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汇聚优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85867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汇聚优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一篇】

现在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师长以及朋友的关爱已经习惯于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行这次活动正是为让广大中学生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回报,懂得表达。

初一级部。

1、了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制作一张小报,主要内容为介绍“二十四孝”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3)通过年级博客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2、体验“感恩”(第4—6周)。

(1)集中观看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中国校园演讲大师邹越)。

(2)各班开设一节“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

(3)收集身边的“感恩”人物和故事,举行一次演讲会。

3、表达“感恩”(第7—10周)。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l开展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感恩信活动;

l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以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l“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估算将来读高中、上大学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

l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l举行小型故事会:《我和我的老师》。

l开展“我为学校塑形象”活动,规范日常行为,注重文明礼仪,不做影响学校形象的事。

l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增强主人翁意识。

l开展“我为学校写一句感恩的话”活动。每名学生写一句感恩学校或老师的话。

1、各班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真阅读方案的内容,认真组织,追求实效。

由学校组织对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篇】

学校能够通过很多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的宣传,为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这能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好习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技教育开启了未成年人智慧的大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三篇】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认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的帮助由衷地怀着感恩的心理并真诚地回报的一种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高校大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中,很多“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人物,部分大学生出现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这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1)认知方面,即大学生认同和知道自己从外界所得到的帮助,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经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感恩是很重要的,并有%的`大学生有过感恩的经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恩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想要回报社会、回报自然、回报他人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这种感恩意识的来源,大多数都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获得的。

2)情感方面,即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而转化为一种回报感恩的行为。据了解,辽宁某高校内,总计5000余名学生,有4859人表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非常辛苦,对此表示感恩;有3726名学生表示老师对自己照顾有加,生活中嘘寒问暖,工作上经常指导,学习上一直帮助,对此也表示感恩。但仍然有极少数学生认为:父母生我就必须养我,在学校是教了学费的,老师就必须时刻帮助我。从以上数据当中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感恩、心存感恩,但仍然有少数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环境的影响,导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

3)实践方面,对于感恩的实践做法,就是将这种感恩情怀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有%的大学生清楚的记得父母的出生年月日,有%的同学仅知道父母出生的月和日,却记不清父母的属相;有%的同学会在父母生日当天送去电话祝福或者小礼物;在对除接受父母以外的人的帮助时,也会适时地帮助别人,分享其他人的喜怒哀乐,偶尔还会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些大学生的感恩积极性并不高,也就是说,没有进一步地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在思想上也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90”后,而且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别人给予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尤其是来到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和管教,更加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另外,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后果,他们有的人每天泡在网吧里,接收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这些都使他们淡漠了人际关系,远离了最积极主流的人群,从而忽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他们身上更谈不上感恩了。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做的不够,使孩子本身没有耳濡目染的熏陶,自然也不会感恩;二是父母甚至是整个家族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小时候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别人给予他的,他都应该心安和理得地接受,并无一点儿感恩心态。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中,国内高校普遍比较忽视,实施力度小,并流于形式,更没有在各大校园内掀起“学会感恩”的思潮。一是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利现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业上,在大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等重要环节上,下的功夫比较小;二是理念落后,目标不明确;三是情感缺失,很多高校老师都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的好坏、技能大赛获得几等奖看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在类似此工作中得到老师的青睐,从而也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一)紧跟时代步伐,明确感恩的意义。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就是:人民至上。他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高校大学生要知恩报恩,就应该真正地理解总书记意味深长的话语,就应该化力量为行动、化不思进取为奋勇拼搏,在实践生活中做到感恩。

(二)杜绝形式主义,实施实践教育。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一所高职院校的某个班级,辅导员每天早晨都会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时间一长,该班同学整体素质极大地上升,甚至有的家长给这位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中提到,以前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给父母端过洗脚水,在一次回家时,晚上亲自给父母轮流洗脚......家长感动异常,匆忙打电话报喜。

(三)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弘扬感恩美德。感恩教育,事实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重视自身建设,做好表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取得更好的成效;另外,也可在高校内定期举办与感恩有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参考文献:

[1]丁利锐,朱世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2]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

[3]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四篇】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五篇】

