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最新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721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一篇】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将村镇规划管理的编制工作得以完善化,要将城镇建设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完善。对于村镇的规划建设,要从大局着眼,协调乡村城镇间的关系,对区域设施实施统筹安排,让重复建设的现象能够得到避免,从而进一步的优化公共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再有是将修编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工作能够得到加快,在建设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在规划管理方面能够详细化[3]。对村镇规划管理要以人文本,相关的规划人员要能深入调查当地的农村发展历史以及文化自然背景等,还要将农村的调研工作积极完成,并发动居民参与其中,对居民的意见广泛听取,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然后进行规划。还要能够对相应的解决措施科学性的提出,坚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能够适合农村自身发展的村镇规划。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对村镇规划管理要能进一步的强化,从而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放眼长远,在村容村貌以及整洁卫生等方面充分重视,从而来建设农村的文明环境。从具体上进行落实,就是要从卫生、经济、给供水等方面综合性的加以规划,做到科学合理安排,经济化的利用。在村镇规划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将监管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保证规划设计能科学合理的实施,在质量上得以保障。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管理要在理论宣传上做足,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下,要善于将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在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下进行宣传村镇规划管理的具体化措施和重要性。通过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加强,就能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4]。不仅如此,还要对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职责进行强化,以及对村镇建设工作的科学论证以及工程建设跟踪指导进行有效强化,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措施的实施,才能够真正的保障村镇规划管理的目标实现。

3.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新的发展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会对农村的面貌以及经济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农村的规划管理的理论研究,就能对实际的操作进行指导,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发展思路。此次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村镇规划管理的现状以及相应措施实施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成文,包研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与方法完善探讨[j].时代经贸.(03)。

[2]张春光.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j].理论学刊.(01)。

[3]黄晋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镇化进程的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4(06)。

[4]刘孝诚,肖刚.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1)。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二篇】

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乡镇纪委的职能作用,是乡镇纪检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乡镇纪委直接面对在新。

农村建设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承担着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维护一个风清气正的新农村建设环境,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的重要职能。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效果,关系到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目前,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主要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农业“三项补贴”、新农村建设资金、民政救济、扶贫开发、教育“两免一补”等支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依法调查和处理信访问题,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工作,总体上讲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协调、运转有序,对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乡镇纪委也存在着纪检干部政策水平、法律、财会、审计和金融等专业知识跟不上发展需要;村级纪检网络职责不明、权责不清、效果不好;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时间和任务上有矛盾冲突,纪检工作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纪委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不断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乡镇纪委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方针政策多,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营体制、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耕地保护、结构调整、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农业“三项补贴”等政策,乡镇纪委要监督这些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纪检干部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财会、审计、金融、经济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当前,尤其是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加强自身建设。

我县乡镇纪委人员组成一般是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配备一名专职纪委副书记并负责监察室工作,由是党员的财政所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办主任等人担任纪委委员,这样的组成结构符合乡镇工作实际,但要求乡镇纪检干部具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既要在贯彻落实反腐败斗争任务和源头治理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又要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还要在乡镇中心工作中发挥参谋作用,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出现工作时间上、任务上的冲突,出现工作脱节和“单打单”的状况,因此,乡镇纪委加强自身建设,就是要求纪检干部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不断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提高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依法执纪办案的能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始终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的专兼结合的纪检干部队伍。

基层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往往容易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可以通过上党课、远教培训,作形式报告、举办反腐倡廉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方式进行廉政教育,使每个党员干部参与进来,也让群众参与进来,学一学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党的优秀干部的光荣事迹,听一听成克杰、王宝森、刘方仁等腐败案例,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违纪违法事件,让党风廉政教育更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在教育形式上可以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群众不是从书本、报纸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先进,而是从一个个共产党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等优秀作风上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党,从而决心跟党走,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共产党,通过学习和回顾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员干部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基层党员干部认识到优良的党风是我们党获胜的法宝,是让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基石,无论职务高低、事无巨细,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多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多数,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长期以来,农业脆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例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党中央的好政策、好措施,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认真落实,乡镇纪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做到高度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1、严格监督检查村务公开情况。对于村级财务收支,村委债权债务,。

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建设钱物使用,扶贫资金使用,。

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土地、矿山、宅基地、征地补偿审批,退耕还林还草钱。

物兑现,“一事一议”筹资筹款等情况都必须在全村范围内全面公开、真实公开,规范村务公开的时间、程序、内容,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和上级行政监督,镇纪委也要定期组织相关单位检查村务是否公开,村务公开时间和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是否建立村务公开的配套措施等内容。只有抓好村务公开,才能有效防止新农村建设中的腐败行为,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实现农村民主监督、民主建设、民主管理。

2、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乡镇纪委要以解决群众在上学、看病、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坑农害农行为并严肃查处,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农民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乡镇纪委还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认真调查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3、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要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必须要求村干部做到廉洁自律,不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要防止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换一个村干部换一本帐等问题,应坚持维护“村财乡(镇)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规使用公款和以权谋私的行为。

4、认真选配和规范管理村级纪检监督员。乡镇纪委要配合党委认真选配村级纪检监督员,村级纪检监督员原则在本村党支部成员中产生,报乡镇纪委通过,对村级纪检监督员要建章立制、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明确职责,使村级纪检监督员做到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做好本村纪检信访工作,对本村项目建设进行执法监察,协助本村党支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协助乡镇纪委开展工作,成为乡镇纪委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得力助手。

做到有案必查,对腐败行为,不管涉及到谁,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乡镇纪委要按照县纪委精神,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敢于独立调查和处理信访案件,敢于独立办理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克服乡镇独立办案人手不够、资金不足、取证困难的问题,依纪依法办结违规违纪案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实施,促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三篇】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构成了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四大朝阳产业。竹子良好的多功能效益,也赋予了竹子在我国主要产竹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县是产竹大县,分析竹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存在的主要涉及“三农”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竹业富民。

龙游县是浙江省主要产竹县之一,有竹林面积万hm2,经30多年的持续努力,已建成比较完备、在国内处于前列的竹产业体系。竹业产值13亿元,其中直接利益于农民的竹业栽培产值达亿元。竹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要产竹乡镇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溪口、庙下、大街等竹资源集中分布的乡镇重点村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竹业,出现了一批因竹子而富裕起来的小康村。

生态环境保护。

竹子具有可择伐作业的特点,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是其它树种所不具备的。不仅可年年有产出,而且由于竹林林分结构的稳定和固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持水固土、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表明,立竹密度3893株・hm2、平均胸径、平均高的毛竹纯林,林冠表面最大持水率平均为%,林冠层最大持水量;1m3上层土壤中,竹地下茎、根系占50-70%空间,固土能力为马尾松林的倍,吸收降水能力为杉木的倍,涵养水量比杉木多30-45%;0-40cm的上层土壤抗冲指数和抗蚀指数,毛竹分别为和,高于刺槐、水杉和杨树。我县处于钱江水系源头,丰富的竹子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维护,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竹子的绿化和景观改善作用。

