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圆周运动》教案【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71428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圆周运动》教案【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圆周运动教案【第一篇】

知识目标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

教法建议

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

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主要设计:

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

(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

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

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

(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

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一)重新展示课件

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圆周运动教案【第二篇】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跑中思、跑中健、跑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以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脱离传统的在跑道上学习泛味的弯道跑技术。现设立“圆周跑”的教学案例。本案例的特点: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由学生亲身体验、思考,最后一起讨论得出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再通过不同大小的圆周运动及运动速度的变化让学生体验克服离心力,同时身体姿势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美妙的曲线运动,原来人还可以斜着飞跑。最后通过绕圆圈跑接力比赛,再次练习和加强提高弯道跑技术动作,并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接力跑的技术动作’回家思考题问题:接力跑中的接力其主要目的是接什么?

二、教学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乐于参与学与练习,并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二)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弯道跑的动作技术。

(三)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体质。

三、课前准备工作

上次课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回去通过电视体育频道认真观察溜冰运动员转弯时候身体的姿势。教师则写好教案,务必在上体育课前在球场中心画三个同心圆,要求半径分别为4米、5米、7米。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7-8分钟

体育委员整好队。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稍息!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体育跟以往有点不同(学生们一脸惊讶 “哦?!”)----那就是我们的活动区域大大的减小了,想必同学们上课前就已经注意到球场上那三个同心圆了吧。今天我们整堂课就在这三个圆中进行。首先一排接一排跟在我后面,我们一起进入圆当中好,听老师说完就明白了,抱是提手旁一个书包的包,数是数字的数,顾名思义‘听数抱团’就是当听到老师喊某个数的时候,你们就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及时抱成团的人要绕大圈跑一圈。听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学生们都跃跃欲试,齐声回答。师生一起融入游戏中。)

(二)共同探讨——共同总结——尝试练习——积极评价——约28分钟

1.提出问题导入主题

a.雨天撑伞人转动伞柄水珠的运行方向如何?为什么?(学生们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声音很大‘转动大的时候,水珠就飞起来’‘离心力作用’)

师:是的,这些我们在科学课中所学过的离心力。

b.试问刚才游戏中受“罚”学生在跑圆圈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我们平时绕着操场跑动,当我们过弯道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感觉?(学生们顿时议论开来,‘感觉速度很难加起来’‘身体转不过弯来的’‘身体很不听使唤似的想往外跑……’)

师:那么上次课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认真观察溜冰运动员转弯时的身体姿势和摆臂是怎么样的?(倾斜的)

2.要求学生们按次序绕着不同大小圆跑动,结合溜冰运动员转弯姿势,边跑边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让离心力减小而有助于我们弯道跑的加速度。结束后一起谈论各自‘圆周跑’小技巧。

3.结合老师刚才所总结的技巧随老师一同‘圆周跑’,最后听听学生们的感受。(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欢乐 ‘老师,真的好多了,好跑多了!’‘想着动作跑也不那么吃力了!’‘感觉很轻松!’‘身体倾斜的跑好有感觉啊!现在更喜欢跑弯道了’……)

4.“圆圈接力赛”巩固练习

(三)轻松愉快,交流分享 ——约5分钟

1.集合积极休整,相互交流感受。

2.拍手体育游戏,让全身心放松。

规则:2个人面对面站立,相互进行交叉拍手。边做动作边喊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休哥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

你拍三我拍三,三打白骨精 你拍四我拍四,四大金刚

你拍五我拍五,参见五公主 你拍六我拍六,草原六姐妹(拉住手转圈) 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 你拍八我拍八,八仙过海

你拍九我拍九,喝老酒 你拍十我拍十,石头剪子布

每一句口令要求做相应的动作。

3.小结本课。教师提问:我们在画圆接力赛中接力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接力棒吗?是画圆圈吗?都不是!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下节课是接力跑的技术学习。

圆周运动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 “P-G-R”复习课模式 圆周运动 六步骤教学法 二元课堂

一、提出背景

从当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情况看,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死记硬背、课堂沉闷、内容零碎、简单重复、生硬灌输、规律与方法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2008年江苏高考模式走至今天,物理学科高三复习时间大为减少,但要求不低,内容不减,试卷题量不变,难度没有明显下降,需要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本市物理教研员刘霁华教授结合多年教研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物理复习课六步骤“P-G-R”教学模式,大幅提高了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效率。

二、概念界定

“P-G-R”是“练”(practice)―“导”(guidance)―“炼”(refinement)的英文缩写。“练”(practice)是指学生的实践,主要包含学生的自主训练、独立思考等内容,它是“P-G-R”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实践尝试在前、独立思考在前,倡导先练后讲,“练”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guidance)指教师的引导,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先前“练”等自主实践基础上,通过课堂展示、提问等反馈活动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和拓展提升,它是“P-G-R”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导”体现出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炼”(refinement)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通过研讨和总结提炼成思维方法,它是“P-G-R”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炼”体现出“P-G-R”教学模式对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和方法内化的教学追求。

