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汇聚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4069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汇聚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一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二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三篇】

用圆片摆,1个圆片代表1元,小兔花了2元,第一行怎么摆?(2个)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第二行可以怎样摆?4个2个,列式为:4×2=8(元)。

师:我有个问题,第二行为什么要2个2个的摆?

生: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它是和小兔比的,小兔花了2元,就2个2个的摆。

师:你明白了吗?

师:这个同学讲的很好,很善于动脑筋。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5倍,该怎么用圆片表示呢?(5个2)。

那么6倍就用6个2表示……,13倍就用13个2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几倍就用几个2表示。

生:画4个6,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数是老牛的4倍,老牛花了6元,所以要画4个6。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四篇】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六篇】

本文是本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汇聚优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常州市教研室xx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

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

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

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

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七篇】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对编口诀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不会用已学过的口诀来记忆新知。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用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编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结合口诀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口诀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方法。

五、课前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能估计这有多少张青蛙图片呢?

生:54张。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

生:一排一排的数,一共有9个6,用乘法口诀算的。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试一试。

生:一横排一横排的数。

师:好,我们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1×6=6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2×6=12二六十二。

3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3×6=18三六十二八。

4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4×6=24四六二十四。

5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5×6=30五六三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学过了。

设计意图:让他们很快的联想之前学习的口诀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

师:真棒!那你们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

生:知道,一共有六排,每排有六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

师:很好!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

生:能,6×6=36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这句口诀呢?

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上面多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学过,让他们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一个六就可以,对后面找规律做铺垫。

师:恩,同学们真不错。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依次偏出后几句口诀并板书)。

同学们很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把口诀编完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呢?

生:6的乘法口诀(板书)。

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

2、找规律。

生1:每道算式都有6。

生2: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生3: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4: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积小于10都加得。

设计意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是能更好的让他们牢记口诀。假如忘记了其中以句口诀,记得规律就能偏出后面的口诀。

3、记忆口诀。

小组之间记忆口诀五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一个说口诀的下半句。(对口令)。

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口令加深口诀在他们心中的映象。

三、巩固应用小游戏。

1、师:大家记住6的乘法口诀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真的吗,你们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生:能!

游戏1:把乘法算式补充完整。(拿出做好的乘法算式卡片)。

游戏2:“找朋友”。几位同学拿乘积,另一些同学拿着算式卡片去找他们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把课堂气氛退到点。

2、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记住6的乘法口诀后,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1:6的乘法口诀。

生2:怎样记住六六三十六,只要在五六的基础上多加一个6就可以了。

生3:6的乘法算式每道算式都有6。

生4: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5: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学习6的乘法中,发现了口诀的许多特点,还找到了乘数和积变化的规律。还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学们下课后把口诀熟记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他们对口诀进一步的记忆加深并对以后学习7-9的口诀做铺垫。

教学反思: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

1、我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诣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

3、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一定的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然本节课,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课中,在编口诀时不应该让学生一起说,应该点学生起来说,避免后进生跟不上节奏。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够,应加强奖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3×6=18三六十六。

4×6=24四六二十四。

5×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6×7=42六七四十二。

6×8=48六八四十八。

6×9=56六九五十六。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文案【第八篇】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4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