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案(精选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沁园春 长沙》教案(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牌“沁园春”的格式,知道韵脚,并尝试用这个词牌填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强学,体验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质,以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之目的。②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教学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难点)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重点)②用这个词牌填词,体验长短句独特的节奏、韵律,挑战写作制高点,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难点)
教学设想
1、过程、方法目标:①鉴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到此稍加点拨,掌握运用“沁园春”词牌之目的即可达成。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就归于“学以致用”。这也是前后勾连、学新联旧、巩固知识的必然过程。②鉴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较弱,因此高中语文第一课适当拉长教学时间,课时设置为3节:第一节总结复习词的知识,指导朗诵诗词,重在整体感知和把握;第二节重点鉴赏词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突破审美屏障,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感知“阳刚美”及其概念,能列举类似风格的诗文;第三节分析“沁园春”词牌格式、韵脚,掌握的该词牌的特点,学以致用,按“沁园春”词牌填写一首词,表达当代内容和思想感情。
2、习惯、素养目标:①教法趋向学法,以“读”为主,读出阳刚、豪壮、雄浑,读出情感起伏和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致。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诗词若干,特别是《沁园春·雪》,还有《卜算子·咏梅》,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壮阔的深邃意境,以及毛泽东本人热情乐观、从容淡定、吞吐大荒的阔大胸襟。柳亚子先生曾经撰写诗词,夸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对喽,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诗词!有句著名的文学论断“风格即人”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就有毛泽东诗词,就有毛泽东诗词艺术。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已经成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China==中国,同样“毛泽东/毛泽东诗词==中国”,大家说对不对?!
好!现在先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重温一下《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的大气磅礴与坚定乐观,而后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艺术的海洋”,领略一下传统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带给我们的别样美。
二、回顾总结词的有关知识
1、词史概略
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故俗称“宋词”。我国文学史往往“唐诗、宋词、元曲(诗体)”(另有“唐诗、宋词、汉文章”之并称)并称,可见词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晚唐词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世称“温韦”,其词收入著名词集《花间集》。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两宋词蔚为大观,恣肆汪洋,代表作家众多,重要的有:范仲淹、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名家名作灿若星辰,不可尽数。初中、小学学过的古诗词里,宋代词人的作品就很多。(此处提问:谁能列举一些,诗也行?)
明确如下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王安石的《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苏轼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陆游的《示儿》等等。
元代词衰微,但有大家元好问,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的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雁丘词》。明代词依然衰微,最著名的词人是夏完淳,大家也比较熟悉。词至清代,较前繁荣,出现了一些大家,如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尊等,其中纳兰性德屡上银幕,同学们可能了解一些。
近代词,主要在晚清时期,创作成就不高,但词派林立,词学理论颇有建树,这一点同学应该知道。其中最为切要的是王国维《人间词》,及其词学理论著作《人间词话》,尤其是理论著作《人间词话》,是一部划时代的词学论著,关于人生三境界之论,想必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此处提问:谁知道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明确如下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现当代词,受新文化影响,创作一度衰落,但是这一时期,仍然不乏钟爱古典诗词的词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诗词的行家里手,尤其是毛泽东,他老人家成了这一时期最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一出,便震惊世界,使古典诗词在现当代发扬光大。尤其到了今天,新诗的衰微,注定了古典诗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高考中以古典诗词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令人刮目相看!
2、词的一般知识
(1)词牌:词是特殊的诗体,句子长短不一,故有“长短句”之称,另有别名诗余、曲子词、曲子、乐府、乐章等。
(2)词题:词最初可和乐歌唱,后来与音乐渐渐脱离。词有词牌,表示音乐,与音乐脱离后,表示词的格式,规定着句数,字数。所以“写词”一般不不叫“写词”,叫“填词”,按照规定的句数、字数来填写,还得按照平仄要求写。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关系,不能以词牌名来理解词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词没有题目,随着创作的发展,便慢慢有了题目。如《沁园春·雪》。
(3)词类: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也叫“慢词”,就是长篇词)。小于58字为小令,介于58字到91字之间的为中调,大于91字的为长调。常见的词为中调,分为上下阙(也叫“片”)。
(4)词风:词作分为两大类,代表着不同的美感类型,就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秦观等。毛泽东诗词应该归于——豪放派。
注意豪放与婉约就这么绝对么?其实,这是就某个词人词作的主要美感来说的,但并不是说他的词作全都是豪放的或婉约的。大家都熟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项羽的。(此处提问:谁能背诵一下?)
