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精选4篇
【导言】此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化参与 构建路径
一、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参与的涵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学科等。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指由人主观加工改造的物质文化。第二层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艺作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第三层是心理层面的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审美方式、道德情操和民族宗教等。
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论介绍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渐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正目的。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语言使用过程中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语言行为规范和特定的言语习惯等文化规则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及世界意识,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
二、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阅读理解的准确程度与对阅读的文化背景信息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和习得外国语国家概况和风俗习惯及相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要对阅读教学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特别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培养,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文化真正参与到语言的教学中。
使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本土文化,在日后与外国友人交谈时方便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世界意识。[1]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更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技信息及礼仪规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拥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这一功能加深理解,有助于更加顺畅、得体地与人交流,有助于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构建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使用的高中教材涉猎的文化知识比较广博,题材多种多样,天文、地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饮食文化等。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讲解传统的语法、词汇时,要注重文化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背景材料,课上分组做汇报展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及公众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著名学者胡文仲先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着的文化知识,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文化参与在阅读教学中的构建。
(二)拓宽学习渠道,扩大课外阅读。
要让文化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教学,应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拓展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2]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发现并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这个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学唱英文歌曲,使学生更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及现实生活中的地道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网站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单词闯关训练,VOA慢速新闻,以及一些英语小故事,通过浏览网站拓展英语学习素材,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订阅英文报纸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英文版),这些文章涉及很多时事政治、经济时讯、旅游信息、体育新闻、娱乐快报等,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板块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英文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别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三)完善教师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起来一起教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不仅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送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还要为学生制造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为了保证文化参与的有效进行,教师自己要通过该广泛地阅读书籍、网络学习、出国访问等了解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是给予更好的解答。[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外国文化知识,而且要传播本国的优良文化,所以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做合格的英语学习示范者。首先,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课本上词句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多读外国原版的名著,了解英美文化及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再次,教师要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多听外国新闻,观看外国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及表达习惯,积累外国文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协调者、监督者,以及文化情景的创设者,应从自身出发,完善自身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外国文化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更好地为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服务。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和平时考试的题型分布来看,还是从专家学者对其理论的深入研究程度来看,都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重视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对语篇的整体性阅读和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甚少,这样将语篇与其文化背景分割开来,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慢慢地,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一些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至不能真正地读懂英语,读透英语,更无法灵活规范地使用英语。所以教师应使语篇分析和文化教学参与到英语课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善于在整体语境下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耿娟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学理论,2009(09).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二篇】
关键词:化学高考;教学策略;延伸课堂;教材为本
化学是高考的拉分大项,化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高考脉搏,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用三年时间为最后一年的高考奠定扎实基础,为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多时,高考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顾现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底下学生有记笔记的,也有看手机的,还有睡觉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忙碌又冷漠的表情,看不出一点对化学的兴趣。这节课讲的知识点,下节课可能就忘记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老师忙着上课,没时间管自己,大部分学生靠打小抄应付考试。
提高考试成绩,仅靠课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上课时盲目地灌输知识点,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看起来教了很多,其实收效甚微,还极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再加工,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题型就会卡壳。教师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结合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金属知识,想一想生活中的常见金属遇水、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联系教材内容,与同桌讨论,思考活泼金属能否做氧化剂,并说一说为什么?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觉学习,拓展化学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守“旧”求“新”,科学安排复习
