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钟面上有()个数,有()根针,比较短的针叫()针,比较长的针叫()针,又细又长的针叫()针。
(2)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
(3)60分=()时60秒=()分。
2.练习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十九第9题。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克、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学习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对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明确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20%的学生对于吨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吨是质量单位,有65%的同学听说过吨这个单位,但并不知道一吨到底有多重,有15%的同学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电梯上看到过吨这个单位。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一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五、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六、教学流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及周围环境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环节就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完成对吨的发现学习。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猜老师的体重,复习质量单位千克,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蓝鲸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1吨到底有多重,为了帮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
1、搬一搬,直观感受1吨大米的重量。
我首先拿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然后,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每人搬一次,并说说感受。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在前面,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再让学生想象推算。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一直更多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这时,有同学可能会提出,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让学生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
一头牛重500千克,两头重1000千克,就是1吨猪一头100千克,10头1吨。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1吨。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40个同学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在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后小结换算的方法。从而完成对目标2的教学。
(三)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1、基础练习。
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正确填写质量单位。
2、综合练习。
解决是否超载的问题。
3、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吨的认识》。
一.说新课标。
吨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对质量单位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本课知识,应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一吨重的观念,会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计算,为日后解答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的认识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就学全了,可以使学生对这两种计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吨的认识”之所以安排后讲,是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分别编排的。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化的计算。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4: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的计算。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识。
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
五.说学法。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生活实际的体验中学会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2、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整理、反思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
1、是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指导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难点: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表示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说明:像这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红笔板书:平均分)。
(1)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提问:这半个蛋糕可以用1/2表示,这半个蛋糕是怎么得到的呢?指名4人说分法。
(教师在学生说分法时,教师手指左边半个蛋糕,当学生说到“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时,教师手绕蛋糕画一圈。)。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蛋糕的1/2,这份也是这个蛋糕的1/2,所以说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齐读一边这句话)。
(2)读、写1/2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仔细看黑板。(教师板演写法)边写边说:先画一条短横,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再把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2写在短横的下面,最后把其中的一份1写在短横的上面。
(3)试一试。
教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已经会读写1/2这个分数了,那你会做一个1/2吗?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请开始折1/2。
学生折1/2时,教师巡视。在巡视时让学生说一说折法。指名2人展示说明折法。
提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是涂色部分却都可以用1/2表示?
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拿出另一张正方形纸,请折一折,涂出它的1/4。再和同桌进行交流。指名交流。
追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不同,但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
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出示:为什么上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而下面的用1/4来表示?
追问: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认识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1:重点提问第3个图案为什么是1/9?
完成练习2:独立完成。提问:为什么其余的不能表示为1/4?
(二)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师:孙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你能用你手中的圆创作一个分数吗?请折一折,创作一个分数。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名展演。
2、1/4的大小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把同样大的圆片平均分,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教师板书:1/21/41/8小结:把同样大小的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1、完成想想做做地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提问:1里面有几个1/3?1里面有几个1/6?1/3和1/6谁大?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齐读题目。一块地的1/3种番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在长方形理画一画。指名回答。
5、欣赏生活中的份数。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去找一找身边的分数跟你的伙伴交流交流。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篇】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二、教学新课。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
文档为doc格式。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篇】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九篇】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条边和()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你能画出一个角吗?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秒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十篇】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物品都很重。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