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三个儿子》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 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 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第二篇】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三个儿子》。
一、教材方面
这篇课文十分浅显,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孝敬父母”。教学时,我觉得给二年级的孩子们不必讲过多孝敬父母得道理,只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是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讨论就可以了。
二、说目标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其中,我所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两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文内容中,人物对话多,抓住人物对话,揣摩人物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把“明明是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法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学校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在讲解本课时,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在这个游戏中,我采用适当的鼓励方式,如摘下的果子送给孩子,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孩子们也表现的不错,纷纷发言,争夺果子,还发挥想象力,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生字。
(二)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神态,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学习。
(三)尊重教材特点,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我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引导孩子找出对话,并启发学生学妈妈语气读出来。然后我用贴卡片的方式,把重点语句贴在黑板上,这样既让孩子揣摩三个妈妈的心理,又能很自然地完成板书。第二个环节抓住重点语句“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
(四)进一步读课文,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让孩子模仿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孩子”从这句话中懂的“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模拟文本情景,促进情感升华。
让学生回忆爸爸妈妈曾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并在心形卡片上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几句心里话,感谢父母的养育和关爱。使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对《三个儿子》的说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在上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第三篇】
《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和大家一起欣赏。大家边听边想歌曲中的三个儿子为妈妈做些什么事?(课件点击音乐)
生:歌曲中的小朋友叫妈妈请坐,还端茶给妈妈喝。
师:是啊,多懂事的小朋友呀!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课文《三个儿子》,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翻开书本p104,自己把课文读读,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① 小老师带读,该注意的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
②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生字光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得想想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字形,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生字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桶”,把“小灵通”的通的“辶”换成“木”就是木桶的“桶”。
师:“桶”为什么是“木”?看看p105页,图上妈妈拎的桶就是木头做的。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拎”;命令的“令”加上“扌”就是“拎”。
师:大家能做做“拎”的动作吗?(学生做拎水的动作)
生:我用“换一换”记住“甸”,把“句”的“口”换成“田”就是“甸”。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文中哪个词说明水很重?
生:“沉甸甸”。(师出示“沉甸甸”的词卡)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甸”单独念“diàn”, 在 “沉甸甸” 的词语中读作“diān”。
师:真厉害!“甸”是多音字。
生:我知道“桑树”的“桑”加“口”就是“嗓”。
师:我们班谁有一付好嗓子,来,给大家唱几句吧!(班上“小歌星”上台现场唱几句,大家鼓掌)
师:真是一付好嗓子!老师太喜欢你了!
生:我知道“大概”的“概”去掉“木”就是“既”。
生:我用猜谜语记住“晃”,在阳光下光线很强烈。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记住字形。老师相信学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更棒的!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三句话。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三句话)
(1)学习第1句。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说了什么?(贴图片1)
生:第一个妈妈夸她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板书:聪明、有力气)
师:“谁也比不过他”是什么意思?生:她的意思是他的儿子太聪明太有力气,没有谁能比得过他。
师:妈妈说这句话时,她的心情怎么样?
生:她很自豪、很得意!
师:谁来把她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指名生读)
师:教师也很想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你们想学老师的样子来读读吗?想读的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读。(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2)学习第二句。
师:听了第一个妈妈在夸耀自己的儿子,第二个妈妈(贴图片2)也忍不住了,她夸自己的儿子怎么样呢?
生:她夸自己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板书:好嗓子)
师:谁想当第二个妈妈读这句话?(指名生读)
师:谁来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得意。他的头没有摇起来。
师:那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更得意些。
(生夸张地读,把头都摇起来了)
师:读得多好啊!来,你当小教师教教大家吧!(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三句。
师:听了前面的两位妈妈这么得意地夸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呢?
