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实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实用(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5102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实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一篇】

摘要新闻策划是保证媒体宣传整体质量的关键。媒体宣传要想提高整体播出效果,就要在策划环节下功夫,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媒体实施新闻策划,只有坚持以客观真实性为基础,以创新性为目标,以时效性为前提,以人文关怀性为归宿,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按照实施方案加以推进,才能展现新闻策划工作的成效,提高受众关注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近而促进媒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策划;新闻事件;新闻媒体。

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严酷的竞争环境,各大新闻媒体勇于开拓,顺势而为,大力推进机制体制深度改革,昔日“千报一面”“千台一面”“一城一报”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新闻作品质量,最大程度吸引受众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聚焦的核心话题。其实新闻作品就像商场里售卖的商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就必须有高端的质量、新颖的品种,准确把握受众的喜好,尽可能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随后,关于如何定义新闻策划,究竟需不需要新闻策划以及如何实施新闻策划在新闻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百度百科认为: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做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是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周密完善的新闻策划有助于推动记者深入采访,充分挖掘新闻价值,用新颖独到、具有深度、创新的新闻作品满足受众对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彰显媒体独特风格和特色,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闻策划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新闻策划不当,也会事与愿违,反而损害自身的信誉和公信力。那幺应该怎样实施新闻策划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1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我国新闻事业的先驱陆定一同志曾经精辟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这就告诉我们,新闻策划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以主观臆造的事物或者事件为策划依据。否则,新闻策划就演变成了策划新闻、虚假新闻。前段时间国内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平台转发一个新闻,标题是《新人花19万元赴日本拍浪漫婚纱照,看到照片后崩溃》,可以说这个新闻策划得非常吸引人,突出价格吸引受众眼球,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从新闻传播这个视角来讲,这个新闻作品是成功的,然而这个新闻却存在过度策划,标题党的问题,明显违反了新闻策划必须坚持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据事后调查,新闻中的一对新人原本是花费了19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0849元)专程去日本拍摄了婚纱照,这个价格对于国内旅游婚纱照来说是一个极其普遍的价格,但是新闻记者为了追求噱头和新颖度,将一个平淡无奇的新闻策划成了一个花19万元(人民币)天价赴日拍摄婚纱照的新奇新闻,这样是吸引了受众,新闻传播的功能是体现了,可是却严重偏离事实真相,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损害了相关媒体和记者的信誉和公信力。这一事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是:新闻策划的'宗旨是传播真实准确信息、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崇德尚善、服务社会大众,决不允许为了部门和个人私利而肆意造假策划新闻,损害社会公序良俗。

2突出新闻策划的创新性。

大亮点增强新颖度,勇于突破陈规,做出新意来。对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党报来说,每年都会承担大量的主题宣传、民生问题宣传和突发事件宣传报道。据调查,我们一些党报在承担这些宣传报道任务时,往往由于思维定势,总是习惯于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原封不动地按照过去的方案进行宣传报道,毫无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刊出的文章要幺“四平八稳”、空话套话连篇,要幺“老气横秋”、味同嚼蜡,给人造成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相同”“天下党报一种风格、一个面孔”的误解,出现了党报的读者严重流失、市场占有率急剧下滑的不利局面。这一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没有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即使像党报这种主流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同样会有生存危机。当然,要提高媒体新闻策划的创新性,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就要求媒体的主要负责人要有深厚的危机意识,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有效方式强化新闻策划部门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培育增进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新闻素材中发现闪光点,提炼出新闻价值的能力。另外广大媒体从业人员还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多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交流,这样才能发现重大题材,找到受众真正关心关注的新闻内容,找到普通老百姓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共鸣,增强媒体宣传的穿透力和实效性。

3注重新闻策划的时效性。

新闻之所以称之为新闻,就在于一个新字,所以各新闻媒介应该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度,以最快速度发现新闻、解读新闻、报道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吸引更多的受众,占领更多的市场。同样,新闻策划也要注重时效性,一个重要新闻事件往往就像一个重大机遇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在进行新闻策划前必须事先制订预案,投入充足人力物力,一定要注意抓住瞬间的时机,即时提炼出新闻的价值和闪光点,并在第一时间以重要版面、重要栏目抢先报道,随后可根据形势发展适时推出系列跟踪报道,以迅速掌握媒体宣传主动权,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使新闻策划的预期社会效果上升到最佳状态。

