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鸡蛋的浮力教案【实用14篇】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现象,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鸡蛋的浮力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
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
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2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1.观察浮萍、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浮萍?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技术准备。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
演示材料:课件。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
(一)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
(二)学习新知。
1.感受浮力。
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学生轮流试验)。
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测量浮力的大小。
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a)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b)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如图1)。
c)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
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
图1。
3)根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图2。
4)实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物体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
6)总结:物体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改变。
(三)巩固新知。
学生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浮力。
浮力: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浮力现象,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3)知道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好处。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乒乓球、皮筋、钩码、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文彦博树洞取球》。
师:同学们,假如这个容器就是这个又弯又深的树洞,里面的乒乓球就是他们所踢的球,谁有办法取出这个球来呢?师:对啊,这个同学的办法就利用了水的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课件同步出现)。
二、新课:
1、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请你猜一猜,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请同学们先把表格填写完,填写完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石头……学生做动作猜想,)。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轻轻地放入水中。(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那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面来对这些物体分一分类呢?(课前把这些材料的名字做成磁性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4、举例生活中的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
5、学生发表实验疑问。
学生提问题。
6、实验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乒乓球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出示实验要求:首先把泡沫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你有什么感觉。按到水底,然后把手移开,你有什么发现?(谁来把实验要求读一读?)学生实验,师巡视,实验完毕后汇报。
师评价:你们真会说话:会知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同学们,下面我们以泡沫为例一齐来跟着老师再来感受一遍这股向上托的力,好吗?用手轻轻的按泡沫,感觉,有一股力托着手,我们再把泡沫按到水底,然后把手拿开,发现这个力是向(上)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吗?师:也就是说,像乒乓球、泡沫、木块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在水中的物体都受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出示板书)师:乒乓球、泡沫、木块是属于(上浮的物体),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7、实验3: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师: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电脑出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受到水的浮力,或者不受到水的浮力呢?
出示实验3要求:(请学生读要求)。
先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放入水中,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水中的重量,填写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听清楚要求了吗?先看老师示范如何称这个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
师:对啊,因为石头、钩码、铁球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电脑课件出示)。
学生齐说: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是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
8、浮力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事物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的?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请大家欣赏。(播放图片)。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四、拓展:
同样是铁,做成钉子就沉下去,做成军舰就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学生不会说,老师举例:你们猜老师手上的橡皮泥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老师把橡皮放到水中,有没有办法让他浮起来呢,:同一个物体,那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有的会上浮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家回家后自己登录科学网站找答案吧。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5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质的鉴别知道是学生要明白一般物质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是属于那一类,理解它的关键要懂得密度的计算,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密度,对于密度的计算以及公式的变形都很好的掌握,但是密度在生活中得应用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由于它还与密度的计算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教学重点是密度的应用。
二、目标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二)、目标分析。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就是指能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风等等。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就是指通过计算来辨别物质是否是空心,是否含有杂质。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能理解水变成冰为什么体积变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水变成冰与一般的情况不同,要解决这一问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来让学生明白。
四、教学支持条件。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选种。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与温度。
视频:龙卷风。
例1:(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实验二:按课本图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由于=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介绍水的特点。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问题二:(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课堂小结:
1、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3、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六、目标检测:
动手动脑学物理。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6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7
《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技术准备。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
演示材料:课件。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
(一)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
(二)学习新知。
1.感受浮力。
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学生轮流试验)。
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测量浮力的大小。
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a)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b)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如图1)。
c)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
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
3)根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4)实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物体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
6)总结:物体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改变。
(三)巩固新知。
学生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浮力: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8
(1)知道什么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观察、分析、归纳。
两端扎上橡皮膜的透明圆筒、弹簧秤、石块、细线、木块、水槽、水、酒精、煤油、盐、乒乓球、鸡蛋、石蜡块、玻璃块、氢气球。
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当物体受力f1f2时,这个物体还能保持平衡吗?学生们很快答出:“不能”。教师接着提问:“物体将要向哪个方向运动?”(学生答):“向f1方向运动”。接着,教师小结:“当f1f2或f1f2时,物体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物体将要向力大的方向运动。”
演示:木块浮在水面;用手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能浮上来,这是为什么?(学生答):“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在水里下沉的石块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节 浮力。
演示:用细线拴住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读数表示石块的重力。此时我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并向学生发问:弹簧秤的读数如何变化?学生答:“减少”。教师追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石块受到手向上托的力。
演示:课本12-2实验,学生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有何变化?学生观察后回答:“减少”,减少的原因是:石块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的力也就是水对石块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重g减去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f。
f浮=g-f(板书)。
演示:将烧杯中的水换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实验。实验表明了石块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体内的物体,都受到了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
当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板书)。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板书)。
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板书)。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板书)。
由此可知: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取决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学生练习一]第141页图12-3(写在小黑板上)。
