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质16篇

骏马发表时间 3730710

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掌握简单加减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能否有效提升数学基础?以下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72连加连减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用具:

贴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5+2=7+1=2+1=3+5=6+2=8+2=

4+4=8+1=7-2=5-3=9-7=2-2=8-5

3-2=10-3=7-2=6-1=5-2=1+3=

一、新知

(一)、1、出示玩具图(投影)

2、生观察说图意,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一共有几个玩具?你会列式吗?

4、指生汇报,列式。师板书:4+3+2=9

5、小组讨论,7这个算式怎么计算?

6、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师板书:4+2+32+4+33+4+2……

8、生说算式怎样计算?

9、运算顺序:先用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板书:连加计算

(二)、出示买鱼图(投影)

1、看图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式10-2-2

3、读算式

4、试着算一算,生尝试练习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10-3-2=5

6、哪位同学说说这是一道什么题?板书:连减

7、请同学们想想连加和连减题再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间休息放音乐做操。

二、练习

1、把复习题中每组相关的题合并成一道连加或连减题并计算(投影)

1+3+2=5+2+1=2+1+5=6+2+2=

4+4+1=7-2-3=9-7-2=8-5-2=

10-3-2=6-1-2=

3、先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列式计算。

10-3-()=()

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239

1

9

五、

说说你是怎样填出口里的数的。

今天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

连加、连减计算

4+3+2=910-3-2=5

77

3+4+2=9

2+3+4=9

2+4+3=9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3认识钟表。

二、教学准备

实物钟、课件、学具钟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钟表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认识钟表”,但对学生而言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已会看整时,几时半对少数学生来说也不算难(特别是城镇的孩子)。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应面对的,而且知识间的对比也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看时间的方法。因此,我决定把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放在一节课内完成,将认识钟面和整时较快带过,把重点放在认识几时半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大格、12个数。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整时和几时半钟面上指针的规律,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及探索意识和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策略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首先,通过观察两个小朋友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再利用这两个不同时间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使整个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出看整时和几时半的方法,变枯燥的教学活动为有趣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听一听(课件演示:钟表的嘀嗒声)

2、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钟表)

3、揭题:认识钟表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钟表?

4、欣赏古今钟表图片: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钟表的图片,一看吧!(课件演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钟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了。

(二)联系生活,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看一看钟面都有什么?

小组观察

小组交流、汇报

(三)认识整时

1、你会看时间吗?我们来看看晨曦小朋友(本班同学)

星期六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起床学习吃饭睡觉

(1)与同桌说一说晨曦小朋友什么时候干什么?

a、个别汇报

用钟表的“嘀嗒”声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切入课的.主题。

让学生欣赏古今钟表图片,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人类科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

把认识钟面这部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自已解决,既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经验,又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运用同班同学的的作息时间情景图作为学习材料,学生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快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示范学生良好的作息时间作为典范,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而且对示范学生也是莫大的鼓励。

b、教学整时的读法和文字记录法:小朋友们都说对了,其实几点钟还可以说成几时。(板书:7时、9时、11时、8时)

c、这些时间你都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d、个别汇报

(2)仔细看看四个钟面上的指针,你发现了什么?(课件集中出现以上四个钟面)

a、独立思考

b、同桌交流

c、汇报

(3)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刚好几时。

(4)巩固:从7时到10时,时针、分针分别从哪儿走到哪儿呢?(实物钟演示)

这时你大概在干什么?(板书:上午10时、晚上10时)

(四)认识几时半

1、初步感知几时半的指针特征: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明起床了没有:

(实物钟动态演示从7时到7时半)

(2)再看他接下来干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个别发言)

板书:7时半9时半11时半晚上10时半

2、看看这些指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现4个钟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整万数和掌握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

2、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以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3、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万级和个级末尾、其它数位有关0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搭桥铺路。

出示反映今年春节黄金周太姥山旅游情况的数据信息。

1、今年春节,仅大年初一太姥山接待游客达9000多人次。

2、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共有4603辆车辆进入景区,其中浙江车辆有2005辆。

学生读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有关0的读法: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认、读不含0的数。

(出示情境图)

(1)师:今年“五一”小长假,尽管受到雷雨天气影响,我市旅游依然火爆,据统计,三天来,我市实现旅游收入约这么多元。(课件出示计数器和数据39560000)

(全班读)(课件出示读法)。

师:这四个0在什么级上?3956在?(万级上)

师:万级上的3956是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3956个万)

(2)数据3956。(出示空的计数器)

师:如果把这些珠子拨到个级上,这个数是多少?(出示3956)

师:个级上3956表示什么意思?(课件:3956个一)

(3)说数的组成。(课件演示合并两个计数器成39563956)

师:(课件演示合并两个计数器)组成的这个数谁会读?

