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最新8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最新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
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
圆片。
学具:
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天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3
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行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行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用除法解答,因为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发展性练习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考性练习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邻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
根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习练习三十六第1,2,3题。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以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有余数除法》【第三篇】
一 除法
课题
分桔子 (有余数除法)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二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点
拨
自
学1、 书上那个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2、 请你看看课本是怎样解答的;3、 请你写出横式:□÷□=□(盘)……□(个)4、 你能写出竖式吗?请写在右边空白处。5、 题目做完了,请答:14个橘子可以放( )盘,还剩( )个。6、 今天学的这个内容叫做( )除法,2就是这道题目的( )7、 请你接着看第3页“试一试”那道题目:14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横式这样写:□÷□=□(个)……□(个)竖式怎么写呢?请写在右边空白处:最后,请答:每盘放( )个,还剩( )个。8、 请你尝试计算: 9、钉一件上衣需要6个扣子,现有25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 )……□( ) (请把竖式写在右边空白处)10、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
流
解
惑
1、除法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重点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反馈练习: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
作
考
试
练习一、填空
81÷( ) = 9 ( ) ÷6 = 9 42÷7 =( ) 27÷3 =( )
练习二、( )里最大能填几?
( )× 8 < 44 7 ×( )< 54
9 × ( )< 62 ( )×6 < 40
( )× 4 < 30 5 ×( )< 48
练习三、用竖式计算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余数的除法【第四篇】
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
教材简析:正值春天来临,此次实践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树立春化太仓,美化自然的意识。教材以三个班中小朋友参加植树的情境,通过出发时的交谈以及植树时的互相提问,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提出的问题难易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中也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是解决二班的植树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
1、在活动中,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场景图,认真收集图片呈现的有关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乘除和有余数的处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情境图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多美啊!(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去干什么?原来是3月12日植树节,他们一起去植树。太仓近两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绿化美化太仓。有没有发现太仓的树木多起来了,太仓的绿地多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我们去植树)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收集信息
1、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图,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你准备先解决哪些问题?
通过整体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自主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班级种树棵数
a、收集信息:三个小朋友一边走一边说,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一班学生说:我们班领了4捆树苗,每捆8棵。
二班学生说:我们班准备每7人一组,每组栽6棵。
三班学生说:我们班准备把树苗栽成5行,每行6棵。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关于他们的谈话,主动提出问题。同桌交流。
组织学生来提问。
出示表格: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植树棵数
c、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d、组织全班交流怎样解决的?
2、逐一解决每班植树过程中的问题
a、一班的问题
生:把树苗栽成5行,平均每行多少棵,还剩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列式。列式:32÷5=6(棵)……2(棵 )
32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最后请学生口答。
b、二班的问题
生:每行载的棵数与行数相同,每行栽几棵?
学生思考并回答,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口诀 六六三十六)
师:还可以栽成几行,每行几棵?
学生说一说,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如:可一栽成4行,每行9棵;也可以栽成9行,每行4棵。想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
c、三班的问题
生:如果每行栽7棵,最多能栽几行?还剩几棵?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解决的方法。
列式:30÷7=4(行)……2(棵)指导学生口答。
师:每行8棵呢?
学生独立解决。列式:30÷8=3(行)……6(棵)指导学生口答。
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解决了这么多的关于植树的数学问题。我们学了数学,就是要用到生活当中去的。
组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收集的信息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我们除了能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主动的发现问题。
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
2、学生同桌合作交流
3、班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其他学生解答。
联系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堂小结
今天,参加了植树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
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余数是1。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刚才的学习我们班有5个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这里有18个气球,如果把这18个气球奖给他们,请你们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奖几个?还剩几个?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堆)……□(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2题与第4题的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难点: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第10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4÷8 40÷5 28÷7 63÷9
72÷8 36÷4 48÷6 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 )个7。
(2)25里面最多有( )个4。
(3)54里面最多有( )个8。
(4)70里面最多有( )个9。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让3名学生板演。
(2)讲评,让学生说说有余数的4道题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思考:有几个大蘑菇?有几只小蚂蚁?蚂蚁应到哪里去躲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先让学生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4)全班交流。
校对。问:余数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数是3的算式有哪些?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哪些?
2.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启发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数。
(3)校对,并同桌讨论:为什么余数是5时,最小的除数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明确图意。
(2)让学生各自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每题除法算式及商、余数的意义。并思考讨论:最后一题求得商是2次,为什么却要3次才能运完?
4.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第11题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同桌间说说图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小兔想搭的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方块搭成的?
(3)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校对。
5.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1)让学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组同学填出的不同算式多?
(3)汇报交流,并小结。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把握各种信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分类、整理场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1.独立思考:根据场景图中各班的信息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解决场景图中提出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四、根据场景图,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有余数除法》【第六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 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 ÷ 3 = 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 - 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 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 ÷ 3 = □(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 - 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 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 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 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 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 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 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 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 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 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 ( ) = 18”。
2. 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
3. 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四、 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平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七篇】
二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一)平均分
1. 将 12 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几?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四十二 12÷4=3
2. 3 个为一份,可以把 24平均分成几份?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3=?(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八二十四 24÷3=8
(二)揭示课题
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
二、讲授新课
(一)分苹果
1. 提问:把 12 个苹果,每4 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发现:正好分了 3 盘。
(2)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 师总结: 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
2. 提问:如果每 5 个苹果放一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发现:放了2 盘还剩了 2 个
3.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说:2 个人分 5 块糖,3个人分 10 个苹果……
(二)分纸鹤
1. 出示题目:将 30只纸鹤,用线串起来,你会串吗?
2. 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串一串。
3.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串的?
4. 教师出示教材 36 页的第一种方法。
(1)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穿的?
每 6 只穿一串,穿了 5 串。
(2)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30÷6=5(串)(3)这种情况是平均分吗?
5. 出示教材 36 页第二种方法。
(1)说一说,这是怎么穿的?
每7 只穿一串,穿了 4 串还剩 2 只。
(2)这是平均分吗?(不是)
(3)这种情况又怎么由算式表示呢?
教师介绍:30 ÷ 7 = 4(串)……2(只)
|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读作:30 除以 7等于 4 余 2
(三)分画片
1. 出示教材37 页的情境图。
2. 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让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出每人分了 4 张,还剩 1张。
4. 你会用式子表示吗?试一试!教师引导:21÷5=4(张)……1(张)
5. 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课堂活动
(一)分一分
1. 出示题目:将 24分成5份,每份是几?还剩多少?
2. 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到:每份是 4,还剩 4
3. 学生自主列式,教师指导:24÷5=4……4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 7÷3 = 2……1,2是( ),1是( )。
2. 54除以8,商( ),余( )。
3.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 )小。
4.有13颗星,每2颗一组,可以分成 ( )组,还剩( )颗。 ( ) ÷( ) = ( )(组)…… ( )(个)
二、判断
1、余数肯定比商小。( )
2、20÷3=6……2,余数是6。( )
3、( )÷( )=7……5,除数一定是4。( )
4、每只盘子可以放2个苹果,9个苹果需要5只盘子。( )
三、分一分
把9个棒棒糖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分苹果
12÷5=2(盘)……2(个)
2、穿纸鹤
30÷7=4(串)…….2(只)
3、分画片
21÷5=4(张)……1(张)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数数,1,2,3,4,5。再轮回来从大拇指数6,7,8,9,10……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同学们,只要你说一个数,老师很快能说出对应的手指。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
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
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学习有余数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