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串联教案设计大全【精编5篇】
通过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功的理解与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串联教案设计大全【精编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点。
1.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笔、玻璃砖、水、光的反射折射演示板、多媒体课件、注入水的盆中出现硬币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的水杯中的筷子折断、水缸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彩虹、海市蜃楼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得来学习《光的折射》。
二、进行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不同介质中会是怎样的呢?譬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
演示实验:光斜射入水中。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
总结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介绍光的折射的有关名称并展示图片。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
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五、学具。
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1.导学“照相机”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2.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2.导学“投影仪”
3.导学“放大镜”
4.当堂训练。
5.导学“实像和虚像”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能否用眼看到;(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其成像的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准备。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三篇】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第四篇】
1、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有的拉力中(d)。
最大最大最大d.一样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重,以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水平拉力为f,物体的重力为g,且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d)。
a、fb、gc、g/2d、f/2。
3、如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g/3;g/4;g/5。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4__米。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d)。
物体横放时,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1/n(绳子股数)。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教学器材:自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用温度计,烧杯,体温计,学具盒,多媒体等。
知识点。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物质的三态及酒精灯的使用。
师:掌握了酒精灯的使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完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田。
实际操作,从中完成教师的提问。
知识点。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分度值会放。
2使用时会读。
会记。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p30“做一做”并注意测温度前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师:除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温度计,日常生活中,你还常见哪种温度计?
(4)体温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温度计结合课本p32“第三题运用比较法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缺点列举法,比较法等)。
作业设置。
1、温度计知识的拓展。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等)。
(3)根据你的需要,可否做成其它形状的温度计?(弯曲或其它形状)。
(4)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变大将会怎样?
(5)温度计内的液体能否用水代替?代替了又将如何?2、2、课本p32“第2题。3、3、课本p32“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