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热选【实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热选【实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一篇】
一、师德方面。
我以为,师德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教师是楷模是模范,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应该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而并不苛刻。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上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二、写字方面。
俗话说:“字如其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抓写字教育,必须要自身的写字水平过硬。学期初我坚持进行硬笔书法、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的练习,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可是在学期中并没有坚持下来,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推辞,因此写字到此还是起色不大,在今后的日子一定要改掉坏习惯,练好教师基本功。
三、研讨课总结。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各种学校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本学期,经过了一节校研讨课和一节进修学校老师的评课,以及在平日里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帮助,我备课的速度快了,目标也明确多了,这是和大家的帮助分不开的。
四、继续教育方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谁抓住了今天的继续教育,谁就抓住了明天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它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学期,从开学初我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收集并整理和学习,加强了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自己知识结构的发展。
五、自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我坚持自学业务常识,按时学习政治内容。
通过这一学期,我经历了不同的训练与实践,更重要的是本组老师对我莫大的帮助,在教学上给了我许多启发与经验,使我在教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许多细节上做得还不够,以后还须继续努力改进,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二篇】
20xx年5月3日至6月4日,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我有幸在xx小学跟班学习。跟班学习期间,xx小学师生热忱的帮助与关怀,学校浓厚的三风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受益非浅。现总结如下:
一、学者型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指航灯。
二、科研型的教师,是学校前进的发动机。
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凝聚力的基础。
在xx小学无论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是班级的主题班会课;无论学校和行政会议,还是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科任、班主任、值周教师乃至领导工作都在按步就班地展开着。无论是班级日志,还是代课记录;无论是家访活动,还是安全教育,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的各项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难怪每一位师生都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作为教师,在xx他们很忙很辛苦,但从他们的脸上,我们却看不到一丝的怠慢与敷衍,始终充满着的活力。是什么让员工们如此的热忱?在和陆校长的交谈中的我终于领悟到了真谛。首先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教职员工,陆校长知识渊博,管理专业,领导才华超著,她以她自己的人格力量在老师面前树起了一面永远矗立于时代先锋的旗帜,她创导的“兼容、拼博、超越”治校理念已在每一个老师心中开花结果。
短短的三十天,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跟班学习期间,xx小学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以致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三篇】
抽象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思维方式。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下面网友为你整理成功教师的思维方式,希望能帮到你。
像司马光一样敢于“打破”,像孙子一样“知己知彼”,像哥伦布一样“勇于探索”……亲爱的老师,您可曾想过,这样做老师,真的太棒了!
1、司马光思维。
在这个处处强调创新、强调个性的时代,怎样做个敢创新、有个性的老师呢?一句话——打破,才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上帝思维。
“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告诉我们,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里。老师耐心教育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的博爱态度就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也是让自己享受工作的第一步。
3、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对手。用在老师身上,就是“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同时,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难题,也要“知己知彼”,对自我、对问题透彻了解,这就是走好了成功的第一步。
4、拿破仑思维。
所谓拿破仑思维,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干扰。成大事者,绝不被陈规旧习束缚。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决问题,做一个站着教书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5、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这,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的。你的课堂上,能有什么别人意想不到的妙招吗?你的教育教学方法,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教师个性吗?做个敢想、敢做的人吧,教学之路就像一段冒险的旅程,不断探索才会有收获。
6、拉哥尼亚思维。
所谓“拉哥尼亚”思维,即指言简意赅。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则。教师的课堂上,如果能够把握好说与不说的度、讲与不讲的度,这往往就是成功教师的一个标志。
7、奥卡姆思维。