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圆筒,两端扎上橡皮膜,先将圆筒水平浸没入水中(如图2),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力向里凹,可以看到两边橡皮膜凹进程度比上端明显(如图3),这说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相等,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们根据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想有一个立方体的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压力(图4)。它的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有何关系?(学生答):“是一对”。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压力是否也相等?(学生答):“不相等”。哪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为什么?(学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因为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大,受到的压强大,压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f浮=f'-f(板书)。
因为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板书)。
演示二 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蜡块紧贴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及蜡块放入水槽,让蜡块与水槽底部紧密结合,蜡块并不上浮(如图5),轻轻拨动蜡块,让水进入蜡块底部。蜡块就会上浮(分析解释这个现象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所以,要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浮力,关键是看清这个物体是否受到来自液体向上的压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方向是否竖直向上。
[学生练习二]。
如图6示,两个正方体物体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密接触,往容器中倒水,两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学生回答:“侧壁上的物体受浮力、底部物体不受浮力。”
物体不仅在液体中受浮力,在气体中也受浮力。
演示:氢气球脱手后上升,就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让学生思考:吹了空气的气球是否受浮力?(学生答):“受浮力”,为什么气球不上升呢?学生答:“因为受到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1)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3)浮力产生的原因。
第142页1、3、4题。
从水中浮上来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终不变,皮球上浮的过程中,浮力大于重力;当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动时,皮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见浮力是逐渐减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有何关系呢?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知识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第142页5题。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9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盐水的浮力》,欢迎阅读与收藏。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有序进行实验。
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0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浮萍?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1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铝的)分别放在2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2名学生分别做这2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2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石头、乒乓球、橡皮擦、铁钉、测力计等。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ppt这艘轮船可真大。钢铁制造的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上呢?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生:有浮力。
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呢?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师:下面我们先探究: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活动一。
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呢?生:不是。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猜一猜哪些物体能上浮,哪些物体会下沉?并有小组长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1.小组讨论。
师:填写完的小组请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
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乒乓球„„学生做动作)。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呢?(做实验)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进水中,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
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实验前请个同学来朗读实验要求(朗读后)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塑料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
(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呢?
生:羽毛是上浮的物体。
生:树叶是上浮的物体。
生:锁是下沉的物体。„„。
学生提问题。
实验:为什么塑料泡沫等物体会浮在水上?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塑料泡沫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跟着老师做:首先把泡沫慢慢的放在水上,轻轻的用手向下摁,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汇报:
生:当把泡沫往下压时,手感觉有一股力量。
生:泡沫浮在水面上思考:
师:这股阻止上浮的力量是什么?
生:浮力。
师:你能说出浮力的方向吗?
生:向上。
当塑料泡沫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浮力了吗?生:受到了,是浮力让泡沫漂浮在水面上的。
教师小结。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师:乒乓球、泡沫是属于上浮的物体。
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
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要知道的问题呢?
生: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电脑出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先询问学生的实验设计。
出示实验要求:
(请学生读要求)。
实验要求:
1.先称一称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并记录,再放入水中。
2.然后称一称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并记录。
3.填写完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友情提醒:
1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2物体和测力计不能接触盆壁。3正确使用测力计。(手钩住测力计末端挂绳,读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同一高度)。
师:宝贝们,请记住友情提醒,现在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学生小组内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学生通过展示台展示解说小组的实验单及发现。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预设。
生:还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生:我发现橡皮擦放在水中时,测力计上的指数由大变小了。
生: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不一样,在空气中会重一点,在水中会轻一点。我认为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学生齐说:
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板书设计。
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3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师生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美好情感。
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策略。
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
一、浮力的知识回顾。
问题1:关于浮力,你能回忆起哪些知识点?
1.自主思考。
2.分组讨论。
3.小结归纳。
4.当堂巩固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
2.浮力的方向?
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称重法测浮力?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的浮与沉?
二、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
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烧杯。
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测量物块(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思考实验思路。
2.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
鸡蛋的浮力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6个、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录音机、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自由玩水,体验水的玩法。谈话活动-------水可以怎么玩?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猜一猜,各是什么?实验:分别出示1号杯水、2号杯奶,让幼儿猜一猜,看一看,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是没有颜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尝一尝,各是什么味道?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1号杯内的水,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来闻一闻、尝一尝2号杯内的奶,说说奶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把两块糖分别放入1号杯与2号杯中,让幼儿观察比较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么?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里继续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活动反思:
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很喜欢玩水,对水的特性也有初步的认识。水的三态的变化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像水烧开会冒水蒸气,孩子夏天吃的冷饮不吃一会就化了……通过这节课的小实验让孩子对水的三态的变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做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活动延伸部分让孩子们讨论如何节约用水,本节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小实验让孩子了解水遇冷会结冰,冰遇热会变成水,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其中水变冰,对于冰变成水的过程,孩子已经有了一部分的经验,所以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为难点。
活动目标:
1、感知水具有流动、透明、无色、无味的特性。
2、通过观察实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3、发展幼儿观察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大胆变数个人体验的能力。
4、体验玩水的快乐,产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我的语言不够精练。在这节活动课中,活动目标的制定虽说简单但是有点太多了,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老师准确精练的引导话语,我在上课过程中给孩子的引导话语有些罗嗦,这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注意。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活动内容安排的有点多,最后环节应该制作课件让孩子们从直观上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这样孩子们才会更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另外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不能用打火机,这是一个错误,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在实验延伸的时候给孩子更多发言机会。实验的操作可以再熟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