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数学教案【优质20篇】

骏马发表时间 3643069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2008年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如: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以(MN)为对称轴做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3)要求学生思考:四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据媒体演示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周四等分吗?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1、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完成下面一题:以给定的图形“○○、 △△、=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并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个。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除法等式的分类,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这种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的含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难点】

准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身上挂有一些除法算式的小羊,让学生通过计算结果,将不同的小杨送回家个不同的村庄。并向学生思考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着重观察整除的这一类式子,并指出这类式子中的某对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引出今天的内容《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让学生小组讨论整除这一类式子都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总结: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 20÷10=2 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20÷2=10 呢?能说 20 是倍数吗?从而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提问:0 能当除数吗?

通过问题引出,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0)。

(三)课堂练习

问题:让学生尝试写一下 2、3、5 的'倍数,以及任一个 20 以内的因数。并思考倍数写的完么?因数写的完吗?你有什么发现?

(四)小结作业

小节采用发散性问题,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多媒体展示一些数,将这些数填到对应的热气球中,热气球的要求分别是 36 的因数和 60 的因数。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定义: 练习

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红色和蓝色磁性圆片若干。

学生:练习纸1张、红色圆片8个,蓝色圆片8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情境图

师:花坛里最先开放的是蓝花和黄花。一起数一数,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

你能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黄花比蓝花多4朵,蓝花比黄花少4朵)

揭示:蓝花与黄花的朵数之间还有着“倍”的关系。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操作探究、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一)“圈一圈”中建立“倍”的概念

1.教学例1

谈话:如果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1份的,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

指名回答: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样圈的?

电脑演示圈的过程。

像这样,(板书)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

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谈话:现在,谁能用“倍”说说蓝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关系?

指名练习说。

2.通过变式,进一步认识“倍”,突出本质属性

(1)改变几倍数,及时类比,形成概念

(课件出示增加4朵黄花)

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

在练习纸的第2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黄花有( )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汇报:黄花有(5)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5)倍

反思:

(出示两幅图)

同样都是2朵蓝花,刚才我们得到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现在怎么又变成5倍了?

黄花如果有10个2朵呢?有100个2朵呢?

(2)改变一倍数,凸显本质,强化概念

(蓝花又开了一朵)

谈话:还是黄花和蓝花比,小兔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小猪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到底是3倍、还是2倍呢?你同意谁的说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继续设疑,和例题比较,引导学生辨析。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看来,在圈的时候不能随意去圈,得根据一份的朵数来圈。

(二)“摆一摆”提升“倍”的.认识。

情境:小猴要考考大家了(出示8个红圆片),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几倍?

猜测:蓝圆片可能摆几个,红圆片能正好是蓝圆片的几倍?

思考:(出示2个蓝圆片)如何调整红圆片,使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几倍?(课件演示)

操作:蓝圆片还有可能摆几个?拿出自己的圆片摆一摆,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摆法。

展示并介绍不同的摆法:

蓝圆片摆4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2倍;

蓝圆片摆1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8倍;

蓝圆片摆8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1倍

对比辨析:红圆片始终没变一直是8朵,怎么它和蓝圆片的倍数关系发生变化了呢?你发现了什么?(突出理解:1份数在变化,倍数也在变化)

三、自主探索、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1. (出示情境图)红花12朵,蓝花3朵。

谈话:把红花和蓝花比一比,你能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追问:4倍?你们都认为是4倍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1)圈一圈的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在脑海里圈图的方法,问:你们是怎么圈的,红花圈出了几个3朵?

课件演示:把花排整齐,验证圈的方法。

(2)列算式的方法。

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板书算式:12÷3=4(倍)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呢?

结合图进行引导: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其实就是想12里面有几个3(出示:12里面有几个3)。

动画介绍:“倍”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位名称。

2.变式练习,体现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师:如果有更多的红花和蓝花,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红花45朵,蓝花9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学生尝试完成、集体交流。

为什么不圈一圈了呢?