奥卡姆思维,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直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便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教育也是如此,不需要繁复,真正的教育规律历久弥新,简单质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把看似复杂的教育现象,引向最本原的教育规律。只要能做到这点,你一定是个好老师。
8、多米诺思维。
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多米诺思维要说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往往,一个微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改变大局的触发点。做教师也一样,不要忽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你的职业形态。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一个质变,这需要不断地进行量变积累。所以,好教师,应该学会等待。
每次考试后,孩子说:“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
一、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二、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
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一)“光明”思维。
魏老师说:“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心灵的录像带上,全由自己说了算。”魏老师喜欢拍摄一些什么样的镜头呢?魏老师“光明思维”决定了他会多看光明面,会多看鲜花、清泉、蜜蜂、老黄牛、矿泉水、周总理、雷锋、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精神导向。于是他们心灵深处,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他奋发,他乐观,他豁达,他觉得天高地阔,自己的内心一片光明。
有位诗人曾经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位艺术家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魏老师用它那一双慧眼不停地寻找光明,不停地发现美,于是他就时常把人家美好的心灵与言行拍摄到自己的录像带上,并且还要经常把这些带子拿出来放一放,使它成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这些“非礼”的东西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会让人的灰心、丧气、愤懑,会让人觉得天昏地暗,会让人的内心也没有光明。魏老师知道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魏老师的智慧便是把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
这个世界是黑的,还是白的?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答案是你认为这世界是黑的,还是白的?你认为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你相信世界是黑的,人性是恶的,你便能看到许多黑的,恶的,你的心灵也容易被黑的、恶的所占据;你相信世界是白的,人性是善的,你也就容易看到这世界的真善美,自己也容易成为一个心理上拥有更多成分真善美的。
魏老师“光明思维”决定了魏老师是个光明正大的人。
(二)“重担”思维。
魏老师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老师认为工作是增长能力的机会,越是“重担”,越能增长能力。并且把抢挑重担看成是在占便宜——白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魏书生不仅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还任校长兼书记。同时,还有“五多”——兼职多,兼职多达38个;会议多,常年有四个月外出开会;客人多,稿件多,回信多。一般人面对这几多,便会疲于应付,但魏老师仿佛有三头六臂,做事情井井有条。赫胥黎有句名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仍在能行。”“行”是扭转人生最有力的武器。重担思维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挑战自己,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几次锻炼,有的人一天工作六个小时,有的人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长此以往,有的人工作一年就有了别人工作两年的经验,他成长得肯定比别人快;有的人挑轻快的,那么他一旦碰到复杂困难一点的事便会感到一筹莫展,而生活中谁都会碰到复杂困难的事,抢挑重担的人,把苦先给吃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便不会感到有多苦。因此有人说:“怕吃苦,要苦一辈子;不怕吃苦,只苦半辈子。”我想不怕吃苦的人他在半辈子的时间里把别人一辈子的苦都吃掉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有再大的风雨也不怕,因为苦难的重担已经锻炼了他的承受能力。
“重担思维”,使人掌握了生活、工作的主动权。俗话说:“人难做,做人难,难做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间就要面临这么多困难,与其让困难一天天走向我们,还不如让我们一天天去克服困难,去抢挑生活的重担,让自己时时刻刻高举抽打自己的鞭子。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只有天天吃它,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重担也就是一副灵丹妙药,时时抢挑重担,也就是时时吃这副灵丹妙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抢挑重担必然能锻炼出自己很强的工作能力。很强的工作能力,必让自己有信心面对更大的重担。于是又可以锻炼出更强的工作能力。你能力越弱,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慢,你能力越强,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快。抢挑重担,多做工作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比别人积累起更丰富的经验。
安东尼·罗宾谈起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的诀窍时曾说:“我之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演说家,乃是尽可能一天安排三次演讲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星期只有一次。我公司里的其他讲师通常一年只安排四十八场,这个场数一般只够我讲两个星期,所以我若讲上一个月,就能够拥有他们两年的经验,讲上一年就能拥有他们十年以上的成长经验,熟练一样技巧的程度和所花的时间成正比。”从他的成长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到重担思维是一种有远见的思维。表面上看来他吃亏了,工作是麻烦了,但同时也赚得了本领,本领练出来了,就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抢不走的。
(三)“扬长”思维。
魏老师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老师们在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个人的长处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天赋。“扬长”思维,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天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魏老师的长处是“商量”,遇到难办的事和学生一商量,就有了主张和想法,心里就有了底。魏老师教育管理中的民主化的经验也是源于他在教学中善于和学生商量。
