责。理论学习不是坐而论道,需要起而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要靠实干立身,肯下笨功夫、善做老实事,不搞花架子,不唱高调子,认真对待手头每一项工作,把全部的心思、精力都投入进来,力争精益求精。要敢啃硬骨头,在关键时期冲锋在前、紧要关头担当作为,多接一接“烫手山芋”,多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多闯一闯“矛盾窝”,在化解一件件矛盾、解决一项项难题中体现责任担当,努力作出一番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成绩。

 

以“真”笔 答主题教育“实”题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之笔,答好主题教育试题,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以“真学”之笔,答 “初随俗学逐潮流,终自立心立意高”之题。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当前,学习走形式装样子、不系统不深入、学用脱节等问题,根本在于没有“真学”。真学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主题教育确定了8种学习材料,党员干部要在这些“案头书”上下功夫,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逐字逐句读,逐条逐段悟。通过书本知识、实践经验、培训指导、团队协作等方式,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个人要拿出“挤”“钻”精神自学,在读原著、学原文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以“真懂”之笔,答 “字面自深意自在,品味精髓纳万千”之题。 过目成诵不算懂,吃透精神方为知。真懂就是要在融会贯通、好学深思中,真正理解和熟记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开展主题教育光凭“背句子”是无济于事的,肚子里没有“真货”,只有模板化的“通用文章”,换个题目便不会作答了。党员干部要读懂主题教育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突出问题的目标要求,读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的工作安排,读懂习近平总书记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有力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以“真信”之笔,答 “浅薄躁动找方向,深信探求窥秘籍”之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真信就是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其中,强党性与“真信”指向一致,都是需要真正信仰主题教育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读透,才能在容易“混淆”的答案中作出准确的选择。

以“真用”之笔,答 “纸上谈兵脱离实,要总结实践经验”之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运用理论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抓紧抓好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如何一体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坚持用科学理论之“矢”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的”,学以践行、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落实到铸牢理想信念上、锤炼坚强党性上、做好本职工作上,让答好“为民服务”考卷的“笔杆子”紧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

 

以学增智 让这“三种能力”拧成一股绳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以学增智”的“三种能力”,为广大党员干部修炼“内功”提供了精神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强化理论武装,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在学思用贯通上、知行信统一上,下足一番绣花功夫,让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三种能力”,由细丝拧成一股绳,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于民的生动实践。

“心明眼亮”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时代的使命谁来承担、如何承担,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答题”,也是充分“炙烤”党员干部对自身政治能力。现实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不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不善于从大局想问题、做决策、办实事,于是思想认识停留在完成既定工作任务,按部就班“交作业”,问其理论逻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面对现实新问题就慌了心神,权衡利弊间,逐渐变为从“效果不佳”“办得不好”找借口,把“钻得不够”“研得不深”甩锅给队友,这不仅无益于工作推进、问题解决,个别党员干部身心未入基层,还容易导致功利思想占据上风,出现“学一半、用一半”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个别”“极少数”成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政治能力处于首要位置。开展工作时,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开发思想武器的“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功能,管中窥豹,正确看待问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在基层工作中积累优势,甘坐“冷板凳”,挖掘基层服务“自学能力”,从而变得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擅长驾驭复杂局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正确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学会“斗争”,永葆清醒与坚定,真正“心明眼亮”,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打破定式”强化干部思维能力。“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独一无二的绝对存在。因此,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就是要从实际工作中把握其背后对立统一关系,形成思辨习惯和自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在主题教育中,提升党员干部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把科学思想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套办法”,深耕基层实践,掌握开启基层服务的“公开讲话”,挖掘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工作开展的“金点子”,从而走入群众身边,代入群众视角,推心置腹、感同身受,解开群众心中的“铁疙瘩”,凝聚社会前进更坚实的力量。当前,我们面对的服务问题不再单一,需要应急处突的问题更加棘手,只有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靠前分析研判,及时做好“两手准备”甚至“多个应急预案”,才能从先手棋中持续“布局”优势。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打破定式思维,吃透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要义,汲取时代精华,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把握规律。始终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知民情、察民意、惠民心,扑下身子、朴素调研,坚持熟谙民情、兑现民之所盼,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冲破艰险关卡,推动新时代基层工作呈现出新面貌、新格局。

