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优秀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4644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一篇】

3、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教学流程可以拟出恰当的小标题,吸引评委注意力。

4、试讲时没有学生参与,但是同样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师的模拟对话或者讲解呈现。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课前的预习等等。要有师生互动,即使面对老师讲课,也要体现学生活动。

5、可以在某个具体环节提供几套教学方案,把教师的预设体现得很充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教师把握生成的基本素养。

7、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8、要深挖课文,对思想内容有独到见解。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老师的水平。文章思路不是重点,一般文章思路都很清晰,高中生都看得清,不需要作为课堂重点。

9、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导入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试讲时,可以省掉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检查等次要内容。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这样才具体而实在,不然笼而统之,难以讲清。分析也细致不下去,要分析细致必然落脚到文中字词,这样又紧扣了教材,不致于犯脱离课文的毛病。

10、发挥不宜太多,太多了也会冲淡主题。或者更直接地说,讲课像写文章一样,围绕中心(重点)行文,废话(可引起学生兴趣)尽量少讲或不讲。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二篇】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的办法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三篇】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网友为大家分享小学教学原则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二)直观手段种类繁多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

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问,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

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和提问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选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议题发言。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争论的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第二,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演示时.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练习法的基本步骤是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的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做出示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练习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第二,精编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除了上述五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之外,在我国中小学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下面进行简单介绍。

(六)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因此,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发现法.其特点是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七)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其应用的范围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识不能用此法来掌握。因此,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类辅助性的教学方法来使用的。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1.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活动之中,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欣赏教学法一般也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八)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一)基本涵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便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二)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当然,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它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温习,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涵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另外,乌申斯基、布鲁纳等都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二)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教师要深入地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其结构和体系。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注意重点,就是注意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

(一)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我国的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在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必备的基本能力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等。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这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基础。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求和方法。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面向中间,兼顾两头。即在教学的速度、难度等方面应以中等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为依据.同时.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给予个别指导。

(一)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二)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只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对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发明以及生产活动等。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四篇】

《教育法》作为基本法有专章对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中.对教师权利的规定表述有:“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共有六个方面: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教师拥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规定,在《教师法》的相关条款中,涉及的教师权利还有:教师的申诉权利.即教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教师的人格权、人身权,教师的人格不容侮辱,教师的人身不容侵犯。

3.《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中有“教师”专章,对义务教育教师的权利也作了相关规定。其中有“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五篇】

最近听了专家的讲座受益很深!有一个观点是教育孩子有时候需要点“野性”;对待有些顽劣的孩子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对症下药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有些教师对品行顽劣的“野”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在采用多种办法都不起作用之后,便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体罚,更有不负责任的教师对这类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电视剧《大宅门》里的白景琦。

看过《大宅门》的老师可能都对剧中小时候的白景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白景琦真是个顽劣的孩子,多少个私塾先生都被他气的要死,最后乖乖的都被气跑了,二奶奶打过,骂过,也惩罚过,可都不起作用,真是“水油不进,软硬不吃”。而后来的一个叫季宗布的先生却能让白景琦服服帖帖,季老师能文能武,从小爱好打架骑马。白景琦经过季老师的教诲学业逐步长进,最后在山东的中药界站稳脚跟,成为清末中药界的一代枭雄。让我想到了对品行顽劣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我想季老师成功的秘诀有以下几条:

首先季老师本事大,文武双全。白景琦的两只小手都用上也扳不动季先生的一个手指头,这一点让白景琦深深地折服。季先生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熟读经书,一本书中任何1篇都能熟练背诵,让白景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次季老师对白景琦十分了解。在他没做白景琦的老师之前,他已经对白景琦的顽劣品行了如指掌,白景琦的恶作剧不管用,自己只能自食其恶作剧的后果。

季老师还很懂得儿童心理学。他知道像白景琦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味地让他读书、背书,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教他习武、骑马、射箭,这些都是孩子十分感兴趣的,逐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的孩子逐步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季老师的教育之道却值得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深思,对待生性顽劣的孩子,如果只按照老师的意愿,采取体罚的方法,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老师自己。事实上白景琦身上的“野性”也是一种能力。从植物、动物和人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许多问题。