竹子的美学特征和意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有梅、兰、菊、竹“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雅称。我国民间一直有种竹、爱竹、赏竹等传统习惯,竹子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且,中国竹子种质资源丰富,有39属500多种,其中有许多竹种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可分为观叶、观秆、观形、观笋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具有良好观赏性的竹子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近年来,我县在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宜竹地栽植竹子已尉然成风,既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又绿化、美化了环境。

竹业的劳动力就地有效安置作用。

竹产业无论是竹业栽培,还是竹加工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要求相对较低,发达的竹产业可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县竹业栽培从业人员按人均竹林计,一产从业人员达万人,全县585家不一规模的竹加工企业,农村就业人员达万余人,而从事竹贸易的农民也达人以上。各项合计,竹从业人员有万之多,占全县农村人口(万)的%。可见,我县竹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贡献巨大。

竹业科技对农民素质提高的作用。

得到了明显提高。

2、竹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涉农问题。

竹林立地生产力衰退。

化学、生物性劣变,立地生产力严重退化,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无产出的负面影响。如果继续实施上述不能维持竹林生产力长期稳定的经营措施,预计5年后,大规模竹林严重衰退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尤其是笋用小径竹林,还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竹林大面积开花。

竹业经营中的“谷贱伤农”

我县竹加工产品主要是竹板材、水煮笋、竹工艺品等,加工能力已具相当规模,年消耗竹材1200万支,竹笋万吨。从表象看当地资源已满足不了竹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年需引进竹材400万支、鲜笋及半成品3万吨,竹材、竹笋价格逐年提高。但深层次分析,竹农利益维护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主要为:竹加工产品结构单调,科技含量不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极少,易受国内外市场冲击;竹林资源和丰产面积将不断扩大,5-8年后全县竹林总产量将翻番,有可能出现竹林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周边地区是我国散生竹资源集中分布区,劳动力成本、竹加工原料价格较我县低30%以上,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大量原料“引进”势必出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竹林丰产或许就意味着竹农减收。

竹产业链环节的利益分配。

竹资源扩增、竹林培育、竹加工和贸易等构成了现代竹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也通过市场这一杠杆分配着其中的利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出发,市场分配原则无可厚非,但在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太健全的环境下,农民往往是利益分配的“低端”,除无可奈何承受农资涨价外,还需面对企业原料收购的压价、资金拖欠、农民工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再者,在竹业发展中,资源培育是基础,加工利用是龙头已成共识,但政府往往注重于竹加工业的发展,在政策优惠、经济扶持上倾向于后者,而竹农这方面的受益往往被忽视。还有,竹林维护环境的生态价值在目前还未得到经济上的体现,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些竹加工企业未付出应有的环境恢复代价。

竹业科技支撑薄弱。

经过长期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开展竹类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实践中我县已建立了一支县、乡、村各个层次的竹业知识较为扎实、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敬业精神良好的技术队伍。但总体而言,技术队伍人员数量偏小,高层次人才过少,尤其是竹加工方面人才更为缺乏。技术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充电”机会少,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已跟不上现代竹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而且,技术人员经若干年的奋斗,取得了一些成就,“改弦”从政或易地流失现象也时有出现。一个地区要快速、健康地发展竹产业,本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是内因,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是借助,是外因,本末不能倒置。

竹业生产中的环境恶化。

竹子具有多功能效益,但竹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营方式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县竹业生产导致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1)竹林栽培中频繁竹林地垦复和化学除草剂施用,林下植物丧失,造成水土流失,有益生物数量减少,病虫害时有发生;(2)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竹林土壤有害物质大量残留,影响竹笋品质。地表径流导致水系的富营养化和有害物质超标;(3)竹加工业废弃物(竹屑、笋箨等)未得到综合利用,乱抛乱弃,既影响景观,废弃物的腐烂又污染了环境,特别是竹笋加工下脚料对水系污染较为严重;(4)竹笋加工废水对水系ph和富营养化、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竹材加工中的化学胶剂对大气、土壤的污染。

3解决竹业发展中涉农问题的建议。

依靠科技,最大化长期发挥竹林的多功能效益。

如上所述,我县在竹业栽培中存在着与现代竹业栽培发展趋势不吻合的“音符”,为切实改变落后经营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科技进步,以维护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稳定、保障竹林生态效益良好发挥的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为载体,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等手段,培育出质地优良、产材量高的毛竹品种,在较短时期内促进我县竹业栽培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筑竹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

竹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竹产品的深度开发、产业链的拉长及新产品开发等,无论竹产业链有多长,链中各个环节都是产业利益的“受体”,应树立共兴共荣理念,即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各个环节均能享受合理的利益分配。目前竹加工业是竹产业链中的最大获益者(我县粗加工环节除外),应采用与竹农联合建立工业竹林基地、支持竹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竹农等实际行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达到共同富裕。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等方面多从竹农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竹产业中最大数量群体经营竹业的积极性,达到竹产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健全竹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未来的竹产业发展中,行业协会在技术推广、市场信息传播、咨询、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显重要。我县虽然建立了竹产业行业协会,但总体而言,存在着面不广、参与人员不多、运作难度大等问题。政府应积极鼓励竹加工龙头企业、竹业经营大户等组建以竹林培育或竹加工产品为类型的行业协会,并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和与外界的各种交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统筹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竹业发展中,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针对我县竹业生产实际,要应用先进竹业栽培技术改变目前对环境负面影响大的经营措施,变废为宝提高竹加工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实行废物无害化处理,坚决关、停对环境污染严重或不及时进行环保整改的企业。

机制创新与体制完善。

机制创新和体制完善是区域竹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小面积竹林家庭经营方式已不利于现代竹业向规模化、效益化、科技化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竹区可尝试采取竹林土地流转或大户承包等方式。对竹加工业,在实行加工园区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利用招商引资或企业产品调整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以细化的分级、分类加工来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在政策层面上,应将科技创新重点放在企业上,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生。在财政资金扶持上可采取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竹业补助、乃至生态补偿等方式适当向弱势群体的竹农倾斜。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四篇】

摘要:排球运动是一项家喻户晓的体育运动项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五连冠的号角吹响以后,国内排球运动真可谓红红火火。但是近些年来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日渐减少,除了专业队的排球运动之外鲜有排球参与者。因而,排球运动正逐渐脱离大众体育而越来越走向运动项目竞技化。在当前全民健身及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排球运动不仅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也使自身价值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以施展,在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开展中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排球运动;新农村建设;全民健身;推广。

1前言。

排球虽然是中国在世界三大球类运动(足篮排)中最早斩获冠军的运动项目,却在群众体育中普及度较低。我国篮球项目在世界级赛事争战中,虽然不像排球那样极具威慑力,但是群众基础却是在三大球类运动中首屈一指的。故,排球项目若想持续长久地在世界排坛占据一席之地,首要解决的就是后备人才,即群众基础这一根本问题。最好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自然会产生深远的群众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以全民健身策略追求健康的大趋势下,排球运动浑然天成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这两个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排球运动将自身价值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群众基础,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做出铺垫,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锻造坚实的体躯。国务院颁布并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旨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民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健身活动开展的状况对这一计划的实施质量和进程起着不容小觑的影响。[1]因此,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战略下应该真正渗入到人民群众中。

