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儿童画教学(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1974

【导言】此例“儿童画教学(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儿童画教学【第一篇】

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绘画动作的控制。幼儿最初是乱涂,然后过度到有控制的图画,然后再过度到复杂一点的、能体现儿童意识的动作,最后止于“拟像”。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的“拟像”绘画,是儿童绘画才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象征着他已经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到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4岁左右的儿童在绘画时常口中念念有词:“这是大树”,“这是老鼠”,“这是妈妈”等等。虽然画得不一定像,但他却是在想象支配下从事这种涂鸦创作的。4岁以后,儿童的绘画便进入“图式阶段”。有时也称“符号表现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画一些简单的、常见的东西,而且用他自己的方式或图式进行创造。这时所绘的画,不再像涂鸦阶段那样令人费解,绘画对象的一些主要特征都能得到反映。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是按照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的。一般来说,写实倾向阶段出现在9岁以后,它的主要特征是尽量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和现象,并尽可能如实的表现出来。

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是学校以及家庭对其进行绘画教育的科学依据。如果不遵循内在规律,不仅会使儿童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为根本,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促进和引导学生的绘画发展。

一、顺其自然,正确引导

儿童绘画从涂鸦阶段进入图式阶段,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是儿童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的儿童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这是不科学的。我常在一些学校看到“儿童绘画作品展”之类的东西,在为之感到欣然、惊叹的同时,也在想:这些成人化的绘画作品是否代表着绝大多数儿童的绘画水平?这种展览在助长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倾向?儿童的绘画教育是否应是小学美术课的“预料”甚至是后者的“提前教育”?为什么看不到“涂鸦作品展”或“符号表现作品展”之类?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鼓励他们去乱涂,乱画,因为在这种活动中会出现绘画才能的萌芽。没有这一阶段的教育,后继的更“高级”的绘画才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表现”活动,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限制儿童。

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儿童绘画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儿童想象能力的理想发展。目前有许多的儿童绘画教学,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培养,虽然也重视想象能力的开发,但是实践中总是把前者摆在第一位。想象力的发展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儿童来说,由于思维水平相对低下,观察能力远未完善,不可能按成人的绘画方式从事绘画;此外,就儿童绘画心理的实质来看,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其本质,是根本性的东西。因此,儿童绘画教育必须切切实实地着眼于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要对儿童绘画作品的合理性、现实性、客观性作过分苛刻的要求。

儿童画教学【第二篇】

线描画以线为主,点面为辅,源于中国画的白描手法。是用最为基本的图形,通过对线的轻重、长短、曲直、粗细、缓急、疏密、排列等形式,让线条产生极其丰富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颜色以黑、白、灰为主。儿童线描画,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突破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形的限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再现描绘的对象,最大程度地开发儿童的思维潜能,以此来激发儿童绘画的灵性。

(1)欣赏力的培养。眼界决定境界。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线”的眼睛,搜集、提炼,如蜘蛛网、树的年轮、彩虹、树叶的茎脉、动物的毛发、物体的轮廓线、水纹等等,让儿童知道“线”无处不在,只是存在形式不同。在生活中学会细心观察,静静思考。欣赏能让更多的艺术感知力融入到真实的作品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体会,用心灵去理解。所以教师绝对不能以同一种标准,同一个框框去要求学生思想和行为,从而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

(3)创作主题的培养。成功的作品离不开好的主题选择,这种主题是在构思中形成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这是创作的灵魂。主题的创作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来完善,让教师了解到儿童的想法和创作意愿,想画什么,为什么画,怎样画,引导儿童多以感兴趣事物为主题展开创作,通过对事物的理解,来体味主题含义。孩子们由于对所选事物的喜爱,就会对其动足了脑筋,在儿童线描画创作过程中,思维逐渐变化和发展成熟。