植物的生命力是最强的,动物次之,人再次之。例如,用一块石头投树木树木会没事,投牛牛会感到很疼但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投人人会有生命危险。人是吃熟食的,熟食好消化,但久而久之人的消化功能会减弱,不如狮子、老虎和牛。应该让我们的后代有某种“野性”。这种“野性”是顺应自然法则的。

对待有“野性”的孩子,老师应该深入孩子的内心,把孩子的野性进行疏导,浪子一旦回头将来必成大器!事实上我们的下一代将来会遇到许多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否迎难而进?我们的下一代需要这种“野性”,为什么西方的孩子热衷滑雪、赛车等充满挑战的项目。只有这种野性在将来的挑战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的教育也有点“野性”吧!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六篇】

-->。

1、教师的行为举止: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

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洪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人情人理。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七篇】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常用的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1.时间管理策略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资源利用策略。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八篇】

2016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已经结束,面试成绩查询时间:6月20日。下文百分网网友为同学们带来的是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察要点,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以后,还要去进行教师资格证面试,当大家要进行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考察哪些内容?为方便备考时候的针对性,下面就对面试中的一些考查要点进行总结:

这主要来自于对应试者的体型、外貌、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的观察所获取的信息。对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来说,公众对其仪表风度的要求是较 高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外在的举止风度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品质。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 任心强。而在教师面试中,仪表风度虽不是最重要的,但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参加教师面试的应试者,可以化淡妆,不宜浓妆艳抹,刘海不要遮住眼睛,更 不要烫发、染发,尽量做到清清爽爽。妆容、服饰还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授小学和教授高中,妆容和服饰绝不能一样,要既贴近学生的年龄层次又不失 庄重。总之,女教师给人的感觉要既典雅又平易近人;男教师给人的感觉要挺拔而充满阳刚之气。

对专业知识的考查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的考试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面试了解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此对其拥有的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所要应 聘职位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判断。因此,面试可以作为对专业知识考试的一种必要的、有效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查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也更接近职位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发挥程度的高低关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教育质量程度的高低,所以作为教育 队伍的后备力量,在没有成为教师之前,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广泛地涉猎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面试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应试者能否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观点、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能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 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调等。这一点对教师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说话要言简意赅不失情感。应试者要格外注意,切记不要频繁出现口头语、非重点重复的话语、 不合时宜的言论。例如:有些应试者在面试时很紧张,“嗯、这个、那个”等口头语总是重复出现,这其实就是紧张不自信的表现,即使你的内容很精彩,这些口头 语也会使你的成绩打折扣。所以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注意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面试中的综合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应试者能否对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因为教师要将知识通过分析讲给学生,也就是把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传授给学生,因此,这一点也是不可小视的。

这一点主要看应试者对考官所提问题的理解是否准确,回答是否迅速、准确;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 妥当等。教师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教学体现出来的,比如说,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由学生回答之后,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引 导,这就体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因为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是不可预知的,这其实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素 质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具备综合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以及在日常社交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了解应试者的人际交往倾向和与人 相处的技巧。教师面试中,测试应试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体现,应试者要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要在这方面做些准备。

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学校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荣誉受到冲击 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这表现在对自己和对学生以及对工作的掌控能力上。

这一点一是了解应试者对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无所谓的人,在新的 工作岗位上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工作态度必须严谨端正。

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这一点是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九篇】

首先要掌握面试的基本模式,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主要是注意如何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其实,要做好面试前的形象准备,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台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试讲时要首先把自己的试讲材料分发给各位考官。讲课时的音量特别重要,而且要有板书,然后就是注意设计的跟学生互动的环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所以板书就是你的教课大纲,是有始有终的,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

试讲完成以后还会有提问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如何安排你所教的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该如何等等。

面试通常会被问到哪些问题,哪一点最能打动校长,哪一个细节没注意到最有可能成为你的“滑铁卢”?多所名校校长,发现考生对教师行业的认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心态以及仪容仪表等已成为众多学校在最后“拍板”时的重要标准。

