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15篇】

骏马发表时间 3681510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呢?以下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娃丽冒着风雪把一封被邮递员送错的从前线寄回来的重要的信及时送到了失主手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中受到“做人要有责任感”的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感悟做人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了解信箱的功能和邮递员的职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孩子们,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今天我们所学的“信箱”却迥然不同,它里面还装着更珍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

三、紧扣重点,体会感悟

1、文章的哪部分最使你感动?(三、四部分)为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带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读,评价;分角色朗读。

4、娃丽给石铁潘诺夫一家带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带去了什么?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是啊,所以石铁潘诺夫才这样写道……(学生读信的内容。)

6、因此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孩子们,学完课文以后,你认为“信箱”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讲讲你身边的有责任心的人或者事。你从这些人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语文教案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读顺课文;教师准备一些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带着“我”的世界走向“他们”的世界。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你们看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现在,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进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揭题:是啊,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看不见!他们看不到美丽的鲜花,他们看不到妈妈的脸庞,他们也看不到镜子里自己的模样,他们的世界是由指尖开始的。(板书:指尖的世界)因为他们是一群盲孩子。

二、初入文本,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1、由“盲孩子”联想到什么?

2、预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盲孩子学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读了课文,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盲人学校里生活得很快乐、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读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灵,交流情感

理解课题,再读重点,扩展想象,丰富文本内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世界由指尖开始”?理解“触摸”。

2、文中讲了孩子们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启发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 ,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小结:是的,在学校里,他们用触摸来读书,写字,弹琴,画画,摆弄玩具,用触摸来指导自己行走,感受友谊:在家里,他们可能用触摸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睛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个性品读,赏词析句,体验盲童生活,引发情感共鸣,走进“心灵的世界”。

1、引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生命跃动的画卷,文中的哪一个场景最打动你?读一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组织读书交流。

★指名读段。

★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生生互动,交流感悟。

★引导情境体验,突破重难点。

交流中品读词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有选择地指导理解)

词语理解:凹凸 陶醉 完美 色彩斑斓等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识记“凹凸”,重点指导写法;体验“触摸”,想象神态、动作、心理。 “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读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结谈话:世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学会用指尖去触摸,还会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闻,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联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学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解读“爱的世界”。

1、承上:是谁给了他们这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建学校的人,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善良的人们”)

2、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学校美 设施好 想得细致周到 老师好)是啊,“这个偏僻的世界不断地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失去光明的心灵”,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许多孩子世界中最鲜亮的部分”。

3、你觉得善良的人们除了给盲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生活上帮助,还给了他们什么更宝贵的东西?(信心,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育“美好的心灵”)读解:。“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4、师生小结: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人的爱心,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珍爱,同样让他们拥有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语文教案优秀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1)正音:呻吟 吐痰

(2)写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笔是竖);吟(不要多一点)

3.解词。

二、谈话导入课文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奥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作者从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联系中发现了一些道理。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下雨与地面,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火与水,吐痰与肺结核)

边说边板书: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3、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点段指名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读后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三、听写本课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7 蛇与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

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

2.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课文里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

2.教师播放课文情景朗读,提出问题:课文中除了这三种事物间的联系外,还有哪些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呢?学生边听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4.课件展示答案。

(过渡: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1)洪水过后,哪里的庄稼歉收?

(2)为什么放了蛇之后,庄稼就丰收了呢?

(3)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

2.学生齐读后回答,学生先回答前两个问题,老师媒体展示动画:

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蛇与庄稼的关系。教师媒体出示答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结:蛇把田鼠吃了,从而保护了庄稼。这是老农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田里少蛇是庄稼歉收的原因。现在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

4.说话练习: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看看图示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1)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归纳:因为蛇能捕捉糟蹋庄稼的'田鼠,所以蛇保护了庄稼。因为蛇保护了庄稼,所以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5.小结:这段课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问题。用第一段的方法并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第二段。

(1)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为什么说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关系?