儿童画教学【第三篇】

[关键词] 儿童画 儿童画教学 童心 童趣

儿童画是指儿童作为创作者所完成的绘画。儿童画不是乱涂,而是与儿童的年龄和生活体验有关,儿童根据眼睛观察、思考,并结合眼、手、脑的协调作用,画出的具有情感特征的视觉符号。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流露,是用自己的手来画自己的心。儿童是天真的,他们把绘画看作游戏,看到什么就画什么,随心所欲。他们不会考虑画得好不好,他们没有心理压力,画出来的画应该是欢快的、自然流露的。所以,儿童画教学要体现出“儿童”这一特点。在儿童画教学上,不能用专业的知识对儿童进行教学,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画,对学生要分年龄段进行教学,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作品,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儿童学画的积极性。

但是,当前儿童画展上所展出的作品,有的让人感觉不舒服。仔细观看,很多儿童画都是在技法上下功夫,在内容方面则表现的不足,可见,儿童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

许多儿童学画,是在家长的意愿下开始的。刚开始,可能家长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画家。可是时间久了,就会受到其他功利性的影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画的儿童相比,常会站到自己的立场评价儿童画,觉得画的不好就批评。其实,儿童有自己的世界,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产生分歧的焦点,就在于用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儿童画,在他们眼里,儿童的画是乱涂的,不成比例。因此,就对孩子的画进行否定,甚至嘲笑,而后又根据成人的画法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孩子进行临摹。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像不像,美不美等,如果不符合成人眼光,就会被认为不美。一些教师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也会使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2.注重了绘画的结果,忽视了绘画的过程

大家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好看与不好看,这个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成年人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孩子的作品打出所谓的分数,分出优、差等,可是天真的孩子都比较欣赏自己的画,不理解这些分数的含义。成人常对儿童的画很挑剔,经常会说:这是画的什么啊,难看死了!或者这孩子瞎画,竟然把人画的比房子还高?等等,就要求儿童擦了再画,这样反复地折腾,到最后,儿童对画画产生了厌倦情绪,也限制了儿童的想象。成人们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评价,是因为他们看中的是绘画的结果,而不去注意孩子绘画时的想法。

儿童画是儿童能力的一种展示,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儿童思维的呈现。儿童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儿童画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需要成人的关注与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画教学:

1.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没有界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儿童最初学画,喜欢乱涂,也就是所说的涂鸦,涂鸦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途径,我们不能禁止,而是要鼓励,加以引导,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去想象。儿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年龄段,在他们眼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地球被污染了,就会流出伤心的泪水;小树会在微风的下唱出欢快的歌谣;月亮姐姐高兴了,会睁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大地等,他们没有去过海底或者天空,但是爱画海底的世界,在这些画上,我们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孩子的这些天真、好奇的想法有时会让大人难以接受,但这些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引导儿童树立成功的信心

俗话说,多一分信心,成功就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对他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缺乏自信心,儿童就会在困难面前变得胆怯,也会束缚儿童的思维。孩提时代的美育,对儿童的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儿童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尝试着去画,就是随意乱涂,也不能批评,这里的关键是让儿童能够画出来自己心里的想法,克服不会画的情绪,让他们在有信心的情况下,在轻松的环境里,画出自己的所想。

3.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画

儿童画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画,要用儿童的眼光来欣赏儿童画。看儿童画时首先要了解儿童做这幅画的动机,他通过这幅画想表现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的创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及个体差异,有区别的对待。同时,要与儿童一起分享绘画的乐趣,多用肯定的、赞扬的眼光、语言来激励儿童,让儿童感觉到他的画是成功的,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儿童画的表扬要适当,找出画中的长处给予肯定,让儿童得到真正的鼓励,提高他们的主动积极性。

4.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在儿童画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观察力是儿童想象、创造的基础,能够开拓儿童的思维,张扬儿童的个性。因此,儿童在学画中,要找到独特的视角,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分清物体之间的差异。在观察中学会比较,比较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儿童的观察有着很大的片面性,毫无目的,一会看看这,一会看看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事物,由简单到复杂,从表面观察慢慢地深入观察,比如,带领儿童观察楼房的时候,先引导儿童看楼房整体是一个长方形,再依次看楼房的层次、布局等,这样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整体到局部都有印象,会容易得多。但是教师让学生反复观察,因为儿童的观察力比较有限,记忆的时间也很短,对一个事物只观察一次,很难得到深刻的印象,只有反复观察,才能达到效果。

