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木兰诗》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556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木兰诗》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文言词汇积累;

2)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

3)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

教学理念:

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1、导语引入。

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讲述传奇美。

1)默读课文。用4——8字完成每节大意:

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节:;

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

(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2)主题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

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颂尚武精神。

3)繁简处理探索。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

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

①理清文章脉络

②体现主题

③详略得当。

4、品味形象美。

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娇美女儿 勤劳善良

淳厚质朴

热爱亲人

巾帼英雄 坚毅勇敢

机敏活泼

报效祖国

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

3)画木兰。

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

5、朗读语言美。

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3)朗读品味。

6、迁移阅读。

孔雀东南飞(节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守节情不移( ) 妾不堪驱使( ) 便可白公姥

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木兰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北朝名歌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的记叙内容,常用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和其语言特点。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常识和常用的字词句的读写、翻译。

3、熟读并背诵课文,知道课文内容并能大致复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言翻译能力。总结出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爱家爱国主义精神。

4、就文章详略叙述,修辞手法及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人物的传奇性和戏剧性。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的学习和积累。

2、北朝乐府名歌的叙述内容、语言特征、记叙手法等文学常识的学习和积累。

3、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文中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学习,详略安排的写作目的及好处。

2、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利用稍微简短的时间,介绍北朝乐府名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写作特点。

2、问题法。通过引入式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详略分配对应进行提问,就问题的难以程度,选择直接请同学回答或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就学生回答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提问时所注意的是不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和叙述描写脱离并控制时间。

3、朗诵复述法。通过朗读熟悉生词,通过复述大致翻译文章内容

4、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花木兰的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直观展示,体会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5、课堂练习法。让同学们制作一张花木兰的名片,名片上的内容包括:姓名、生存时代、身份介绍、性格介绍。

五、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出课文

向同学们讲述花木兰的故事,但在故事当中将“花木兰”名字隐去用“一位女子”代替。

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回答:”花木兰“

对回答正确同学进行表扬并引出课文:“恩,很好,故事中的人物正是花木兰。花木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的课本中也有1篇文言文是叙述这位了不起的女子。

(二)讲授文学常识

向同学们介绍《木兰诗》选自于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和《孔雀东南飞》称为“乐府双壁“

(三)朗诵课文,清点字词

请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诵课文,并稍作点评:“大家读得很有力量,但还是要注意一下个别的字词和停顿。”接着播放录音,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在黑板上书写重点字词:“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愿为(wèi)市鞍(ān)马、鞍鞯(jiān)、辔(pèi)头、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 万里赴戎(róng)机、朔(shuò)气传金柝(tuò)、赏赐百千强(qiáng)、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磨刀霍霍(huòhuò)、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待播音结束后,简单教读以上字词并延伸出课文中的两个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再让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一遍,边朗读边试着翻译。朗读结束后,让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并逐一解答,控制在三到四个句子。若没有同学提问,则自行讲述几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布置课堂小练习,提出问题,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1、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叙述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张花木兰的名片,名片上的内容包括:姓名、生存时代、身份介绍、性格介绍、生平经历。

2、大概4分钟后,请三个同学朗读自己制作的名片内容,并就其内容分别做相应点评,总结出相似点。

3、展示花木兰的绘画作品(挑选一些花木兰男儿身骑马作战的作品)

提问:画中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回答:男儿形象,英雄形象,伟大的形象,了不起的战士,勇敢坚强的女子等

继续展示美国动画作品《花木兰》中花木兰女儿身的形象

提问:这作品中的花木兰又是什么样的形象

回答:漂亮的古代淑女形象,温柔的大家闺秀形象,美丽大方的姑娘等

就回答再进行提问:那为什么这么温柔的淑女要让自己变身成为那么坚韧的男子形象呢,请找出文中的语句来问答该问题

回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得出答案后继续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已经决定替父从军了,那在她准备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送她出征的路上,木兰和木兰的爹娘有什么表现呢,同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回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就回答讲授课本知识,主要针对修辞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比兴、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重点句子的分析,再就木兰认真准备出征的过程引申出木兰重视国家安危,准备为国家做贡献的献身精神。

讲解完后,继续提问:“描写木兰战场生活的语句有哪些?’

回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就回答进行讲授,说明繁简的处理方式的作用,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讲授结束后继续提问:“在这样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同学们按小组讨论说说你们觉得木兰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

回答:“勇敢,孝顺,爱家爱国,以大局为重,巾帼不让须眉等“

就个别小组的回答做出总结,并讲授木兰的精神品质和形象特征。

讲授结束后,继续提问:“如果你是花木兰,你当时会怎么做,为什么“

回答1:“会和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就此回答提问:“沙场的生活艰难困苦并且有生命的危险,你为什么还想替父从军呢?”