2排球运动在农村开展的现状。

2.1排球运动普及范围狭窄。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以及贯彻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体育文件,通过宣讲体育运动对健康影响的专题活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去了解、认识体育对自己生活的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是体育运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由于政府和村委会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运动参与程度不高。[2]加上他们自身体育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锻炼的动机。尤其是排球运动一直处于学校普及度高于农村(除海南全省各地排球运动普及程度高以外)的状况。此外,在2000年以前,甘肃省各地市排球运动开展也相对较好,举办形式各异的排球比赛,有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3]在农村,参与排球运动的人群主要集中为青年人和老年人,占到比例的80%以上,这是由于中年人都外出务工或做农活,早出晚归,闲暇时间比较少,即使有闲暇的时间,会因为辛苦,身体劳累选择休息。[4]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以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领导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与全民健身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全省的群众体育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全民健身的实施也基本适应了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具体运作上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与场地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5]进而可以看出排球运动在各省开展现状仍不理想。

2.2排球运动的参与者少。

全国上下很多地方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的区域都配备了一定规格的运动区域,又由于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与村之间互通了水泥路,大部分村落都配有一定的体育设施、简易的健身设备。虽然大家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投篮姿势,但部分农村已经兴建篮球场,使得在三大球类运动当中,篮球的普及度要明显高于足排。农村排球场建设趋乎为零,这就又为正规排球技战术教学的推广增添了一定的难度。难以组织形成有较好排球练习水平的参与群体。

2.3硬件设施不足。

排球运动虽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室外),有一块平坦的地面和一个球网两个支撑架即可,但这对于部分农村地区仍属奢侈品,缺少的可能恰巧就是这一副球架与球网。虽然在基层排球运动推广中目的是健身,但硬件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排球运动者的参与热度[6]。

3排球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排球运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借助自身配合与团队协作的优势,在集中人民群众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以娱乐健身为出发点,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3.1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排球运动中需要场上的每一位球员同心同德,一传、二传和进攻若有一人失误便不能形成配合且输掉比分,但是排球运动在农村最主要的推广目的并不是竞赛获取比赛名次,而重在培养并形成一定的排球文化氛围,且达到健身娱乐的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中亦是如此,一意孤行或者脱离组织都会面临出局的可能。新农村建设中,自上而下更需要坚持一心,紧紧把握建设方向,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拒绝做钉子户,从大局出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3.2强身健体,打造强健的体魄。

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何谈爱护别人。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的练习,在娱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强身。在排球运动中,尤其非竞技类排球运动,首要动机还是以娱乐为主,重在娱乐中体验运动,而非刻意的追求运动,为运动而运动。排球比赛不同于篮足运动易发生强烈的身体对抗,作为隔网对抗类项目又不比羽毛球运动个人体能消耗过大,体现了排球运动的全民性,且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四方平地上即可练习。参与排球运动时,运动者可以结合身体任意部位去击打,再次体现了排球运动参与的较低要求,易于普通群众学习与练习。

3.3玩中取乐,改善农村人的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正朝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迈进。农业的机械化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村人民群众闲暇了出来大量空余时间。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属于城市的品质生活早已不为城市人所独有,体育运动已然踏进农村。晨跑和广场舞也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驻扎在了农村,排球运动亦是如此。排球运动的娱乐性极强,防守与进攻于一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球运动并不像竞技排球运动般规则诸多,三次内(不包括拦网)将球垫到对方半场即可,无明显持球和连击之外的规则,这使得更多群众参与到排球运动之中,体味到排球运动的乐趣[7]。只要双方人数均等即可,随时都可以开始,不需要裁判,拉一条网找一片平地即可。排球对场地器材不过高的要求,足以体现它具有极强的普及性。

3.4弥补农村体育的不足,促进排球运动大发展。

农村体育始终是我国体育的短板,和城市相比较,缺乏场地,指导员,更主要的是缺乏运动的风气和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体育这块短板,但是新农村建设中规划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投入量与人口基数不成比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了二十年,依然有许多农村地区不了解体育,由此可见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只能暂时缓解一下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性,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我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主动付诸实践,这样才来的比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知识更实用。因为百姓讲究的就是实用。排球运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具有地域性,以具体省份为例:海南省总体普及程度较高;江苏省在农村中的普及也不好,虽然江苏省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较好;安徽省群众体育中普及度较江苏更弱一个层次。故,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中西部地区,我们更应该注重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并慢慢的爱上它。

3.5提高组织纪律性,形成良性的休闲方式。

新农村建设中人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无论是为公还是为私,存在着缺乏组织纪律性、缺乏明确指导和规划的现象。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不仅仅是存在于公司企业中,更应该存在于农村。排球运动能体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具体分工到位,责任到人,有利于促进个体形成团结互助、服从指挥的执行者。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麻将室里面围着老老少少,打麻将的风气传承倒是如此良好,这种静坐的方式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冬天里更应该形成运动的.习惯,促进我们形成良性的休闲方式。

3.6通过排球运动,实现健身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从温饱到小康的发展仅仅需要了三十年。成年强壮的劳动力基本外出工作,农村里剩余群体多半为老弱妇孺,他们的身体就处在亚健康范围内,加上不了解运动,尤其是排球运动,大脑里基本没有排球运动的概念,形成的已知运动促进健康的方式只有散步。他们的概念里仅有的散步并不能满足促进健康的长期需要,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应当在他们的选择中得以涌现。而在这些得以涌现的选择中,排球运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参与,运动强度也低于篮球、足球。排球运动对年龄的要求几乎没有,即便腿脚残疾的群体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传垫练习,从本质上符合了农村人们群众的需求。

4结论。

1.《全民健身条例》的落实,政府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当好主角,这样进行下去的全民健身事业,才可以得到恒久发展。而排球运动正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首先工具,政府应大力推广排球运动,营造排球运动氛围。

2.排球运动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排球运动员或排球爱好者个人,排球运动的推广需大家共同的力量予以实现。加大宣传的力度,上到政府下到百姓,亲自参与,共同体验,广泛传播,共同实现。

3.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真正能为老百姓起到健身的实际效果。依据现有的数据和事实充分体现出排球运动在促进百姓身体的健康方面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软硬件设备需兼顾到位,确保村子里排球运动可以正规开展。

5建议。

1.政府应加强在思想上的指导,让人民群众意识到排球运动开展的意义与价值,自发性地了解和接收排球文化。

2.宣传的重要性,真实的宣传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的作用。

3.发挥市场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硬件设施的质量,让偏远山区的农村人民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

参考文献:

[7]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五篇】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一四六小”的增值税管理基本思路,加强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已成为当前国税机关征管的一个热点。从新税制实施以来,总局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副产品收购凭证管理的相关文件,对加强税收管理、防范和遏制偷骗税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并些规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利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进行偷骗税的问题。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有何难?能否有治本之策?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总局下发的一系列规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深入实际,结合企业用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企业违法使用收购发票的方法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形:

1、虚假开票。虚假开票可分三类:一是无中生有虚构收购业务,根据当月的销售和偷税、骗税的需要随意填开,出售人、收购的产品、收购金额、支付款项都是虚假的;二是将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的购进非农业产品或劳务业务开具相同金额的收购发票入帐;三是将虽已取得发票但无法抵扣的费用或超出税法列支标准的费用开具相同金额的收购发票入帐。在违法使用收购发票的几种情形中,虚假开票的比重最高,危害最大。

