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热选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7668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热选优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一篇】

(1)与家长沟通,加深双方对幼儿的了解。

(2)向家长宣传,帮助家长正确地教育子女。

(3)向家长展示,让家长认识老师、理解老师,从而支持老师的工作。

2、家长会礼仪。

(1)提前书面通知家长。

(2)努力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情感作用。

(3)与家长平等交流,友好协商。

(4)多给家长发言的机会。

(5)重视会后反馈。

3、家访礼仪。

(1)提前与家长预约,不可勉强家长。

(2)守时守约,若因事不能准时赴约,要设法告知家长,以免家长久候。

(3)讲究敲门的艺术。若是雨天,不可将湿淋淋的雨伞带进室内。

(4)家访时如遇有新客来访,家长做介绍时,应起立向来客问候。

(5)跟家长谈话,语言要客气。对幼儿多表扬少批评。

(6)家访时,以真诚为贵,不可借家访解决私事或收受“礼物”。

(7)家长未提出邀请,不要在幼儿家里随意参观。但可以要求看看幼儿的房间,以示关心,并对幼儿做些了解。

(8)家访时间不宜过长,达到预期目的,即应告辞。

(1)热情接待来园的幼儿家长。家长来访教师要立即起身,问明来意。

(2)谈话时要控制音量并保持距离,认真倾听家长的叙述。

(3)营造宽松的氛围,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4)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

(5)交谈时不要与别的幼儿比较。谈完后要肯定沟通收获。

(1)、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主动微笑,用字遣词优雅;仪态端庄,包括肢体语言。

(2)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与地点,向对方表示善意与欢迎。

(3)保留对方的面子,委婉地透露坏消息。

(4)适时提出建议,询问对方的意见。

(5)不要仓促地做决定,不要催促对方下决定。

(6)强调沟通双方相同的处境,充满信心地进行沟通。

3、注意事项:

一忌居高临下二忌自我炫耀。

三忌口若悬河四忌心不在焉。

五忌随意插嘴六忌节外生枝。

七忌搔首弄姿八忌挖苦嘲弄。

九忌言不由衷十忌故弄玄虚。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二篇】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

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

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

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1.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

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

2.把握好沟通的时序在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

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

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尽可能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个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

如果家长情绪过于激动,这不是交流的最好时机,我们不要急着给家长更多的意见;等待时机成熟(建立一定的情基础后)在做进一步的交流,家长会更乐于接受。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

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

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四、让家长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

家长会清楚意识到和老师配合的重要性,会更多地求助老师、依赖老师。

这时,也是建立我们专业性的最好时机。

家长得到老师的帮助后,会更加信服老师,尊敬老师。

五、真情感动,相互理解。

我们的老师默默地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家长不一定能体会到。

特别是新生班,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去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孩子,并且要和他们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

但家长仍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

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三篇】

教师职业从随意化、经验化,走向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优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成功,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需要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师的专业化,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西方学者埃利奥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一样是“伟大的传统专业”。视教师为“专业人员”,教师首先要有“角色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

(一)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

过去教师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韩愈《师说》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典型的观点。教师当然要传授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但是更应该懂得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知识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开始膨胀,我们的时代成了真正“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传播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跟上本专业学术的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主动建构文化知识。过去、现在、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永远无法立足于讲台。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走“开放性”的大语文教育道路。

(四)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

“新课程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的“非智力”;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完成认知目标,而且还要达成情意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有特殊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建设者。本次“新课程改革”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更新、教材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由于在学校中,教师“平等中首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校、对学生深刻、深远的影响。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更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态度和蔼、作风民主、品德高尚,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1.明确教育理念,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看法,直接或间接决定、指引或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专业理想,教师才能将教育视为快乐的事业并全力以赴;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深入了解,才能更准确、更灵活地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只有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语文教师才会对语言文字宝库中无数瑰丽璀璨的名著佳作心向往之,才会有钻劲,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