师:谁发现了我们刚才是怎样读这个数的?

(4)区分个级数和万级数读法的异同。

师:谁发现我们在读个级数和万级数时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个万字)

(5)读的顺序。

师:我们读这个数时,是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写方法。(出示课题:认数)

3、教学认、读含0的数。

(1)强调“每级”。

师:同学们,在这巨额的旅游收入中,其中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门票收入大约是这么多元(在计数器上出示算珠3205000)

师:请个同学帮忙摆这个数?

师:再请个同学给这个大数分分级?

师:你能看出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指名说组成)?

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

师:我知道这3个0在末尾,末尾的0不读,(指着板书说),而320这个0怎么也不读?它在万级的什么位上?(万级末尾的0不读,)

(板书每级。)

生齐读。

(2)万级数中间0的读法。

师:老师来变个小戏法,给数字搬搬家,大家认真看,老师把哪些数字搬家了?(交换数字卡片,成:3025000)(拿走计数器)

师:哪里变了?

师:你会读吗?请你读。

师:前面这个0不是不读吗?现在怎么要读了?

师:看来万级数中间0的读法和万以内数中间0的读法是一样的。中间的0要读。

生齐读。

(3)刻画“其它数位”,突破连续0的读法。

师:我们再来给0搬搬家,认真看,这次又是哪些地方搬家了?(再次交换数字卡片的位置,成:3020005)

师:哪里变了?

(多请几名读)

教师遮住万级,问:我们来看看这些0都是在个级的中间吗?这个0是在个级中间吗?(是)也就是不在末尾要读零,这个0呢?(是)不在末尾要读零。这个0也是在个级中间吗?(个级的前面)

师:这个位置虽然很特别,但是我们发现它与中间的0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0都不在末尾。为了方便,像这样,凡是不在每级末尾的.0,就叫做其它数位的0,(指着数字3020008中其它数位的0,让学生说,强化其它数位的0的认识。)要读出0。(板书:其他数位)

全班读?(多请几名读)

教师快速交换数字卡片成:3020080,3020800生齐读。

师:刚才这几个数的其他数位上0的个数都不同,为什么你们都只读一个0。

师:这就是含有万级和个级数有关0的读法。

师:它和咱们以前学的知识差不多。会读了吗?全班读。

(4)加强0的读法练习。

问:谁也能做小老师,改变0的位置考考大家?

如:学生出示30000280。

师:你想请谁读?他读对了吗?他读出了几个0,请你指出来。追问:后面“0”要读吗?为什么?(末尾的0不读)

快速交换几个学生读。

师:我们读了这么多数,都是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板书: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4、教学写数。

师:随着福鼎旅游业的发展,其它产业产量也随之提高。

(1)八千六百万四千。

师、福鼎是中国的化油器生产基地,占全国化油器产业的“半壁江山”,2009年化油器的产量是八千六百万四千台。

师: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我请2名同学合作写这个数,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工?

生写。

(2)四百零二万零七。

师:福鼎也是中国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2011年福鼎白茶的年产量达4020007千克。

师: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生写万级,师写个级成:40207。

生1:7要写在个位上。

生2质疑:中间添2个0。

师:为什么要添2个0,

问:我们在写数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要分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写0占位。)

师:我们读数时是先读万级,再读个级,那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读数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做为福鼎的小主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福鼎的其它信息吧?

(1)福鼎白琳玄武岩的储量为38029000立方米;

(2)2011年福鼎水产品总产量达210300万吨。

师:看到大数目,要想读得准,读得快,咱们可以在心里给它们分分级。

2、写数练习。

请你拿出练习纸,把看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想一想,写数前我们应该先观察什么?

课件:福鼎市2010年人口普查总计五十八万一千三百二十三人;581323

全市耕地面积二万零九十公顷;20090

海水可养殖面积九千一百零七万八千公顷。91078000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电脑核对,课件预设2090,让学生找错误。

四、游戏。

1、游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玩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卡片。首先观察一下你卡片上的数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有几个5和几个0?

下面与你的同桌相互轻声读一读,看看你读出了几个0。

师:我们来看屏幕,我们把上面不停滚动的编码看作我们今天学的数,你们说停,老师就让它停。如果谁手中的数与电脑上显示的数一样,说明你是今天的幸运之星。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个数,就会得到老师的礼物。

第1次:教师抽奖。55005500。

大家欢迎第一位幸运之星上来领礼物。

第2次:学生喊“开始与停”。50055500。

师:他读对了吗?