2、调节开票时间。有的企业在本月的应纳税数额较大时,把开具收购发票的时间提前,在下月开票时调整,自行调整纳税时间和金额。

3、扩大对象和范围开票。现行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对象是农业生产者,范围是自产农产品。对销售外购的农业产品和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仍然属于税法所列举的农业产品,以及非农业生产者(包括个体经营者和经营单位)销售农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因此也不得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

但在实际操作中,收购企业对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经营者的划分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客观上不易划分,千家万户,都是带着一张身份证来出售农产品,收购人员无法甄别;另一方面,收购企业即使知道对方是农产品经营者,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让对方提供发票,因为要对方提供发票,对方很可能提出提高收购价。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收购企业,对农产品经营者存在着货源上的依赖关系。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农产品经营者无证经营的主要原因。

4、汇总开票和补开票。有的收购企业认为开收购发票给农业生产者太麻烦,特别是在收购旺季人流量大、单笔收购金额小的情况下,逐笔开票既容易出错又无必要,不如一边过磅一边付款省事。至于抵扣发票,事后再选择一些大户汇总填开。还有的收购企业到外地进行收购,不按规定到当地国税机关申请领用收购发票,而是回来以后根据收购数量、收购金额补开发票,发票上农民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般都是编造的或冒用本地农户的。

企业在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还要对付税务管理人员的审核和稽查人员的稽查,那么在帐务上肯定不会实事求是地进行反映,总要进行一些所谓的“技术处理”。

以虚假开具收购发票为例,企业财务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虚开收购发票,根据发票金额编造收购码单、入库单,同时做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现金。

帐面减少的现金怎么办?有的是实际库存现金随之一起减少,直接装入老板的口袋;有的则不减少实际库存现金,以假借款的形式平帐:

借:现金。

贷:短期借款或其他应付款等。

如果虚开的数量大,“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额就会相应虚增,这时如果假借款的会计处理不及时,则在现金日记帐甚至总帐上会出现现金科目余额为负数的情况,所以有的企业干脆不通过现金科目核算,直接挂往来帐: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有的企业长期这样操作形成大额的应付帐款或其他应付款余额;有的企业则在“应付帐款”余额过大且有一定帐面现金的时候,做一笔假还款分录:

借:应付帐款。

贷:现金。

同样这时的现金又进了老板的腰包或再以假借款的形式平帐。这是第一步假收购。下一步是进入生产成本,会计根据销售额的大小,将全部或部分虚假收购的原材料编造材料领料单等内部会计原始凭证,混在真实的原始凭证中一起进行核算,计算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有的小企业就更省事了,实际使用的是一套内部凭证,记帐时再另编一套。当然,这种手法不是收购加工企业的“专利”。

进入成本核算这个“大口袋”后,虚假收购行为在帐面上似乎就被“抹平”了,但假帐毕竟是假帐,总有一些不同于真实帐务处理的特点:

出,有虚假收购行为的企业,它的有些大额资金往来只是做假帐的需要,根本不存在,怎么能有银行的单据呢?所以它的这些所谓“资金往来”,不管是几万还是几十万,证明的原始单据只有一张借据或者收条。当然帐上这些往来对象的姓名大多也是编造或冒用的,明显一点的是挂老板或其亲属的户头。

二是现金科目帐务混乱。财务会计制度对现金的管理和核算要求是很明确、很严格的,但有虚开行为的企业难以遵守也不会遵守这些规定。比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根据业务需要核定库存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及时交存银行。而它的现金收支业务中大额的虚进虚出部分,没法通过银行存款的进出反映,只能在现金科目上反映,所以在帐面上很容易出现大额的现金余额或负数;再比如,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而虚开的收购发票行为涉及几个环节,很难按正常程序走,否则真假业务自己都容易搞不清。一般都是集中补做。如果现金日记账是按规定逐笔登记的话,补做的痕迹就很明显。企业不会这么傻,有三种办法可以掩盖:一是真假两本帐,真的自己用,假的应付检查;二是不逐笔登记,一段时间汇总登记一次,鱼目混珠;第三种方法最彻底,不记现金日记帐,只是在总帐上汇总记载。

三是产品成本中材料耗用比例较正常企业高。由于虚开的原材料成本最终要进入产成品成本,所以如果拿几个有同类业务的收购企业进行比较,看相同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比如一年、一个收购季节),各自的材料耗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那么有虚假收购行为的企业或虚开行为严重的企业的比例无疑要比其他企业高。

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各种违法行为能给违法企业带来很多利益,但其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偷逃国家税收。特别是虚开行为对几个主体税种都有冲击。

1、增值税。多开发票就可以多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就可以少交或不交增值税。更有甚者,一些收购企业一边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抵扣,一边向其他企业大肆虚开增值税发票,把危害向外扩散,严重破坏了增值税的税收链条。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多开收购发票则能多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

2、企业所得税。虚增的原材料不仅多抵扣增值税,还进入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虚假的借款不仅掩饰了虚开行为,还可以冠冕堂皇地在税前列支利息,这样一来,企业所得税还能有多少?所以我们在一些地方会看到,有的企业甚至是当地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销售连年扩大,帐面上却连年亏损。

其次是破坏征管秩序。农产品收购企业的所有收购业务中,一部分是直接向农户收购的,另一部分是通过个体经营者、其他收购企业等途径间接收购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比例。有的企业座落在农产品产区,农户直接向企业出售农产品价格高,直接收购的比例就高;有的企业对外地农产品依赖性强,间接收购的比例就会高一些。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有很多收购企业会将间接收购业务(应由出售方提供发票)处理为直接收购业务(向出售方开具收购发票),这使得大量的农产品经营者逃避了税收监管。

第三是有害公平竞争。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上可变通操作的巨大空间,让一些不守法企业获得了非法的税收收益。如果剔除其他因素,这种非法的税收收益使得不守法的企业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而守法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处于劣势。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认为,真币和假币如果能同时在市场上通行无阻,那么假币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取代真币。同样,如果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止的话,那么我们的税收政策就成了不守法企业的“竞争手段”了。长此以往,自觉守法的企业将越来越少,违法的情节会越来越严重。

二、加强管理的思路及建议。

问题出在哪里?以笔者浅见,出在农产品发票抵扣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农产品发票抵扣政策本身很正确,能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深加工,能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和农(林、牧、渔)民的增收。但它规定的抵扣条件太简单了,就是企业自己说了算,规范的企业能做到,不规范的企业更能做到。它似乎有一个理想的前提就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都能自觉遵守税法。政策层面更多的是规定不允许企业怎样做,却没有好的办法让它无法做;税收征管只有事后处罚规定,没有有效的事前预防机制。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笔者以为可以从增值税发票管理的成功经验得到借鉴。应该说以前增值税发票违法犯罪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大案要案屡见不鲜。税务机关怎么加强管理、怎么加强宣传,司法机关怎么惩罚犯罪分子,仍然不能有效遏止。直到金税二期的推行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金税二期的本质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的外部信息制约和事前预防。企业不是仅凭自己提供的内部信息就能证明涉税行为的真实性,必须要和外部信息互相印证才能被视为真实有效,提供虚假信息并得到认可的难度非常大。光靠自己说了不算,自己想不守法都难。最近的一窗式管理、运输发票的管理也是延续了这个思路,强调外部信息制约,强调事前预防。

