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样例(通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样例(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一篇】
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练读课。通过复述、评议、旗图表、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2课时。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教师用投影幻灯映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幻灯图片,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教师映出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幻灯图片。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一)在默看课文有关部分的同时,讨论人物思想性格。
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
(二)精读“上课经过”(即“最后一课”)部分,研讨如下的问题:
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三)品读“宣布散学”这部分。
1.品读基础上讨伦:钟声、号声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震撼?
2.纵观全文,韩麦尔先生是个怎佯的人?
(四)按小说的要素。请同学总结全文。
情节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经过 宣布散学
人物 小弗朗士(心理) 贪玩 幼稚 诧异
难过 懊悔 忘不了
韩麦尔先生 穿上礼服 度和? 耐心
语言、表情、动作) 哽咽
郝叟老头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激动。
(表情)
环境 自然环境 天气 画眉 草地
社会环境 布告牌 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五)朗读指导(主要指导要领):
1 以小弗朗士的眼光、心情和口吻朗读;
2 边读边想象一幅幅连续的画面;
3.把握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层次。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诵、默写这首诗。
2.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
3.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一)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蔡其矫,现代诗人。上世纪50年代,蔡其矫主动放弃仕途,保持诗人身份。“大跃进”时代,当人们争相写颂歌之时,蔡其矫却另辟蹊径,写出了直面历史沉痛与生活艰辛的《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作品,在这一时期,他屡遭批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这种清醒态度,是他诗中表现的所谓的“不健康”情调,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体形式。这期间的作品分别收集在《回声集》、《回声续集》《涛声集》三个诗集里。
《波浪》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的诗篇,在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
(二)课文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二、朗诵舞台(带着感情去读吧,相信自己的感觉!)。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波浪在诗中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什么?
2.“波浪”“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谈谈你的理解。(可用原文回答)。
3.作者为什么称波浪为“我英勇的、自由的心”?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4.诗中的人称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5.波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二)合作研讨(将交流合作变成真正解决自己的手段,真正发挥其功效!)。
自主学习完成后,组长自觉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或许这也就是改变自己的机会!)。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主题小结。
通过对波浪的描述、赞美,表达诗人对英勇无畏、反抗强权的志士的礼赞和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写作借鉴。
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波浪,形象生动,给人亲切的感受;象征手法,全诗说明一个哲理,却把它寄予于熟知的事物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三篇】
没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
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
波浪啊!你抚爱船只,照耀白帆,
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雪白的牙齿。
微笑着,伴随船上的水手。
走遍天涯海角。
今天,我以欢乐的心回忆。
当你镜子般发着柔光,
让天空的彩霞舞衣飘动,
那时你的呼吸比玫瑰还要温柔迷人。
可是,为什么,当风暴来到,
你的心是多么不平静,
你掀起严峻的山峰。
却比暴风还要凶猛?
是因为你厌恶灾难吗?
是因为你憎恨强权吗?
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
谁敢在你上面建立他的统治?
我也不能忍受强暴的呼喝,
更不能服从邪道的压制;。
我多么羡慕你的性子。
波浪啊!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
生活正应像你这样爱憎分明。
波——浪——啊!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短片导入)。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让我们共同进入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五篇】
白素贞:(内唱)。
轻装佩剑到仙山,
(白素贞上。)。
白素贞:
不由素贞泪不干。
悔当初不听青儿语,
端阳佳节把杯贪。
官人托在青儿手,
不采灵芝誓不还。
大胆且把前山进,
呀!(接唱)。
山门神将好威严!
无奈何转到后山上,
(鹿童仗剑拦住。)。
鹿童:(唱)。
来了守山鹿仙童。
你是何方妖魔女,
偷探灵山为哪般。
白素贞:(唱)。
素贞低头苦哀告,
尊声仙官听我言:
素贞本是扫叶女,
曾炼仙家九转丹。
只为思凡把峨嵋下,
与许仙匹配在江南。
我夫不幸染重病,
特采灵芝到仙山。
鹿童:(唱)。
灵芝本是仙家草,
怎肯轻易与人间!