揭示:在这里,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便。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连一连、填一填(数学书7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追问:红萝卜为什么要4个一连?

2.考眼力

(1)出示3根不同颜色的带子。

提问:你能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吗?

抢答:( )带子的长是( )带子的( )倍。

(2)变式:红带子剪成和绿带子一样长。

提问:你又能发现什么新的倍数关系?

揭示:当两个数量一样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互为1倍的关系。

五、回顾总结、知识延伸

比较:出示蓝花、黄花相差关系与倍数关系比较图,全课总结。

延伸:结合班级人数,用“倍”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12÷3=4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 是几个 ? 是几个 ? 是几个 ?

(2)填空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 ,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

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30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46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45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P-46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是几?

△-△=☆☆是几?

△+△=○○==

□+○+☆=

△=()△=

E、布置作业:P-46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习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学具钟、实物展示平台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

看,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运动会,他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去参加,你们想不想去。

森林里的运动场离我们可远了,我们要乘车去。老师要求我们这个时间出发(出示7时钟面),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这个时间来到了集合的地方(出示6时钟面),结果一个小朋友也没发现。又有一个小朋友在这个时间来到了集合的地方(出示8时钟面),他也一个小朋友也没看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小朋友请举手,真能干!这节课你们认真听了,回去一定能当小老师教你的弟弟、妹妹。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小朋友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认真听了这节课,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探究新知

1、揭题

要想顺利到达运动会场,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位新的朋友——钟表。

生齐读课题

2、认识钟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找找钟面上有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汇报。

认识分针、时针及顺时针方向。

3、认识整时

认识7时、6时、8时的钟面,教育学生要做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找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拨钟练习,认识整时。

4、写法

我们认识了钟表,该怎样把他写下来了?

同学们看老师范写。同桌讨论:该怎样写呢?

师小结。

三、认识电子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运动会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第一场比赛是龟兔赛跑。小朋友都知道,在第一次龟兔赛跑时,小兔子太骄傲,比赛时睡大觉,结果输给了乌龟,而这一次小兔子要汲取教训,争取赛过乌龟。

(课件演示)果真,兔子跑得很快,一会就到达了终点,请看,他是几时到达终点的?(9:00)

乌龟还在不懈地努力,终于他也到达了终点,请看,乌龟又是几时到达终点的?(10:00)

找出电子记时法相同的地方。

寻找生活中的电子记时法。

教学两种记时法。

四、应用

小动物们见到我们也来参加运动会,非常高兴,于是就想留我们在那住一晚,还特意为我们把第二天的时间做了合理的安排。小动物们是怎样安排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完成书上练习。

四、游戏巩固:找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

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

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

4、多媒体游戏

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课件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课件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课件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m。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m。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m。

(课件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课件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课件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课件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教授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的口算方法,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口算运算。

教学要求:

本节课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口算运算。

教具准备:

教师需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第16页的复习题,并进行集体订正。

2、通过板书530 400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配合板书成:

3、引入新课,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让学生比较530 40与上一题的不同点,并口算运算过程。同时指名学生依照口算过程在书上完成本题。

2、教学例8第(2)题,与第(1)题类似,让学生口算出计算过程,并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口算方法。

4、总结今天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待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方式进行口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2题,重点教授计算过程。

2、口算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一组一组进行口算,并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强调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3、教授口算练习四第3题的计算方法,出示第3题口算卡片。同时让每个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4、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的口算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算技巧,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将题目口头表述出来,明确条件和问题,并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

接着,我们可以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使用加法运算,并将算式和结果板书出来。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技巧,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时的计算方法以及第二步需要使用的几百加多少的口算技巧。

最后作为课堂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二题目,巩固口算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

16:00是下午()时

18:30是下午()时()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后反思:(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第六单元P71、P72"这月我当家"

【教学目标】

1、会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答题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情景引入

1、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的用来购买食品,共用去500元,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师进行总结。

(主要是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和方程思想。

2、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的40%用来购买食品,共用去500元,小明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总结。

本题与上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主要是找出解题的思路的相同之处。

a、理解40%的意义及百分数化为分数或小数

40%= = 40%=

b、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题?