虽然农产品有其特殊性,但只要认真研究其特性,外部信息制约和事前预防的思路还是可以用于农产品发票管理的。笔者认为,要最终达到基本杜绝农产品发票违法行为的目的可以分两步走。近期目标:改变农产品发票抵扣条件,利用银行支付环节加强对企业的外部制约,加强税务机关对收购发票信息的利用和查核。中远期目标:建立全国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将收购发票管理纳入金税工程系统,进行信息比对。具体说:

(一)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与其他行业不同,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在农产品收购行业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农产品收购面对的是大量农户,真正的收购行为一般都是支付现金,很少有拖欠的,除非出现买方市场或垄断的情形,但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企业在银行开立收购专户,收购款直接从专户上划转进农户的储蓄户,企业不得直接用现金支付收购款。开立收购专户的好处就是将收购资金与其他经营资金分开,收购专户的资金专门用于收购,每月的对帐单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的收购资金实际支出是多少。规定企业不得直接用现金支付收购款而是从专户上划转的好处是防止企业利用虚假的资金支付虚开发票。他只开一张发票没用,必须得有银行的资金支付记录,银行是不会帮他做假帐的。

从专户上给农民划款的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参照银行代发放企业工资的做法,由企业会计按收购发票逐笔开具转帐支票(代发工资是汇总开具),农户持转帐支票到银行将货款转入自己的储蓄户。这里要指出的是必须使用转帐支票,而非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只有在转入储蓄户后才能提取现金,那么在储蓄户上就有了记录,必要时税务机关可以按法定程序进行检查,直接支付现金就难以核实了。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缺点:优点是操作起来难度不大;缺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量非常大,特别是在收购旺季;另一方面是农户没有取得发票的主动性,只要支票不要发票,支票和发票很可能产生不对应的情况从而形成新的征管漏洞。

第二个选择是在收购发票中增设一联与支票功能相同的银行付款联,收购专户的资金只能凭该联才能支付。这个方法可以真正让企业象重视增值税发票一样重视收购发票。农户会主动要求开具发票,不索要就拿不到钱;企业也必须提供发票,企业不从专户上付款、不提供发票就无法抵扣。它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解决了企业会计人员量大的问题,又让发票和支票绝对一一对应,还能保证收购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当然这条措施最大障碍在于它不是税务机关就能决定的,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配合。票据法第一百零九条明确规定:汇票、本票、支票的格式应当统一,票据凭证的格式和印制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但是这个办法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上一个办法,即便一时不能到位,也应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三)改手工开具为电脑开具,改进对收购发票信息的利用效率。收购发票手工开具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发票所记录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因为发票的使用量都很大,要汇总统计发票的某一项信息量大又容易出错。可以开发两个软件,一个是企业开票的软件,另一个是税务机关接收分析的软件。企业在电脑上开具收购发票,开票信息形成并确认后,企业不能在电脑上任意修改。下月初企业将上月开票的电子信息通过一定方式(ic卡、软盘、因特网等)传递给主管国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的软件不仅能读取企业上报的数据,还要具备较强的查询功能,比如对某一农户根据其身份证号或姓名查询他在一段时期内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和金额,便于税务人员查核。在手工开票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以上三项措施表现在申报环节就是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收购发票电子信息和银行划帐清单或对帐单,作为抵扣的凭据。条件成熟时可以由税务机关从银行取得企业收购专户的电子信息,与企业报送的电子信息自动逐笔核对,两者一致可以计算抵扣进项税。

(四)收购发票信息核查和协查。上面的办法不能自动预防另外两个问题,一是扩大对象和范围开票;二是企业冒用农户的名义虚开收购发票并将资金从收购专户转出用于其他用途。这时税务机关的分析软件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税务人员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收购发票进行核查和协查。税务人员先按某一口径比如收购数量、收购价格、农产品品名等,筛选出一定比例的异常户:收购价格偏高的、收购数额偏大的、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等等,再对这些异常户进行核查。核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怀疑企业冒用农户的名义虚开收购发票的,可以向该农户发出信函或到实地询问,求证该农户是否出售了企业申报的农产品,数量、金额是否一致;如果怀疑企业扩大对象或范围开票,可以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证实该户是不是农产品经营者,还可以到实地去勘察。由于软件统计筛选作用的发挥,使得核查能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容易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从而能有效地弥补银行环节制约的不足。

有些农产品不一定限于本地流通,有的甚至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那么对于企业外出收购和外地农户、经营者来本地出售农产品的信息,主管国税机关就难以核查了。必须象增值税发票一样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协查制度,将核查的委托异地国税机关进行。协查的数量、内容和回复时间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近期目标的实现可以大大压缩企业违法操作的空间,但它对于少量的虚假开票、扩大对象和范围开票难以杜绝。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违法企业的查处来警示其他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农产品发票管理的中长期目标来解决。

(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将收购发票管理纳入金税工程系统,进行信息比对,以农户产量核对企业收购量,最大限度地杜绝虚开现象。这是在实现农产品发票管理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努力的目标。农产品信息数据库按年采集和维护,对象是全国范围内所有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内容包括农户姓名、家庭成员、农田(水面、牧场等)面积、预计年产量,在收获季节根据各地的年景将预计年产量乘以一个系数来确定实际产量,这个实际产量是确定各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基数,所有企业收购农产品的信息都要与之核对,一个农户出售农产品,不管是一次出售还是分次出售,不管是在一家收购企业出售还是在多家收购企业出售,不管是在本地出售还是在外地出售,都不应超出这个基数。收购的对象也应该在数据库范围内。数据库里没有记录的农户出售农产品和超基数出售农产品都应由税务机关进行检查。这样以农产品的源头信息来确定收购信息的真实性,收购企业弄虚作假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

当然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立涉及的范围太广(全国约有亿农户)、业务复杂,必须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数据不全或不真实都没有使用价值。较理想的做法是如果中央及地方政府能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将税务部门的业务需求考虑进去,或与税务部门共建共享,这样难度会降低,数据也有使用价值。

出,有虚假收购行为的企业,它的有些大额资金往来只是做假帐的需要,根本不存在,怎么能有银行的单据呢?所以它的这些所谓“资金往来”,不管是几万还是几十万,证明的原始单据只有一张借据或者收条。当然帐上这些往来对象的姓名大多也是编造或冒用的,明显一点的是挂老板或其亲属的户头。

二是现金科目帐务混乱。财务会计制度对现金的管理和核算要求是很明确、很严格的,但有虚开行为的企业难以遵守也不会遵守这些规定。比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根据业务需要核定库存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及时交存银行。而它的现金收支业务中大额的虚进虚出部分,没法通过银行存款的进出反映,只能在现金科目上反映,所以在帐面上很容易出现大额的现金余额或负数;再比如,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而虚开的收购发票行为涉及几个环节,很难按正常程序走,否则真假业务自己都容易搞不清。一般都是集中补做。如果现金日记账是按规定逐笔登记的话,补做的痕迹就很明显。企业不会这么傻,有三种办法可以掩盖:一是真假两本帐,真的自己用,假的应付检查;二是不逐笔登记,一段时间汇总登记一次,鱼目混珠;第三种方法最彻底,不记现金日记帐,只是在总帐上汇总记载。

