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热选【通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热选【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一篇】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二篇】
1、人物形象鲜明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这篇课文第三小节开头的一处景色描写也非常好。(教师范读)。
[屏显]。
[屏显]。
[屏显]。
谁来说一说“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等词语的意思?
[屏显]。
4、同学们,这段景色描写,
[屏显]。
先写他们来到隆中,再用一个“只见”写出他们看见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仿照着这样的写法,用上“来到……,看见了……”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
5、这一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课文的3、4两小节,再找一本《三国演义》故事书来读一读。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三篇】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
1.犹然:仍然。
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四、问题解疑。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五、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四篇】
语言和感情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感情的语言缺乏感染力,离开了语言的感情是空洞乏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课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人间真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情,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滋养人文精神的双重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的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
幻灯片、音乐
一、听写词语,复述故事——温故知新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诞”字的书写。
2、组织同学们听写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3、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解说:听写的8个词语中包含了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提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问题和词语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阶梯。引导学生整体回味的同时为近一步理解课文铺垫蓄势。)
二、整体感悟,学做批注——由浅入深
1、指名按照自然段朗读课文。
预设:这是一名非常孝顺的小女孩。
这是一名很坚强的小女孩。
2、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把最能体现小女孩孝顺、坚强的语句画出来。精彩的语句就像茶一样,要反复地品味、玩赏,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希望同学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像品茶一样反复品玩,把你品出的滋味变成文字,流淌在书上。
(解说:让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初步的感受,对小女孩又一个朦胧的认识,为下文品词析句打下基础。同时侧重指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能透过文字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文中来在到文中去的学习过程。)
三、品析词句,洞察心理——一叶知秋
汇报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的感受。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解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人物内心的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朗读中。以读抒情,以情促读。)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窘”在文中的意思。(窘:为难)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
是呀,项链可能是妈妈曾经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她全部的家当,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可还抵不过假发价格的七分之一,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解说:关注重点语句中的中心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为之一颤,让你为之感动?(第四自然段第四句)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预设:小女孩抓着藤条、攀越着岩石上山的画面。
她被一群也蜜蜂追赶、叮咬的画面。
她不小心从山上滚落的画面。
是呀,这伤口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这伤口的背后是无法形容的疼痛,面对这些小女孩没有退缩,支持她一路走来的是什么?是她对妈妈深深的爱,是她对妈妈恢复往日的漂亮的强烈渴求,是她那令人感动的一片孝心。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解说: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缺,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白。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情积淀的时候,播放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再次被触动,让你感到很伤心?(第四自然段第五句)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
是呀,当悲伤和失望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拨云见日
1、读了五、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2、联系前文,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预设:只有大胡子叔叔知道小女孩的妈妈急需这顶假发。
大胡子叔叔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
预设:他被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
对小女孩妈妈的身体和母女贫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已经打定主意,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播放音乐,再次品味文字。
(解说:通过对圣诞老人是谁的揭示,再次品味文章的重点段落,充分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余音缭绕
作业超市,自足选择。
1、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2、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2、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3、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点: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教具准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学课文前,先来听一首歌。(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导入《三国演义》,简介之。
3、揭题: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三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如果没有今天学的这个故事,三国的故事就什么都没有了。
(2)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生谈话,检查自学情况:
(1)谁三顾茅庐?刘备是何许人也?(简介刘备)。
(2)茅庐为何物?相机出现茅庐、卧龙冈、隆中、南阳等词,图示。
为什么卧龙冈的草庐这样有名,因为茅庐里卧着一条龙,他是谁?(简介诸葛亮)诸葛亮有何才?(找出开头与结尾读一读)。
(3)“顾”是什么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引:刘备三次拜访草庐中的.诸葛亮,就能请出他吗?思考:刘备是凭什么请出诸葛亮?(诚心诚意、谦虚、耐心、人才意识)。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表现刘备以上方面的内容。
3、指名回答,读后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刘备上前敲门。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刘备斥责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风雪之中见真情啊!)。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师:皇宫前才下马步行,孔明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何等高啊!他多么怕马啼声惊扰卧龙先生啊!)。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师:刘备这么诚心,他是在等着卧龙的腾飞。)。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师:终于相见了,欣喜中不忘真诚,他日的期待化作深深的下拜。)。
四、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改古诗,理解“一顾茅庐”的内容。
1、让我们随着刘备,“一顾”茅庐。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3、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那就是唐代贾岛写的《寻隐者不遇》。教师板书古诗。
4、学生根据刘备“一顾茅庐”的内容,改写古诗。(这真是:隆中寻他千百度,先生不知在何处。他日再寻卧龙影,千辛万苦也不顾。)。
(二)、读课文,写信,理解“二顾茅庐”的内容。
1、刘备就这样失望地回去了,他要请出诸葛亮,还要再顾茅庐吗?
2、学生读课文第二节。
3、刘备“二顾茅庐”就这样怏怏而归吗?总要留点什么?
