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例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例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一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二篇】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三、再次体验。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五、全课总结。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2.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具有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对解题策略价值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便于分析数量关系。
2.画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如: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还可以用一一列举、还原、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练一练。
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不同的围法,然后交流,再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
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三、补充练习。
1.小明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6.一套西服84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2/5。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课后反思:
本课时内容与后一课时内容合并为一课时进行了复习。从复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以前学习的这些内容。难度不大的有关找规律或是用假设、替换等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也都能正确解答。在运用假设法或替换法解决实际问题后,检验也很重要,课上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我请学生在列式计算后再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已知信息。
和沈老师一样,感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复习中学习困难生就感到困难重重,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补充习题的第3题和第4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可以理解,在之前学习的时候,第3小题也是学生有错误的。而第4小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分倍数和差数关系,题中如果告诉我们的是倍数关系,则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是差数关系,则总量要发生变化。另外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判断不出用替换还是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则可以让学生用列方程来解答。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采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在没有明确用哪种方法解答时,这也未尝不可。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四篇】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用替换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大纲教材里教学的应用题稍复杂些,解答那些题目很少应用替换方法。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
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材让学生列式解答,把替换的思考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他们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个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个小杯的容量。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这两道算式的前面,先写出63+1=3(个)或者6+3=9(个),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替换。也通过这样的算式,使替换时的思考数学化、模型化。
检验结果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果汁总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关系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出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应该倡导和培养的。
第90页练一练仍然用图画配合文字呈现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替换。通过两个大卡通的提问,指导学生开展替换活动。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球,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2个小盒,会少装82=16(个)球,7个小盒一共装100-16=84(个)球。如果把5个小盒都替换成大盒,会多装85=40(个)球,7个大盒一共装100+40=140(个)球。学生看着示意图,容易理清这些变化。例1和练一练都有不同解法,这是由于替换策略有不同的具体应用。教材希望学生理解各种解法,体会应用策略的灵活性,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
猴子卡通画了10只船,每只船上画5个圆表示乘坐5人,先假设乘的都是大船,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实际多8人。于是从一只船上去掉2人,把这只大船换成小船;又从另一只船上去掉2人,也用小船替换大船照这样替换4次,6只大船和4只小船一共乘42人,和全班人数相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兔子卡通先假设乘了5只大船和5只小船,这些船一共可以乘40人,比全班人数少2人。为了让这2人也乘船,所以把其中1只小船换成大船,得到的答案也是租用6只大船、4只小船。
教材把替换留给学生进行。用猴子卡通的方法,可以在图画里划去一些圆,表示减少乘坐的人数,把大船换成了小船。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只船上只能而且必须同时划去2个圆,体会每划去2个圆就是进行了一次替换。用兔子卡通的方法,教材里有一张表格,里面填了兔子卡通的假设,空格是让学生替换时用的。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解决实际问题未必都要列式计算,画图和列表也是解题的形式。教学要鼓励解题形式多样化,发展个性和创造性。二是像例2这样的题算式比较难列,如果列式计算,不仅增加了教学的困难,而且会弱化替换活动,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仅从表面看,两个卡通的解法是不同的。其实都应用了替换策略,都是先提出一个假设,再通过替换进行大船与小船的调整,逐渐逼近,直至获得准确结果。可见,例2应用替换策略的水平,比例1高了一个台阶。教材要学生研究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体会上述的替换策略。
在猴子兔子卡通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提出其他的假设,如假设10只都是小船,假设1只大船和9只小船并希望按自己的假设画图或列表解答这个问题,甚至少数学生还会想到别的解题形式。教材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比各种假设进行的替换和次数,感受怎样假设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替换思想和方法。
第92页的练一练安排两道题,仍然体现解决问题形式的多样和灵活。第1题适宜用画图方法解答,分三步指导学生画图。关键是理解给其中几只动物添2条腿的原因,以及给一个动物添2条腿后它成了什么动物,也就是要体会画图时的替换。第2题适宜列表解答,关键是看懂表格里的三点内容:一是开始时怎样假设两种展板块数的?二是用哪种展板替换哪种展板?什么原因?三是为什么一下子就用3块大展板替换3块小展板?明白了这几点,就知道接着该怎样替换,以及如何较快地得出结果。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五篇】
