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精编5篇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增强对社会变迁的认知,如何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于现实生活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高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高二历史教案 篇1: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和讨论两种方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组织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讨论课中我还组织了一两次小辨论。每次辩论前,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中,可组织课堂辩论题目:“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会翻阅了很多书,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另外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探究课教学中,我则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课文知识,讲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讲,看似很“乱”,但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新知,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品德升华。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组织学生巩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进行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有更高质更高效的改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背景、最早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阶级阶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早期斗争。
2.能力要求:
(1)分析为什么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而产生。
(2)综合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步伐。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难点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国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洋务运动对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回答)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条件
①***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点一: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
1、***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敌 入侵,中国也会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但是这仅仅是外部条件。
观点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思考一: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1、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2、便于依赖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有一些人将工厂设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内,是为了寻求“保护”,避免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思考二: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还存在哪些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点?
外商企业(耶松船厂);
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
同点是:
1、都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都使用大机器生产;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无产阶级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组成:外商企业;洋务派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④共同优点(共性):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⑤独有特点(特性)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产生时间早,资格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怜惜文章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3: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师自身情况分析:
(1)教学优势: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而且锻炼了自己简洁、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课堂风格和认真负责的育人态度。同时,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智力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教学生,并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2)教学缺点:我在教学上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首先,有一个适应我校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摸索。
第二,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二、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基本适应了生活,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有所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水平,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掌握历史演变的规律。学会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在“历史流香”论坛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历史论点,拓宽自己的历史思维,为高三的巩固和提高打好基础。
教材简析:新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变革,必将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系列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写作模式,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大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机和活力都在书页上。为了巩固他们的知识点,一定要做一些适合他们的习题,不要把大海作为做题的战术,而是要把“老师下海,学生上岸”精心挑选提炼,逐步提高。
关键工作和措施:
1、重点任务:这学期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注重基础知识。每个单元的复习都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习题,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习题,踏实做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考试方法。
2、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思想水平开始发生很大变化,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大一大二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单一的理性分析并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培养他们对事件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还要把它们混淆起来
有趣的历史典故和轶事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事件。
2、改变教学方法,争取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清晰
(1)每棵教堂树的具体安排121模式。在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30分钟的讲座;最后3—5分钟测试本节学习情况。就这样,一天比一天清楚。
(2)适时进行单元测试,以试卷形式对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查。考试结束后,要及时对试卷进行点评。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复习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典型高考的习题,培养其应试意识。
(2)复习完各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总结能力。
(3)在允许的时间内,组织学生拓展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联系能力。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8个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平行班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
四、教材简析
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编精练,逐步提高。
五、具体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6月(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编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六、具体工作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七、复习内容与进度
1、复习内容:必修内容:
2、复习进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