白素贞:(唱)。
仙家本是慈悲种,
应替人间解危难。
鹿童:(唱)。
劝你休得巧言辩,
宝剑之下活命难。
白素贞:(唱)。
只要取得回生草,
姑娘九死也心甘。
鹿童:(唱)。
劝你早早离山去,
(刺白素贞)。
白素贞:(按住鹿童剑,唱)。
恕你姑娘礼不端。
(白素贞和鹿童斗剑,刺伤鹿童,急采灵芝。鹤童闻警冲上,白素贞口衔灵芝,与鹤鹿两童苦斗不支,倒下,但仍护着仙草。)。
鹤童:(举剑)妖女受死!
(南极仙翁率云童急上。)。
南极仙翁:(白)鹤童住手!
(向白素贞)啊,胆大白素贞,敢来仙山盗草!
白素贞:喂呀,仙翁啊!素贞死不足惜,可叹我那苦命的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哇!
南极仙翁:白素贞,念你痴情可感,又兼身怀有孕,饶你不死,灵芝带回家去,可救你夫性命。下山去吧!
白素贞:(这意外之事使她感极而泣)谢仙翁!
接过灵芝泪不干,
险些难得活命还。
拜别仙翁镇江返,
云山万里救夫还。
(白素贞下。)。
鹿童:唔。(有敌意)。
南极仙翁:休得拦阻。(望着白素贞后摇头叹息)众仙童!
二仙童:(同白)有。
南极仙翁:(白)回山去者!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六篇】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1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
a.聪慧丑陋b.愚蠢粗俗。
c.糊涂动听d.聪颖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2.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延伸拓展。
父亲的驼背。
1.给加粗字注音。
攒()甚()辍()。
驯()耸()涔()。
2.在文中拼音后面填上相应的字。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4.找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指出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5.这个文段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朱自清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
。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二)能力提高。
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
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三)延伸拓展。
^x)ns%ngc6n。
2.嶙峋、疮、汩汩、慷慨、塄。
3.坚韧震撼摩挲。
4.“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嶙峋的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父亲无怨无悔地承受生活的艰难,突出表现了父亲博大而深沉的爱。
5.这两件事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极为重要,令我永生难忘,获益无穷。
6.驼背《背影》表述作者对父亲的爱的深切的理解。本文写出作者对父亲驼背怀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之情,两文都能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展开描写并以此为线贯穿全文,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是它们的妙处所在。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七篇】
师:目前,我们正生活在金秋时节。秋季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瓜果成熟,桂菊飘香。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喜庆的季节;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因此,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赞秋,颂秋的诗篇。
下面我们先学习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秋歌》中的一节。(多媒体展示《秋歌》)请同学们小声读一遍,注意酝酿一下感情。
(学生小声读)。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生: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宏量,又很整齐。就是有一点不足——。
生:有点快。
师:对。诗不能读得太快,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这样,不但优美动听,还能给人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
请个同学再读一遍。
生: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掌声)。
二、分析•概括。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节诗写了哪几个具体的事物?
生:第一是“大雁”,第二是“太阳”,第三是“谷穗”,第四是“蝉声”。
生:大雁——叫,太阳——更红、更娇,谷穗——熟,蝉声——消。
师: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出来了,诗的意境也就有了。
生:老师,“蝉声消”没有描绘形象。
师:嗯——对。很好!有意境没有呢?
生:有。
师:对。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就是诗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板书]1、描绘形象,创造意境)。
这节诗表达诗人的什么感情没有?
生:表达了诗人歌颂秋天,赞美生活的感情。
师:真棒!这就是诗歌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板书]2、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说,没有哪一首诗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还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它分行排列,因此,语言——。
生:语言精炼。([板书]3、语言精炼)。
师:当然,诗歌还有很多特点,譬如讲究节奏和韵律,讲究想象和联象,等等。我们今天初次学习写诗,不要求同学们掌握那么多。
三、举例•合作。
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今天来个“四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每四个人一组,每人写一两句;然后按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四人的诗句排列组合在一起。我们第一次学习写诗,要求不高,同学们不要有畏难情绪。老师先念上届同学写的一首诗供大家参考。题目是《秋天来了》。同学们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诗的顺序,二是描绘了哪些形象。
(老师慢慢地、富有表情地读这首诗)(多媒体展示)。
秋天/来了。
群群的/大雁,排着/阵型。
是/“一”字,是/“人”字。
秋天/来了。
红色的/枫叶,片片/飞散。
像/蝴蝶,像/飞鸟。
秋天/来了。
清澈的/湖水,微波/粼粼。
鱼儿/壮,虾儿/肥。
秋天/来了。
生:这首诗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天空到树上再到水里。
生:描写了大雁,枫叶,湖水。
生:还有鱼儿,虾儿。
师:说得很对。能不能作点简要的分析?