“时不我待”打磨实践能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的各项大政方针、惠民政策,贯穿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正是这些导向明确的“硬核措施”“柔性执法”“人性关怀”,帮助党和国家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越发展要求越高,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作风建设也有更清晰的轮廓。只有学懂弄通科学思想,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实践方法”,潜心研究、耐心践行,精耕“一亩三分地”,才能不为功利求“显绩”,但求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在人民群众中间有说服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信息的解读、对网上民意的收集、对线下民心的回应,都在考验党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及时填补知识空白、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紧抓理论学习、具体实践,深化理论学习程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向群众学习实践方法、向同事学“开锁秘诀”、向榜样学“担当作为”,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积极担当作为,履好职、尽好责,不断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把服务“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善担当、会实践蔚然成风。

 

以学增智 让主题教育“掷地有声”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对以学增智作出深刻阐释,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让主题教育“掷地有声”。立足新时代,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学习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应当下一番“功夫”,在学习中提高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争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以时不待我的勇毅姿态,下一番“真功夫”,自觉主动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避免自我感觉良好、不屑于学习,把工作太忙当作放松学习的借口,更不能为了装点门面而应付学习。此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中提到了“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应当自觉主动发挥“挤”和“钻”的精神,每天挤出时间学,抓住空闲时间学,充分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只有坚持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才能准确把握新的历史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以气宇轩昂的饱满状态,下一番“深功夫”,联系实际学。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学得再多,如果没有转化则都是零,今年的主题教育总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了避免学用脱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结合工作实际用心思考,时刻保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能动性,准确深入的把握理论知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再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下沉基层一线进行细致分析、深入研究,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合格党员的誓言。

以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下一番“苦功夫”,笃信笃行学。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苦”是必由之路,吃苦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学习亦是如此,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深化和丰富了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进而顺应了潮流,引领了时代。“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中最后一条,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新时代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真正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新局面。

 

在以学增智中“强基”“固本”“提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真学真信、学懂弄通、学以致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夯实成事之本、提振干事之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彰显青春力量。

在真学真信中提升政治能力,筑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仰之基。对广大干部来讲,政治能力是首位的,如果政治能力不过硬,就有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在风险挑战面前畏首畏尾,在各种诱惑面前沦陷失守。政治上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政治能力的深化提升离不开理论学习的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真学真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运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书目,逐字逐句研读、横向纵向对比,在深学细研中掌握整体脉络、领会精髓要义,把理论原著“越读越薄”,努力学出信仰、学出成效,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进一步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在学懂弄通中提升思维能力,夯实“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些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因此,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谋事、破题、解难的本领,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在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升思维能力,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备入囊中。要结合岗位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联系实际学、带着思考学,弄清“是什么”、搞懂“为什么”、明白“干什么”,不断增强谋事成事的本领。

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实践能力,提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干事之能。把“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用”上,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提升民生福祉,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归根结底要落到一个“干”字上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锤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过硬本领。要以优良作风擦亮“实”字底色,赓续“干”字血脉,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以实干开路、向实处着力、用实绩说话,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确保“复兴号”航船行稳致远、永不偏航。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燃起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我们前行之路。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大兴学习之风,在以学增智中不断自我提升、固本培元,为奋进新征程凝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高亢唱响“强国有我”的奋进乐章!

 

在以学增智中锤炼“三种本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要把握好主题教育契机,潜心笃志汲取思想营养,勤学苦干锻强创业本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百炼成钢。

为信仰“提纯”,把“看家本领”学到手,练就“政治鉴别”的“敏锐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铸就辉煌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苦读“有字之书”,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依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来锤炼定力、坚定自信、凝聚智慧,在真学真信中品味“信仰味道”,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为党性“淬火”,把“兴党本领”学到手,练就“忠党爱民”的“金刚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初心所指,使命所在,是党员干部应恪守的“硬指标”“基准线”,掌握“兴党本领”首先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与党中央同心同德,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守山河无恙,护国泰民安”,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审视初心,在反复对比、自我设问、自我解答中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意义,紧跟党的步伐,追随党的光辉,把青春投身于火热实践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感受“民意”、用汗水赢得“民心”,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将调研成果转化成兴业之策。