要点一: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等涉及到教育观的这类问题被问到的几率最大。金陵中学**校长说,这是来面试的考生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每年仅是因回答这两个问题不当而被淘汰的考生就有很多。

参考意见:回答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故弄玄虚,比如这样回答就不错:读的就是师范类的专业,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而且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现在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要点二:在面试时,学校会根据考生的求职简历提出一些即兴的问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

参考意见:考生在写履历表时就要有被提问的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多做点准备,这样不至于强项变弱项。他说,有个考生在履历表上写到他曾经发表过1篇文章,校长马上就追问考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对这篇文章观点的一些探讨。结果这个考生说的稀里糊涂,很显然没做准备。

要点三:课上得怎么样?

教师面试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考生课堂教学的考察通过上一节课看考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底怎么样,比如对教材的了解、板书,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以及对课堂的控制等。区教育局会组织教师听课并给考生打分,根据分数确定是否留用。而学校没有录用权。

教师会议组织的要点【第十篇】

-->。

一、仪态。

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要有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家访的时候。这是对家长的尊重,便于和家长沟通。

教师走路要把腰挺直,不要左右晃。行走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二、仪表。

1、身体、面部、手部、口腔必须清洁。上班不抽烟,不吃零食。

2、头发梳理整齐,不留头屑,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披头散发。

3、不浓妆艳抹,不戴耳环、手镯、手链等。

4、上班配戴工作卡,端正挂在右胸处,不能歪歪斜斜。

三、表情。

1、保持微笑,热情、亲切、友好、真挚、情绪饱满、不卑不亢。

2、不抓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不能用手指和笔杆指点客人或为客人指方向。

4、接待客人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紧张和恐惧的.表情,不能扭捏作态、挤眉弄眼、吐舌等。

四、着装。

1、衣着整洁、端庄大方,白天穿校服上班,晚上值班不穿太透明、太短、太低胸及无袖、无领衣服,不穿拖鞋。

2、纽扣要全部扣好,男教师领带必须戴好,衣袋不能装太多物品,显得鼓囊。

3、女教师袜子不能有破洞,鞋子不能太高跟。

4、上课时不能带手提电话、bb机进入教室。

五、言行。

1、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不吹口哨。

2、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当学生敬礼或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3、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做了错事,应主动向学生表示歉意。

4、不故意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和姿态,不对领导、同事、客人的衣着、言行说三道四。

5、接听电话时,必须先说:“您好!这里是……。”保持办公室整洁、安静,在办公室内不高声谈话、说笑、不吃喝,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6、对外接待,男士称“先生”,女性称“女士”或“小姐”;上级领导,以职务相称;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

7、客人来时要热情欢迎说“您好”,“欢迎光临”,“有什么需要帮忙?”等;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应对客人讲“请稍后”。如果离开时间较长,回来后要讲“对不起,让您久等”。客人走时应道别:“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等。教师家访应热情称呼家长或其他人。谈及学生优点或成绩,不可忘了肯定家长的功劳;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公开谈论,以免伤了家长和学生自尊心。对地位高的、家庭富裕的以及个别不尊重教师的家长,在讲礼仪的同时,不迁就,不奉承;对贫困等特殊情况的家庭不歧视。临走时,向在场人一一告别,并请家长留步免送。

8、参加教师例会、集会、听评课等活动时,教师不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随意离场。周一升国旗,学生做操、集会,教师均应在场,不交谈。唱国歌时,应带头唱好国歌。

9、男女教师正常交往,不打情骂俏,不拉帮结派、挑拨是非、嫉妒贤才。教师和自己的配偶不可在公众场合过于亲昵。

10、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不吵架,有意见应当面诚心诚意提出来。

11、不能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钱财,不私自随意接受家长宴请、外出旅游等。

12、校内不得打麻将、玩牌等。

13、外出学习离开参观地点时,必须与接待人员真诚道谢,挥手道别,不能匆匆上车,坐在车上默不作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6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