2.学习小组讨论,同时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摆出猫与苜蓿的关系图。

3.订正。学生口述四者的联系。

4.小结:猫和苜蓿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有了田鼠和土蜂,他们的关系便密切起来。

五、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问题:

(1)说说什么是简单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一下子可以看出来的联系是简单联系。文中举的例子是: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干;水可以灭火。)

(2)什么是复杂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复杂联系的?

(不是一下子看出来的联系是复杂联系,也就是多动脑筋才能想到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了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

3.讨论。

吐痰是怎样让人得病的呢?谁想说说吐痰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

4.前面讲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

5.谁还能举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例子。

6.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投影出示下列句子)

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往往是由几个事物的简单联系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些互为因果的简单联系,就能弄清从表面上看上去并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六、课堂小结

教师媒体展示: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教师媒体展示问题: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把事儿做得更合乎咱们的意愿,说明了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规律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开头,举两个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做结尾说一段话。

语文教案优秀 篇5

学情分析:

一年某班共有学生44人。通过师生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意识较强,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缴交、改错;能够每天进行家庭阅读二至3篇,多则五、6篇,并且作好记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能力有了可喜的发展。

本学期强调在家先学,大部分学生课前能通过预习,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相对较易的生字;在课堂中能通过相互考查、帮助挑捡出每课中难记的字,并能积极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认记生字,乐于投入各种识字游戏中,巩固难字;大部分课文能够背诵。大部分课文能够查找课外资料,扩大知识面。

对于四会字的读音、字形的掌握方面,孩子们均能熟练诵读笔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由于生本教材识字量较大,孩子们亦普遍反映出回生率高、写字习惯(笔顺、间架结构)、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欠佳等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先学要求:

1、通读课文,不会认的字拼后面的拼音或问问家长;2、背诵文章;3、先学书中的生字,争取会认;4、在会认的基础上,读准字音。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二会字和4个四会字。

2.背诵古诗,初通大意。

3.能从诗文中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字。“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4.正确读准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生字

教学难点:

1.解决难字:拨、掌

2.区分形近字:拨——拔、掌——常

3.多音字: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简介作者骆宾王。

2.出示插图导入。

二、初读诗文

1.自读,圈出不懂的生字。

2.师范读,生听准字音及节奏。

3.同桌互读、正音。

4.齐读。

三、识字

1.分发字卡,区分难易字。

2.组内识字。

3.组长汇报识字情况。

4.班中解决难字。

5.开火车读易字。

6.小老师说方法。

7.游戏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8.齐背古诗。

9.复习生字、开火车、指名读。

二、区分形近字

1.拔——拨

2.掌——常

三、练习

1、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白、红、绿(清波,清为绿色)

2、比一比:拨开――拔河手掌――常常

3、识字练习:我会变生字

鹅(俄国、饿了、);骆(烙饼、客人、联络);

4、多音字:弯曲(wanqu)歌曲(gequ)

5、易错音:浮出(fuchu),不能读成(fouchu)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

2、指名说记字方法。

3.书空,描红。

4.练习书写。

5、扩大词语。

五、拓展资料

1、小组交流:学生说出含有动物的古诗,选派说得好的同学上台发言。

六、课堂小结。

语文教案优秀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1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语文教案优秀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2、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你是不是以为上苍太不公平了,把所有的惩罚都给了你?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

二、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三、清除阅读障碍: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3、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4、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小结: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5、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6、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7、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8、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

明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见到久已渴望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可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质疑:

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6.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语文教案优秀 篇8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è)着琴音 必得(dě)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 。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语文教案优秀 篇9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语文教案优秀 篇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

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

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

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2、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典”:“典”是一种郑重举行的仪式。火把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读读12自然段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彝族人民的什么美德?