为事业“燃烧”,把“强国本领”学到手,练就“劈波斩浪”的“硬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唯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上推深走实,在理论上更进一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这是一次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长征,前方势必还有数不胜数的“娄山关”“腊子口”,党员干部唯有弘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有效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在以学增智中练就“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党员干部要以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常学常新、悟深悟透、笃信笃行中“明大智、增睿智、长才智”,着力提升三大能力,练就“看家本领”。

全面系统学,在常学常新中“明大智”,提升政治能力。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会坚定。如果对党的科学理论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思想上便会出偏差、有落差,也就谈不上信念坚定,更谈不上行动上的自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少数同志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顾党情国情实际,生搬硬套苏联经验,险些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教训十分深刻。党员干部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读原著原文、常悟原义原理,在常学常新中“明大智”,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筑牢政治忠诚第一信仰,时时处处与“北京时间”对表、同“时代脉搏”共振,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信念坚守圆心、维护核心、聚力中心,当政治上的明白人。

深入思考学,在悟深悟透中“增睿智”,提升思维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有的党员干部常感到思想是困惑的、思路是混淆的,干经济工作摸不清规律、抓不住机遇,做群众工作四处碰壁、寸步难行,归根究底还是对大势大局的思考不多、把握不够、理解不深,以致心里没底、手上没招。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谋得深,才能干得实。党员干部深耕理论学习,要深入思考学,常常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做到乘势而为、顺势而谋,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做好具体工作的思路举措办法。要坚持学思结合,在悟深悟透党的科学理论中“增睿智”,始终保持“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思维清醒,当一名头脑清晰、耳聪目明、本领过硬的“思考者”。

联系实际学,在笃信笃行中“长才智”,提升实践能力。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以“无用论”“无关论”的心态看待理论学习,习惯走过场、搞形式、装样子,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效果不好,没有真正做到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强化理论武装不是空喊口号、装点门面,关键是要掌握科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领悟其中蕴藏的科学智慧和实践力量,铆足一股劲,始终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实践自觉,朝着党的科学理论“高峰”不断攀登。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于学中干、在干中学,在笃信笃行中“长才智”,及时填补理论知识空白,切实补齐能力素质短板,真正当好工作推动和事业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在主题教育中用好共产党员网的“三大收获”

在5月24日的《新闻联播》主题教育报道中出现了共产党员网的暖心页面。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产党员网精心设计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网,开设学习平台、中央部署、进展成效、学习研讨、互动交流等专栏,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使用共产党员网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用好共产党员网创造的学习平台、研讨平台、交流平台,也带给我“三大收获”。

用好学习平台,让理论学习更透彻。共产党员网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网页,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要求及时跟进、实时学习,从重要论述到思想体系再到学习书库,一目了然地细化分类、无比方便地检索功能,想学的理论、应学的知识、相关的动态应有尽有,很好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了学习平台。通过使用共产党员网这个学习平台,不仅提高了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还加深了对主题教育方案、要求、目标、措施的理解,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突出学习重点,认真研读、深入学习,真正学得深、悟得透、用得好,在用好学习平台中让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更透彻。

用好研讨平台,让调查研究更深入。深入调查研究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前期准备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在共产党员网上,无论是重要论述中的“习近平的调查研究”,对历次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总结,还是学习研讨栏目中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文章,或是进展成效中全国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都为我们开展好调查研究提供有力遵循,帮助我们把脉定向,助推我们更好地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开展调查研究前,做足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笃行不怠,用心确定调研主题,用情找准调研方向,用力落实调研举措,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争取在“抓问题”中找准症结、定好方略,在“解民忧”中回应关切、收获满意,真正让调查研究更深入。

用好交流平台,让工作推动更有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是终极目标。在主题教育中,共产党员网为全国各地组工干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不只能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多地还能够看到全国各地作者、笔友的认识感悟、心得体会,还有全国各地的先进做法、进展成效。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困惑,都能通过交流,受到启发、找到方向、寻到答案,切实推动振兴发展。不管是在破难题、促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还是在办实事、解民忧中俯下身、沉下心,或是在抓基层、强治理中抓落实、谱新篇,都在把理论成果、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推动工作更有力的实际行动。