一个人应当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事情上去,并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有位名人总结他成功之道的重要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如果作为老师,你的长处是“讲”,你就努力成为一个“演讲式”的优秀教师;你的长处是“写”,你就努力成为一个“创作式”的优秀教师;你的长处是“辅导”,你就努力成为一个辅导专家。“骆驼和羊,各有所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老师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就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开掘自己的金矿。
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比尔·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的辛劳,也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一个人喜欢他从事的工作,也许他工作的时间很长,但丝毫不觉得是在工作,反倒是像在游戏。
魏老师说:“我不是主张不向别人学习,而是主张坚持自己的长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长处不多,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的成绩。”一个努力“扬长”的老师,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惟实”思维。
魏老师一直是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就决定了他是采用唯物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的,也就决定了他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因为唯物主义主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而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具体实践的检验,实践当中检验你原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魏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是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热爱教育的,多年来他一直拼搏在教育的第一线,当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即便是当了盘锦市教委主任,他也舍不得离开一线教学工作,还要利用早间的时间上一个班的语文课,他平时强调得最多的是做实事,在做实事的过程中体验生存的欢乐。一位哲学家说过:“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创作书,而在于创造人。”世界上的难事有千千万万,最困难与最崇高的却正是“人的创造”。因为“人的创造”不是靠你滔滔不绝地说教,不是靠你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它需要你起而行之,用踏踏实实的教育来培育。
魏老师的“惟实思维方式”,体现在他的教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从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是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老师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的实际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他结合自己个人特长的实际,采用“商量”教学法,最后形成“民主化”的教学管理特色。魏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一些学习指导,包括对学习成绩的追求,都要从你个人的实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的比,不切实际的追求。像有些学生,包括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升高中、升大学。人们都要从个人实际出发,从能认识20个字到认识25个字,这就是胜利。从自己的个人实际去理解进步与不进步,去理解你学到了知识还是没学到知识。
魏老师经常跟学生说,从哲学上看,不存在终极真理的问题,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辩证的,都是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时空界限,离开了它所适用的时空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定于一。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更适于我们平时的学习,更适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就使用哪种。因为经常这么渗透,学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从实际出发的。
(五)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坚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也就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纵向与横向、动态与静态、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的交叉分析,来全面地认识事物,有效地把握事物,从而为工作提供认识论依据。魏书生老师说:“我感到现在最新的思维方式,看它的基本结构,看它的骨架是很重要的。系统论追溯它的哲学上的渊源,就是全面看问题。”魏老师是一个善长系统思维的人,他一再推崇的“科学化”,就是通过建立三个系统,来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1)建立计划系统,按时间范畴定计划,按空间范畴定计划,这样就能让学生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这样就有利于落实计划,提高学习工作的执行力。(3)建立反馈系统,保证了在时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计划制度能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甚至废除,使计划也能与时俱进。正是这一完整的语文教学系统,使他的教学基本上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使他的工作显得周密、细致、高效。罗永源老师在《走近魏书生》中提到:“我所做的,在学生中实施的一些新的有点改革意识的东西,全都是零散的,尽管也是深受学生欢迎,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再好的做法也不容易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自己教得累的主要原因。”他道出了许多比较优秀的老师与魏老师的差距。因为魏老师善于系统地思维,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因此他的教学环节能丝丝入扣,环环相连,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魏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是学什么的问题,他也是用系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六本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是知识树的枝干。”“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八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共22个方面。”“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识点。”“学生按照语文知识树去学语文,就像司机按照交通路线图驾驶汽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一样,做到心中有数,少走许多冤枉路。”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观,就不会在某一具体问题上陷得太深,就不容易去钻牛角尖,做事做工作容易举重若轻,便能以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效率,系统思维能防止和克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坚持从事物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中去把握思维的对象,能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能拓宽人们的思路,作出的决定能使系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能够增强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效益。
