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精彩16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85221

通过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分布与比例关系,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升数学素养。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理解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2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3

通过《比例尺》一课的学习,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以下为您带来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比例尺》教案,欢迎浏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融合。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板书课题)一起来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认真看课本第48和第4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各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2)看课本48页右图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想:怎样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一般写成什么形式?

师: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之间互说,最后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展示。

3、说一说(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成果的汇报。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可以口答、板演、或提出问题。组间可以补充或质疑,教师尽可能的引导或解疑。

4、小结归纳。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求比例尺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同时,比例尺是一个比,不能带单位名称。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检测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巩固提升。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查、预展(讲解者)。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各个小组按抽签顺序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他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他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操作指导:教师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个学生尽快参与其中,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安排课后自改或小组对改。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工整。

六、当堂训练。

1、必做题:课本练习八的1、2、3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4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四、整理归纳,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类摄入量/克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50。

奶类和豆类450。

鱼、禽、肉、蛋等类600。

蔬菜和水果类900。

谷类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

15%。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解决以下问题: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3)拿出课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是合理的。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1)看图读图,同桌互相说说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l空气中含有多少升氧气?

(3)估计一下,教室内大约有多少升氧气?同时进行环保宣传。

3.练习二十一第2题(在教材基础上拓展改编)。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计支出xx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3)这是李丽家每月各种支出计划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从图上看,陈东家和李丽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额是一样多的,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课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让学生从例题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2.课外作业:教材第104页第8题。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课前准备、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在语言逻辑叙述上个别同学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有意识训练。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7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4、85页。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讨论图的特征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交流得到的信息。

3.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派代表分别展示出小组交流的结果。

小组展示提出的问题,让对抗组来解答。通过补充质疑同学们基本能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出来。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针对每一个统计图中的问题。

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表示一个整体,也就是六一班的全体学生。

生2:每个圆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个扇形占整个圆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来的。

生4:圆中每个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0%。

试着总结:(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再说)用圆来表示一个整体,用扇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师补充:但是呢它也有不足,它不能表示每一部分数量的多少!

7.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用()统计图。

(2)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的增减情况用()统计图。

(3)想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占全校的多少应该用()。

总结: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图。

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这里注重学法的指导。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60个人的完成作业情况制成统计图,还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在家是否主动做家务制成统计图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就能把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都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8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教材分析 : 在小学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并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地位和作用: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更好的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 正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班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一些什么样的水果,各买多少合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种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 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 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 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 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蛋糕?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a组: 习题 第1 题

b组: 就“父母 回家后,你会主动给他们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并用统计图表示你的调查结果,或动手试着把买水果这一活动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或另选问题调查。

我对这一知识重视,加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一知识没有任 何问题。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和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对我的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4、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5、在决策与形成猜想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三、设计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教学流程分析。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练习提高。

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及108页习题2,使学生会利用扇形统计图处理解决问题,以同桌互问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况,力争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体会数学带给我们的人文性。

五、课后反思。

尽管这节课我做了精心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了浪费时间的现象。如:第一次的调查学生纪录不准,是我没想到的,还有在出示第一个扇形统计图时,学生重复说出图中信息,我只想着面向全体,让多数学生得到锻炼,没能控制好课堂节奏,使伸缩题没有时间展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用心设计,让课堂趋于完美。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0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扇形统计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课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本节内容和以后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图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五、教法、学法:。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致力与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获取新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更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由现实生活的饮食引入:课前和学生进行谈话,说说你家里一天主要吃些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课件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并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后展示,学生评价。

3、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表格数据,要求算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后让学生思考: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由此引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

(这一环节由生活中最平常的饮食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扇形统计图有个初步的了解)。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后与同学交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并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对比。

3、即时练习。

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课件呈现课后的“说一说”。让学生读一读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课后的“试一试”。

(1)一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据统计图用计算器算出他们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时间。

2、课件呈现本班同学某次测验的分数段,让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再次体会数学与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说说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1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3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从单元分析入手)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本课目标:

1-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

1-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

2、教学方法: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代数初步知识,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比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对一些已有的知识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比的关系。在认识比的基础上揭示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比的性质是在学习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21=60÷21==。

前项后项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相,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作业预设:

作业本:36页4题。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踢毽:5÷40==%  其他:9÷40==%)。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课件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水:250×87%=(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克。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5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教材分析:在小学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并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地位和作用: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更好的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一些什么样的水果,各买多少合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种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蛋糕?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

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a组:习题第1题。

b组:就“父母回家后,你会主动给他们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并用统计图表示你的调查结果,或动手试着把买水果这一活动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或另选问题调查。

我对这一知识重视,加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一知识没有任何问题。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4、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人数80687456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2、练习一第5题。

出示题目。

3、练习一第6题。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