摘要:因为近年来人们过分注重发展科技却忽视了德育教育,从而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切实摆脱这一困境,开辟出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加强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32--01随着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智力与体力获得了解放。然而,因为片面注重发展科技却忽视德育教育,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从而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阻力。回望历史,人们已经意识到单一地依赖于科技进步并不能让人类得到全面的幸福,唯有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人类彻底解放。在此背景之下,高度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加强青年人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一、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群体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和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等保持紧密联系、彼此渗透和协调,从而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具有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与保证作用。实施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其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责任心,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并实现心理品质的新提升。二、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主要表现(一)能够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已经说是已经基本成熟,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表现欲,强烈渴望得到尊重和肯定,并且能够开展自我反省、评价、决断,并且得到自我完善与发展。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定位主要偏重于社会以及集体的本位,但是往往会忽略德育教育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当从小处着手,注重大学生个体之成长规律。要结合大学生人才的具体情况,尊重其自身的主体性,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为主要出发点,真正将大学生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修养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来抓,让大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高校德育之温馨以及人性花之魅力,并且强烈地感受到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和提高自身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在大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积极培养道德意识,不断增进其道德情感。所以说,唯有做到从小处着眼,不断推动道德生活化的进程,才能让大学生们真正地接受道德之教化,以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果。(二)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等院校德育之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们的悟性,从而让其认识到怎样去做人。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包括大学生们在内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性倾向。但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还是一定要坚持一元化之导向,让大学生们能够明白当前社会所容纳的并不全部是时代所倡导的。价值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于不管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均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加以实现。归根结底,人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多地为社会进行创造与奉献。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大力开展价值观与人生观教育,首先就应当让大学生们明白人活着就近是为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活,人活着应当做些什么?在这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开展理想教育,从当代大学生们的生活这一最贴切之处入手,不断地引导其逐步树立起自身的生活理想,进而激发出其强烈的职业道德理想,同时,将社会理想、为国家作贡献的理想教育等落实于大学生们的职业理想之中。理想不仅是动力,而且也是一种激励,在理想的强烈驱动之下,就能够让大学生们产生出非常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三)能够成为大学生精神健康的核心人的社会化主要应经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三大基本环节,而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应当始终将人才培养在摆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来抓,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高等学校要重视向大学生们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关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素质之培养,从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院校的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为此,一定要明确要求,坚定自身信念。对对于形成大学生良好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高校德育工作者可运用案例分析、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分析、判断是非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健康,以实现以下要求:其一是要认真学习社会规范。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了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之约束,也就无法成为文明社会。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均应符合社会规范。其二是模仿与认同。模仿主要是指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让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被模仿者一致,教育者的以身作则会对被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认同则是一种深层次上的模仿,主要是指对楷模实施抽象、内在的学习过程。认同楷模既可以为具体形象,也可以是英雄人物。大学生认同的顺利实施能够让其保持精神健康,反之则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等相应的问题。三是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生活目标。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结束语综上所述,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思维,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能力,让其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这是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摆在我国高校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帮助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张权.社会实践: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兰州学刊,(7).[2]陶丽,曲建武.增强大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工作探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6).[3]喻俊,吴述燕.浅议大学生德育教育[j].沙棘(科教纵横),(11).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六篇】

[摘要]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层次来论述“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开展途径和对策,以期为改善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提供相关帮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精神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开始浮躁、欲望膨胀;人与人很多交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为了利益渐渐迷失自我,变得狭隘、自私。当前“90后”即将步入社会承担责任,日渐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对“90后”大学生的偏见,尤其在感恩意识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然而“90后”大学生确实在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等方面存在令人诟病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从“90后”大学生的特质来说,他们大都有着较为独立的思想和较为开放张扬的个性,但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形成对自我的过分重视与强调,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具体来说,“90后”大学生在当前的感恩意识缺失情况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来看:

1.从社会层面来看,对社会和他人的回馈意识冷漠。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须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联系才能真正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然而部分“90后”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关心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更不要说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也比较封闭,与社会脱轨,更不会花费时间去关注社会与国家。他们缺乏主体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常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具体到“90后”的个体上,主要表现在对于考试和助学贷款等方面的诚信缺失上。