学习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它能提示规律,举一反三,促进知识的迁移,系统化的知识容易转化成能力,这种转化过程是形成系统效应的过程。根据系统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论,掌握概括化的系统知识所形成的能力就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它比只用零碎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效率要高得多。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四篇】
观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了解幼儿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认知等方面通过观察而得以了解,从而为幼儿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要进行有效观察,并非仅仅盯着幼儿不放即可,正确的观察方式与角度同样重要。
第二段:具体观察方式。
以我个人的经验,观察方式应当综合多种角度与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参加幼儿活动并适时记录,实际接触与问答了解幼儿思维过程,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等。这些方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幼儿,从而有效地提供帮助。
第三段:注意事项。
在进行观察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应该充分准备,确定所要观察的对象和目的。其次应舒缓心态,不得有过渡关注的固定预设态度,否则可能会引起幼儿的排斥和不自然表现。在记录幼儿行为时,应依据事实、客观、真实原则,避免偏见或主观臆断的因素。
第四段:教师观察经验。
我的观察经验开始于自己班级里的一个男孩,名叫小Alice。他爱哭,不易安抚,动作僵硬、笨拙,语言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同龄人,交际习惯不良,经常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我多次观察之后发现,小Alice早期的言语机会与表达能力不足导致了他的沉默与与人难以交流,我通过多次的交流与启发,逐渐引导他愿意拿起自己的声音去沟通,并通过绘画、玩具等方式帮助他发展出更丰富的动作语言,并通过他能经常喜欢玩的小点(如玩具火车、拼图)、感兴趣的科目等内容,引导他迈出与其他幼儿友好互动的第一步。
第五段:总结。
在我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学会并有效运用观察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技巧,并且通过观察和反思获得深度理解,才能够发现和解决幼儿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和提升幼儿质量。因此,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不断深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能,不断优化教育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五篇】
1、我的语文老师姓陈,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长长的,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让人感到非常的亲切。
2、黄老师看上去非常和蔼可亲,金黄的头发,大大的眼睛,中等身材,笑起来非常的漂亮。
3、我的语文老师姓王,他个子中等,中间头发有点秃顶,我们称王老师“聪明绝顶”。
4、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语文教师,她叫周庆芝,她不仅年轻,口齿伶俐,说普通话的教学方法也是一流的。文能骂的你归天隐居,武能举起粉笔行云流水。
5、我们的新班主任姓徐,她刚大学毕业,个子矮矮的,身子圆圆的,两条腿很修长,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梳着一支长长的小辫子。
6、一张慈祥的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乌黑的秀发。她是那么的温柔可亲呀!而且又是那样的严肃。这就是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7、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8、瞧,这位身穿中山装,戴着黑色换边眼镜,脸上总是漾微笑的这位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夏老师。夏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他的语文课。
9、我把自行车放在了自班的车位,然后就回到了班级,我们的班主任换了,换了一个姓张的老师,并且她教语文课,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和蔼可亲。
10、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位男人,他个字高高的,而且身体很强壮,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双乌黑发亮的眉毛。
11、我的语文老师今年40多岁了,圆圆的脸上柳叶细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这显得老师知识渊博,才学很高,老师乌黑油亮的头发披在肩上,老师穿的衣服总是美丽大方,但老师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关心同学,老师总是把我们的学习和健康放在第一上。
12、黄老师眼睛不大,却特别的亮,一眼就能看出我们心里想些什么。她总是把马尾辫束得高高的,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显得特别精神。
13、她今天给我们上了第一节课。她来到教室,大致的介绍了一下自己。而我,也在细细的端详着她。郭老师虽然个子不是很高,但走起来却很有精神,微胖的身体,圆圆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淡红色的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嘿嘿!这个语文老师长得是不是很“可爱”呢!
14、第一堂数学课,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教室,右手拎着块黑板,左手夹着几本教辅用书,稳稳当当地走到讲台前。老实说,我看到他的第一眼的感觉是忍不住想笑。他的'确很胖,两只眼睛小得可怜,好像是熬夜惯了似的,眼袋特大,而且泛红。在他身上似乎什么都是肥的,连手指都让我觉得像一根根刚出炉的腊肠一般。
15、她就是我们学校的年轻语文老师梁老师了。梁老师苗条的身材上套着一件雪白的上衣,黑色的斯文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漂亮的高跟鞋,扎着一根小小的辫子,他眼前的鼻梁上挂着一副明亮的眼镜。透过眼镜,一双瞳瞳有神的眼睛展现于我们眼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笑起来还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呢!多么和蔼可亲呀!
