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6246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 . 黄河的主人

一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教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外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 河 的 主 人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课时)

黄河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主人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练习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处处留心部分

2.理解于象棋的词语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根据上下文来猜测意思。再查查词典。

4、总结、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读读背背。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 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重点:

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

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3练习朗读、背诵。

分组背 提名背 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字,及时小结。

四、总结、检查。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成语

2、背诵《合作篇》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风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观察“国、区”两字,说说它们不同的部首。

2、学生观察两个部首的书写示意图。

3、教师示范讲解方框儿、三框儿。

4、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教师示范写“国区”,提示部首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

6、学生练习书写“国、区”两字。

7、展示优秀书法作业。

五、布置作业。

练习毛笔字

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整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

进行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有过很多次购物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1篇与购物有关的课文。不过,作者的这次购物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反复的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找出大屏幕中的字词,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2.检查字音字义。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在那片桃林中和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朗读后回答

2.分析1-6小节。

师:在那片桃林和小木屋里,作者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感受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在文中画出能体现信任的句子或词。

学生回答,共同感悟和体会。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

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引路呢。

师:出示大屏幕,品析句子。

(1)“朋友,欢迎你。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2)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比一比,那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

师:在小狗的引领下“我”钻进桃林。出示第五小节。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段中你最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4.分析7--8小节

课文7-8小节,写的不是作者摘桃子,而是简单的对话。可以删去这两小节吗?为什么?

分析:这简单的对话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示下一个人将经历和作者一样的摘桃经历、一样的被信任的感觉。作者把同样的信任给了别人。

5.分析最后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我还是禁不住再一次回过头去?

(2)作者久久注视什么,仅仅是那片桃林,那个小木屋吗?

(3)“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朴实仅仅是小木屋和屋里的摆设吗?

(4)“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人与人”是谁与谁?

学生讨论汇报:

(1)不禁表明我忍不住要回头,暗示了我心头的'留恋和难以平静。

(2)久久注视的不仅仅是那片桃林和那个小木屋,而是表明那片净土的朴实与纯洁令我心灵震撼。

(3)朴实不仅是小木屋,还有纸条上主人朴实的语言和那颗朴实的心灵。这是作者对桃林主人的赞美。

(4)人与人不只是主人与作者,还有第二人、第三人人与人,就是你与我,我与他,我们每一个人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怀着一种留恋和赞美的情感去朗读这一段。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过那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

2.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

五、拓展练习

仿写句子:信任是春天温和的风;

信任是-----------;

信任是-----------;

信任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

习作知识

诗文,诗歌和散文的合称。诗、词、辞、文章、名句、赋、曲、歌、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习作思路

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读起来有韵味;

选择有趣有创意的内容;

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7.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8.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9.敝氐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10.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11.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12.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13.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习作指导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诗呢?怎么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儿歌呢?很简单!

一、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多发挥想象力,可以把许多事物联想在一起。

如: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读了后让人觉得很美很有趣,想象力多丰富啊!

如何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呢?要用心用眼看世界。

1、身体的眼,是肉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这世界的多彩。

2、心眼。其实,每个人除了两只眼睛外,还有第三只眼呢!那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心。

所以,平常除了要用肉眼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最宝贵的想象力来写诗。如果你只是将肉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写下来,那这样的诗就少了美感,少了诗味呢!

三、怎样写诗?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情感。

2、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有韵律感,给人美的感受。

3、写诗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4、格式正确。做到

平头:原则上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每行要对齐,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句除外。

分行:每句一行,太长的也可以分成两行或三行。

分小节:根据意思等不同因素空一行不写,再写另一小节。

标点可加可不加,但具有特殊语气的句子最好加上疑问、惊叹等。押韵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较顺口。

同学们,拿起笔,用你们动情的笔调去描绘这多彩的世界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4篇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