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推荐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推荐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第一篇】
部分初中生学地理还没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只是死记硬背文字部分,结果课本背得很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看图。初中地理考试有60%的内容来自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
二、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黄河流经的省份可编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和豫鲁”,也可编为“青川甘为宁蒙山,西和东。(“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陕西,“和”指河南)。
三、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状像一对兄妹,越南的形状像一根扁担挑两筐等。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至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第二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规划造林×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播放录像:将中国入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差异不同(或不平衡)合作世贸竞争和平生态环境进步。
[反馈练习]。
填空。
(1)国土,区域大,发展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区域之间的和,做到互补。
(2)中国是中的大国。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在今后长时间内,仍是第一位的。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着、、等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答案:(1)辽阔差异不平衡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联系合作优势。
(2)发展众多较低发展。
(3)全球人口资源环境。
活动与探究。
1.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就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工程,通过搜集资料与家长或同学展开讨论:
(1)工程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区?
(2)工程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下列话题仅供参考),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或日记、或短文、或散文、或诗歌等)说明自己的看法。
(1)从我家看祖国的发展。
(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3.经常关注我国新闻和世界新闻,看看我国是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以及如何履行我国肩负的三大历史责任的。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第三篇】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2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全县排在中等水平,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中国的疆域1课时。
第二周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第三周中国的人口1课时。
中国的民族1课时。
第四周—第五周中国的地形4课时。
第六周—第七周中国的气候4课时。
第八周中国的河流2课时。
第九周自然资源概况2课时。
第十周中国的土地资源2课时。
第十一周中国的水资源1课时。
中国的海洋资源1课时。
第十二周秦岭—淮河线2课时。
第十三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课时。
第十四周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2课时。
第十五周—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第四篇】
初二地理会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应该理清地理概念,弄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一定要夯实基础,不留死角。
初二地理会考,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在复习时要抓好会考重要考点,例如经纬网图、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图的分析,及我国和世界几个重点区域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分析等,在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上要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掌握读图技巧,提升读图能力。
初二地理会考,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这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难点,因此在复习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自己读图能力。
1.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把握各种地图的特点,认真领会各类地图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例如读气候图时,一读图名,二读坐标,三读数据,四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地图并得出结论。
2.培养读图、记图、画图的习惯,把所有与地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例如在复习长江、黄河时,把河流概况及水文特征都画在图上,边画边记忆边思考,形成“心理地图”。
3.要学会图文转换,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在读懂课本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式图形,叠加图形提高对地图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规范决定分数”。如何在考场上不失分,就要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每一道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方向。因此在审题时,要多次重复读题,圈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明确考查内容及试题指向。如做选择题时,四个选项内容分析比较后再找答案;做读图填空题时,要读懂图,看清问题再做,并注意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做简答题时,要条理清晰,抓住主次,表述准确。并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印象。
最新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第五篇】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勾画:
1、在图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写在旁边。
3、在图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及行政区。
2、地形。
3、气候。
4、土壤。
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学们找出来了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过渡:春旱是影响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春旱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2页的活动题。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研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