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差数列教案设计热选最新8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数学等差数列教案设计热选最新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用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游戏)要求:一定发生的就立正,不发生的就坐着不动。
(1)太阳从东方升起。
(2)明天要上学。
(3)地球绕着太阳转。
(4)明天会下雨。
明天会不会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举例:做游戏时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始,二个人每个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学例1。
同学在打乒乓球时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
提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共有2种情况,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错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你怎么想到是。
追问:2表示什么,1呢。
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结果只有"对"或"错"两种可能,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决定谁先发球是公平的。
2、同步体验。
拿出一个口袋。
(1)谈话:这里面原来有一些球,现在放入一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肯定有疑问)。
(2)打开袋子(一红一蓝)问:有答案了吗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个球,任意摸一个,有2种情况,摸到红球是1种情况,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5)疑问:为什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会不同呢这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6)小结: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
三、迁移和提升。
自学例2,并集体讲解。
“试一试”
“练一练”
四、实践与应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个打进电话的人,你成为幸运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个人砸了一个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个打进电话的人,你成为幸运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语文中的数学问题。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稳、天方夜谭、百发百中。
3、练习十八1-2。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第二篇】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1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用数学》教案设计【第三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683745。
×34×82×46。
2.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5)练习215309。
×32×25。
二、巩固反馈,深化知识。
1.第11页的做一做。
2.判断。
(1)57(2)306(3)193(4)403。
×35×35×36×35。
25515301158215。
17112043791612。
196513570494816335。
板书: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48×72=3456114×59=6726(分)。
48114。
×72×59。
961026。
336570。
34566726。
答:要用6726分。
《用数学》教案设计【第四篇】
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2单元:“用两位数除”小单元。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讨活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有序分享的“数学等差数列教案设计热选最新8篇”,提高学习能力。
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一、情景引入:
1、师:春天到了,勤劳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7227÷53900÷45467÷538304÷279082÷7。
师:你们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的?
2、揭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与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板书:回顾与整理)。
二、知识整理:(通过改错训练引导学生回忆与整理有关知识)。
1、纠错1。
师:判断对与错。错在哪里?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错与对?
(板贴: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估计商是几位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2、纠错2。
师:错在哪里?(板贴:余数要比除数小)(及时调商最关键)。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而且掌握了检验的方法。理清了思路,我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师: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每人选择2条线路,来计算小巧所花的时间。
(抽5人板演)。
师:现在你知道每条线路需要多少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5道题的计算过程。
1、前2题有什么明显的特征?(0是怎么得来的?)。
2、第3题有什么特征呢?(同头无除商9、8)。
3第4、5题你又是如何试商的?
师: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适合的试商方法,这样计算又对又快?(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拓展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但会做,而且会说算理。
那接下来的题目你还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什么话想对同学和老师说。
六、独立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7416÷5623434÷7813066÷32。
数学《约分》教案设计【第五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并掌握约分的方法和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否是最简分数。
操作法、合作学习、归纳法。
正方形纸、练习题。
一、创设情境。
4/86/1515/2030/4540/6084/96105/120。
提问: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2、写出28和42的公约数。
3、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5和1530和1228和42。
13和3936和2729和30。
4、下面哪几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1815和16。
13和2625和4021河2。
5、口答。
3/4=9/()=()/208/24=()/6=1/()。
你做这道题的依据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变成一个与原分数大小相等的另一个分数,看谁最会善于开动脑子。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2、请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进行验证。
观察这三幅图,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又没有变?(等分的份数发生了变化,涂色部分的面积没有变)。
则说明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你知道18/24是怎样变成9/12的,又是怎样变成3/4的呢?请你们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板书。
4、揭示约分的意义。
刚才把18/24化成9/12,又化成3/4,这个过程就叫约分。什么叫约分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分子的大小怎样,它的分子、分母变的比原来怎么样?)。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你读了这句话,认为什么词最重要?
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呢?(分数的基本性质)。
3/4还能化简吗?为什么?什么叫最简分数?
像3/4这样的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即时训练。
112页顶上的做一做。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4/76/93/108/105/1215/40。
(二)、教学例2化简12/30。
1、你看见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
2、怎样化简呢?请你们讨论。
3、汇报(约分时我们尽量用口算)。
(2)、一次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能得到最简分数)。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做题时,如果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就直接用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这样比较简便;如果不能很快看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一般要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三、反馈练习。
1、112页下面的做一做(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4/69/125/1024/3012/1621/28。
2、练习二十四3题。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36/48=36/48=3/8。
(2)54/72=54/72=7/9。
(3)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4)把一个分数化成大小和它相等,但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四、反思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又是什么呢?还有不懂的吗?
五、拓展训练。
1、写出分子是18的所有最简分数。
2、写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分数。
六、作业:练习二十四的2题。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第六篇】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知识是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进一步探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例题,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解答,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方程;。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到建立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在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体会到设未知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建模与实际的'相互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解决相关问题时,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解决相关问题时,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
重难点突破: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引导发现法及尝试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师:很好。我们以前学的应用题大多是求一个未知量,因而设一个未知数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需要求两个未知量,这又如何解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很好的答案。
[教法说法]:此节内容与前边内容联系不大,所以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用数学》教案设计【第七篇】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第八篇】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3、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5、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6、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7、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解后要反思,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8、要善于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9、要勤学善思,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10、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总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