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脚教案范文优秀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爬山虎脚教案范文优秀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支持一下小编了!
爬山虎脚教案【第一篇】
嗨,大家好!你见过满墙碧绿的爬山虎吗?我就是爬山虎最重要又最不起眼的一部分——脚。
春天,我在一堵旧墙上出生了。我的近邻是“茎哥哥”,我就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就是我。如果你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我呢!我们就像几个小小的吸盘,牢牢地吸在墙壁上。“茎哥哥”十分照顾我,只见他把自己的身体一弯,便使我能更牢地趴在墙壁上。
夏天来临,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我娇嫩的身子,我的身体犹如被人放进了火堆里一样,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这时,我的远亲——“叶子姐姐”出手了,只见她们一起,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共同保护着我,“叶子姐姐”的所做所为,感动了“风儿妹妹”们,只见她们都纷纷赶来,将风一起吹向“叶子姐姐”们,姐姐们都飘舞着她们的绿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我头上的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我吓了一跳,心想:难道我的生命即将结束了?这时,我看到“茎哥哥”的身体也变成了灰色,可他却和往常一样,笑容满面。我就问道:“茎哥哥,我们这是怎么啦?怎么成灰色了?”“茎哥哥”说:“这是自然现象,虽然我们变得难看了,可这样能使我们更牢固的趴在墙上。”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和“茎哥哥”“叶子姐姐”亲密合作,沿着墙壁越爬越高,不久,这堵旧墙就爬满了爬山虎。
爬山虎脚教案【第二篇】
在校园的一角,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身影。没想到日后,它却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那个秋日,冷得人不想动弹,我极不情愿地挪到操场上体育课。穿着厚厚的衣服,我在200米的大操场连跑了四圈,心里想的尽是:暑片、可乐、空调,鸡大腿气喘吁吁的我,迈着承重的双腿,吃力地走到有微弱阳光的一角休息。忽然一片黯淡的绿色映入眼帘,我还以为是蜘蛛或是虫蛹呢!我好奇地问同学:这是什么?她漫不经心地回答:这是将要枯死的爬山虎呀!我真佩服你,这么冷的天,还有心思品味这难看的东西!
原来这爬山虎,就是夏日从校外看进来,那满眼的绿呀!听说爬山虎的根坚韧无比,我用力伸手去拔,它果然纹丝不动,像一个力拔千钧的大力士,谁也别想推动它一下。
临死的爬山虎还这么硬啊!你看,它还有一点绿意,那是它最后的生命吧!我惊叹着,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不肯服输的,让人感受到它卑微生命中不可漠视的尊严。可我呢?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就让我丧失斗志,灰心丧气的,实在太惭愧了!
我想看看它的根到底是怎样长的,才能让那小小的身躯,延伸出那么一大片壮观而绵长的绿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拔了出来,可我重重地摔倒在地,我拔下的那截爬山虎,它的吸盘上粘着墙上的灰,原来它依靠的就是那薄薄的一层石灰,却能让生命张扬得如此辉煌和醉人!
从此,爬山虎在我心中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就是它,使我的座右铭改成了这样一句话:我追求的不是生命的结果,而是生命的过程!
爬山虎脚教案【第三篇】
你观察过爬山虎吗?你注意过爬山虎的脚吗?如果没有的话,就来和我一起感悟《爬山虎的脚》吧!
以前,我从来都没有注意过爬山虎。不过,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素材啊!看到这篇文章,我就知道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因为文中的描写绝不是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发现的,而且,观察爬山虎这些模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全部发现的。持之以恒、善于观察是作者的两大法宝,有了这两大法宝,就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了。
我佩服作者,更佩服作者的“两大法宝”——善于观察、持之以恒。
爬山虎脚教案【第四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虎脚教案【第五篇】
我喜欢站在墙边看爬山虎:只见绿色的藤蔓在墙上绕了一圈又一圈,硕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微风吹过,叶子依次翻腾,整齐地跳跃着,是碧绿的波浪!这绿绿的爬山虎,是我的知己!
那年,我七岁,和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滑旱冰。
"来比赛吧!"伙伴们像离弦之箭,一个个从我身边"掠"过,不时还摆个pose!
我有些羡慕,甚至嫉妒!虽然刚学一阵子,但就是不肯认输!脚下一使劲,我冲了上去!
"快,快,加把劲!"伙伴们喝彩起来!
这时,恰好一个带着皮帽的老爷爷经过,他看看我,走过来:"孩子,怎么了?"。
"我……我……"我有些呜咽。
"哦,哦,要坚强点哟!"老爷爷并不扶我,只是用手指了指墙边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看它多坚强!
我爬起来,走向爬山虎,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紧贴着墙壁,像个力拔千钧的大力士,小圆片巴住墙,一步步往上攀爬,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它们也会掉下来,可它们不放弃,继续向前,这绿色的小精灵不是在启示着我吗?跌倒不可怕,站起来,坚强往下走!
我拍拍身上的泥土,向前方的伙伴们"飞"去——我也要做个坚强的"爬山虎"!
爬山虎脚教案【第六篇】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爬山虎脚教案【第七篇】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分享的“爬山虎脚教案范文优秀8篇”,看谁分享的“爬山虎脚教案范文优秀8篇”,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爬山虎脚教案【第八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1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1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个重难点要突破,让学生充分了解,用讲授法或其它教学方法来完成可能难度会很高,而且时间也会很长,唯有选定直观性的实物观察法。选定实物观察教学法在这里我是有三个依据的:(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先不慌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不难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这一程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板书课题)。
(二)认定目标(赏试观察)。
这一程序就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全体参与性。
课题导入后,首先摆出准备好的实物爬山虎,然后进行说明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先赏试观察此物,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爬山虎各个部位以及颜色之间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点拔检查学生赏试观察情况,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自读,看看本课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和表达的。
(三)导学达标。
这一程序的设计,是在学生们充分仔细的观察实物的前提上和通过结合课文质疑而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更快地突破重难点。
这一程序里我首先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观察这植物后,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把这植物叫什么名来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这种植物的呢?和你原先观察的顺序不同在哪里?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并用笔在课文上画出描写爬山虎各部位的句子。”接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就是拿爬山虎的各个部位的特点、颜色、和它的生长过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来指名提问。最后我才来对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做总结,就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总结(教师小结: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是嫩红的、几天后是嫩绿的、长大后是绿得新鲜、因为是绿色使人看了舒服;因为它长得整齐、均匀、茂密而不重叠,一阵风的吹过而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从这不仅初步理清了作者的叙述顺序和观察顺序,也进一步提醒学生绿色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接下是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难点突破,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这也要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身体中的哪个部位来往上爬的,它是怎么东西爬的。在这点我还加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我把登山队员登山时的动作给学生们做了两遍展示,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让学生拿爬山虎和登山队员来做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爬山虎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就一点牢”的道理。通过做比较,我还让学生找出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实物、登山队员的登山动作举例、学生们的反复观察、和对照课文比较,我再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子不仅可以轻松地把本篇课文的重难点解决了,也把整篇课文的总体框架拿了下。剩下的字词,朗读和指导背诵我都放在了第二课时。
(四)达标测评。
在这一程序中,我根据在本课时里上过的内容而设计了一道练习: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再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怎么爬山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也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再一个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我是于实物观察教学方法为主来对学生进行讲课堂教学,而把板书设计则作为观察教学方法的铺助教学。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