2.树立“热爱学生,育人如育子”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自主的学服务的过程,没有学生自主的学,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因此,语文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

3.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意识。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它是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而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一种教育制度。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学生。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和方法咨询,如果没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储备,没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一名专业化的语文教师。

(二)优化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未来教师间的竞争首先是所教专业知识的竞争。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语文教师,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得。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也越来越强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语文教师所应完善的知识体系依次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1.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发展。

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其中,教育学的知识会启发你怎样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心理学的知识会帮助你提高思考艺术性问题的质量。由于语文学科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怎么去教的问题上。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2.牢固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科性、交叉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专业知识涉及多种学科如语用学、语音学、修辞学、词汇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专业化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语文教师而专门设立的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怎样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会善于总结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3.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教学的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知识领域,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专业化对高素质语文教师的要求也体现在文言文教学、教材、诗歌等多方面的内容之中。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使之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化语文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上有所要求,在能力结构上特别是专业技能上也应有所具备。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现代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1.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原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以及风格,对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并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材和媒介,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更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尝试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景,启发问题;组织学习,展开活动;交往实践,共享成功;多元评价,互动发展;作业延伸,拓展积累。

2.完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能力层面的终极目的是言语表现。一口准确、流利、简练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上,语文教师更应比其他学科教师具备更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它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母语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善于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在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现代化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工具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当代信息化的环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整合到课程里面去,从而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专业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必须具备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的明确、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我们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不断反思,才能实现自己专业的发展。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四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由此逐渐产生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daoumesao)于1963年在《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我国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从工具层面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从组织层面概括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应用过程中,改造原有的组织结构与文化氛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将使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新的思路和发展框架,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工具层面的信息技术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二是信息技术引入教师专业发展之后,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该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人向群体转化等。这两个问题反映了信息技术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之后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五篇】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通过夺红旗、开火车、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并通过适当的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的将孩子自然地引入数学乐园,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去学习,既让学生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又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

二、注重基本口算方法的讲解。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对每种算法都进行讲解,却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学生由于掌握多种算法而不知所措,这样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算法中寻找一种相对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算法,使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能力和思维水平入手,在课本中介绍的多种算法中选择一两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大众”算法,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在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算法后,再通过引导、鼓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创造新算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将算法和算理相结合。

算法和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个方面。算理即计算原理,它是对算法的解释,能够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重算理的讲解,就会导致算法与算理脱节,学生不理解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应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练习时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思路紊乱、手足无措的情况。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去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思考,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深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大多数老师只将口算视为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并没有将其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挂钩。口算过程实际上是将计算进行多次分割的过程,需要在人的头脑中将各种信息进行拆分和拼组,以达到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头脑中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口算教学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当学生在进行口算时,教师不能仅仅以对或错作为评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算进行自我判断,通过自我反思分析是否正确以及错误的原因,尽可能挖掘教学资源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再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升自己对口算技巧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切实地提升学生整体的口算能力。

六、注重培养口算习惯。

习惯的养成在于积累,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而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所以,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算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也是促进学生深化数学学习的基本保证。口算习惯需要通过反复的、有意识的练习才能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口算实践的机会,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小学生大都积极向上、乐观、勇于表现,只是注意力和耐力较差,对某一事件的热情很容易转移。在口算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能给学生任何学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尝试,不畏惧失败,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练习既要保量,也要保质,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这样反而会打击学生对口算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进行口算练习,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大多数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点和口算技巧,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口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掌握了这些口算规律,就可以提升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将枯燥、烦琐的算术转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满载激情地去参与,在快乐中有所收获,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以有效地提升口算练习的有效性,既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六篇】

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马斯洛经过多方研究,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提升的。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能够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需求层次中的基础;社交需求是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属于是价值需求。需求是激励人产生积极态度的基础,当人对某种东西产生渴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主观意识的紧张感,在某种程度上就需要以恰当的激励方式作为催化剂,激发人的内在驱动力,使人通过行动来满足目标,使得某种需求得以实现。