明确:派别不是一刀切,它主要反映词人、词作的主要艺术风格和美感。豪放派可能也有婉约词,婉约派可能也有豪放词。
三、朗读,感知,熏染,审美
1、教师配乐范读(配乐曲目《命运交响曲》)
注意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词的美,边听边联想关键词语,用以概括自己的感受。
明确关键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豪迈雄壮、坚定苍茫、气势开阔、色彩明朗、景物非凡……(学生可能反映的词语:大气、壮阔、豪迈、不可一世、唯我独尊………)
明确这些词语都反映的是“阳刚美”“雄奇美”“崇高美”“雄浑美”,以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术语概括言之——刚美也,与柔美相反。刚美者,有力刚劲,往往体现为体积庞大,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凛然不可侵犯等,表现自我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征服与把握。
2、指导学生朗读,先不配乐,要求读出节奏,读出强弱,读出徐疾疾升降,读出快慢变化。
3、最后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自己谈谈朗读感受,最好进行形象描述,再次回到对全首词的美感把握上,重视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4、比较《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美感异同:
(1)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估计表述为:前者色彩更明朗,底色为洁白;情感上更自信乐观/而后者则色彩绚烂,底色为火红;情感上除了自信乐观,还蕴藏着沉重与冲击,富于张力。
教师概括:前者“雄奇”,后者“雄壮”;前者“飘逸”,后者“沉重”;两词同属豪放,但美感仍有不同,概不同革命阶段心境不同之故耳。
四、小结本节课(提问巩固知识与能力目标)
1、毛泽东诗词:胸怀→包蕴寰宇,气势→突兀磅礴,意境→深邃苍劲,景色→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恢宏壮阔。
2、China==中国,毛泽东诗词==中国,成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乐章、乐府、曲子词(曲子),词都有→词牌,不一定有→题目;词牌表示→音乐,后来表示→格式;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少于→58字为小令,多于→58字少于→91字为中调,多于→字为长调;以词风来看,词有→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4、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复兴于→现当代。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并简析词的内容与结构。
最新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推荐【第二篇】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4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沁园春 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 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 长沙》。
(二)介绍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手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味。在朗读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在《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词。主要目的是用标准的语言规范学生,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沉浸在词的感情氛围中。
2、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前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词朗读时应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领起字,这两个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最后让学生齐读。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作的感悟,能够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赏析部分
1、理清思路,从整天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词的意境。让学生用语言再现当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描绘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诗的境界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伟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图。面对眼前景物,诗人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表达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4个小题,用多媒体显示给大家,这几个问题我是按照由浅入深来确立的,主要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避免将词理解得支离破碎。)
为了加深对词作的理解,让学生再次诵读全词,然后找两名同学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描述词的上下阙,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在描述,在教师描述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既时学生领会了诗歌语言比散文语言更含蓄凝炼又极富表现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里,形象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词作的理解。)
2、诗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沁园春 长沙》的上阙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词语也有很多,让学生体会“独立寒秋”的“独立”,“层林尽染”的“染”“鹰击长空”的“击”,“鱼翔浅底”的“翔”,如果把这些词语换成其它的近义词可不可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评说(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把握全词的基础上从细处理解词人炼字炼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词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对字词赏析后,还要加深对具体词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做为重点分析。这个词句里将“独立”前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们说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让学生把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行意境比较。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意境要从“意”和“境”两方面来考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更抒发了一种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全词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体会情景交融时可以通过朗读、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重点体会上阙景中是如何显情的,下阙情中又是如何见景的,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五)、延伸比较阅读
将《沁园春 长沙》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部分做比较。让学生主要从意境和表现手法来比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谈,教师做结(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写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有感情)
2、把《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进行比较
(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来设计的,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沁园春 长沙》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驼            大漠,雁         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的确立 
《沁园春·长沙》是《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语文》(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 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二.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导学流程:
1、知识链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
2、写作背景
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
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1、利用工具书正音。
舸 寥廓 峥嵘 遒 遏
2、在诵读中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①《沁园春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学们课前诵读,找找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有哪些?
②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开篇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并思考“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③诵读时再找找“看”字统领了几句?都包括哪些意象?以及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如“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再如“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以及“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表现了什么?
④诵读后想想这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⑤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还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⑥试着揣摩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情怀?
5、整体读完这首词,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6、试着背诵全词。
五.课堂展示,合作探究:
六.学习小结
七.反思提升
八.课外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全诗。
《沁园春长沙》赏析
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