5.儿童画教学中要保护童心、尊重童趣

儿童画教学【第四篇】

关键词儿童画;教学;绊脚石;存在的问题;想象力

根据儿童爱好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孩子都选择了绘画。可见,绘画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项活动。赫伯特·里德曾说:“从新石器时代到今天都存在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们一直在画画。”儿童画即儿童所画的画,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带有很强的想象成份,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白,也是人类艺术的原始感觉。它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素质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在当今的儿童绘画比赛及作品展览中,我们发现那些表现儿童纯真、质朴、自然、不造作,随心所欲的作品少之又少;反之,缺乏童真,表现成人式想法和技法的作品却占了大多数。可见,儿童画教学进入了一个个误区,存在了一些“绊脚石”,阻碍了儿童画教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儿童画教学,我认为儿童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绊脚石”:

一、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用成人式的理念去进行教学

纵观当下美术课堂,我们发现了这三种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①在低年段的课堂中,老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被动的照抄老师的作品;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遏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孩子们的潜能的发挥。老师只会教出缺乏个性的学生。②在高年段的教学中,老师主张以成人范画为标准的临摹学习绘画;这种模式恰恰违背了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发挥。我们只有因势利导他们认识世界,不仅启发他们画眼中的世界,更要学会画心中的世界,这样他们的潜能才会进一步的开发。③很多教师在儿童画教学中过于理性,重技而轻道,导致学生被条条框框所局限,只知追求作品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而遗忘了自己最原始的天真与童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这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先传授给学生儿童画的观念,再让学生自由自在、自主灵活地画各种千姿百态的儿童画作品。

二、老师和家长只重视他们眼中的世界,却忽视了儿童心中的世界

人们在欣赏一幅幅儿童画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其实,这并非艺术的宗旨,因为艺术没有对错,任何的绘画形式都是它所接纳的。试问,成人们,你们的“像”与“不像”论,是否也在强加给儿童们一种“追求成熟的美”呢?这只会导致孩子们的胆子越画越小,擦擦改改,匠气十足。我们要改变欣赏的老观念,理解孩子们幼稚的美,因为他们画出的“不像”,正是“似与不似”的画法,更加显得纯真可爱。别忘记孩子们的天性,假若孩子们不敢画,不敢表达所想象的画面,这就存在问题了。我们要鼓励他们顺其自然地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特点,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而画的“像”的要求,造型准确与否,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写实性的作品创作,也只是进入写实期年龄后才要求的事。

三、部分家长对孩子儿童画学习求全责备,拔苗助长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想绘画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就开始运转了,此时,我们要多加鼓励与表扬,而并非是消极的批评。这样,孩子们才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表现的更好。此外,请家长们务必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们加重学画的负担,或者帮助孩子画画,这势必会导致孩子学画中有逆反心理,最终产生厌画行为,变得不爱画画。学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他们才会爱上画画。

四、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注重儿童绘画的结果,忽视了绘画的过程

当人们看到一幅又一幅完成的儿童画作品时,总是轻易的用“好看”与“不好看”来评价作品,评价者无意,我们的小朋友们却很在意。在教学中,也不乏有老师以分数或者等级来评价儿童画作品,这一条条的枷锁无形中在以成人的标准束缚着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是从侧面反映出评价者只重视绘画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的表现。其实,孩子们并不理解这个分数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也许老师的一两句精彩点评会更加胜于这些符号语言所带来的最终意义。在孩子们创作出的绘画作品中,我们更应该深层次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孩子们绘画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并且想一想他们激情创作中的情感投入是怎样的,这些远比结果的“分数”更重要。

在儿童画教学中,面对这些“绊脚石”,我们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只有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才能培养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和家长携手正确的加以引导,多表扬,少批评,孩子们才会迈向更高的阶梯。

综上所诉,我们只有跨过这些“绊脚石”,才能真正地实现儿童画教学的意义。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乐土,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尊重孩子们创作中的自主空间,让他们真正地去发现自我与展现自我。因为,这发自内心的闪光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和人类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师范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1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