生:第一节写雁阵是直接写它们的形状,是“一”字,是“人”字。第二节用比喻的手法写枫叶。都写得很美。
师:第三节呢?
生:还没想好。
生:第三节也是直接描写。湖水很清,所以看得到水里的鱼儿和虾儿。
生:我认为是想象。湖水再清,也不一定看得到鱼虾。用“肥”和“壮”来形容,就让人想到了秋天渔民丰收的景象。(掌声)。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分组合作。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作。教师巡堂)。
四、评析•鉴赏。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不多了。现在请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朗读该组的作品。班长带头,群众加油。
生:(多媒体投影)。
是谁让枫叶落下,
随着风儿飘舞?
是谁让花儿凋零,
化在泥土之中?
是谁让苍天哭泣,
泪水染黄稻穗?
——是秋的美!
师:大家说说看,这诗怎么样?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写得好,枫叶随风飘舞,有形象,也有意境。第三四句要改一改,“花儿凋零”好像不是颂秋。
师:那你能不能改一改?
生:没想好。
生:是谁让丹桂飘香,弥漫在空气中?
生:第五六句也要改,“苍天哭泣”不好。可以改为:是谁染黄了稻穗,农民喜庆的泪水?
师:嗯,改得不错。还可以怎样改?
生:是谁让高梁弯腰,点头向大地问好?
师:现在请班长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把诗再综合一下。
生:是谁让枫叶落下,
随着风儿飞撒?
是谁让丹桂飘香,
弥漫大街小巷?
是谁染黄了稻穗,
农民喜庆的泪水?
是谁让高梁弯腰,
点头向大地问好?
——是秋天的美!(掌声)。
师:现在再有点像一首诗了。谁能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生:美丽的秋。
师:请下一个小组朗读。
生:(多媒体投影)。
习习凉风拂过窗台。
片片花瓣洒落书桌。
点点泪滴拍打脸颊。
颗颗果粒散落大地。
生:这首诗每句开头的叠字用得很好,但整首诗的意思不好懂。
师:不好懂不要紧。有些不好懂的诗是朦胧诗。不过,我们今天是初学写诗,不可能写好朦胧诗。还是先请作者说一说吧。
生:我也说不好。我们是把四个人的诗句组合起来的,只是在字词上作了一些修改。
师:既然作者都说不好,那么这首诗看来是有问题。你们组下去还要仔细推敲。
师:下面再请一个小组朗读。
生:(多媒体投影)。
秋天来了,树叶落了;。
天上的云更白、更美了:
一朵,两朵,三朵,
朵朵飘浮在蓝色的游泳池。
硅花香了,蛙声没了;。
山上的枫叶更红、更迷人了:
一片,两片,三片,
片片飞落在金色的舞台。(掌声)。
生:这首诗有点借鉴郭小川的诗,但有自己的特点。我最欣赏“朵朵飘浮在蓝色的游泳池”。白云本来是飘浮在天空,但作者却说它飘浮在蓝色的游泳池。这就不仅写了蓝天白云的美,也写秋天湖水的清澈明净。(掌声)。
生:我认为“金色的舞台”也写得很好。它突出了金秋的丰收景象,稻谷是金黄的,玉米是金黄的,梨子、柚子等等,还有好多都是金黄的。另外,红色的叶子与金色的舞台,色彩很鲜艳。(掌声)。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于学习写诗已经有一点感觉了。刚才是四个人合写一首,现在,请同学们每个人写一首。写完后,要反复推敲,认真修改。
最后一课北师大版初一语文教案【第八篇】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养母的品格。
2、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3。
教学媒体: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讨论归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类感情中最崇高的部分,其中最博大,最无私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很朴实,很实在,是朴素的,是自然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有关母爱的文章,这篇文章中的母亲不是作者的生母,而是位养母,可是表达的爱却不亚于生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养母》。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教师出示易错的字词,提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