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爬山教案汇聚(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乌龟爬山教案汇聚(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一篇】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二篇】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其节奏感强,内容易懂,生动活泼,可充分调动小班幼儿的积极性。首先复习律动《拍拍手,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做出拍手、抖手,拍手、拍肩,拍手、拍腿等一系列动作。接着出示卡-通小乌龟和大山坡的图片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结合歌词内容创编一个小乌龟的故事,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故事讲到小乌龟爬上山坡的时候请幼儿根据自己想法进行创编,教师帮助引导。
由于自然角中已有平时幼儿们饲养的小乌龟,所以幼儿对乌龟的习性已经十分熟悉。当我提出小乌龟走路的速度是很快还是很慢的时候,幼儿已经能准确快速的回答出:“很慢”。并能说出是因为乌龟有重重的壳,所以行动缓慢。于是我拿出已经制作好的乌龟-头饰,给每个幼儿带上,然后做小乌龟上山坡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模仿小乌龟的样子惟妙惟肖。趁此机会,我强调乌龟两次爬山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刚开始爬所以觉得很轻松,可是第二次则变的缓慢而吃力。在此处我让幼儿自由发挥,幼儿则充分理解,还会模仿出很累的样子,喘着粗气。在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大意后,我便清唱歌曲。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对歌词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所以很容易消化理解。由于歌词分为两段,而且其节奏和旋律是一样的,所以在之前的游戏活动中,我强调两次爬山坡的速度是不同的,以便于区分第一段的“爬啊爬啊用力爬”和第二段的“爬啊爬到山坡上”,但是还是有幼儿会混淆。于是我便将第一段唱完后加上叹气声,在唱第二段的时候主要是强调小乌龟经过努力爬上了山坡后的喜悦之情。这样连续唱了几遍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正确的歌词了。我再进行分组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使其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从头至尾都沉浸在活动中,充分的体验了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创编活动环节中,教师将小乌龟替换成别的小动物进行创编并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替换歌词创编并演唱,还是比较成功的.,把小乌龟替换成小猫、小鸡、小狗后,幼儿不仅能较熟练地演唱,并且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音乐活动是具有挑战性,伸缩性,延伸性和创造性的。这次我把游戏放在了活动的开端,在之前还是有所担忧的,我担心幼儿会因游戏而过度兴奋,后边不能专心的学习歌曲。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游戏不但激发了本次音乐活动的乐趣性,并使孩子们把热情专注在参与活动中。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三篇】
1、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1、 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 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 正方形纸,对边折。
(2) 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 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 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 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 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四篇】
1、喜欢小乌龟,愿意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乌龟的动态。
小乌龟若干、各种包有海绵的瓶子若干、颜料、油画棒;录像与电脑、音乐录音带.
回忆模仿——绘画表现——活动延伸。
——这些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
——它们长什么样子?(有壳、四条腿、头、尾巴、壳上有花。
纹)。
——你们看到小乌龟在干什么?(幼儿模仿,老师重点分析乌龟的.动作:“***,小乌龟是怎么爬的,你能来做做看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小乌龟爬呀爬,伸伸脖子爬呀爬。”“小乌龟爬累了,要休息一下啦”)。
——你们还看到小乌龟在干吗?
“***,小乌龟是怎么游泳的,你能来做做看吗?这是小乌龟的什么?它是怎样动的?”“大家一起来游泳“小乌龟游游游四脚用力游呀游!游泳游累了我们一起再休息休息”
——你们还看到小乌龟在干什么?会翻跟斗啊。我也和小乌龟做朋友,还给它们拍了照,想不想看?我们来看看。
老师借助录像再一次启发,边和幼儿互动。
录像一:这是小乌龟的什么地方?它想做什么?他想翻过来呀,小乌龟,快翻呀。呀!小乌龟怎么不动啦?休息一下,再来。
小乌龟加油啊!加油!小乌龟翻过来啦!
小结:小乌龟本领大不大,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帮小乌龟加油,小乌龟就翻过来啦!好看吗?我这儿还有,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录像二:这是谁,它们在干吗?乌龟想往那里爬?(点乌龟的头)。
这是什么?它在往这边爬呀。你们看看她的腿,在用力往前伸,爬到那里去啦,爬上去!它又在干吗?小心!乌龟宝宝也在往那里爬?它的头在那里?宝宝也爬上来啦。
——刚才我们看到小乌龟在干吗?我们来帮它拍张照。(老师先用瓶压出“壳”,)它往那里爬?谁来帮它拍照!请一幼儿上前画画。
幼儿到桌子边上,开始画。先用瓶压印出乌龟壳,再用油画棒添上头部、腿、尾巴。
老师巡回:你画的小乌龟在干什么?它是往什么方向爬的?
如果时间允许,幼儿画完一只还可再画一只乌龟或其他的东西。老师可以问:你画什么?
