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最新4篇)
【导言】此例“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最新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第一篇】
一、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同学们钓过鱼吗?(部分同学大声说:钓过。)那么,咱们一起来理一理钓鱼的过程。
师:首先,选择合适的水域;其次,安放鱼饵;再次,垂钓;最后,鱼上钩了就要收线。
师:这是从垂钓者的'角度说的。那么,咱们再想想鱼儿。鱼从自由之身到上钩,有哪些环节呢?
生:鱼原本是自由的,然后受到鱼饵的诱惑,接下来试钩,最后上钩。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去观赏一场精彩的、别开生面的、妙趣横生的、发人深省的钓鱼闹剧。(课件显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请运用我们刚才得到的钓鱼常识,试着从垂钓者和被钓的鱼两个角度,来梳理这出闹剧的情节。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6分钟)
(二)初步感知
师:在这出闹剧中,谁在钓鱼?
生:骗子。
师:骗子想钓哪条鱼?
生(七嘴八舌):皇帝;皇帝的钱财。
师:那么,就是说骗子已经找好了合适的水域,那他为什么选择要钓皇帝这条鱼呢?
生:因为皇帝很喜欢新衣服。
师:为了钓到皇帝这条鱼,他们选择了什么诱饵呢?
生:新衣。
师:对了。这新衣除了骗子讲的外观美丽之外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吸引鱼?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
师:这时候皇帝受到诱惑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的心理?
生:“这真是理想的衣服!”
师: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骗子做了什么?
生:他们开始织布。
师:这就是骗子在垂钓了,那么,皇帝这条鱼儿是不是直接就咬钩了呢?
生:不是!他先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又派了诚实的官员视察,最后自己亲自去看。
师:此时,鱼儿在试钩了。
师:很好!最后鱼儿上钩了吗?
生:上钩了!
师:从哪里看出他上钩了?
生:赏赐钱,封官,举行了游行大典。
师:很好!那举行游行大典的时候骗子到哪去了?下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今天就不说了。
(10分钟)
(三)分析人物,感情主旨
问题一:
师:同学们,一个原本高高在上的、无比威严的皇帝,却陷在两个骗子的圈套里,一丝不挂、赤身裸体地走到大街上游行。咱们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分析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垂钓者?这是一条怎样的鱼?(请从文中找到根据)请同学们前后桌讨论两分钟。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我们从第一环节中能看出皇帝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第一阶段:选择水域及自由的鱼。(第1段)
爱慕虚荣。不务正业
骗子选好了水域,伺机钓鱼,投其所好
第二阶段:投放诱饵、鱼儿受到诱惑(2段、3段)
愚蠢。一个一眼能识破的骗局却甘愿上当。
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却自欺欺人,扮演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有着阴暗的心理。想要借此特性打探他的臣民的心理,而我们通常不会刻意去打探别人的心理活动。
骗子洞悉人心,工于心计。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加以利用。
第三阶段:垂钓、试钩。(4段~22段)
狡猾,心虚。皇帝很想知道布料织造的情况,但心里未免害怕自己是不称职或者不可救药的,于是先派了个探子――亲信的老大臣去打探;接着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以为这样比较稳妥。结果,“聪明”的皇帝失算了。
虚伪,自欺欺人。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骗子镇定,从容不迫。
第四阶段:收线、上钩。(23段~结尾)
可笑、装模作样。A.皇帝在换上“新衣”后,在镜子前面“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光着身子做出了“转”和“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新衣服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现了皇帝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丑态。
虚伪。皇帝在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发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一丝不挂地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发抖”;却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硬撑着,暴露出他外强中干的特点,更加的虚伪可笑。
固执,将错误进行到底。意识到受骗,却只有将错就错。就像鱼儿咬住了钩,却没办法摆脱,被迫活生生的吞下鱼钩。
骗子自圆其谎。
(30分钟)
问题二:
师:同学们,这个骗局之所以可以畅行无阻,其原因是什么?自由自在的鱼儿成了垂钓者的盘中餐,是应该怪贪嘴的鱼儿还是怪钓鱼者呢?请同学们从皇帝自身、骗子的骗局以及皇帝周围的人几个方面思考,看看是什么原因使他上当受骗的?
学生讨论1分钟
生:(1)皇帝自身性格弱点――愚蠢,虚伪。(主观原因)
(2)骗子的骗局巧妙――鱼饵诱人;用一句封住了所有人的口: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客观原因)
(3)皇帝周围环境。大臣们――怕被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保住官位,所以随声附和。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被人讥笑,不敢讲真话。(客观原因)
(结语)师:这条鱼是条虚伪的鱼,骗子抓住了鱼虚伪的特点,所以,这个骗局得以畅行无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性的虚伪。
(35分钟)
问题三:
师:那么,全城的人都是虚伪的吗?
生:不是!还有小孩。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小孩会说真话呢(为什么小孩会剪断钓线呢)?
生:小孩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一个小孩来说真话?他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意图吗?
(引导:如果安徒生让所有的人都说假话,让这个游行大典顺利地举行,全世界完全被谎言和虚伪笼罩,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绝望?)