(学生的方程意识)

二、某种花生仁的出油率约是42%,要榨1050千克的油,需要这种花生仁多少千克?

关注学生的不同的解题的策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方程意识。

三、小结:

1、上两题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方程意识的培养。

四、练习:

第72页,第2。 4题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复习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画线段图来解。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3、用方程来求解。

与上一题的解题策略一样,要让学生理解40%的意义,一个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这个月购买食品的钱数是这个月总支出的),一个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这个月购买食品的钱数是这个月总支出的40%),表示的意义相同。重点在方程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引导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激发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数学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并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教学准备:

课件,3个不同颜色的7间纸盒子房子,若干标有不同数字宝宝的礼物盒子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小猴子搬新家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猴子家做客好不好?在轻松快乐的数字歌中开火车进教室。

二、看图讲故事。步入主题

提问1:我们在去小猴子的家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好朋友?数一数它们都有几只?可以用哪个数字宝宝来表示?我们一起把数字宝宝请出来好不好?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出看到了几只小鸡、小狗、小羊等,引出数字宝宝1、2、3、4、5、6、7

提问2: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排一样的队形吗?引导幼儿不受排列形式影响,能判断出数字宝宝是多少。

三、送礼物游戏,升华主题

你们看,小猴子宝宝们都来接我们来了,有几只小猴子呀,老师给小猴子们准备了礼物。跟着老师一起和小猴子们打招呼吧,我们一起把礼物送到它们家去好吗,引导幼儿根据房子颜色和房子上的数字不同,把不同数字礼物送到小房子里面。

四、小结活动,活动延伸

小猴子们可高兴了,因为我们小朋友在做客的时候最讲礼貌了,还给它们带了礼物,以后我们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小朋友知道了吗?你们看,天快黑了,我们一起跟小猴子道别唱着歌坐车回家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汇总填表75页9题。

3共同讨论总结规律。

4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并知道1分=60秒,体会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新年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看到了大家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再次提出问题:那人们喊的这些数字其实是什么呀?学生很容易回答是秒,顺势引出本节课题---《时分秒》。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初步认识秒

教师询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表示时间的词呢?

预设学生回答:过马路时红绿灯的时间展示的是秒,体育课上听见体育老师说过秒,跳绳的时候会说1分钟跳了多少个,汽车上面会显示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接着向学生展示:常用秒来表示计量很短的`时间,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然后通过大屏幕出示钟表面(没有表针),问学生观察到什么,学生回答:有12个数字,60个小格子,12个大格子。接着出示表针,学生观察到三个不同的表针,向学生说明,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最粗最短的是时针,不粗也不细的那个是分针。

环节二:认识1秒、几秒和1分

提出问题:秒针每走一格代表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秒针每走一小格代表的时间是1秒。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走动并提问:那每走两小格呢?走一大格呢?走一圈呢?

学生回答:每走两格表示2秒,走一大格表示5秒,走一圈表示60秒。

让学生再观察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引导学生明白:1分=60秒,1时=60分。

活动3:感受1秒

接着教师提问学生:那你知道怎么计时秒吗?

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手上的电子表、上面显示到秒,可以用秒表。

接着通过大屏幕展示秒表的图片,并先学生说明:秒表是在

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提出问题:那1秒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回答:眨一下眼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三、巩固提高

PPT呈现练习题

通过大屏幕出示题目,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加强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总结完善,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布置作业

完成大屏幕上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并请同学们课下感受一下1秒、1分、1小时分别可以做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时、分、秒

秒针:长、细

分针:不短不长

时针:短、粗

1分=60秒1时=60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学数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

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0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4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