(贴图片3)她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生:她觉得她的儿子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老师有道选择题要送给你们。这两种读法,哪种更适合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大家可听好了。(师读第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先用得意的语气读,再用平淡的语气读。)
师:大家为什么选择第二种读法?你们也来读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
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水可真重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读读第八个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水很重?自己先用喜欢的符号做个记号,然后和同桌比比,看谁最会用读来体会水很重。
1、同桌比赛读。
2、指名学生读,读后评价。
3、师生一起表演读。
师: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我们读,谁想上台来表演呢?
(师生一起读第8自然段,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老师当记者来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你好!你能告诉大家你刚才拎这桶水有什么感受吗?
生:水太重了,真是太难受了。
师:那此时此刻你最希望怎么样?
生:我最希望有人来提水。
师:噢,是想让哪个同学上来帮你吗?
生:不是了,是水太重了,要轮流来提,要换别人来提水了。(生笑)
师:我听明白了。来,谁愿意上来把这桶水提到门口。
(很多学生举手愿意上台提水)
师;请你来提。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三)学习课文9-13自然段
师:三个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回家去,后来又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学习9-13自然段,把你读懂了什么或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9-13自然段)
师:谁想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出示课件: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师:大家把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读读。(齐读)
师:(出示图片4)看第一个儿子在干什么?
生:他在翻着跟头。
师:好看吗?从书上哪句话看出来?
生: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师:(做车轮转的动作)他真厉害,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来,我们把这句话读读。
师:第二个儿子呢,他在干什么?(出示图片5)
生:他在大声地唱歌,歌声真好听。
师: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生:他是这样子的。(一名学生学着第二个儿子的样子引吭高歌,众笑)
师:有点味道,歌声真好听。那第三个儿子呢?(贴图片6)
生:第三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去了。
师:同学们,这三个儿子,你们最欣赏谁,为什么?
生:我最欣赏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帮妈妈提水。
生:我也是最欣赏第三个儿子,只有他最爱自己的妈妈。
师:说得真好。全班一起把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读读。看到这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有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听后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指名学生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老爷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就老爷爷的话来提个问题吗?
生: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真会提问题!对呀,明明就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生纷纷举手要回答)
生:我知道,因为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他很爱妈妈,其他两个儿子只顾自己表演,只有他为妈妈提水。
生:我知道老爷爷认为只有爱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个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齐):不,他很爱妈妈,他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师:(把“没有特别的地方擦去写上孝敬父母”并画上红红的爱心桃)。老师送给他一颗红红的爱心桃!
师: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课件出示)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这里蕴含一个感人的故事,回去查查资料或问问父母,下节课来告诉大家。
五、总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好好表现,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3、 三 个 儿 子
第一个
妈妈头像
第一个
儿子图像
聪明又有力气
第二个
儿子图像
第二个
妈妈头像
好嗓子
第三个
妈妈头像
孝敬父母
第三个
儿子图像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三个儿子》是1篇蕴含着浓浓情感教育的课文,在教学《三个儿子》这一课后,我认为以下这几点做得比较满意。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上课伊始播放了《我的好妈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歌曲中孩子孝敬妈妈的歌词内容也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自身生动的教学语言及身体语言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激发着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情。
二、注重朗读感悟,突出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教学应 在本课教学中注意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配上动作读、合作读。通过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身,记于心,更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有层次地读,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找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然后再读读,从三个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什么?以及让学生体会三个妈妈说起各自儿子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学生读,读后其他学生评价,然后再师生比赛读等。
三、有趣的识字教学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变着法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见过什么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怎样“拎”水桶,拎水桶有什么感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当学生说出“沉甸甸”时,教师出示词卡,并让学生认真看,说说发现了什么?很多学生眼疾手快,马上注意到“甸”单个字念“diàn”,在“沉甸甸”的词语中读作“diān”。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例如,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9-13自然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三个儿子》教学评析
一、实实在在的识字教学
在初读课文阶段,吴老师安排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通过看拼音读,去拼音读和学生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有效完成了生字教学的任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也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本课识字教学中,吴老师变着法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见过什么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怎样“拎”水桶,拎水桶有什么感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吴老师还重视语言激励,如:“多称职的老师啊!老师太喜欢你了!”等激励语言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 在学习课文1-6自然段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读中找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读中理解妈妈所说的三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感情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在学习课文7-8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水很重。在课文的最后教师还让学生通过读后交流理解老爷爷说的话的意思。这样,突出了以读代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吴老师还注重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同桌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读自悟”。吴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7-8自然段时,重视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看出水重,通过朗读体会水重,通过让学生拎水体验水重。并创设情境,现场采访让学生说说拎着很重的水桶会有什么感受?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学生主体性得到较好的落实。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学习课文9-13自然段时,吴老师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中懂得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全班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行为表现,感受到三个儿子不同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情感更贴近课文的情感。