师: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可以说出口的一句真话,却犹如一把剪刀,把这个由谎言和伪装编织的黑幕剪出了一道口子,透出了一丝亮光。给黑暗的、虚伪的社会留下一点希望,增添一点亮色,不是完全悲观。
师:游行大典结束了,可之后的事情安徒生没讲,那么,这个小孩儿长大后会怎样呢?请大家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大胆假设,这留做课后作业。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钓局也屡见不鲜,比如说,扔包诈骗案、短信诈骗案、中奖诈骗案等等。这样的弱智骗术屡试不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骗子像垂钓者一样牢牢抓住鱼贪嘴的弱点一样,死死地扣住了人性的弱点,或是虚荣之心,或是贪婪之心,或是自私之心……以此来达到行骗的目的。其实人只要能克制自身的欲望,战胜自己的弱点,就能够不上当不受骗,也能够活得更自己,更超脱。
小学皇帝的新装课件【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 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品的丰富内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课前播放一段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出这个故事并且说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
2、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了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3、介绍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4、然后导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另1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5、请学生根据以前的积累把以下字词读准。
如:陛下 头衔 滑稽 钦差 称职 炫耀 骇人听闻 御聘 精致 呈报
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认识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
2、梳理文章脉络: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先说第一个引子:皇帝爱新装。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句式总结其余几个。(开端--骗子做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结局--孩子揭新装)
三、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读皇帝爱新装部分,回答问题:
1、课文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很爱新衣呀?
从治装费用: 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 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 每一天每一点钟
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二)学生听读做新装,回答:皇帝为什么会决定让骗子做新装?
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布的颜色和图案:分外美观
布的特性:奇怪的特性
(三)学生听读看新装部分,回答:请找出老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时的心理、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神态:装模作样地看了又看
语言: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四)听读皇帝穿新装部分,回答: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 请具体分析。
骗子加班:动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阵,缝了一通。语言:请看!新衣服缝好啦!
骗子献衣:动作:各举起一只手。语言:裤子、袍子、外衣、优点
皇帝穿衣:转了转身子 扭了扭腰
大家吹捧:合身、好看、花纹、色彩、贵重
(五)阅读小孩揭新装部分,回答:
1、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用意是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 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了,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我不能让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
作者这样写更充分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虚弱。
四、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以“一个 的皇帝”、“一群 的大臣”、“一个 的`孩子”、“一个 的骗子为句式,在 人物后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五、课堂小结:
1、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骗)
2、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官员助骗 百姓传骗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 (想像他会怎么做)
(2)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小学皇帝的新装课件【第三篇】
一、 文本分析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要求学生练习默读和朗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写的是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两个骗子利用,上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最后借小孩之口说出真相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揭露了人性中自私虚伪的弱点,告诫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本文的特点是故事题材虚幻奇特,描写语言精巧多变,行文结构引人入胜,表达主题深刻凝重。
二 、学情分析
学生需要从本文中学习如何描绘人物形象,运用精巧多变的语言,提炼出课文的主题,同时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本篇课文的基本能力,但毕竟刚刚升入初中,基础知识还有待提高,理解能力也有限,需要教师点拨;在情感上,童话故事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学生需要通过诵读涵泳法、情感体验法、小组讨论探究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 目标阐述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解释描写语言的精巧多变,通过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理解课文内容,阐释主题的深刻凝重。
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练习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调动创新思维的方法,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领会童话所揭示的人性中虚伪的弱点,养成敢于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内容,阐释主题的深刻凝重。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学习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四、 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童话的精彩图片,叫一两名学生站起来用一句话说说其中的主要内容,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师导入语: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每个人童年的梦。安徒生用他那支神奇的笔,带我们走进了神奇的童话王国。那个渴望温暖,渴望幸福,最终冻死在角落的小女孩;那个受人排挤,遭人欺侮,最后美丽蜕变的丑小鸭……那都是大家记忆深处的感动。今天,《皇帝的新装》又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一遍,注意标注段落和落实字词。
1、在幻灯片上显示: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指定学生站起来读,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写在纸上,指定同学站起来说。
教师预设:这篇课文讲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两个骗子利用,上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最后借小孩之口说出真相的故事,揭露了人性自私虚伪的弱点,告诫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再读课文,说说感受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试着找出故事的线索,将课文分为四部分,并归纳段意。(请同学站起来回答)
板书故事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最后幻灯片展示教师理解:
第一部分(1)皇帝喜欢穿新装(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4)骗子借做新装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22)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到最后)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故事的高潮)。
找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读课文,说说精彩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说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关于人物的描写的句子,要求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就学生说出的一些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读课文,赏析精彩
学生齐声朗读指定段落,自己分析人物特点,分析用笔的精妙和童话夸张和想象的特点。教师要加以诱导,帮助学生理解,并予以明确。