 

掌握理论学习的“流量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理论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在理论武装上下一番真功夫、细功夫,掌握理论学习的“流量密码”,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更多党员的“心头好”,让以学促干成为广大党员的“新风尚”。

坚持全员参学、精准施策,解决好“谁来学”的问题。理论学习的“流量”首先是“人流量”,如果只有那么几个“积极分子”在学习,就不会有理论学习的“大流量”。理论学习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不存在可以逃避学习的特殊党员。主题教育虽然以县处级干部为重点,但是不意味着其他党员可以仅仅当看客。抓实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首先就要回答好“谁来学”的问题,让更多党员参与学习、热爱学习、痴迷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硬杠杠”。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引领理论学习的“大流量”。要培育更多学习积极分子,深入研究不同党员群体的心理心态心情,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读书会、朗诵会等帮学促学活动,营造人人参学、人人爱学的浓厚氛围。

坚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理论学习的“流量”也是“信息流量”,也要坚持“内容为王”,理论套餐营养均衡、可口对路才能让广大党员“大快朵颐”。要精心备好“理论正餐”,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深入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锲而不舍改造主观世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同时也要防止“一锅煮”“大乱炖”的问题,要把全面系统学和突出重点学、精准精细学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学习主体、不同学习节点、不同工作任务、不同思想困惑,差异化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学习套餐从“大锅饭”向“特色餐”过渡。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学习党中央关于本领域工作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拓展学习视野,增强理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坚持全情投入、以干验学,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习流量”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关键在于转化为“实践留量”“发展留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大学习更要有大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从实践中来,也要到实践中去,扎扎实实帮老百姓解难题、促发展是理论学习的最终“归宿”。只学习不实践等于没学,只有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才能检验学习成色、找出学习漏洞、加深学习印象,督促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完善学习方式、补齐学习短板,防止出现“眼睛会了,手还没会”的问题。另外,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化学反应”,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彰显理论学习的巨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培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良好学习习惯。

 

主题教育的“求同存异”学习之法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主题教育是淬炼理想信念、促进担当作为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务必筑牢主题教育“主阵地”,拧紧思想“总开关”,在内容、形式、成效上狠下功夫,掌握“求同存异”学习之法,让主题教育底色更浓、成色更亮。

突出“必学+自学”强党性。主题教育,增智为先。从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党各个时期的党性教育、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均把学习摆在首位,注重理论武装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历史证明,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不断夯实党的政治根基。要突出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坚持“必学课程+自学课程”“必选动作+自选动作”的原则,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政治生日等,在主题教育中锤炼党性,淬炼如磐信仰,感悟“国之大者”,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突出机关党员的理论性、基层党员的一线性、农村党员的“泥土性”,按照党员工作类型、工作性质、地域地区等异同,遵循需求导向,在保持政治基调不动摇的基础上,把“必学课”学深学实、悟懂悟透的同时,让党员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选择学习内容,让学习内容兼具合理性、适用性和特定性,确保必选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模样。

突出“共性+个性”拓形式。从主题教育的顶层设计来看,学习要求、学习环节、学习时限、基本举措等“硬杠杠”已经明确,“施工图”“路线图”已经绘好指明,各级党员干部需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多元性和立体化,让学习形式主题不偏、方向不变,更具灵活性和多样化。从严从实树牢主题教育“风向标”,遵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这一行为指南,聚焦主题教育的“共性指标”,为党员干部“量身定制”个性化、专属性学习形式,创新开展情景教育、体验教育、模拟教育等,打卡红色地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实现理论与实践互动互通、共建共享,增强学习的体验感、沉浸感和互动感,让教育教学鲜活生动、有声有色。根据机关党员和基层党员、年轻党员和年老党员、有职党员和无职党员的特征、属性、个性等异同,差异化、差别性抓好主题教育,使线上学和线下论成为日常,送学上门和送教上门更趋经常,关键少数和普遍多数都深入具体,让主题教育覆盖面更广、辐射圈更宽。

