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
【导言】此例“《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情感画廊:(形象)
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星级沙龙:(主题)
1、 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 (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课文朗读:
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
2、大班点读评读
3、配乐全班读
五、作业:(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每段大意2
上这节展示课之前,我曾在另外一个班进行试讲。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参与也很积极,但总感觉整节课显得支离破碎,教学目标不明显,学生过多的对语句进行生硬的支解性分析,而没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师生对文章的深层挖掘也不够深入。后来有幸请到了潍坊市教科院李科长,在他的的精心指导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重新调整:
因为这些已经在预习课解决了。只要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了,这也算是展示,何必一定要让学生再讲解一遍呢?展示课应该是解决预习课上没能解决的问题,它不是预习内容的翻版和再现,而是预习课的提升。这样我就把课堂重点放在对语句的评析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据此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语句,学习精练、雅致的语言特点;(2)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学生展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文章思路、佳句赏析和问题探究。这样可以使教学环节得以简化,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把学生对词句的琐碎讲解变为赏析,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话,必须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最好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最好能联系印发的补充文章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新发言。在问题设计中,我把能引起学生争论的两个题目做为讨论重点,因为学生展示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引发争论,从而促成小组内、小组间的学生互动。如果设计问题如果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就引不起学生的争论。我在学生赏析完佳句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既然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古藤的悲剧,那又为什么以“幽径悲剧”为标题呢?通过这一环节,就自然过渡到问题探究上,教师主动“挑起事端”让学生争论。第二个问题是:面对这样的悲剧,作者又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作者在最后说要把这十字架背下去,而且要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学生讨论后总结出本文主旨。
三是对学生读写训练的调整。
在试讲时没能突出这一重点,本节课我重新做了调整。在学生充分赏析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来,读出来,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落实到口头上,落实到笔头上。尤其是读,可以非常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语言的魅力。在激情与陶醉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繁琐机械的分析记忆还是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呢?我想答案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以上这三点不仅仅是一节展示课教学思路的调整,它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调整,我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本节课虽然是作为一节示范课,但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周四下午接任务,周五下午调整备课思路,周六上午讲课),更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文章本身的挖掘不深。过分注重于课堂结构的完美,而把一些重要细节忽视了。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3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这美?
——“人们仿佛是在绿雾中穿行”,“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