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一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二篇】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
3、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2、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三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相互合作和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3.喜欢探究活动,萌发好奇、好问、思考的情感及态度。
杯子、滴管、硬币、水、回形针、抹布等。
1.谜语导入。
幼儿猜谜语: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水)。
2.实验活动。
(1)师:小朋友,我要用回形针和水做一个游戏,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2)教师出示回形针,直接将回形针放在水面,回形针沉下去;
(3)将回形针托在纸上,放在水面,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上。
(5)幼儿自由谈论。
小结: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硬币放入水杯实验,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1)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2)实验工具有:十的硬币,一个杯子。
实验开始:老师把一枚硬币往手里一捏,轻轻地投进水里,硬币一个“360空翻”然后落地,水没有溢出来。于是老师接着投下第二枚、第三枚……等到最后一枚的时候。
(3)师:“为什么水还没有溢出来?”
(4)幼儿猜想。
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往盛满水的杯子加入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像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
3.探索硬币盛水。
(1)出示硬币,让幼儿猜测,这个硬币能盛水吗?为什么?
(2)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硬币盛水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
(3)师: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小结: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生活中有些小动物就是利用了水的张力,页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请找出这些小动物都有谁。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四篇】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教学ppt4页蜡笔36支。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分享的“2024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精彩8篇】”,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3.一起数一下红圆圆和黄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展示数字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五篇】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学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六篇】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七篇】
认识“》”“》”“=”
1、认识“》”“》”“=”
2、知道“》”“》”的方向,理解“》”“》”“=”的意义。
理解“》”“》”“=”的意义。
分清“》”“》”的方向。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参观森林运动会,看看动物们矫健的身姿,好不好。
生:好。
展示图片。
师:现在,咱们看的是拔河比赛项目,看,哪一对要赢了?
生:大熊猫一队的。
师:大家一块儿看看,这两队队员有什么不同?
生:熊猫队的队员多,大象队的队员少,不公平。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了吗?老师这有一段口诀,一块记一记好吧,“大于号,小于号,带着兄弟来报道,大口在前是大于号,尖尖在前是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嘴巴朝着大数笑。”
》学生记一记》。
》练习》。
师:现在,这边的拔河比赛开始了,这一次比赛公平吗?
生:公平。
师:为什么?
生:每一对都是两名。
》练习》。
我们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例如:5》3,2》6,4=4。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第八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3)幼儿相互交流。
师: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交流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题,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幼儿交流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
(4)幼儿检查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如果有做错的,请再去仔细想一想,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用小眼睛仔细去找一找,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现的最多!请将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
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明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现这么多图案的小朋友再去试一试。
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明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图案的经验后,教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经验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们"太神奇了……"的惊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