突出“时效+长效”抓落实。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实践证明,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以干验学,方显教育成效。提升主题教育质效,抓检视抓整改是关键。要把调查研究贯穿抓检视问题、抓整改落实的全过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在主题教育全环节检验、全链条落实。坚持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的导向,采取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解剖麻雀式”分析研判自身存在的瓶颈、短板、弱项,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前沿、人民群众中间,查摆制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痛难堵点,靶向中心任务和具体工作,发扬刀刃向内的决心、刮骨疗伤的胆气、久久为功的恒心,紧盯整改落实的时效性和长效性,以“绣花功”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责任人,绘好施工图和路线图,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常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纾解,非常规问题长效化解、长期整改,做好跟踪评估问效,较真碰硬、举一反三解决突出矛盾和尖锐问题,让“学思用”于实处、“知信行”向纵深,实现学思想、悟原理、办实事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调查研究“先”与“后”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要准确把握“先”“后”顺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力争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实落地,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先思后行”的工作理念,直奔“问题”去调查。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如果调查研究“仓促应战”,事先对调研领域不熟悉、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先思后行、先谋后动,才能找准调研侧重点,明确调研切入点,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乱射飞镖”。通过阅读报刊、收集信息、查阅文件等形式,紧紧围绕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加强政策理论学习,“靶向发力”制定调研提纲,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群众呼声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紧盯群众在政务热线、人民网留言板、投诉信箱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确保对群众的诉求、期望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下基层,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

坚持“先沉后浮”的工作态度,聚焦“问题”找症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下沉到基层一线,走到人民群众身边,才能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浮上来”。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扑”,脚步向下“扎”,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反映上来,让调查研究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发声筒”。坚决杜绝“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走访调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把群众的需求弄清楚,把群众的想法弄明白,确保把情况摸清摸透,把原因找准找实,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坚持“先调后研”的工作作风,瞄准“问题”提对策。调查是前提,研究是提升。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对策研究,及时梳理调研材料,精确分析调研信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做到立即整改、逐一销号。各级党组织要做好督查回访工作,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调研对象进行电话回访,确保让调研工作由“纸上谈兵”变“躬身力行”,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标。

 

走好“后半程”莫让调查研究“功亏一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作为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根本遵循。完成“调查”不是“句号”,更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继续走好“后半程”,确保调查研究行之有效、落地生花。

调查过程要“足履实地”,不再让材料成为“满纸空言”。能不能写好调研材料是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情况摸得清不清楚,症结找得准不准确,想出来的点子切不切合实际,可能会直接导致调查研究“前功尽弃”。如果在调查过程中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剖析问题外强中干、空有其表,不去研究背后真正的原因,这样的调查研究怎能出实招、办实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一线才是调查研究的源头,因此,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听一听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要坚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积极听取群众的宝贵意见,汲取群众智慧的结晶,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查研究沾满“土味”。

研究规划要“精益求精”,不再让方案成为“空中楼阁”。能不能制定出好的规划方案把实际问题解决好是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调查研究之后,装一兜子材料回来,大搞宣传汇报,对待问题不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一拖再拖,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容易带偏决策方向,这样的调查研究怎能信于民、惠于民?因此,对于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对于那些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立刻作出答复,需协调处理的问题要明确解决时限并及时反馈,需长期推进解决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并做好长期跟踪,真正把群众存在的问题转变为惠民的好政策。同时,也要及时把调研发现的好做法总结好、提炼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果,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查研究接满“地气”。

落地执行要“步步为营”,不再让措施成为“徒托空言”。能不能以实效性为出发点,走好调查研究“后半程”,抓好措施方案执行就是关键。措施方案的生命在于执行,如果在落实解决问题时不能“言行若一”,严格执行,反而在执行过程中避实就虚、敷衍了事,让经过认真研究制定的可行措施方案“徒有虚名”,这样的调查研究怎能重实际、见实效?因此,在执行措施方案时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搞避重就轻、草草了事,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转化为破解问题的内生动力,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要把工作作风向群众的要求靠拢,工作态度向群众的期待看齐,经常晒晒问题的解决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查研究充满“正气”。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0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