16、她是一个中等身材,有着微卷利落的短发,已是一个母亲却总穿着时尚靓丽但合身的服装的可爱老师。不必说知识渊博,也不必说品德高尚。单是林老师的幽默,就让我们爱上了语文课。
17、我的语文老师是赖老师。她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赖老师长得不是很高,但也不矮;剪着短发;还有细细的眉毛,水汪汪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赖老师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学习。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六篇】
改变思维方式,培育积极心态;引导教师走近学生,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艺术;建设学校文化场,提振教师精神气;引领反思与研究,改变教师工作状态与行为方式……3年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校长张志湖将改变教师的思考一步步变成扎实的行动。
改变,首先从心开始。
“思维方式决定个人心态。有了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良好的心态。而一旦心态改变了,教师也就会从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快乐与满足。”秋季开学前夕,胜利六中的全体教师齐聚学校报告厅,听专家讲“幸福课”。
新学期开学前的教师培训,学校没有安排专业学习内容,而是特地请专家给教师作了一场《幸福的底线》报告。
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不时引发教师阵阵开心的笑声。在静静地聆听中,教师们感悟着幸福的秘密,体味着教育的“幸福味道”。
一上午的报告,对教师来说,犹如一份心灵鸡汤。
教师们也许不知道,这次“特殊培训”,其实是张志湖校长的一次精心设计——对教师进行幸福教育。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主要原因是体会不到做教师的快乐与满足,而教师之所以不能从学生那里收获幸福快乐,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和心态出现了问题。”在张志湖看来,要让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状态,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内心。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报告虽然结束了,但在教师们心里产生的涟漪却在持续。当报告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案例停留在教师心里的时候,其背后的理念也就渐渐开始在他们心里不断发酵。
就这样不断对教师进行心态和教育理念的“启蒙”与引领,使他们渐渐懂得了该怎样“转身”。
“每天早上,踏着晨光、迎着朝霞,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声声尚带着稚气的问候,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课堂上,看到学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听到他们精彩的回答、有见地的陈述,幸福盈满了我的内心……”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是因为教师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学生和课堂带给教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在这所学校里,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心态的“毛毛雨”就这样不断浸润着教师的心灵。
张志湖改变教师的努力有了可喜的收获,紧接着,学校又举办了一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的专家报告会,这场报告带给教师的更是一种唤醒的能量。
从一位位名师的幸福人生里,从对师生关系与教师幸福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中,教师开始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更对如何重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思路和办法。
像这样“唤醒”教师的报告和交流,按照张志湖设计的时间表,在学校一场场地进行着。对教师们而言,一场报告就是一次深深地触动。这样的触动,被张志湖形象地称为“心灵敲门”。
在持续、不断地敲击之下,微妙的改变,开始在教师中悄悄发生。
“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才会自在,才会获得精神自由,才会让工作与生活富有诗意。”“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会有彼此间的感应和默契;教师把学生放在了心中,学生才会把教师放在心中。”教师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更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上。学生们感觉身边的老师变了,变得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变得越来越可亲了。
用“三气”充盈教师精神状态。
“践行使命,重燃激情”,这是张志湖对全校教师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化定位。
全校130多名教师,中年教师占大多数。而中年教师又是一个最容易在一年又一年“不断重复”的教学中出现倦怠,朝气和激情也容易被慢慢“磨”掉,没有进取动力,失去改变愿望的群体。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教师重燃激情。
为了让教师有改变自我、改变工作状态的动力,张志湖开始对教师进行持续的精神引领,他在学校提出,凡学校教职员工,不论任课教师还是后勤人员,不管年轻还是年长,都必须要有精神,有朝气,心态好。
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是张志湖期望教师们具备的“三气”。
“一位缺乏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的教师,就会愧对教师这个职业,就会有负于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张志湖看来,教师必须在学校的文化场中炼养“三气”,有了这“三气”,才有可能培育学生的“三气”——志气、朝气和睿气。
张志湖认为,“精神气”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内蕴外显;有精神气的教师,才能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由此感染和造就学生的精神与气魄。因此,他时常提醒教师,只要是在校园里,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场合,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要表现得得体和落落大方,要给人一种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和昂扬向上的感觉。
受当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不少教师内心也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浮躁与功利。张志湖因此时常提醒身边的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多一点书生的清纯和率真,要有人格境界、学术良知与职业操行,要用厚重的知识底蕴来浸润自己的思想、气度和风格,要能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
所谓“孩子气”,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始终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张志湖时时提醒教师,尽管在年龄上与学生相差较大,但要努力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感受。他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让教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怀有童真的情感,拥有童真的兴趣,具有童真的思维,保持童真的纯净,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也才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用心营造氛围,并且不断给予启发和引领,“三气”渐渐开始在教师中间积聚,张志湖所期望的校园气场也渐渐涵养起来。受这种气场熏染,教师的精神状态比过去有了大的改观。
“能保持童真的教师,才会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学生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也才会觉得教师真正懂他,才会把心交给教师。”……在东营胜利第六中学,教师们发现,当自己真的有了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之后,他们就有了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体验,悟出了许多过去不曾明白的道理。