2、听令就坐。

师:还想玩吗?请再次将你手中的数读一读,看看你读了几个0,记在心中。

师:好了吗?请问你读出了几个0,你呢?全体起立,现在我们改变游戏规则,听口令坐下,看谁反应快?手中的数一个0也不读的请坐下,同桌看看他坐对了吗?

师:只读一个0的请坐下,举起手中的数,让大家检查一下坐对了没有。

师:读2个0的请坐下,自己再读一遍,看看坐对了吗?

从剩下站着的小朋友中抽一个,问:你是读几个0的?

师:你能想象出这四个0分别在哪些数位上吗?自己动笔先写一写。(请读出3个0的坐下。)

师:谁来摆一摆这两个数。

师:要想读出三个0,咱们得把3个0或四个0放在什么位置?

师:孩子们真棒,不仅会读会写大数目,而且会创造大数目,

师:今天认识的这些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能看到的。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去观察,收集咱们身边的数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学重点:

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2、学会比较1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表示1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动物头像图片、三角形和正方形各5个、0~10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三角形5个、正方形7个、0~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在动物园看到过什么动物?你们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生1:我喜欢大象,大象鼻子长长的,可以举起很重的东西。

生2: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聪明、爱动脑。

生3:我喜欢孔雀,孔雀开屏很美丽。

师:你们还想看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吗?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去帮忙了。可热闹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1、数一数

课件出示动物乐园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都看到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先在自己心里数一数,一会儿再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并出示相应的数量。

师: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

生1:我用手指着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是数一个就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3:我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生4:我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的,树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还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先数跟前的小熊,再数远处的小熊。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的观察。

2、比一比

⑴、学习谁与谁同样多

①、情境导入

师:小动物们忙活了半天,老师想送4朵小红花奖励它们,但是只能送给一种小动物,使这种小动物每只都能得到一朵,你认为送给哪种小动物最合适?

生1:给小猴,它最机灵了。

生2:4朵红花3只小猴,还多出了一朵花。应该给小鹿,小鹿正好有4只,一只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还可以给小熊,小熊也是4只,一只小熊一朵正好。

师:为什么送给小鹿合适,送给小熊也合适?(或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说明它们的只数怎样?)

教师贴出4张小熊头像图,问:怎样贴小鹿图片才能清楚地看出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一样多呢?

生:一个对着一个贴。让学生上台演示贴法。

师:这个方法不错,这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一只小熊对应第一只小鹿后面再没有多余的小熊或小鹿时,我们就说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一样多。一样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1:小熊和小鹿的只数同样多。

生2:它们的只数不多也不少。

②、认识=

师:4和4同样多,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或谁能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同样多?)

师:同学们虽然没有想出来,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动了脑筋,科学家为我们发明了一个符号,它就是=。

教师板书:4=4。

师:这个符号叫等号,学生跟说1遍。这个式子读作4等于4,学生齐读2遍。

师边示范边讲解:等号表示一样多,在田字格的中书写时要写在中间位置,两根横线要写的直直地,一样长。表扬看得认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认真才能写得漂亮。

师带领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写,再让学生在P12田字格中书空。

③、举例

师:我们学会了用等于号表示4=4,你还知道几等于几?根据汇报,教师板书。

师:看黑板上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

师小结:两边相同用等号表示。

⑵、学习谁比谁大

①、尝试比较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你还想比比哪两种动物的只数?

生:小X和小Y比。

师贴出小X和小Y头像各1张。

师:小X有几只?如果我用三角形代表小X,应该贴几个三角形?师贴出三角形。

师:小Y有几只?如果用正方形代表小Y,应该贴几个正方形?问:怎样贴正方形才能很清楚的看出谁多谁少?师对着三角形一一贴出正方形。

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认识>

师:a比b多,在a和b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

师:这时左右两边的数字不一样大了,我们就把这个等号变一变, 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合拢,就成了大于号。课件演示等号变大于号。

师:这个数学符号就是大于号,学生跟说1遍。这个式子读作a大于b,表示a比b多。学生齐读2遍式子。

师边示范边讲解在田字格的中书写大于号。

师带领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写,再让学生在P13的田字格中书写。

③、比一比

师:你还想比较哪两种动物的数量?拿出学具来向刚才那样摆一摆,看一看谁比谁多?