内容:教科书p68-6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用从问题想起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揭示课题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要求: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指名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一台3小时84米一台8小时?米独立列表解答,交流思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例题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信息比较多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进去吗?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信息?(巡视个别辅导)展示学生所列表格不需要都整理,只要用到“与桃树、梨树有关的信息”独立列表整理信息桃树3行每行7棵梨树4行每行5棵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小组讨论交流可能有两种思路(分别从问题、条件想起)请列式解答巡视适当进行指导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独立列式解答交流说意思3×7=21(棵)4×5=20(棵)21+20=41(棵)试一试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要求:列表整理,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展示学生表格和答案桃树3行每行7棵苹果树8行每行6棵独立列表整理,互相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独立列式解答检查订正3×7=21(棵)8×6=48(棵)48-21=27(棵)你能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选择典型题展示共同交流(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被展示者的分析思路)独立提问题,设计表格,填表列式解答互相交流比较小结刚才列的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思考交流组织练习用列表的方法,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长(米)8765宽(米)1234面积(平方米)8141820引导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想一想,如何围面积最大?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独立填表交流填表情况观察每组数据讨论交流8×1积最小,7×2、6×3积依次增大,5×4积最大,“想想做做”第1题选择列表、不列表的答案予以展示共同交流分析图意,收集信息独立解题(列表、不列表皆可)“想想做做”第3题展示学生作业共同评议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每步求的是什么?可以怎样检验我们的解答对不对?独立填表解答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路互相说每步的意义口述检验过程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互相交流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练习本上整理条件,作业本上解答教学随笔: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六篇】
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比较两题,找联系。
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
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
1、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2、读题后问:这道题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想?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3、读题后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你会解答吗?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七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3)追问:威慑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
很重要。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范文【第八篇】
教材分析例题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而通过课件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再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曹冲称象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曹冲他是怎么称象的。(点击播放)。
播放结束后提问:曹冲称象,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而要称石头?(生自由回答)。
生: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
了不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替换”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板书“替换”)。
二、教学例题1。
师:大臣们的问题大致是(口述):把720毫升果汁倒入7个杯子,正好都倒满,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会列式吗?(课件没有出示杯子)。
生自由说。
师:720÷7?真的这么简单?就能难倒聪明的曹冲?看看,大臣们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杯子。(出示杯子)。
师:看,这样的杯子,能用720÷7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可以多问几个学生。
师:是的,杯子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直接用720÷7。那如果,装满的都是?
让生答:装满的都是小杯或者都是大杯,我们就可以直接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出的问题具体是:(课件出示: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到什么信息?
(720毫升果汁、6个小杯、1个大杯)(师板书)。
理解关键句。
师: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多问几个同学)。
(预设之一:把大杯当做标准量,小杯是比较量;反过来那如果把小杯当作标准量(单位一)那大杯的容量是可以说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也可以说3个小杯的总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师:那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同桌讨论,生列算式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师:好,同学们请看:(指着算式)做对了吗?你来解释一下你的解题过程!3、课件演示学生所回答的思路。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呢?(演示):他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时候就有??(生:9个小杯)现在就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大杯的容量。
4、板书小结:
师:简单的说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一共就有9个小杯。
5、请学生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师:诶?这组算式呢?对吗?谁知道他的想法?生回答。
6、学生讲完第二种方法后,课件演示。(也要问到点子上,比如:你是根据)。
师:真不错,是把每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这么一替换,得到的就是(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我们在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小杯的容量。
7、完成板书: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1个小杯,一共就有3个大杯。
师:你们也都像他们这样解决吗?
检验。
师: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还要对它进行?
生:检验。
师:怎么检验呢?试一试!(留给学生检验的时间)好,谁来说?生:用240+80=720ml所以正确。
师:哦,你是验证了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这个条件,但是请你们好好思考思考,只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240÷80=3)。
师:所以,我们在检验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要从整体去思考。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曹冲解决难题的?生:替换师:对,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那为什么要替换?
生:因为杯子不同,替换了就能变成同一种杯子,问题变得简单了。师:你替换的依据是?
生: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师小结:是的,解这道题的时,我们先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也就是说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板书:两种不同的量替换同一种量)。
师:看来呀,替换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咱们继续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看:(出示练习)。
三、巩固应用。
师:你打算填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也可以理解为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个小杯的容量。
如果把小杯替换成大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大杯的容量。
如果把大杯替换成小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小杯的容量。
2、有2个大箱和4个小箱,每个小箱的容量是大箱的1/2,1个大箱可以换成()个小箱,4个小箱可以换()个大箱,如果把大箱都换成小箱,则共有()个小箱。
3、买15支铅笔和4支钢笔共50元,5支铅笔可以换2支钢笔,每支铅笔和钢笔各是多少元?(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时,要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得的又是什么?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等。)。
四、全课总结:
师:你觉得这种替换的策略神奇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说一说,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我想:我们将会有许多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韦老师期待着,那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