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场面。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的笛子;姑娘们来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着,着,着,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缩句)

(2)、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

(3)、(造句)……不约而同……

3、拓展延伸: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请你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语文教案优秀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

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

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语文教案优秀 篇12

教学目标:

1.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 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走进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劳伦斯的生活,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三、检查预习

田凫(fú) 椋(liǎng)鸟 老饕(tōo) 慰藉(jiè)

蔷薇 束缚 斑鸠 荆棘

蛰伏 隐遁(dùn) 窒(zhì)息

攫(jué)住 昊(hào)天 撕裂

四、文本研习

1. 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 缓慢、笨拙、吃力、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 那么文中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鸟啼声赋予了什么样的色彩呢?

A.黑色的浪潮 严酷的冬天

B.银色的通道、银光闪烁的王国、银色的泉流、银色晶莹的泉流、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春天

3. 文中除了描写鸟啼还讲到了鸟尸,请在我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试着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作用。

句子省略

作用:“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4. 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A.第7小节 “冬天走开了……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严酷的冬天过去了,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新生的力量。

B. 第9小节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

生命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C. 第12小节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生与死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是,春天必将降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到来,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D. 第15小节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到来,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死要勇敢面对,活要积极乐观。

由对上面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劳伦斯他是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生与死不相容,非此及彼,如果面对死亡应该勇敢,如果生存就应该积极乐观;同时,他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语文教案优秀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日月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的1篇课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因为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3个汉字。

难点: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激、促、查、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以达到“生成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整篇课文我贯彻了一个闯关的情景,而在这个情景中我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人物,这样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是一座识字城堡,里面住着识字大王和小王,看到这样美丽的城堡,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呢?(想)好,那你必须先通过老师的第一关:说出城堡的'名字(日月明)(课件出示)。

2、齐读课题《日月明》。

过渡:很快城堡的门就打开了,我们就随之进去了,可是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城堡里没有任何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还没过第二关:读生字。(课件出示)

(二)多种形式,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汇报: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读。(老师随即贴出相应的生字)。

3、学生齐读。

4、小老师带读。

5、开火车认读。

6、卡片游戏

7、去音读生字。

过渡:过了第二关我们就认识了这个城堡里的识字小王,那你还想认识谁呢?(拼音大王)下面就让我们来过第三关:记字形(课件出示)

(三)牢记字形,理解会意字

1、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一部分生字)。

2、猜一猜:通过图片猜是什么字(另外一部分生字)。

3、你觉得我们今天所学的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有趣呢?),引出会意字。

4、你能给这些字组词么,能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6、指名三名学生上台完成老师的板书。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比识字小王更厉害的识字大王呢?那就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吧!

(四)朗读课文、感悟会意字

1、学生齐读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

3、师生对读。

4、学生拍手读。

(五)课外拓展,加深理解

1、你还知道和认识哪些会意字呢,和大家一起说一说吧!

2、生活中搜集更多的会意字,并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日月明

鱼羊鲜

小土尘

小大尖

一火灭

田力男

人木休

手目看

二木林

三木森

二人从

三人众

语文教案优秀 篇1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充分利用亲身体验音乐的集体表演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歌曲《打花巴掌》,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表现这首童谣,同时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能力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创编歌词、动作,体验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北京风味的童谣,并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歌曲的说唱风格,同时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有序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情景导入

创设郊游的情景,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2、复习歌曲《郊游》

3、玩游戏

(1)请孩子们和我玩拍手游戏。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2)记忆游戏—-九宫格快速记忆。(出示花的'图片)认识花

4、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把刚才咱们玩的拍手游戏和这些花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1)、播放录音范唱,体会歌曲的情绪。(边听边拍手)

设问:歌曲里唱到了哪些花?顺序是这样的?待会请同学上来按顺序排一排。

认真听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歌曲的说唱风格——“的”字发生了音变,读成了“dai”音。

歌曲中出现的花的’顺序:茉莉花,海棠花,江西腊梅花,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

(2)、跟着范唱哼唱一遍(指读1遍)