三、《圆周运动》复习课的实施过程

(一)“P-G-R”教学模式的六步骤备课流程:明确目标考点预设问题选择方法预设课后训练学案编写。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中关于圆周运动就两个考点,圆周运动的描述(Ⅰ)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其中包含了各种比例问题、临界问题、竖直面内圆周运动轻绳、轻杆问题,应用实例等丰富的内容,高考要求较高,很难在一课时内完成。本课预设时将一些问题有机糅合在一起,形成比例关系问题、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三大知识块。

由于“P-G-R”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材,要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更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学案导学是基本策略,备课全部内容和思想都体现在“学案编写”上,一份好的学案是备课流程的成功表现,这一步将在以下教学流程中展示。

(二)“P-G-R”教学模式的六步骤教学流程。

1.考点自清(生)・重点提问(师)。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

1.周期(T):____。

2.频率(f)____。单位:____

3.转速(n):____。单位:____

4.角速度(ω):____。定义式:____ 。单位:____

5.线速度(v):____。定义式:____ 。单位:____

6.向心加速度(an):描述线速度____改变____的物理量。方向始终____,只改变____,不改变____。表达式:____。

这一环节是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知识和规律的预设材料在课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加以预习,目的是解决知识的回顾和记忆,主要以少量留白填空和判别、选择题的小题运用,然后在课上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较难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问,进行疏通和强化。从这一份学案编制来看,形式较为单一,尤其如展示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部分可通过小题结成知识网。

2.尝试解决(生)・观察发现(师)。

这一步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提供的典型问题,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为下一步骤做准备,要给足学生自主时间,不要经常打断学生。以下几个环节将重点展示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解决过程,具体试题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置于很大的水平转盘上,离中心距离为r,木块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μ倍,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要保持木块与转盘相对静止,请求出角速度的取值范围。(g已知)

学生进行认真作答,教师进行仔细观察。

3.典型展示(生)・指导评析(师)。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基本能解决,教师选取两个学生作答,通过实物展台进行投影对比展示,虽然答案都正确,但解题规范度明显不同,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受力分析和临界状态分析,问清向心力的来源。值得指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展示的手段多种多样,甚至可以通过拍照并上传学生手持平板的手段进行展示。

拓展1、如图所示,若在A与圆心连线距离中点2r处放置质量为2m的木块B,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要保持木块与转盘相对静止,请求出角速度的取值范围。

4.讨论生成(生)・启导提炼(师)。

经过仔细观察,对于第二个问题,部分学生明显不能迅速解决,因为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受力分析并分别求解出临界角速度,而是胡乱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解决。通过展示和师生讨论,提炼出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解决思路,具体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轨道圆心、半径,(3)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来源,(4)分析运动过程判定临界状态,(5)确定临界条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求解。

5.变式运用(生)・拓展延伸(师)。

在完成启导提炼的基础上,适时提出难度较大的拓展延伸训练,具体如下:

拓展2、如果两个木块间加一根无弹性细绳,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ω为多大时,绳子开始出现张力?ω为多大时,两木块开始滑动?此时将绳子烧断,两木块将做什么样的运动?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前一环节新得到的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实现内化提升和反馈的目标,如果难度较大可以适度讲解后放到课后进行。至此,我们完成了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复习教学流程,再进入另一个模型的教学流程,这一节课一共进行了3个点的复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般建议3到4个点为宜。

6.课后巩固(生)・反馈评价(师)。

这一环节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巩固,可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知识点,评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及方法迁移和能力提升情况,为下节做准备。本节复习课的反馈评价如下:

(1)圆周运动的描述,熟知各物理量,熟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能够通过受力分析辨析各类物理情境中向心力的来源,理清研究对象运动过程,判定出现的临界状态,并最终解决好各类临界状态问题。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中体会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难点

二者关系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引导找相似点:运动轨迹是一些圆,这种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动员的运动;

2.风车的转动;

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自行车的前后轮、大小齿轮转动等。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会提到物体的运动快慢。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问题: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一)线速度

演示1:在台式电风扇的叶片上分别标记红、蓝两种颜色的点,到中间轴的距离不等。用手缓慢拨动叶片转动,让学生感受两点的运动,并用flash模拟。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哪个点运动得快,你是怎么比较的。

讨论交流

两个点运动时间相同,但通过的弧长不相等,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

总结: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之为线速度。

定义:弧长l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1)线速度是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4)单位:m/s.

(二)角速度

观察刚刚的flash,风扇叶片上的点在转动时,除了弧长发生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变了?(与中点连线的角度)

所以同样可以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来表示圆周运动的快慢。即角速度

定义: 说明:(1)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2)单位:rad/s。

(三)推导二者关系

教师给出任务:尝试总结出线速度、角速度二者的关系。

学生**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 ,根据数学关系l=θr得:v=ωr.

环节三:巩固练习

给出问题场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中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部分的转动,分析A、B、C三个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除了线速度、角速度,还有一些可以用来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如周期T、频率f,试着自己推导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8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