学生独立摆、比。

同位交流,说说:比的哪两种动物,各有几只,几大于几。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课件演示。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左边的数字大,右边的数字小。

生2:>一边有个尖角,一边有个开口,尖角对着小数,开口对着大数。

师小结:左边数字大,右边数字小,用大于号表示。

⑶、学习谁比谁小

①、认识<

师:a只小X比b只小Y多,还可以怎么说?(b只小Y比a只小X少)板书b、a。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b比a少呢?有谁会写小于号吗?指名板书<。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读,再齐读2遍。

②、辨别>与<

思考:大于号与小于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大于号与小于号是相反的。

生2:大于号开口朝着左边,小于号开口朝着右边。

生3:大于号左边数字大,右边数字小;小于号左边数字小,右边数字大。

生4:大于号开口对着数字大的,小于号开口也对着数字大的。

师小结: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符号开口总是对着大数,尖尖角总是对着小数。出示儿歌:大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带学生朗读,并教学生用手势表示大于号与小于号。

教师强调小于号的写法,并带领学生举手书写<,再在P13田字格中书空。

③、填一填(P13、⑵)

火眼金睛,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正确。

学生独立填符号,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⑷、认识最多和最少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两种动物的数量,那你知道在这所有的动物中,哪种动物数量最多?哪种动物数量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游戏

⑴、排排队游戏

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0、2、4、6、8,小朋友们,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按从小到大排或按从大到小排,排后读一读。

说说是几个几个数的,谁最大?谁最小?

⑵、数字卡片游戏

请一个学生与老师示范玩抽数字卡片游戏,老师出一张,小朋友也出一张,看看两个数的大小,说说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并用手势做出相应的符号。

同桌同学一起做数字卡片游戏。

⑶、摆图游戏

①、教师出示3个三角形,学生摆正方形,要与三角形个数同样多。

②、教师出示4个三角形,学生摆正方形,要比三角形个数少。

想想:有几种摆法?

③、教师出示5个三角形和8个五角星,学生摆正方形,要比三角形多比五角星少。

想想:有几种摆法?

学生摆后,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2、数学故事

出示P15谁喝得多情境图,学生看图编故事。

思考:谁喝得多?你是怎么想的?

3、独立练习

《课堂作业》P6、3、4。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今天我认识了三个新朋友:=><。

生2:用>和<时,只要记住儿歌大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就行了。

师:今天我们把动物乐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进行了比较,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常用到比较。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有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是可以比的?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然后说给你的好朋友听,或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8、第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想想做做第3题。

有很多不同的水杯,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观察这些水杯,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们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吗?和同学说说你的做法。

四、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2.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3.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分 一 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分类整理物品的时候,告诉学生平时要学会帮助爸爸妈妈整理房间。

有的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超市里面的商品是怎样分类的,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生活常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同时也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进行鼓励教育。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教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拿出作业本帮助你)2/3×3/22×1/2

8/11×11/81/10×10

7/9×9/7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生:xx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生2:xxx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

—倒数)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4=1,所以说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25/16的倒数是()。

(4)0、7的倒数是()。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5)因为×5=1,所以和5互为倒数。()

(七)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有小熊、书、衣服。

生2:还有鞋子、篮子、瓶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渗透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按质地分)

生3: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处?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比较整齐好看。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注: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漂亮多了。

生2: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组):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师: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4、6组也是按男女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吗?

生1:见过,男厕所、女厕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进女厕所,女的不能进男厕所。

第2学习小组: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一边的是还没有入队的小朋友。

师:还没入队的小朋友要多努力,争取下一次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好吗?

第3学习小组:我们是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这样分有什么用呢?(渗透分类的好处)

生:(略)

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

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生1: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

生2:有哈巴狗、有猎狗

生3: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生4:有卖玩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商店、有卖学习用具的商店。

师:这样的分商店有什么好处?

生:比较方便,想买铅笔就去学生用品商店。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本、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着一大堆凌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进行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同时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通过这样,不断把分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在这样的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学习完后,能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意识的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并适当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以评选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专家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本节课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来看,均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师并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像这样做的危险,这样做的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念头,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有理。不显山不露水地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如果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意、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3.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把教材中分学具改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类的课题改为小管家。通过这样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育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 。89)

2。比89多1的数是()

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习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一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2.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 6号房 5号房 4号房 3号房

狗(7-1) 猫(7-2) 鸡(4+3) 羊(7-3) 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学生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xxx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xxx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找质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奠定基础。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通过教材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实现了学生活动式课堂的学习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学习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做了一个前测,调查问卷是这样的:下面的数学名词,按你知道的程度画符号。结果显示:10人根本没听说过“质数”这个词,15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其余16人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质数是怎么回事了,9人认为自己非常理解。所以在质数合数概念呈现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问题,给出1~20个数,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数,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时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实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辨析中,明确概念、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2、过程和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归纳。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使学学生会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2)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7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