3、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文中的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吴老师采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跃进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是1篇10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在导入新课,教师就用音乐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氛围。教师用一首学生很熟悉很感人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导入课题,让孩子边欣赏音乐边思考:歌曲中的小朋友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上台来拎水,教师随机采访这位同学拎水时的感受。同时,教师自身生动的教学语言及身体语言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激发着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情。
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阅读课教学应 在本课教学中更要注意朗读感悟,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配上动作读、师生合作读。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并划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然后再读,从三个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学习课文7-8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同桌比赛读第8自然段,看看谁最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水很重。最后,让学生读读老爷爷说的话,看看谁能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提问题。
三、生活化的识字教学。
教学即生活,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也让学生与文本的感受、体验、理解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生字。如你们平时见过什么桶?看,图中妈妈拎的桶就是木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全班能做一做拎水的动作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1-6自然段中,学生默读课文,并划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三句话,再自己读读这三句话,并说说从妈妈的话中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9-13自然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有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老爷爷说的“一个儿子”的含义,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会怎么做呢?
4、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谁开口讲话了?讲了什么呢?
(课件配音:“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后,激疑:乌鸦知道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文中的三位孩子的表现又如何呢?然后利用课件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在自主观察、探讨中自然地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把握住了重�
二、通读,潜心会文初动情
(一)出示读书的要求:(课件出示)
一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用“____”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二)交流反馈:
1、巩固生字
(1)带拼音复习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给生字宝宝打声招呼。(齐读、开火车读)
(2)读准字词: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既聪明又有力气。(提醒读准“沉甸甸”)
2、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尝试模仿妈妈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三、参读,感悟妈妈对儿子的爱
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指导朗读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2、扶放结合
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骄傲、自豪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预设)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预设)(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3、学法迁移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这环节的设计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研读,理解妈妈的辛苦
(一)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过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1)谁来读一读?这个字叫——拎。什么是“拎”呢?(拎:用手提,把水提起来。)
(2)角色转换:同学们,站起来。此刻你就是那三位妈妈,你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你正拎着这桶水走在回家的路上。
采访:妈妈,这桶水重吗?大概有多重啊?你告诉大家——一桶水可重啦!(随机问3个)
妈妈们,一起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齐读)
(3)那么重的水,你提着辛苦吗?(预设:好辛苦啊,好累啊!)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妈妈提水很辛苦呢?把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线线画出来。(水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腿也酸了)
2、结合课文理解“晃荡”。(向两边摆动)“直晃荡”(不停地向两边摆动)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妈妈走一步听三步的辛苦样子读出来呢?(指名读)
(2)补充词语:一桶水可重啦!妈妈累得()。
3、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预设):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二)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师:你能像课文中“一个(只)……一个(只)……一个(只)……”的句式来练习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五、精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妈妈面前时,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师范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明明三个儿子,而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答)
3、我们再回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老爷爷这句话的含义了,谁愿意当老爷爷来说说。
评价:老爷爷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啊。
师小结:小朋友,你最想当哪个儿子啊?(针对学生回答总结)是啊,生活中有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只要有一颗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心,那么,你就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就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儿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六、活读,表演且抒个中情
1、小组内合作表演文中的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3、拓展练习:第三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她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续编对话,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真正起到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着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教学板书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聪明有力
又一个儿子唱歌好听
另一个儿子孝敬父母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3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