三是产品成本中材料耗用比例较正常企业高。由于虚开的原材料成本最终要进入产成品成本,所以如果拿几个有同类业务的收购企业进行比较,看相同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比如一年、一个收购季节),各自的材料耗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那么有虚假收购行为的企业或虚开行为严重的企业的比例无疑要比其他企业高。

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各种违法行为能给违法企业带来很多利益,但其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偷逃国家税收。特别是虚开行为对几个主体税种都有冲击。

1、增值税。多开发票就可以多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就可以少交或不交增值税。更有甚者,一些收购企业一边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抵扣,一边向其他企业大肆虚开增值税发票,把危害向外扩散,严重破坏了增值税的税收链条。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多开收购发票则能多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

2、企业所得税。虚增的原材料不仅多抵扣增值税,还进入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虚假的借款不仅掩饰了虚开行为,还可以冠冕堂皇地在税前列支利息,这样一来,企业所得税还能有多少?所以我们在一些地方会看到,有的企业甚至是当地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办得红红火火,销售连年扩大,帐面上却连年亏损。

其次是破坏征管秩序。农产品收购企业的所有收购业务中,一部分是直接向农户收购的,另一部分是通过个体经营者、其他收购企业等途径间接收购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比例。有的企业座落在农产品产区,农户直接向企业出售农产品价格高,直接收购的比例就高;有的企业对外地农产品依赖性强,间接收购的比例就会高一些。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有很多收购企业会将间接收购业务(应由出售方提供发票)处理为直接收购业务(向出售方开具收购发票),这使得大量的农产品经营者逃避了税收监管。

第三是有害公平竞争。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上可变通操作的巨大空间,让一些不守法企业获得了非法的税收收益。如果剔除其他因素,这种非法的税收收益使得不守法的企业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而守法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处于劣势。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认为,真币和假币如果能同时在市场上通行无阻,那么假币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取代真币。同样,如果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止的话,那么我们的税收政策就成了不守法企业的“竞争手段”了。长此以往,自觉守法的企业将越来越少,违法的情节会越来越严重。

二、加强管理的思路及建议。

问题出在哪里?以笔者浅见,出在农产品发票抵扣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农产品发票抵扣政策本身很正确,能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深加工,能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和农(林、牧、渔)民的增收。但它规定的抵扣条件太简单了,就是企业自己说了算,规范的企业能做到,不规范的企业更能做到。它似乎有一个理想的前提就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都能自觉遵守税法。政策层面更多的是规定不允许企业怎样做,却没有好的办法让它无法做;税收征管只有事后处罚规定,没有有效的事前预防机制。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笔者以为可以从增值税发票管理的成功经验得到借鉴。应该说以前增值税发票违法犯罪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大案要案屡见不鲜。税务机关怎么加强管理、怎么加强宣传,司法机关怎么惩罚犯罪分子,仍然不能有效遏止。直到金税二期的推行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金税二期的本质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的外部信息制约和事前预防。企业不是仅凭自己提供的内部信息就能证明涉税行为的真实性,必须要和外部信息互相印证才能被视为真实有效,提供虚假信息并得到认可的难度非常大。光靠自己说了不算,自己想不守法都难。最近的一窗式管理、运输发票的管理也是延续了这个思路,强调外部信息制约,强调事前预防。

虽然农产品有其特殊性,但只要认真研究其特性,外部信息制约和事前预防的思路还是可以用于农产品发票管理的。笔者认为,要最终达到基本杜绝农产品发票违法行为的目的可以分两步走。近期目标:改变农产品发票抵扣条件,利用银行支付环节加强对企业的外部制约,加强税务机关对收购发票信息的利用和查核。中远期目标:建立全国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将收购发票管理纳入金税工程系统,进行信息比对。具体说:

(一)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与其他行业不同,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在农产品收购行业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农产品收购面对的是大量农户,真正的收购行为一般都是支付现金,很少有拖欠的,除非出现买方市场或垄断的情形,但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不付款不抵扣的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企业在银行开立收购专户,收购款直接从专户上划转进农户的储蓄户,企业不得直接用现金支付收购款。开立收购专户的好处就是将收购资金与其他经营资金分开,收购专户的资金专门用于收购,每月的对帐单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的收购资金实际支出是多少。规定企业不得直接用现金支付收购款而是从专户上划转的好处是防止企业利用虚假的资金支付虚开发票。他只开一张发票没用,必须得有银行的资金支付记录,银行是不会帮他做假帐的。

从专户上给农民划款的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参照银行代发放企业工资的做法,由企业会计按收购发票逐笔开具转帐支票(代发工资是汇总开具),农户持转帐支票到银行将货款转入自己的储蓄户。这里要指出的是必须使用转帐支票,而非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只有在转入储蓄户后才能提取现金,那么在储蓄户上就有了记录,必要时税务机关可以按法定程序进行检查,直接支付现金就难以核实了。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缺点:优点是操作起来难度不大;缺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量非常大,特别是在收购旺季;另一方面是农户没有取得发票的主动性,只要支票不要发票,支票和发票很可能产生不对应的情况从而形成新的征管漏洞。

第二个选择是在收购发票中增设一联与支票功能相同的银行付款联,收购专户的资金只能凭该联才能支付。这个方法可以真正让企业象重视增值税发票一样重视收购发票。农户会主动要求开具发票,不索要就拿不到钱;企业也必须提供发票,企业不从专户上付款、不提供发票就无法抵扣。它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解决了企业会计人员量大的问题,又让发票和支票绝对一一对应,还能保证收购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当然这条措施最大障碍在于它不是税务机关就能决定的,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配合。票据法第一百零九条明确规定:汇票、本票、支票的格式应当统一,票据凭证的格式和印制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但是这个办法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上一个办法,即便一时不能到位,也应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三)改手工开具为电脑开具,改进对收购发票信息的利用效率。收购发票手工开具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发票所记录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因为发票的使用量都很大,要汇总统计发票的某一项信息量大又容易出错。可以开发两个软件,一个是企业开票的软件,另一个是税务机关接收分析的软件。企业在电脑上开具收购发票,开票信息形成并确认后,企业不能在电脑上任意修改。下月初企业将上月开票的电子信息通过一定方式(ic卡、软盘、因特网等)传递给主管国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的软件不仅能读取企业上报的数据,还要具备较强的查询功能,比如对某一农户根据其身份证号或姓名查询他在一段时期内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和金额,便于税务人员查核。在手工开票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以上三项措施表现在申报环节就是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收购发票电子信息和银行划帐清单或对帐单,作为抵扣的凭据。条件成熟时可以由税务机关从银行取得企业收购专户的电子信息,与企业报送的电子信息自动逐笔核对,两者一致可以计算抵扣进项税。