“孩子,过来,我觉得你今天的状态有点不好……”一名学生犯了错,老师没有立刻板起脸来批评,而是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交谈,了解他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教师自身有了孩子气,自然也就有了接近学生、教育学生的智慧。”张志湖说。
在反思与研究中实现改变反思会让教师变得更富灵性,思考更加理性而深刻,教育教学方法也更加科学。——张志湖“教师们的变化真大啊。”说这话的是该校副校长刘鑫。引发教师这种变化的,是学校实施的反思性教育教学研究。反思性研究是张志湖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让教师从教学中找到教育感觉而设计的一项改革措施。他说:“没有完美的教学,教学永远需要改进。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问题的解意味着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然后在这个层次续反思,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为了推动教师反思和研究,张志湖率先垂范,把自己对工作的反思诉诸文字,发布在他的博客上。他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写1000字的反思文字,凡是外出学习者必须写反思文章,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有反思。
问题是反思之源。张志湖重视教师问题素养的培养,要求教研组在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时,重点反思得失,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反思性研究让教师的思考有了深度,也让教师的研究有了针对性。最让教师尝到反思甜头的是反思性课堂建设研究。
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教师感到为难和担心,毕竟用自己原来熟悉的教学路子和方法省劲,如果改变,怎么改?效果会不会好?还有的教师认为,不加班加点加负担,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成绩?……面对教师诸多的不理解、不情愿,张志湖总是耐心引导,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当教师们初尝反思性课堂建设研究的甜头之后,接下来的改革也就成了顺水行舟。
一位生物教师原来觉得自己已经教了的课,可以少备课了。后来,在反思性课堂教学研究中,他从最初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体会到了研究与改革的好处。“原来的`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现在是放手给学生的课堂,而一旦放手给学生,就发现学生们真的很棒——他们状态不一样,会学习了,活跃了,也主动了。”改变自己、改变课堂,让这位生物教师收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与快乐。“虽然备课花费的时间多了,比过去累,但是乐在其中。特别是看到那些原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开始皱着眉头思考问题,变得认真了的时候,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我享受到了以前做老师从未享受到的快乐。”
“教师的心智模式一旦改变了,就会自觉走进教育教学的自主状态。”张志湖说,“在这种改变中,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共同成长的校园,在这里,学生不怕犯错,不怕失败,善于反思。”
“改变学校从改变教师开始”,这是我历经3所学校、做了校长所收获的最为真切的感受,也是到东营胜利第六中学近3年多校长工作的最好注释。
实现教师转变,是改变教师心智模式和行走方式的开始;改变教师精神状态乃至生命状态,远比转变教师的行为方式难得多;而要最终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积极嬗变,引领教师逐步进入享受教育的境界,不管是“转变”,还是“改变”,都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我认为,“转变”一词比“改变”更为柔性和机智。“转”者,自身变动也;“改”者,有外力强行促其变化也。
围绕着转变教师这一目标,学校为教师成长制定和实施了“三台”(看台、平台、舞台)“六星”(教改之星、敬业奉献之星、学课标之星等)计划,每学年定期评选,并通过各种方式推介宣传。按照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需求和特点,学校积极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撑,结合每学年个人发展愿景,让学校常规管理、内涵发展的措施成为教师行为转变的助推器。
客观地说,要实现教师的根本性转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一点点的改变足以成就教师的嬗变。在这3年里,我亲眼见证着一位位教师的转变,他们的转变让我感动,也让我对他们更充满了信心。譬如石爱英,作为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先天有病需要格外照管;作为一位教师,她既要上好两个班的课,还要承担许多社会活动和公开课,同时肩负着培养青年教师的担子。即使这样,她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行走着。她是一位年逾不惑的数学教师,也是学校的业务骨干、胜利油田教学能手、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在谈到自己的转变时,石爱英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学生也变了,他们更加喜欢我,也更加喜欢学数学。我知道,这是因为教师对专业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原来幸福是这样可以触手可及的!”像石爱英这样享受教育的教师,在我们学校.越来越多,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正是他们,用行动和业绩诠释了教师成长从“改变”到“转变”的心路历程,也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不竭动力。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七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观察方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观察方式的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观察方式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对广大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观察方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它是教师获得幼儿行为以及需要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情、动作等反应,了解幼儿需求的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观察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注意力短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时需要注意不要让幼儿感到紧张或有压力。同时,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观察方式,例如,观察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能够体现幼儿的运动特长、探究欲望和自主意识等,而仅仅通过向幼儿提问,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水平和需求。
三、多角度观察,综合分析。
幼儿的行为和学习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只有综合多种观察方式,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在观察幼儿的行为时,可以从肢体语言、情感表达、动作表现等多个维度去考察,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这样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和支持,使幼儿更为科学有效地得到帮助。
四、观察要及时记录,建立档案。
观察幼儿的行为不仅要及时,而且还要记录下来,建立幼儿的档案。这样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还可以支持教师对幼儿个性特点的把握,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观察记录的过程,教师也能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五、加强沟通协作。
观察幼儿的行为只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教师还需要将观察的结果与其他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多方面的交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完善,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家庭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观察方式对我的教学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这些体会和认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幼儿教师们。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观察方式,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求和成长特点,以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八篇】