如遇到还没画的幼儿,老师可:
——我们一起来帮小乌龟拍照好吗?(对桌上的小乌龟拍照)帮助其动手画。
——你们照片拍好了吗?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分享的“小乌龟爬山教案汇聚(精选8篇)”,看谁分享的“小乌龟爬山教案汇聚(精选8篇)”,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六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删去)。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再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朗读提示:1、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已经删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昏)。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出示:我上初三的时候,写了1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经我的语文老师。
()在北京市少儿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叶圣陶爷爷给我()的作文后我()了。(在此处插入对“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犹如()。
更让我激动的事,那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扑入()的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通过和叶圣陶爷爷十分()的交谈(插入对“融洽”的理解)。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的大作家。这真是一个()的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段出示)。
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不过。老师这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什么是“愣住”?(吃惊,惊讶)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个词呢?(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怎么来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请你来读一读。
你是真的感受到了叶老爷爷修改稿子的那份心血。真了不起!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么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出示三个句子。
读文,理解“融洽”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起来读!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就是(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七篇】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整个教案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小乌龟学搬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
能跨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多幼儿走楼梯都还不怎么会,让他们跨过一定的高度,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我就在教案中通过让幼儿多次进出家门跨门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做跨的动作,巩固练习了本次教案的难点,也提高了他们的教案兴趣。
1、乌龟的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教师(妈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教案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乌龟宝宝的角色当中。
2、各类娃娃家中得生活道具,以此来提高幼儿参加教案的积极性。
3、乌龟的家,并在门口系上橡皮筋做门槛,让宝宝来练习跨的动作。
4、磁带、录音机、围裙。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听音乐做律动。
师:“宝宝,今天的天气真好,和妈妈一起来做做操,出来锻炼一下身体好吗?我们出来的时候要先跨过家门槛,跨的时候要把脚抬高点,小心别摔跤了”。
(2)跟着妈妈爬一爬。
师:“我们都是可爱的乌龟宝宝,今天宝宝要跟妈妈学走路了,你们知道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吗?”
评析: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井然有序的教案氛围,既愉悦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也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1、乌龟宝宝爬啊爬。
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爬的可真好,现在我们爬回家吧。”(再次巩固宝宝爬、跨的技能)。
2、乌龟宝宝学搬家。
师:“冬天马上要来到了,我们的家又暗又冷,怎么办呀?”
“等妈妈找到了一处新的好地方,我们要搬家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学搬家吧。”
让宝宝尝试背着物品往前爬,提示保持身体平衡,物品不掉落。
四肢着地,背上物品,慢慢往前爬。
游戏结束时,和宝宝共同讨论,找寻搬运物品成功或掉落的原因。
评析:此环节是教案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次教案的亮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教案,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教案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师:“宝宝们搬东西搬的全身都是泥,现在我们来洗洗澡吧。”(边听音乐边做洗澡动作)。
师:“宝宝洗的真干净,和妈妈一起到外边去晒晒太阳,休息下好吗?”(在愉悦的情绪中,自然结束本次教案。)。
整个教案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教案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教案,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教案的趣味性。
教案随笔:
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的处理让我觉得始终是一个遗憾。那就是在乌龟爬行比赛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一队小乌龟已经完成了比赛。我就以老师的身份终止了比赛。为刚刚获得胜利的小乌龟庆祝。而忽略了还没有比赛完的孩子。这些孩子同样需要一个机会在同伴面前证实自己。当然比赛不仅有输赢、有团队精神更加不能忽视的.是锲而不舍的过程。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只是按照我的教案在按部就班的上,忽略了能带给孩子们最多收获的一些生活态度。如果当时我对已经爬完的孩子们说“你们真棒,但是现在让我们给还没有爬完的小乌龟加油,让他们也快快达到终点。”会不会更好一些。
有一个著名击剑教练说过“不是只有金牌才能获得掌声,银牌和铜牌一样很了不起。”而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说:“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了过程结果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我应该还孩子们一个过程,然后通过这个过程给孩子超过结果的收获,生活不止有输赢更有坚持和努力。
这么说可能会觉得稍微有点夸张,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出现过两次的失误。是我千万提醒自己不能触碰的雷区。那就是我上课的节奏实在太快了。有点像在赶环节,没有做到眼观六路,忽视了去抓住孩子们在课上的奇异表现的同时也忽视了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导致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解决在匍匐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早在试上的时候就发现我的导入可能有点拖沓,因此已经修改过了。把重点放在了队列训练上。但是我想如果不用乌龟的这个角色,而是用“小解放军”这个角色会不会更能贴近大班孩子的心理。让大班孩子在扮演解放军的过程中感受纪律,这样而来的队列训练可能会更突出一点。
小乌龟爬山教案【第八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