(四)收购发票信息核查和协查。上面的办法不能自动预防另外两个问题,一是扩大对象和范围开票;二是企业冒用农户的名义虚开收购发票并将资金从收购专户转出用于其他用途。这时税务机关的分析软件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税务人员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收购发票进行核查和协查。税务人员先按某一口径比如收购数量、收购价格、农产品品名等,筛选出一定比例的异常户:收购价格偏高的、收购数额偏大的、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等等,再对这些异常户进行核查。核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怀疑企业冒用农户的名义虚开收购发票的,可以向该农户发出信函或到实地询问,求证该农户是否出售了企业申报的农产品,数量、金额是否一致;如果怀疑企业扩大对象或范围开票,可以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证实该户是不是农产品经营者,还可以到实地去勘察。由于软件统计筛选作用的发挥,使得核查能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容易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从而能有效地弥补银行环节制约的不足。

有些农产品不一定限于本地流通,有的甚至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那么对于企业外出收购和外地农户、经营者来本地出售农产品的信息,主管国税机关就难以核查了。必须象增值税发票一样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协查制度,将核查的委托异地国税机关进行。协查的数量、内容和回复时间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近期目标的实现可以大大压缩企业违法操作的空间,但它对于少量的虚假开票、扩大对象和范围开票难以杜绝。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违法企业的查处来警示其他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农产品发票管理的中长期目标来解决。

(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将收购发票管理纳入金税工程系统,进行信息比对,以农户产量核对企业收购量,最大限度地杜绝虚开现象。这是在实现农产品发票管理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努力的目标。农产品信息数据库按年采集和维护,对象是全国范围内所有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内容包括农户姓名、家庭成员、农田(水面、牧场等)面积、预计年产量,在收获季节根据各地的年景将预计年产量乘以一个系数来确定实际产量,这个实际产量是确定各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基数,所有企业收购农产品的信息都要与之核对,一个农户出售农产品,不管是一次出售还是分次出售,不管是在一家收购企业出售还是在多家收购企业出售,不管是在本地出售还是在外地出售,都不应超出这个基数。收购的对象也应该在数据库范围内。数据库里没有记录的农户出售农产品和超基数出售农产品都应由税务机关进行检查。这样以农产品的源头信息来确定收购信息的真实性,收购企业弄虚作假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

当然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立涉及的范围太广(全国约有亿农户)、业务复杂,必须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数据不全或不真实都没有使用价值。较理想的做法是如果中央及地方政府能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将税务部门的业务需求考虑进去,或与税务部门共建共享,这样难度会降低,数据也有使用价值。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六篇】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应创建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保证各方面工作都能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情况下,优化整体工作模式。具体措施为:

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措施。

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期间,医院应合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编制计划方案与模式。首先,需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硬件系统,在硬件系统的支持下改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式,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其次,在信息化建设期间还需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信息化管理建设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当前管理工作与技术内容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合理的管理与分析机制,增强整体工作效果。最后,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设置医院各个科室分支,创建专业化的网络平台,在其中设置学习系统、交流系统、数据搜集系统等,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促进各个科室更好的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以免影响科室工作质量[3]。

创建his信息系统。

医院his信息系统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方式,对各个部门人员、物品与资金进行综合管理,能够在每个医疗工作中采集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实现汇总与加工目的,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当前,一些医院在his系统建设工作中,虽然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体系,但是管理工作落后,不能使用科学方式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在his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调控,明确工作目的统一建设流程,保证管理效果。一方面,在建设his系统期间,应统一工作标准,结合系统的建设要求进行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协调,提升系统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在his系统建设中还需做好培训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掌握系统建设技能与知识,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工作中,以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4]。检验信息系统(lis)的.建设对于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而言,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检验申请方面、样本采集方面与样本收核方面的功能,在建设期间应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革完善,编制计划方案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免影响系统的良好运行。第一,lis系统的应用,可供给住院医生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在系统中发送数据,自动生成检验项目,并为患者记账。在门诊科室系统中,可自动生成检验申请项目,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自动化生成检验项目,患者可以在检验部门化验,无需中间流程。而非门诊科室在记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lis系统获取数据信息,促进检验项目相互对应,形成良好的检验管理体系。体检患者还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进行预约,有利于促进检验项目的合理控制,预防错收问题、漏收问题与多收问题[5]。第二,应完善lis系统的采集功能,实现样本编号的工作目的,可针对患者数据信息、检验内容、条形码等联系在一起,在各类数据信息的支持下,为临床科室检验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6]。第三,应使用lis系统进行检验结果记录处理,完善检验结果的记录功能,科学记录检验结果,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转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设备输入处理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检验数据的自动化接收系统[7]。影像系统(pacs)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重视pacs系统的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处理效果,编制计划方案,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医院在使用pacs系统期间,应将其划分成为四个阶段。其一就是微型放射科内局部影像设备的管理阶段,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系统对接目的,在减少投资金额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效果。其二就是放射科影像数字化阶段。其三就是联网阶段,其四就是建设本地区网络阶段,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部门应创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8]。

4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总结丰富经验,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8]王慧英,李伟荣.传统病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实践[j].中国病案,2017(9):8-10.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七篇】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有着进一步加快,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效。本文主要就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的问题,以及优化解决策略加以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发展。

村镇的经济发展在当前已经非常迅速,各项的基础设施也都基本修建完成,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村镇的规划管理就会和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宏大目标。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管理理论研究,对实际的村镇规划管理的发展就有着促进作用。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八篇】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等主题活动。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重点项目,本着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组织志愿者深入乡镇集市、田间地头,集中开展科技培训、义诊义治、文艺演出、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服务活动;以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为重点,积极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开展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张贴物等环保服务活动;有计划地选择高校与村镇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建设,探索以志愿服务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突出抓好希望工程等特色项目的深入实施,推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全力实施希望工程“92”项目。要加快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进程,使农村儿童享有和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整合教学资源,逐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办好“92”职业教育培训班,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示范和引导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贫困学生参加两年制职业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就业。二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州该工作的支持和倾斜,让一批高素质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我州基层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带动本地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推动我州基层教育、医疗、农技、扶贫、团建等事业的发展。

突出抓好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增强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凝聚力。

一是要积极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的创建。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范畴,努力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组织网络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过必要程序把这些组织吸纳到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和理事会中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借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年,不断提高农村青年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整合社会资源,大胆探索青年中心运作模式和活动机制,不断扩大农村青年中心在青年中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青年中心的活力。二是要围绕农村青年需求,大力挖掘服务项目,构筑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三是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青年中心工作骨干。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九篇】

摘要:排球运动是一项家喻户晓的体育运动项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五连冠的号角吹响以后,国内排球运动真可谓红红火火。但是近些年来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日渐减少,除了专业队的排球运动之外鲜有排球参与者。因而,排球运动正逐渐脱离大众体育而越来越走向运动项目竞技化。在当前全民健身及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排球运动不仅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也使自身价值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以施展,在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开展中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1前言。