2.从学校层面来看,对师长的教育之恩缺乏。

在大学生活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直接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水平。尊师重道并非空言,在实际生活中每名“90后”大学生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这四个字作出注脚。然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乃至随意进出课堂等都是对于教师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更有甚者,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提起母校却嗤之以鼻,对于曾经苦心教导自己的老师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个体在道德素质上的缺陷,更为“90后”大学生群体抹黑。

3.从家庭层面来看,对父母的孝亲观念淡薄。

无论是儒家的《孝经》还是《弟子规》,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敬老孝亲的极端重要性。“孝”正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和起点,因此作为“90后”大学生必须要非常重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长辈的感恩。然而一些学生不知道父母生日,不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给父母适当的关心与关怀,特别是很多“90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孝亲观念极为淡薄。

1.多元的西方文化冲击和传统道德文明的弱化,淡化了社会感恩氛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推进,带来了利益主体和观念的多元化,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甚至将亲情、友情抛在脑后。自近代以来,西方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思想糟粕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伦理架构,出现了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科学、重视工具性知识轻视文化涵养、重视功利化价值取向轻视集体价值观念等问题。另外,一些网络思想毒瘤也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90后”造成了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扭曲和异化。正是由于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让感恩之花在“90后”大学生心中扎根,感恩意识在思想尚未成熟的“90后”大学生当中也逐渐被弱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效。

一是教育的功利化。一些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应考的能力,学生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二是教育方式单一。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方式单一化阻碍了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弱化了感恩教育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主要以授课为主,缺少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弱化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有些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实践面不够宽广,进行感恩教育的场所大多以教室为主,大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意义。

3.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和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弱化了感恩教育。

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不懂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其核心与本质正是对“90后”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的抨击。很多批评将“90后”大学生视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冷漠一代”,这无形之中为“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淡薄的弱点,他们极度自我中心化。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部分“90后”大学生性格敏感、容易冲动,意志力较差,略有成就就会盲目自大,而稍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这些都导致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大学生不能做到心存感恩之情、身行感恩之举。

从“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学校、家庭是与“90后”大学生作为个体而出现的不可割裂的系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其感恩意识,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着手。

1.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宣传感恩教育思想。

社会环境是“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舞台,是加强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包括政府、企业、传媒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机构要有意识地推进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不断塑造并发挥正确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社会舆论引导方式,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更加坚实淳厚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全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供助力。

2.坚持高校主阵地,注重感恩教育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加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坚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正是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一是要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感恩内化。从思想方面启发“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情感方面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情怀,从品行方面促成“90后”大学生的感恩践行。二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感恩意识,让教师作为富有正能量的火把不断将感恩意识传递给每名“90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做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航者。三是要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怀,在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精神内化的过程。四是应该不断开展针对于“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

3.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

托尔斯泰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曾论述,“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提升“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重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一是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家庭感恩情怀教育。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还应重视子女的情感疏导和道德教育。家长对子女要关爱,但不能溺爱,对子女的关心不仅在物质领域,更要涉及精神领域,重视子女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子女的健康人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知恩、感恩。二是树立感恩榜样,优化家庭感恩氛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家长应主动积极地营造家庭和睦融洽的氛围,做到互敬互爱、谦让包容,让孩子体会“感恩”带来的温暖。三是要注重关爱与理解教育,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

4.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感恩认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要想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联动力量,来助推“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展开,必须以“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落脚点。“90后”大学生应以“慎独”精神为原则,积极带头践行感恩行为,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做到严于律己、知行统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唤起他们内心的感恩意识,最终目的就是要让“90后”大学生将感恩意识内化为感恩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七篇】

古今中外历史一再表明:社会变革(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变革)总是以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变革为前提和先导的,而观念、价值的变革又总是发生并且完成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展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郑黔玉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25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2004“”(7)分类号:boco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先进文化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八篇】

青少年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全面掌握青少年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建立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室。

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矫正了学生的犯罪心理,从而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九篇】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工作也不能忽视。学校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举办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增强了诚信意识,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十篇】

这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增强青少年辨别善恶、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学校经常举办一些专项教育活动。比如,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宣传的作用,合理利用宣传栏、广播的优势。比如,学校进场在宣传栏内张贴名人名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利用广播多向学生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明上学,远离赌博”等。

只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之后,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8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