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能否有效提升学习动力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加法练习p28、29
教学目标:
1.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2.知道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3.培养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编故事,列式求和
教学难点:能看懂绿地中的情景,正确表达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对口令:合成10,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9,1+9=10
合成9,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8,1+8 =9
2 、出示P26、27图
同学们,上海这几年造了许多大型绿地。看!这些绿地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绿地去看看。
二、中心阶段
1、示范(课件1)5分钟
(1)这些叔叔在干什么?谁能根据事情发生的过程介绍一下图意,并出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谁把听到的再说一说?谁也来说一下?请开火车说。(1组)
请大家一起说。
板书: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了2只箱子,现在有几只箱子?
(2)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一部分添上一部分用加法进行计算。)
算式是什么?3、2、 5各表示什么意思?
3+2=5(只)
(3)师:答案是否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可以回到图中再去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有5箱货物。)
(4)谁知道5后面写的字在哪里看见了?我们把它叫做单位名称,也就是你们语文老师常说的量词,以后我们再看见这样的题型--应用题后,请找一找单位名称,把它圈出来写在答案的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
(5)现在你能回答现在有几只箱子?
板书:答:现在有5只箱子。
(6)总结: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2、模仿:(等车图)
(1)你能根据这副图也来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吗?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并试着自己编一编。(巡视指导)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谁再来说?
(3)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
(4)2、1各表示什么意思?答案4对吗?理由是什么?
(回到情景图中去数一数就知道了)
(5)这道题完成了吗?还缺什么?(答:现在有3个人。)
3、巩固。(汽车图)
还想讲吗?请看这副图象刚才一样讲讲算算。
谁来汇报?谁来列式解答?为什么用加法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进行计算。)
4、总结: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都学会了编加法题和列出算式,还知道了一部分添上一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都用加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父母和孩子互动)
1、还想继续讲吗?请选一幅图象刚才那样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下面请把自己编的应用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带上你们的笔顺便请他们帮忙把你编的应用题写在图的旁边。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谁愿意带上书上来汇报?
四、拓展题:(同样一个情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
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另外编一道不同的应用题吗?(89路)
1、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2、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同学?
3、89路路牌旁,背书包的有2人,不背书包有6人,一共有几人?
4、89路路牌旁,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机动练习:
1、根据给你的加法算式找到相应的图片。
5+2=7 7+2=9 3+3=6 5+3=8
2、看图列式。
七、总结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或一部分再添上另一部分求共有多少都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圆纸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 表示5、4、3、1)
二、新授: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 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
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
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
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
②看直尺数数。
(3)小结0的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
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9页至90页。
教学要求:
1、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课件,借‘’爸爸和妈妈‘’买的饮料,揭示课题-----有几瓶饮料。
2、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爸爸买的饮料比妈妈买的饮料少?
生2:妈妈买的饮料比爸爸买的饮料多?
生3: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算法:
(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0,得数就少1。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4、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怎样列式?生说,教师板书9+3,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教师知道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3=12
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
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
二、试一试:
9+5= 7+9=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互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只要写得合理都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找朋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很多的方法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12朵小红花(学具卡片)、14个圆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的数.
9+( )=11 9+( )=17
9+( )=14 9+( )=15
9+( )=16 9+( )=13
9+( )=18 9+(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出示例1左图.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2=11.
(2)出示例1右图.(先出示11个苹果的集合图,然后用虚线圈起9个)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1-9.
(3)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幅图和算式.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1减9该怎么想?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有几种情况:
①9加2得11,11减9得2.
②11可以分成9和2,11减9得2.
③10减9得1,1加1得2.
④11减1得10,10再减8得2.
(4)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想法计算比较快?
计算11减9,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教师板书.
(5)指名复述想的过程,再请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6)读算式.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教学例2左图.
①引导学生摆出左图,先摆12朵红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红花?怎样列式?板书:12-9.
②12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
(计算12减9,想9加几得12,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
③读算式.
(2)教学例2右图.
①出示例2右图,让学生动手去摆,摆后指名说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4-9.
②14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并填数.
3.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分别出示例3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讨论如何列式,然后独立列式填数.
(2)汇报交流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4.反馈练习:
5.教学例4.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让学生独立填写例4的3道题,然后订正,指名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计算有困难,可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
6.学生小结.
三、巩固发展.
=( ) 12-9=( ) 15-9=( )
想:9加( )得17 想:9加( )得12 想:9加( )得15
+( )=12 9+( )=11 9+( )=14
12-9=( ) 11-9=( ) 14-9=( )
+9=( ) 7+9=( ) 4+9=( )
14-9=( ) 16-9=( ) 13-9=( )
4.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一同学手拿一张“-9”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下面停一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口答,如:当“-9”的卡片停在卡片“15”下面时,同桌应马上答“15减9得6”.
四、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向教师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九 十五 十一 二十
(3)学生数数
(4)两个两个的数
(5)填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数位顺序图
提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提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学生做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3小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什么?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1)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2小题。
先让学生口答,再在教材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我是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我比8少1,我是几?我是14和16之间的一个数,我是几?等等……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算子,让学生看着算式说说:这些算式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写出结果。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5. 8 6 4 3
6. 8 6 4 2 0
7. 6+2=8 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