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实用《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3347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用《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1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字数不多,境界宏阔。文章2、3、4自然段集中写景,仅162个字,却描绘了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有总有分,有详有略,细而不腻,粗而不疏,可见作者的概括能力非凡。对比互衬,相得益彰。作者写秋景和春景,完全不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这篇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为了要写“悲”,就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森凄凉的秋景;而秋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心情。为了写“喜”,就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的春色;而春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学习时要抓住文脉,理解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用。

设计思想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针对《岳阳楼记》广泛使用骈句的方法,引导他们去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另外,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多讨论,不束缚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最大的才能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1.学生虽已在以前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功底还比较薄弱,而本文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因此会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碍。

2.学生已经接触过游记类散文和叙事性等散文,形成了相关阅读这类散文的能力,可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迁移帮助学习本文。

3.课文主旨的理解是难点,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重视阅读,学生的诵读水平还需加强训练,必须在反复阅读中方能实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内涵。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述法图文对照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作品岳阳楼记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1、将学案发给学生。

2、谈话激情: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

(倾听并进入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文本作情感铺垫)让学生能够用心感受,使他们进入文本的佳境。

1、介绍作者,进入新课

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3、⑴、师播放课文片段朗诵,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赞颂滕子京遭贬后取得的卓著成绩。第二段,描绘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美景,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第三段,描绘阴雨天的景色及登楼者低落的情绪。第四段,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写登楼者愉快的心情。

第五段,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展现,点明中心。

1、学生根据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已对作者的了解。

2、读课文,给生字正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

3、回答问题,复述情节

4、读书交流,补充质疑。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考并讨论:

(1)重点词语点拨:

谪守越明年百废俱兴增其旧制作文胜状大观备极

(2)为什么滕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3)“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4)再读课文,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5)文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他们找出来说明他们的关系或作用。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根据所提问题,找出相关语句,概括明确。

2、积极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⑴略⑵大胆发言。(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计较自己的得失)

3.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4.交流合作,回答问题,(衔,吞—使近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绘声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由情的体悟到理的明晰,以独立学习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要把自已融入学生的探讨中去,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是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2.两段写景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必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为何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再次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3.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难点的突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主旨。(范仲淹把古代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2、补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室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比较体会两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受异曲同工之妙。

3、引导学生体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以“范仲淹,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下自己对《岳阳楼记》的理解。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

天天↓↓

下下↗写景:暗明

之之(宏伟抱负)抒情:悲喜

忧乐↘ ↑↑

而而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豁达胸襟)

忧乐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散文的风格豪放开阔、刚健雄奇,表现了范仲淹高远不凡的胸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内心,走进了岳阳楼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分析写景的段落,理解作者写景言志的意图,感受作者抒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节操。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对作者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还不是能深入理解。这还需在课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2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2)

1.抽查中下生翻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教师指出:课文3、4自然段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节课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迁客骚人览了什么物,由此产生了什么(之)情?(板书1)

二、分析第三段和第四段

(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领略洞庭湖气象万千之大观(4)

看录像,要求结合文字与录像,体味岳阳楼一阴一晴的生动景象及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之情。

(二)疏通文意,多种形式检查翻译情况

1.第三段(8)

1)通过讲解难词难句来疏通文意

难字词(要求掌握其含义)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虎啸猿啼(长声吼叫)(悲啼)

难句翻译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登。也,则有。师生集体试译

2)提问检查翻译情况(上一节已布置了课外作业)

a.一中下生翻译若夫。山岳潜形

b.中等生翻译商旅。虎啸猿啼

2.第四段(5)

1)学生结合课外作业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是难字、词、句)自由提问,相互解决,教师作好调控,并注意抽查个别问题。例如:

难字词 春和景明(日光) 而或(有时) 一碧万顷(一片) 皓月千里 心旷神怡 长烟一空(全)

难句 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也(注意与上一段的难句比较, 从中掌握翻译的方法)

(三)分组朗读三四两段,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体会作者写景的形象性。(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3)

三、小组讨论下列问题(6)

1.这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求: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教师作好指导,从中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3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作者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1.听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 (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五、翻译课文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4、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5、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六、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4

教案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品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后封给他的谥号。

在朝廷做官时,多次上书议论国政,要求改革时弊,任副宰相时曾针对当时的政治时弊,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吏治,推选法制,减轻徭役等,并先后颁布了具体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不幸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就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

2、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便借“作文”之机,写出自己的理想,以规劝好友。

1、教师播放录音,细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注意字音

滕(ténɡ)谪(zhé)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兰(zhǐ)

心旷神怡(yí)

3、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4、朗读指导。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5、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6、分组按要求诵读。

○诵读叙述写作缘由的段落(第1段,标志性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诵读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衔远山……气象万千”;标志性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指代什么?)

○诵读描写阴雨天气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诵读描写天晴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诵读描写由阴雨天引发的情绪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抒写天晴时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议论抒怀段(标志性词语:“嗟夫”)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1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1、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1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然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

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2、学生根据提示,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1、做练习册第一、二大题。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任选几位同学根据背诵要求。

第一段

1、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讨论并归纳: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二段

1、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讨论并归纳: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讨论并归纳: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补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句)

5、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讨论并归纳: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1、朗读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2、朗读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第五段

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

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7、出自本文的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来规劝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课时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自然段的`特点与第3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本文是1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2、完成练习册。

1、唐代名人笔下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2、最长的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

3、写岳阳楼的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5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课时

第一课时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知识链接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2)词语释义

(3)一词多义

(一)整体感知

(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答案示例: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二)研读分析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43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