2对高职教师实施激励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需求包括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以及领导关系程度;关系需求包括学校管理制度、人事环境和参与决策等等;价值需求包括晋升机会、参与培训机会和尊重程度等等。根据高职院校教师需求的不同,可以将教师划分为不同需求类型的教师。对于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实施激励管理,就要对于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

(一)对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对于要素的需求程度分析。

基础需求层次的教师对于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极为关注,同时会对学校的人际关系比较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获得职称晋升机会。关系需求层次的教师比较关注基础需求元素,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会提出较高的要求。价值需求层次的教师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更为关注工作成就、社会荣誉和学校的发展等等。可见,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所关注的倾向性分别为基层需求层次关心薪酬待遇,这是生存之本;关系需求层次的教师较为注重人际关系而对职务晋升并不关注;价值需求层次的教师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职称晋升,而对培训学习并不关注。

(二)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对需求要素的满意度。

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对需求要素的满意度也会存在着不同。基础需求层次的教师比较满意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的自觉性以及学校的发展等等都会持有满意态度,但是对于薪酬待遇、所获得的荣誉和晋升机会却不够满意。关系需求层次的教师满意于学校的人际环境,对于基层需求也持有较高的满意度,却期望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褒奖,并基于自己的.工作成就而获得晋升的机会。价值需求层次的教师对基层需求层次和关系需求层次的各项要素都非常满意,却对于学校管理体制和领导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且希望能够获得良好的职务晋升机会。对于高职教师实施激励管理,就是要针对于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的各种需求予以满足,以激励他们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自觉自愿地服务于学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达到期望目标。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七篇】

在对陕西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部分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学业背景、实际的音乐技能掌握现状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园对教师在专业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交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对学历的调查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已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达到了66%,职业技术类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26%,民办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4%,也就是说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达到了96%,这个从业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而毕业于其他院校专业的教师只有4%。达到本专科以上的教师达到了98%,研究生达到了2%,中专以及高中学历的教师目前已经没有了,我省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和节奏素养等几方面,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听课观摩,发现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实,运用不自如的现象。在声乐技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受过声乐训练的教师占91%,没受过训练的教师只有9%,说明职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参加过声乐考级的教师只占16%,这又说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师少。对于节奏素养的调查,有65%的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园教学所涉及的节奏,31%的教师不能准确识别节奏。在即兴伴奏技能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只有37%的教师能够编配教材中的儿童歌曲,63%的教师是凭感觉无理论的伴奏,或者根本不会。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技能,这项技能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所以,这样的技能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急需提高的。从这三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调查来看,虽然96%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音乐技能水平不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

通过对个别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摩,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了解少、运用少,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幼儿音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了解过这些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5%,只是偶尔使用的教师占到了60%。这些数据说明,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使用率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入院观摩听课中,发现幼儿音乐活动各地区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陕北音乐就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现,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

职后继续教育成效低,缺乏音乐技能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训中理论多、技能少,尤其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从参加职后培训的项目中了解到,即兴伴奏培训最多,占45%,其次是音乐教学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还有教学研讨和器乐培训各占37%和34%。但就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即兴伴奏和音乐教学法在使用中问题最多,这足以说明职后培训成效低,实用性不强,需要改进。

教师的德育工作论文策略【第八篇】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别人的结论,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更不致于教师自己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浅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选用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不能局限于写成文字的显性教材。要搞好教学,进行素质教育,还必须把握隐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观念上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要树立广义教材和大教材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受教育、丰富知识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与本科有关的课外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组织能力。其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看教师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选择,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看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教法。教无定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板书、板画、体态语言与教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达上有时比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和板画的设计要注意遵循计划性、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使它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板书、板图、语言、教态这几片“绿叶”对成功地烘托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1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