回答:“父亲年长家中无大儿、国家形式迫在眉睫等。”

就此回答让同学们感受木兰孝顺并且忠心为)阿拉文库●(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延伸出当时北朝民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回答2:“不会和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就此回答提问:“那这样的话,你年长的父亲就要挑起重担了,你会让你的父亲出征吗?”

回答:“父亲虽年长但也可以担负重任;觉得自己身为女儿不应出征沙场。”

就此回答对这部分思想的学生进行相应引导并继续提问:“如果你是木兰,你会接受天子的赏赐吗?为什么?”

回答1:“不会接受,自己为国家效力是应该做的而不是为了赏赐。”

就此回答延伸出木兰不为功名利禄,谈薄名利的精神

回答2:“会接受,给家里带去一笔财富;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对此回答不做否认态度,就其接受原因作无褒贬含义的评价。

该环节结束后,对木兰的整体形象进行总结点明文章主题。

六、练习

1、背诵《木兰诗》

2、以《木兰诗》为基础,写一则小故事。500-600字

七、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详1、木兰叹息---点明原因,替父从军

2、出征准备---排比铺陈,繁忙准备

3、送女出征---恋恋不舍,木兰思亲

4、木兰归乡---婉拒赏赐,辞官归乡

5、归家换装---家人欢喜,战友迷惑

略沙场生活-------英勇杀敌,艰辛顽强

人物形象

作为女儿孝顺,顾家,恋家

作为战士英勇,顽强,坚韧

作为臣子坦然,淡薄名利

《木兰诗》语文教案3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注意题材,旨在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英雄们的壮举,增强正义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课在设计时,也将围绕这一单元目标展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③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了解“互文”等修辞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

②复述法。

③品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

④点拨法,学习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及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

由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首先师示范朗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易读错字)机杼可汗燕山鞍鞯鸣溅溅扑朔迷离金柝

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教师点名朗读或学生自荐,要求其余学生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比如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开篇的忧愁,欢快的节奏读出归家喜悦。

第三环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诗意。

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实的重点语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第四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首诗情节具有传奇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先小组内讲讲,让学生有点准备时间,再小组推荐选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或补充或评点。这个过程的最低要求是流畅、完整;我们期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放飞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从——中看出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并且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然后举手发言。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可能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等。用学生分析的词语生成板书。例:

木兰

勤劳

善良

勇敢

淡泊名利

热爱生活

可以在学生说不出的时候给个示例导一下,不在一开始就示范。学生回答程度好的话,不必提。

示例:我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孝顺的人,她不怕战场上的凶险环境,这也是她爱国精神的体现。她也很体贴父亲,否则不会承担父亲的责任。

赏析之后请学生试读。比如示例就应读得果敢坚决,体现出木兰的勇敢。

总之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赏析、品读结合,在读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决教学重点。

第六环节:竞背。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在3分钟内看谁背的最快最准。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背诵《木兰诗》。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复习齐背这首诗,回忆: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木兰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复习人物形象与锻炼概括能力。

第二环节:学习本诗中结构安排的详略、繁简,运用点拨法,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并能理解这样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赵薇版的《花木兰》的视频,一分钟。其中多是宏大战争场面的渲染。这个视频承接上节课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发出详略的安排问题。

①《木兰诗》里有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场景?写的是什么?

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木兰奔赴战场,速度极快,像飞一样的。用了夸张的修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的是边疆的夜景。这里有很大想象空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的是战争的残酷,征人归来。

思考②为什么刻画一个战斗英雄,却没有战场上的详细描写,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对话、出发前的准备、木兰归来的情形。

总之,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点拨:繁简详略跟作品要表现的形象,表现的主题有关。

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发言。

师总结:这首诗不是要塑造一个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种种优秀品质。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板书)

女儿情怀英雄形象

(详)↓(略)

热爱和平的杰出巾帼英雄

学习写作手法,不仅是为了研究本诗的布局谋篇,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第三环节:了解本诗作为民歌的语言特色。

我设计的过渡是:这首诗能流传千古一方面是因为木兰这个形象惹人喜爱,另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就是它的语言特色。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然后完成课后题“互文”“排比”“顶针”的用法

第四环节:比较阅读

提供一段同题材的散文,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①《木兰诗》中与上文“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几句是:

②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以木兰的口吻给父母写家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感受文本后木兰细腻的女儿情感。

2、默写《木兰诗》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情,采取诵读、讨论、品析、写作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走入木兰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概括、想象、赏析、写作等多种能力。

《木兰诗》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