如(1)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教师理解: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皇帝的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皇帝爱新装到了痴狂的地步,爱慕虚荣,奢靡无度,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行骗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2) 课文第5段是对皇帝进行心理刻画,写得十分精彩,值得反复品味。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么样了,但他转念一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敢相信,这是第一次转折。接着是第二次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但是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滑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3)写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点,写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如"愿上帝可怜我吧!""我的老天爷!"写眼睛,一再写他睁得怎样大,写语言,对一些词语反复使用,极力描写老大臣对子虚乌有的衣料的赞美,和前面说的"诚实"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强了讽刺意味,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读课文,自主探究
幻灯片上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并指定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从多元的角度节解读这篇童话。
教师预设:
1 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给童话中的皇帝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可能五花八门, 骄奢淫逸、昏庸虚荣、自欺欺人等,言之成理即可。
2 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说说你的看法。
3 对于有人说这篇童话的主题仅仅是揭露皇帝和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同意吗?(点拨:文中也有对普通民众的描写,区别在于嘲讽程度不一样,对前者是尖刻的,对后者更多的是同情。特别是借由成人对立面的无知无畏的小孩之口说出真相,恰恰揭示的是一种成人虚伪、自私自利的人性弱点)
读课文,结束课堂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束课堂。
教师结束语:童话是什么?童话是一代一代孩子延续做下去的梦,孩子们会慢慢长大,知道这个梦叫做童话,于是不会再相信。但其实成人世界一样需要童话,多保留一点童真,从童话中找寻快乐,净化心灵,这是老师对你们以后人生选择的一点建议。
作业布置
学习童话夸张讽刺的艺术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续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第四篇】
设计理念: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在阅读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学生说”为教学主线,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有话说,乐于说,说出自己,说得深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并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做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篇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吗?(喜欢)为什么喜欢童话呢?(学生会回答“有趣”、“幽默”、“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童话故事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文学体裁,学生的发言应该比较踊跃,能够形成较和谐的课堂气氛。)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厚的兴趣一同走进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名篇《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一、说故事。
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的活动围绕哪个字展开?(课件出示问题)
(让学生以“俯视的姿态”来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有学生直接从课文题目找这个字,会说“新”或是“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人物主要活动中梳理出这个关键字,然后回视课文,围绕这个字串联人物活动。)
小结:人物活动围绕一个“骗”字,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受骗又助骗,百姓受骗又传骗,小孩揭穿骗局。
设计意图:递给学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抓手”,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而又深刻的印象,并学会梳理文章线索。
二、说人物。
师:在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请在“这是一个
的皇帝”句中写上一个词,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课件出示问题)
(这一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自己的看法,都应该鼓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会按自己的理解填上一个词并会积极找出理由加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还应该适时地让学生朗读相应的语句,可以采取多样的朗读方法,读出语气,读出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充分认识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对人物形象,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让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课堂上大胆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掌握精读、朗读等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形成对人物的独特理解。
三、探主题。
师: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这是些怎样的人?安徒生想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大臣们看到新装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你是大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2、二十年后小孩长大成人,你觉得他还会揭穿骗局吗?
3、两个骗子又到另一个王国行骗,你觉得他会再次成功吗?
(三个假设的问题,趣味性较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人物心理,进行独立的思考,深入探究故事主题,又能以“俯视”的姿态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性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四人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合作探究,并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时间3分钟。
(此环节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结果,教师应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能说出自己,探究的结果直指文章的主题:安徒生通过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警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保存一颗纯洁的心灵)
对问题1的探究,教师在学生从课文中搜集到的有关大臣的情节基础上,调动全体学生一起朗读,体会人物心理,并形成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当学生谈到自己坚决不会像大臣那样阿谀奉承时,教师要赞扬他的这种高贵的人格;同样,当学生谈到自己可能也会像大臣这样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新衣,教师也应该认同他的心理,并将讨论引向“骗局”的关键——抓住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
对问题2的探究,有学生会认为二十年后的小孩不会揭穿骗局,因为他内心有所顾忌,也有学生会觉得他不会揭穿骗局,他不受世俗的影响,保留一颗纯洁无邪的心灵。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能指向童话的主题,教师要伺机诱导。
对问题3的探究,有学生可能会觉得如果遇到一个“不爱打扮的皇帝”骗子就不会得逞,可能会偏离这环节课探讨的主题,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故事中的皇帝仅仅因为爱打扮才上当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主旨,骗子利用了人们“虚伪”的弱点。
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努力给学生创造轻松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
设计意图:对故事主题的探究是一个难点,通过这三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人物心理,挖掘故事主题,探究的结果直指文章的主题:安徒生通过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警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保存一颗纯洁的心灵。小组合作探究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给学生搭建平等开放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注重探究过程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谈看法。
师: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明确应该向小孩学习,学习他的纯洁无邪,学习他说真话。可是生活中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要付出代价。(课件出示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说真话”这一话题的看法。)
(学生在谈看法时可能会脱离实际说得比较空乏,教师可设计情景诱发学生的讨论。比如可创设这样的情景:如果你的同桌在单元考试中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作了弊,刚好被你看见,你该怎么办?使学生有一个谈论的中心,也有利于学生谈出实在的真实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应真诚地倾听,多鼓励,及时引导他们走向“说真话、做真人”这一高尚人格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