总复习对于高考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能否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化学复习,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遵循守“旧”求“新”的基本原则,对高考信息进行准确研究,为复习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旧”指的是过去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的高考试题,是研究考试规律的重要参照物。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总体呈现出连续、稳定的特点,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出题方向,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动。教师要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化学试题,理清复习思路,把握考查的总体方向,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考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观察,能了解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复习反馈。学生也能熟悉高考模式,避免出现怯场的现象。
“新”指的是《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现在使用的《2017化学考试说明》已经有了一些新变化,考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重难点的变更等。教师要合理使用《考试说明》,重点把握新增加的考查要求,因时制宜,调整复习重点。课程标准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教学的总纲。教师要关注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课程方向、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以及难度和比例等变化,在复习过程中增加研究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新科技、化学史等材料,进一步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本,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面对高考,很多教师和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迷信学科资料,忽略教材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高考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教材。将大量精力花在课外习题上,只是本末倒置。一切教参和习题都是教材内容的深化,高考最终也要回归教材。
教学要突出教材,注重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在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为知识主线,让学生学会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参材料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合理使用,过犹不及。教学始终应以课本为参考研究高考内容,找到试题在教材中的延伸点,使化学知识的教学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细节决定成败,面对高考,教师和学生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化学式的书写规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化学语言的准确表述都对考试成绩有决定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紧跟高考动态,有策略地组织化学课堂活动,做好备考工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第三篇】
一、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内涵
差异化考核方式是根据大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情况的差异,来决定大学生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一种考核方式。差异化考核内含免试、口试和笔试三种考核形式。每位学生只能获其中一种考核资格,或是获免试资格,或是获参加口试资格,或是获参加笔试资格。至于大学生究竟获得何种考核资格,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也就是说,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平时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期末考试方式的选择。
二、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意义
实施差异化考核对于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需要
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自身的主人,他们是自身生活、自身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主体,是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说学习终究是学习者主体自己的学习,任何其他人都绝不能代替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他们的实践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1] 41差异化考核方式把大学生期末考试的选择与学生自己的平时表现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主体自身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交流的积极参与度、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都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考核方式的选择。因此,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和体现。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作用
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事关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其个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作用。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的能动性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性;人的自主性则突出主体的权利,表现为人这一主体对人的活动诸因素的支配;人的自为性则侧重于主体的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尺度。只有把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主体和真正的主体性。[2] 1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差异化考核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和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紧密联系起来,显然有利于调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交流和讨论,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主体性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 165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走向交往实践,在交往实践中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锻炼和培养高校学生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丰富高校学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健康发展。[4] 191
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是高校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与期末考核挂钩,要求大学生在平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使原有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交流论坛和表演的舞台。这有助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一平台上展开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化,活动过程化,过程体验化,从而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是米契尔?拉伯福在其出版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中的观点。拉伯福说:“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5] 34由此他提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显然,采用免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方式,正是受米契尔?拉伯福这一管理原则的启发。“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一管理原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考核。差异化考核就是一种建立在课堂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
三、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前提是,要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表现。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来说,如何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的平时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关系到差异化考核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
实践表明,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出勤情况;(2)学生课堂纪律遵守情况;(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情况;(4)学生协助任课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表现;(5)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2.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平时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讨论等方面情况与期末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期末考核成绩挂钩。比如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制度规定:对平时表现特别突出,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课堂主题发言或课堂交流的同学直接免试该课程;对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同学在期末考核方式选择时优先给予口试选择权;其他同学则参加期末笔试考试。具体需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确定。通过这样一种考核制度改革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是除教学课堂以外加强师生之间联系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课堂交流和讨论题的布置、期末考核任务的布置等不可能一一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差异化考核的实施。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一方面,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任课教师都建立有各自的课程网站,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授课班级人数应控制在100人或80人以内。100人或80人以内的中班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交流和课堂讨论的开展,从而实现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课堂交流的目标,也有助于期末口试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班化教学,既不利于高校学生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期末差异化考核的实施。
