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42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第一篇】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1.复习铺垫,为新知做好准备。

复习铺垫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水到渠成。教学伊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准备工作。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操作等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出示三组数据后,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学生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的统计图,然后说出为什么这样选,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那么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且直接地表示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

2.明确要求。

本题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已知三组数据,问题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各组数据更合适)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题中三组数据的特点及各数据的比较角度。

①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xxxx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五第8~11题。

育人目标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以及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4.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的知识。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归纳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归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团队合作的情况。(让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甲运的路程短应该少付,丙运的路程长应该多付。

③按照路程的长短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段30元,第一段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段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段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公平?

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较多的钱,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抽生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哪些方案才是公平的。

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合作探究

1.请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把路程平均分成三段,甲行了一段付一份钱,乙行了两段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段路程应付三份钱。

根据各人所行路程的段数,把钱一共分成:1+2+3=6(份)。

其中甲占90的:90×1/6=15(元)

乙占90的:90×2/6=30(元)

丙占90的:90×3/6=45(元)

答: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

方法2:按路程段数分摊。

每一段的运费:90×1/3=30(元)

第一段的运费甲、乙、丙三人分摊:

30÷3=10(元),每人付10元。

第二段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

30÷2=15(元),每人付15元。

第三段运费由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10元

乙:10+15=25(元)

丙:10+15+30=55(元)

答:甲应分摊10元的运费,乙应分摊25元的运费,丙应分摊55元的运费。

3.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为什么?如果你是丙呢?

独立设计公平的分摊方案。

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讨论交流,体验实际意义。

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情境。

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轻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份,小李只住到10日就搬走了,小张只住到20日也搬家了,小李和小张离开时都留给小王210元的房租。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样收这三个年轻人的房租比较合理?

由学生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

方法1:

小李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5(元)

小张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30x1/2=210(元)

小王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30x1/2+10/30)=315(元)

方法2:

630÷3=210

小李:210÷3=70(元)

小张:70+210÷2=175(元)

小王:70+210÷2+210=385(元)

请学生再思考: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样付房租?

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课件出示:在方格纸上涂色设计图案(课堂活动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让学生自选颜色,设计图案。然后再算出各种颜色所涂格子数的比,这样就把问题归结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自己分摊方法。

讨论交流。

独立理解题意,自选颜色设计图案并解答。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8~11题。

思考题:参加比赛的人数应该是7的倍数(3+4=7),又因为参加比赛人数在160-170人之间,所以参加比赛的人数可能是161人或168人。

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学生表现

作品优点、缺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