观察是幼儿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通过观察,幼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而观察方式的选择也对教师观察的深入和准确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享我在现实工作中的观察方式心得体会。
第二段:目标明确。
在进行观察前,我首先确定了我的观察目标。这帮助我在观察时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目的。我会明确自己希望观察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得到相关信息。比如,我会观察某个孩子在语言、社交、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我也会注意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奖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
第三段:多元化的观察方式。
在现实工作中,我经常利用多元化的观察方式。此外,我对孩子们的观察方式是从整体上进行的,既关注个体,又观察总体情况。比较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记录、拍照、录像等,通过记录下来的内容,有利于我更好地分析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这样的观察方式也帮助我更好地吸收自己的工作经验,培养可持续的职业素养。
第四段:观察与引导相辅相成。
观察与引导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观察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为孩子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如果我发现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处不好,我会向其询问情况,找到发生冲突的原因。随后,我会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来解决问题,如鼓励孩子们进行对话等。
第五段:结语。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观察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观察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并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教师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观察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保障。总之:观察,引导,不断地成长!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九篇】
第一段:导言(150字)。
现今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们必须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转变管理方式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倡导学生参与管理(250字)。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决定并执行一切决策。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到管理中来。我开始给学生更多的决策权,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学生们因此感到被尊重和重视,他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主和负责。
第三段:关注成长和反馈(250字)。
过去,我经常强调学生的绩效,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现在,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发展。我鼓励学生通过反馈机制不断改进自己,例如定期的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及时的目标设定和调整。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他们的潜能。
第四段:营造积极的教室氛围(250字)。
一个积极的教室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转变了我的管理方式之后,我注意到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我也避免批评和惩罚,更多地采用鼓励和赞美的方式。这样,学生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第五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250字)。
转变管理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我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我逐渐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给予学生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注重教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结语(150字)。
转变管理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但也是一个必须迎接的挑战。通过转变,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任务。
夸教师外貌的方式【第十篇】
如今的教育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转变管理方式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我在这方面的体验和体会。
二、提出问题。
在开始转变管理方式之前,我一直采用传统的“命令与控制”的管理方式,希望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和条例来管理学生。然而,我逐渐发现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无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转变管理方式,营造更积极、自主和创新的学习氛围。
三、转变的实践。
首先,我开始倾听学生的声音,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我经常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一来,学生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决策权,例如让他们选择讨论的主题、制定学习目标等等,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其次,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同时,我也对小组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改变,不再是老师指定组员,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员。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效果。
最后,我尝试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因此,我开始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表达、展示和小组讨论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转变的效果。
通过这些转变,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另外,这些转变也促使学生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他们不再只关注成绩,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五、结语。
通过转变管理方式,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倾听学生的声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只有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因此,转变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