4彰显新闻策划的人文关怀性。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承担着弘扬社会正气的义务,所以新闻媒体在实施新闻策划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时时处处彰显人文关怀性。一方面,它要求媒体在报道方式的组合上,在版面空间的安排上,新闻策划应该细致周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时时处处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喜好;在报道内容的选取上,新闻策划应该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多刊发来自基层第一线、反映普通群众生活、关注重大社会民生,通俗易懂、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文章,增强可读性和认同感。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它同样具有服务群众的属性,应该急群众之所需,忧群众之所忧,助群众之困,彰显新闻造福于民的情怀。媒体在报道一些特殊新闻事件时,要多为新闻当事人考虑,注重保护其隐私,不能一味图新图快,忽略了当事人的心理诉求,将舆论引向歧路,最后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新闻策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媒体在新闻策划中必须坚持以客观真实性为基础、以创新性为目标、以时效性为前提、以人文关怀性为归宿,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充分科学论证、周密制订实施方案,稳妥有序加以推进和实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亮点,提升自己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孟伟。重大新闻策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闻实践,20xx(10):42―43。

[2]蔡金平,蔡丹。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xx(4):90―92。

[3]秦青华。浅析新闻策划的重要性[j]。青年记者,20xx(10z):33。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二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1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三篇】

高中物理课程较初中物理抽象,内容也多,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物理题型解题方法多,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高初中物理产生较大的衔接,很多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课堂上能听懂,但课下不会做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许多教师和学生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搞好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人结合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

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问题1:110m栏决赛中,裁判是根据什么判断刘翔得冠军的?问题2:比赛现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刘翔获得冠军的?问题3:有位同学100m成绩为12s,请你判断他和刘翔谁跑的快?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研究的热情。

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

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让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前,安排了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

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

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

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

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四篇】

[摘要]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科技与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助力下不断革新,教师和学生扮演主导与主体的角色。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将翻转课堂、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合作探究多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中,以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设计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建立本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先行组织者策略;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各高等院校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五篇】

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教育体制,都应该将育德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龙头位置。

所谓育德教育,就是按照一定阶段或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进行引导,以此达到被教育者向教育者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教育的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是学校育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守护者,学生精神家园的引导者。育德教育的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育德教育工作者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美育,班主任在育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育德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强调班主任在学生育德教育中的地位,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六篇】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班主任德育工作将成为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我们教育工作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在新形势下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育队伍水平不高。目前,德育工作队伍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班主任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等。

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学生原因。许多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班主任不仅在德育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校原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德育工作缺乏保障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往往是领导重视就红红火火,领导不重视就是冷冷清清。

社会原因。市场经济下,青少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大众媒体、网络等都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产生着负面影响。这一社会大环境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

笔者针对上述对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概况所做的粗浅分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现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1.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狠抓学风为关键手段。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正是由于智育目标与德性目标的分解,使得德育处负责的德性目标和开展的德育活动因为缺少学科教学的载体而显得空洞和抽象,收效甚微;使得由政教处负责的知识目标由于缺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陷入功利与痛苦的沼泽。因此,班主任就应该狠抓学风。

3.突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受生理、心理因素及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影响,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并动员他们积极参学校、学生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文体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丰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4.创建良性互动的育人环境。

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要和各科教师密切配合,时刻不忘把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班上要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以使德育渗透到生活中,而且要优化育人环境,让他们快乐成长。

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

不断完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教育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均能明白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一子不教,终身无靠”的道理,促使他们平常多关心孩子,加强学生的校外管理。

6.关注学生主体的德育需要。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调查学生的需要,从而制订德育的内容和方式,创造实践、服务,即让学生以“活动组织者”和“主动实践者”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在道德要求外显出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七篇】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1)。

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制约大众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高校在创建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了宽广舞台,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探讨了改进高校教育和研究的理念、思路、导向、内容等方面的对策,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高等院校的课堂教育成为符合培育创新人才的阵地,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提高教学实效性;学生能力培养;教法改革;社会发展。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占据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月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却出现不尽人意的局面。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是社会向“钱”看,工作难找会给当代大学生们带来内在的生存理念和生活信念、价值观、基本信仰体系等的巨大冲击,以致于受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学业上单纯选择一些科学信息技术类的科目,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没有兴趣;以往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不是从学生自身人手,而是就知识而传授知识;或就体系自身人手改革;或针对现行教科书存在的种种问题,拟从更新教科书内容和更新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明路径。我们的创新之处是就哲学与个人关系人手,从学生个人学习的益处出发,引导大学生在选择和确立价值观念时,尝试从其思想基础或思想实质上学会理解和处理人和世界,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为我们的学生建构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冲不垮的精神家园,唯其如此才能唤醒教育的本性和人的内在性。这样,就使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至于受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学业上也不再单纯选择一些科学信息技术类的科目,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以前的许多此类课一直未能达到的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教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诚然,多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支持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教学论文)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诚信意识和成才意识较强,充分认识到诚信做人、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中都有体现,这也说明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些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不良信息。少数大学生存在缺乏理想,没有远大目标,有厌学情绪;人际交往、学习目的、入党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不能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缺乏自信,心理有障碍,遇事不冷静;忽视理论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不明;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尽管上述这些思想问题只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但也不能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找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降低的原因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一个中心。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与建设和谐社会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在研究手段上打破传统模式,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科研以及思维辐射功能为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到来准备人才资源,这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两个联系。联系学生实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前沿的'实际,尊重人才培养的实际规律,因材施教。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被教育者的头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方法的限制,努力创新。