(3)、跟着钢琴轻声高位的按节奏读歌词。(指读、拍手读各1遍)

(4)、跟着范唱对口型(2遍)

(5)、跟着范唱轻声唱歌词(2遍)

(6)、歌曲处理

(1)说的部分:指导学生轻声高位置读歌词,十六分音符处要做到吐字、咬字清楚、准确。

(2)唱的部分:指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5、听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巩固、提高

1、请一名同学和老师示范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玩游戏,可以创编多种拍手方式。

四、拓展、创编

同学们对歌曲掌握的非常不错,如果老师让你当作词家来编创书中不完整的歌词,你觉得你行吗?下面就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来创编一下吧!创编的歌词要有鼓励性,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歌词要说的顺口。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编。

2、师巡视指导。请同学展示小组创编结果。

师:看来你们的小脑袋里真的装了许多新的想法,给老师带来了意想不惊喜。

3、完成演唱歌曲1—4段,创编部分学生可以唱自己创编的歌词,不要求唱同样的歌词。这样,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创编的乐趣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不仅学会了歌曲《打花巴掌》,还自己创编了那么多有意义的歌词。希望同学们课下仔细观察,编出更多更好的童谣,咱们来PK,好吗?

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家排好队回家吧!

师生再见

听音乐有序离开

语文教案优秀 篇15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2、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重难点:

1、 品味语言。

2、 理解文章主旨。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将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爱的感动”吗?请打开课本22课《散步》。

二、朗读课文。

1、 朗读要求:流畅、有感情。

2、 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3、 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主题思想。

三、研读课文。

1、“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一句中的“我们”指谁呀?

(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请大家反复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情?

(自豪感、幸福感)

3、 是呀,三代四口在田野散步,这多么让人羡慕呀!家有老人是福气呀!除了一家之主“我”之外,谁被排在前面介绍?

(是我的母亲)

4、“我”的母亲被排在前面,看来,“我”这个儿子是很敬重母亲的,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请同学们再看一下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这一句有个“本”字很有意思,请大家揣摩这个“本”有什么意思?

(这个“本”字意思是说原先有想法,后来又改变了。)

5、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谁?

(“我”)

6、那“我”的意见被母亲接受了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问题的答案?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一句,表明母亲认可儿子的规劝,接受了儿子的建议。)

7、当儿子的不劝也罢,反正母亲也不想散步,可儿子为什么要劝呢?

(儿子希望母亲多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8、“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儿子能够赡养父母的时候,亲人已经死了,等不到了。文中的儿子不希望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把母亲给动员出来了。看来,没有对母亲的那份爱,就没有母亲的“散步”。再来看看,一家人散步高兴吗?你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种高兴呢?

(“这南方初春的 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9、这都是景物描写呀,没看到有高兴的心情呀。

(一切境语皆情语。这么优美的新绿,春天里这么动听的水声,渲染出来的就是欢欣,就是高兴,这是寓高兴之情于美景之中。)

10、“我”的母亲是幸运的,能和儿孙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这说明母亲身体不好,活过来很不容易。)

11、老师再想提几个问题,你从那几个字看到母亲活过来很不容易?

(“熬”这个字有艰难地撑着的意思。“太迟”的“太”字和“春天总算来了”一句的“总”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12、是的,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作为晚辈,要真诚地善待他们,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文中的“我”就做得很好,让我们感动,你看到了吗?

13、看到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老师想问一下,文中的“背”字能否改为“抱”字,一个“背”字可以看出“我”怎样?

(“我”考虑问题周到。)

14、上面的内容看出了晚辈对老人怎样?(孝顺、尊老)那老人给我们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15、总结。这篇文章写的事令人感动,在“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个行动中,老师看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尊老爱幼”,在儿子背母亲这个行动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孝”字。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孙儿的慈爱。尊老爱幼这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诠释,令世人感动!

四、作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8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