5、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6、选部分学生的信读一读。(师:备久仰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五、延伸。
课文除了写刘备,还写了张飞、关羽,还描写了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用呢?刘备三顾茅庐结果如何?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刘备诚心诚意诸葛亮。
耐心。
人才意识。
谦虚。
副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六篇】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1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沈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了《三顾茅庐》一文中刘备“诚心诚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深入地朗读、理解、感悟文本中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课堂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巧妙合理。教学板块清晰,复习导入后,直接从“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入手,让学生品读文章,品味重点词句。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从而也体现了教师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
二、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教者紧扣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中心组织教学,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特点。通过刘备和张飞语言的对比,品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刘备动作的词,进而加深学生对刘备尊重人才的感受。课堂中,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说出刘备下马步行,轻轻敲门、阶下等候,快步见面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刘备的谦恭和诚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三、拓展适度,课外延伸恰到好处。对“下马”代表尊敬的拓展,对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的拓展,对刘备、诸葛亮年龄与地位的拓展,帮助学生对“尊重”的理解;对三分天下及诸葛亮出山后所打胜仗的拓展,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有的拓展无不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可谓点睛之笔。
四、对于“恭”的教学也是匠心独运。既进行了生字教学,又因为心字底,让学生明白刘备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的诚心诚意。
建议:
1、课文中的三句比喻句教学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沈老师能巧妙地将其进行集中教学,就能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凸显教学的重点了。
2、本文可以学习的重点比较多,可以做适当的取舍,有舍才有得。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七篇】
《三国演义》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应该富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一个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一环扣一环,书中各种人物特性栩栩如生,看了还想看,欲罢不能!记得,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国迷!
课文《三顾茅庐》的确是1篇很耐咀嚼的课文,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刘备与诸葛亮个性鲜明,很值得研究玩味一番。
课文词语很多,特别是一串又一串的四字词组,有些词语我在第一课时就解决了,如“三顾茅庐”、“青翠欲滴”、“群雄纷争”、“同榻睡觉”等;而有些词语必须得结合课文仔细深入理解如“恭恭敬敬”、“茅塞顿开”、“如鱼得水”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4可不能一带而过。
教学课文第3小节“下马步行”这一句时,教师可设置一个“陷阱”:刘备这个人可真傻,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到?学生于是纷纷“较真”,那不是“诚心诚意”,那是“虚情假意”!教学“恭恭敬敬”这个词语时应该放更多的时间去品一品:第一、从字面上理解词语,抓住“心”字底,并请学生做动作。第二、“恭恭敬敬”一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是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应该这样做;可刘备人称“刘皇叔”,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再说他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为什么对这样一个村夫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如此态度呢?第三、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7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学完了课文2、3小节后,可以用一个问题引导到下文,学习“茅塞顿开”这个词语,从而带出“拨云见日”这一成语,此时教师可以插话:你看,有了诸葛亮这片青天,这道阳光,刘备原本混沌的心底顿时明亮了。
学习“如鱼得水”时当然应该抓住“鱼儿失去了水会怎样”来教学,然后还可以反之理解,“水失去了鱼又会怎样”?水当然成了一潭死水,失去生机与活力了。从而教师进行点拨:是啊,如果没有刘备,也许诸葛亮只能呆在卧龙冈中无法施展他的才华,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中第3小节关于隆中美景的那段话的学习。最后,再回到课文最后,提示“如鱼得水”的关系,稍作拓展:诸葛亮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呢?课外布置学生去读这些故事。
课文的结尾,老师可以总结提炼一下主题: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八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
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探究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巧妙入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板书:刘备诸葛亮)。
2、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这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了一段佳话。那么刘备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诚心诚意)。
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领会刘备诚心诚意访求贤才的虔诚。
1、学生自读课文,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的顺序,划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同桌间交流。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4、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下面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课件出示描写诸葛亮住处的句子,学习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1)配乐默读,赏析优美的语言描写。
(2)课堂小练笔,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指名说,师点评。
2、学习两个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军事才华。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b、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齐读这两句话,感受诸葛亮的才干。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才,岂能轻易出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泪沾衣襟,说道:“先生若不出山,让苍生何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被感动了,请看视频。
2、播放视频。
3、刘备正是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而诸葛亮虽未出茅庐却已知三分天下,他正等待能为统一中原出力。
4、其实像“三顾茅庐”这样经典的三国故事还有很多,人们爱读爱看,连邮票中都有三国的经典故事,课件展示三国系列邮票。
四、作业小超市。
课后搜集一些经典的三国故事,与同学分享。
上路前——斥责张飞。
刘备到隆中——耐心恭候诸葛亮。
(诚新诚意)见面后——茅塞顿开(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九篇】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畅、有情感朗读课文,并能扼要复述课文。
2、领会抓住人物言行,情况陪衬以及通过人物间的相互烘托来表现人物精力品格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和创新精力。
3、开端学习凭据典范互助编写课本剧,并举行演出,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汗青故事我们一向相沿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老师精致入微的解说,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央。这样的学习历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本领,情绪态度、代价观、互助探究的意识、创新精力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历程开放,表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想开放,向学生的情绪开放,向学生的将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历程中,老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建立探究的景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力。
(1)情境的建立。
我在《三顾茅庐》中开门设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效果怎么样?等等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孕育发生撞击,探求到孩子心跳与课本旨跳的合拍点,孕育发生移情效应。
(2)脚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历程。”也便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情势的`,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课始情境设计,老师是引发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刘备是怎样恳切至心约请诸葛亮的?”老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买卖见的谛听者;能积极到场探究的到场者;当学生出现探究结果时,老师又是果断学生了解正误的鉴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天生历程。
(二)感悟运用,突出本性。
阅读是学生的本性化举动,不该以老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绪运动中,加深明白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绪熏陶,得到思想启示,享受审美情趣,要怜惜学生奇特的感觉,体验和明白。
(三)综合训练,注意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偏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领,而培养这种本领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以是不必刻意寻求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打仗语文质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纪律。”如,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汗青故事,人物形象光显,故事背叛生动,深受学生喜好。因此,适于将课文编写课本剧举行演出,开展语文实践运动。
四、设计思绪。
凭据文本的特点,学生本性生长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绪为:
(1)建立情境,质疑探究。
(2)编写脚本,重组信息。
(3)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学历程。
三顾茅庐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十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疑三探
1课时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3、指名回答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