第三,三个目标。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进入头脑、在实践中能灵活应用、在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传统有所创造。创新点:本课题具有系统性、前瞻性、辩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并极具建设性。变单纯的理论研究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不仅在理论上研究,而且通过跟踪受教者的能力增长的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见实效。

第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响应校部的各项号召,充分利用和不断完善现有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实践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课程主要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教师的讲授之外,还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辩论、学生演讲等。有的老师还借助于多媒体配合课堂教学。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正在探索运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基本的讲课方法,主要用于讲解新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主要角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应用于讲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有助于教学的拓展。对于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在讨论中,能使全体同学都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在讨论中,会使问题的答案得以明晰化。最后,教师在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正确思考。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即第六、七章的教学。在教学中,以播放幻灯片和历史记录录像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如列宁领导的“二月革命”、“苏联解体”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增加了讲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理解该部分内容。

(4)专题教学法。

专题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比较集中的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全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针对教材,都自行设计多媒体课件,并将在教学中采用。现在,计算机网络和声光电音像技术正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全体教师正在紧抓这一有利时机,准备把现代教学手段适时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改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呆板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待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还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现代形式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身实际,介绍给学生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前沿理论。

2.在教学法上实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换,利用多种教学法:如参与法、讨论法、学生直接社会调查法等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变教为导,正确解决好课堂学习与课外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

3.变过去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要达到的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状态。

在我们在教学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讲义中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尊重正规教科书同时,超越教科书,带领学生在学科领域所能涉及现实的领域中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主体转换。

2.正确解决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问题。

改变课堂惯有的“原理+实例”的普遍方式,做到的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索,形成正确的见解,通过教师的步步启迪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知和真理。把普遍性的授课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普遍授课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方式和考试方法改革中,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专长:有理论能力强的,我们考核他们的论文,实践能力强的,我们鼓励他们做社会实践调查;考试采取开卷、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给学生评定分数,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第八篇】

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生涯中,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下,笔者自感生物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曾一度想过放弃,但面对渴望求知的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自己对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情境。

与语、数、英的课程教学相比,不少学生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接受度不是很高,因为他们语、数、英课程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负担也比较重。这就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效都大打折扣。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坚信只要方法有加,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一定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电子白板技术进入课堂,给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借助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和讨论等活动。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比较成功性的演示也同样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拓展到教材文本以外的生物世界,那么运用多媒体呈现更为广泛的生物天地,也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学生在这样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中,就如同在欣赏一首世界名曲,令其心旷神怡,学习的动力自然得到了增强。

二、利用多资源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

课程文本中的生物现象是比较有限的,而整个生物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仅以教材为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就是以学为本,初中生物的教学是不可能高效的。生物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但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涉猎到生物课堂的窗外世界,那么学生的学生兴趣定会更浓。只是建筑在教材文本的生物现象总让学生感到不是那么鲜活,学生身边的现象才是学生想去了解和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削减课程文本教学的时间,把时间腾出来,在充分利用多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笔者注意了几个结合,一是结合环境保护,如每年的收割季节,政府总是在加大禁烧禁抛秸秆的宣传,事实上乱抛和露天焚烧秸秆对环境是一种严重的污染。可老百姓却置若罔闻。结合生物教学,我们何不来个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生物方面的系列性研究,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焚烧时对空气和交通的.影响,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的利用价值:它可以用之还田,肥沃土壤,它可以集中起来,用之发电,再让学生致家长一封信,重点畅谈禁烧秸秆的意义,家长们看后便会心头为之一动,进而主动配合进行禁烧秸秆活动。二是结合农事谚语,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思考。有些用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也充分说明了生物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如让学生去研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俗语,学生通过与自己的家人畅聊,具体而又深刻地发现水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多训练搭建学生乐意成就的平台。

人的成功欲都是比较强的,初中生学习生物,则更需要获得成功,只有成功才可以刺激学生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去周而复始地学习与探究,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面对生物课堂教学那些令人不够乐观的形势,生物教师必须多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习成功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呢?应让学生去进行多训练,这训练并非是机械重复地完成一些无意义的书面作业或测试,而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探究。应当说教材中所叙述或说明的一些生物现象,都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也配置了一些主题图予以说明,对学生探究的启迪意义却不很明显。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程文本中所呈现的生理结构都相当简单,利用了多媒体,其辅助性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利用各种鲜艳明亮的图像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不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而且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便可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获取探究的成功。总而言之,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不断思考教学高效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坚信生物高效教学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不断前行,那大山将会被我们翻越。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9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