5. 实施差异化考核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
实施差异化考核,需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这里主要指的是口试协考人员。因为口试考核方式其主观性相对较强,至少需要2个(包括2个)以上的主考人员参加。这可能给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带来困难。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可以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这既可以解决差异化考核协考人员缺乏的困难,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机会。
四、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内容
结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差异化考核,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 免试
(1)免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取得免试资格:平时无缺课和旷课现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突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能协助任课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凡符合上述条件三条及以上的同学可给予免试奖励。
(2)免试资格的期末成绩评定。获得免试资格的同学给予优秀的期末总评成绩。
(3)免试资格的比例。免试比例不做划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免试和口试的比例不超过任课教师所授课学生数的40%。
2. 口试
(1)口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比较突出,但不够免试资格,可给予口试资格。学生要获取口试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平时无旷课现象,缺课(含病假或事假)不超过1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交流表现比较突出。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学可给予口试资格。
(2)口试题卡的设计。预先设置好100张口试题卡,每张题卡有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类试题。
(3)口试过程的安排。口试应有二名或以上教师、协考研究生作为主考。每位学生的口试在25分钟内完成。其中准备15分钟,答题不超过10分钟。具体过程:
抽题――拥有口试资格的同学随机抽取口试题卡。
填表――参加口试同学必须填写专门的口试记录情况表。
准备――给参加口试同学15分钟时间,对所抽取口试卡题目进行开卷准备。
答题――学生根据主考人员的提问对题卡内容及与题卡题目有关内容作闭卷解答,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考人员提问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以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分――主考人员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当场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告知学生。
签字确认――参加口试的同学必须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至少有两位考官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整个口试过程也可以请班干部协助维持考场秩序。
(4)口试成绩的评定。口试成绩分ABCD四档评定。学生如不能正确地回答口试题卡上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题,口试成绩为D,作不及格处理。学生如能对概念题和简答题回答准确,给予C即及格分数。学生如能很好地完成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给予B即良好成绩。在完成了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后,如能回答与题目相关的其他拓展知识就可以给予A即优秀成绩。
(5)口试记录的保存。学生填写的参加口试记录情况表与期末考试试卷一样保存。
3. 笔试
凡是未能取得免试和口试资格的同学,只能参加笔试考核;符合口试条件的学生如不愿意参加口试,可以参加笔试考试。笔试为闭卷考试。
五、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差异化考核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应和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对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持积极肯定态度。综合师生对实施差异化考核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效果:
1. 实施差异化考核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极大地鼓励了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大大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考试负担,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欢迎。
3. 差异化考核方式中的口试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四篇】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绝不应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地改革教法,才有可能在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实施愉快教学,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集中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铃响了,可是,学生仍处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中,怎样集中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新知上呢?最好的情境导入。如:在认识"时、分、秒"一节中导入新课时,教师放音乐《时间像小马车》,学生听到音乐不约而同地和着节拍拍起掌来,整个身境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歌曲刚完,教师便问:"我们刚才欣赏的歌曲是讲什么的?"学生齐说:"讲时间的"。教师接着问:"刚才大家在课间休息了多长时间?""你昨晚睡了多长时间?""这节课有多长时间?"学生治跃起采争着举手回答。几乎把课间活动忘得一千二净。教师接着说:"为了进一步掌握好时间,今天我们来认识''''时、分、秒''''"。一首小曲,创设了和谐的气氛,集中了学生的精力,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进行新课教学。如,在教学"退位减法"一节时,老师先叫一位学生上讲台举着卡片 2个苹果,又叫第二位同学举着卡片 7个苹果,接着问大家:"第二位学生想干啥呢?"几个聪明的孩子马上回答"第二位同学向第一位要7个苹果?"老师再问:"第一位有7个苹果给第二位吗?"学生齐说没有,这时,教师举起卡片 30个苹果,说道:"老师愿意从这30个苹果中分出10个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现在有几个?""如果第一位借7个给第二位,自己还剩几个?""第二位剩下的和老师剩下的合起来共有几个?"接着板书"32-7",指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一个个小小的游戏,激起了千层浪,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兴趣达到了高潮,这样讲新课,既使学生找到了规律,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师生感情,效果良好。
3.愉快练习,巩固知识。
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地设计练习,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能使学生从"怕做练习"转变为"乐于练习"。让学生在"开火车"、"夺红旗"、"争红花"、"摘苹果"等游戏中完成口算练习;让学生在"找朋友"等游戏中填(找)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在"送小鸭回家"、"钓鱼"、"射击"等游戏中完成判断、选择、填空、解答等。这样又一次次激发了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善于启发创造思维
1.循循善诱是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
如:"归总应用题"教学中,先用投影出示复习题(1)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路有多少米长?启发学生利用"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得到工效12米乘以时间10天的积,就是这条路的长度。接着出示复习题(2)"工人们修理一条长120米的路,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问:"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这个条件是题(1)的什么?(问题),再启发学生,同样第(2)题可以利用"工作总量÷工效=时间"求得结果。学生解答完后,老师把题(1)的问题和题(2)的第一个条件擦掉(学生观察中进行),合并成例"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老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先读题,再分析题意,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最后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通过启发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答的方法。这样,从易到难,从示范启发到完整独立发挥,从口述到解答,使学生从怕解答应用题到爱解答应用题。
2.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做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写。
"在课堂,要让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潜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开展想象的创造的练习,经常利用几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口头编一些比例题难一些,或者说多一个条件,多一个问题的题目,来互相解答或自编自答,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计算、解答能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