排球虽然是中国在世界三大球类运动(足篮排)中最早斩获冠军的运动项目,却在群众体育中普及度较低。我国篮球项目在世界级赛事争战中,虽然不像排球那样极具威慑力,但是群众基础却是在三大球类运动中首屈一指的。故,排球项目若想持续长久地在世界排坛占据一席之地,首要解决的就是后备人才,即群众基础这一根本问题。最好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自然会产生深远的群众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以全民健身策略追求健康的大趋势下,排球运动浑然天成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这两个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排球运动将自身价值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群众基础,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做出铺垫,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锻造坚实的体躯。国务院颁布并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旨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民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健身活动开展的状况对这一计划的实施质量和进程起着不容小觑的影响。[1]因此,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战略下应该真正渗入到人民群众中。

2排球运动在农村开展的现状。

2.1排球运动普及范围狭窄。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以及贯彻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体育文件,通过宣讲体育运动对健康影响的专题活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去了解、认识体育对自己生活的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是体育运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由于政府和村委会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运动参与程度不高。[2]加上他们自身体育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锻炼的动机。尤其是排球运动一直处于学校普及度高于农村(除海南全省各地排球运动普及程度高以外)的状况。此外,在2000年以前,甘肃省各地市排球运动开展也相对较好,举办形式各异的排球比赛,有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3]在农村,参与排球运动的人群主要集中为青年人和老年人,占到比例的80%以上,这是由于中年人都外出务工或做农活,早出晚归,闲暇时间比较少,即使有闲暇的时间,会因为辛苦,身体劳累选择休息。[4]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以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领导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与全民健身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全省的群众体育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全民健身的实施也基本适应了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具体运作上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与场地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5]进而可以看出排球运动在各省开展现状仍不理想。

2.2排球运动的参与者少。

全国上下很多地方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的区域都配备了一定规格的运动区域,又由于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与村之间互通了水泥路,大部分村落都配有一定的体育设施、简易的健身设备。虽然大家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投篮姿势,但部分农村已经兴建篮球场,使得在三大球类运动当中,篮球的普及度要明显高于足排。农村排球场建设趋乎为零,这就又为正规排球技战术教学的推广增添了一定的难度。难以组织形成有较好排球练习水平的参与群体。

2.3硬件设施不足。

排球运动虽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室外),有一块平坦的地面和一个球网两个支撑架即可,但这对于部分农村地区仍属奢侈品,缺少的可能恰巧就是这一副球架与球网。虽然在基层排球运动推广中目的是健身,但硬件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排球运动者的参与热度[6]。

3排球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排球运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借助自身配合与团队协作的优势,在集中人民群众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以娱乐健身为出发点,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3.1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排球运动中需要场上的每一位球员同心同德,一传、二传和进攻若有一人失误便不能形成配合且输掉比分,但是排球运动在农村最主要的推广目的并不是竞赛获取比赛名次,而重在培养并形成一定的排球文化氛围,且达到健身娱乐的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中亦是如此,一意孤行或者脱离组织都会面临出局的可能。新农村建设中,自上而下更需要坚持一心,紧紧把握建设方向,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拒绝做钉子户,从大局出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3.2强身健体,打造强健的体魄。

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何谈爱护别人。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的练习,在娱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强身。在排球运动中,尤其非竞技类排球运动,首要动机还是以娱乐为主,重在娱乐中体验运动,而非刻意的追求运动,为运动而运动。排球比赛不同于篮足运动易发生强烈的身体对抗,作为隔网对抗类项目又不比羽毛球运动个人体能消耗过大,体现了排球运动的全民性,且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四方平地上即可练习。参与排球运动时,运动者可以结合身体任意部位去击打,再次体现了排球运动参与的较低要求,易于普通群众学习与练习。

3.3玩中取乐,改善农村人的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正朝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迈进。农业的机械化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村人民群众闲暇了出来大量空余时间。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属于城市的品质生活早已不为城市人所独有,体育运动已然踏进农村。晨跑和广场舞也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驻扎在了农村,排球运动亦是如此。排球运动的娱乐性极强,防守与进攻于一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球运动并不像竞技排球运动般规则诸多,三次内(不包括拦网)将球垫到对方半场即可,无明显持球和连击之外的规则,这使得更多群众参与到排球运动之中,体味到排球运动的乐趣[7]。只要双方人数均等即可,随时都可以开始,不需要裁判,拉一条网找一片平地即可。排球对场地器材不过高的要求,足以体现它具有极强的普及性。

3.4弥补农村体育的不足,促进排球运动大发展。

农村体育始终是我国体育的短板,和城市相比较,缺乏场地,指导员,更主要的是缺乏运动的风气和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体育这块短板,但是新农村建设中规划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投入量与人口基数不成比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了二十年,依然有许多农村地区不了解体育,由此可见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只能暂时缓解一下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性,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我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主动付诸实践,这样才来的比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知识更实用。因为百姓讲究的就是实用。排球运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具有地域性,以具体省份为例:海南省总体普及程度较高;江苏省在农村中的普及也不好,虽然江苏省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较好;安徽省群众体育中普及度较江苏更弱一个层次。故,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中西部地区,我们更应该注重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并慢慢的爱上它。

3.5提高组织纪律性,形成良性的休闲方式。

新农村建设中人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无论是为公还是为私,存在着缺乏组织纪律性、缺乏明确指导和规划的现象。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不仅仅是存在于公司企业中,更应该存在于农村。排球运动能体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具体分工到位,责任到人,有利于促进个体形成团结互助、服从指挥的执行者。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麻将室里面围着老老少少,打麻将的风气传承倒是如此良好,这种静坐的方式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冬天里更应该形成运动的.习惯,促进我们形成良性的休闲方式。

3.6通过排球运动,实现健身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从温饱到小康的发展仅仅需要了三十年。成年强壮的劳动力基本外出工作,农村里剩余群体多半为老弱妇孺,他们的身体就处在亚健康范围内,加上不了解运动,尤其是排球运动,大脑里基本没有排球运动的概念,形成的已知运动促进健康的方式只有散步。他们的概念里仅有的散步并不能满足促进健康的长期需要,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应当在他们的选择中得以涌现。而在这些得以涌现的选择中,排球运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参与,运动强度也低于篮球、足球。排球运动对年龄的要求几乎没有,即便腿脚残疾的群体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传垫练习,从本质上符合了农村人们群众的需求。

4结论。

1.《全民健身条例》的落实,政府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当好主角,这样进行下去的全民健身事业,才可以得到恒久发展。而排球运动正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首先工具,政府应大力推广排球运动,营造排球运动氛围。

2.排球运动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排球运动员或排球爱好者个人,排球运动的推广需大家共同的力量予以实现。加大宣传的力度,上到政府下到百姓,亲自参与,共同体验,广泛传播,共同实现。

3.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真正能为老百姓起到健身的实际效果。依据现有的数据和事实充分体现出排球运动在促进百姓身体的健康方面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软硬件设备需兼顾到位,确保村子里排球运动可以正规开展。

5建议。

1.政府应加强在思想上的指导,让人民群众意识到排球运动开展的意义与价值,自发性地了解和接收排球文化。

2.宣传的重要性,真实的宣传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的作用。

3.发挥市场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硬件设施的质量,让偏远山区的农村人民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

参考文献:

[7]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十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诸多因素而不断的恶化,尤其是农村的固体废物.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其为新农村.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管理.

作者:兰文王作者单位:福建省废物管理中心刊名:中国集体经济英文刊名:chinacollective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x3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固体废物管理对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6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