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教案(优推8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式加减教案(优推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整式加减教案【第一篇】
§ 4.4整式的加减
万国栋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4、学习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
5、学习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 复习检测
复习: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
※ 数学小游戏
把你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记录结果;
我就知道你出生月份和你家有几口人。若结果为133 答案: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
新课引入 ※ 整式生活秀
1、苹果每斤4元,小红买了x斤。桔子每斤3元,小丽买了y斤。(1)两人买水果共花了______
元。(2)小红比小丽多花了______
元。(3)你能表示两人共花了多少钱吗?(4)你能计算两个整式的差吗?(5)你能把结果化简吗?
2、七年级
(二)班分成公益活动小组,第一组有 m人,第二组比第一组的2倍少10人;第三组人数 是第二组的一半。七年级
(二)共有到少人?(1)第二组人数为:(2)第三组人数为:(3)全班共有到少人:
注: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整式加减
※ 探索方法
计算:2b3+(3ab2-a2+b3)-2(ab2+b2)注:探究整式加减的的实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总结整式加减的步骤。
※ 自主探究
1、求多项式2a2+3a-1 与4a2-4a+2的差。
22、先化简,后求值(5a2-3b2)-3(a2-b2)-(-b2)其中a=5,b=-3
注: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 巩固提高,B2xx1;1若多项式 A3x2x1计算多项式A-2B。
2005,y12、求(2x2-3xy+y2-2xy)-(2x2-5xy+2y-1)的值,其中 x222004※大家谈一谈(小组合作)
3、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2a2+2b2-3c
2,B=3a2-b2-2c2,C=c2+2a2-3b2,当a=1,b=2,c=3时,求A-B+C的值。”有一学生说,题中给出b=2,c=3是多余的,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 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 作业设计 :课本P138
A组组 ※补充
2一个多项式A加上
3x
5x
得
2x
x
3,求这个多项式A?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整式的运算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开场,提高学生的活跃程度。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少,准备不充分,幻灯片有错误。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因此,今后应注意:
1.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备课应该更充分,随时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
整式的加减 教案【第二篇】
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整式的加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等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式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日历、粉笔、黑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寻找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10年五月份的日历:
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学生观察日历方框中九个数,四人小组讨论并计算验证自己的结论,四人小组再任选一方框计算验证结论是否成立。)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 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请学生按前面找出的关系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列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
规律一,横列三个相邻数,后者比前者多1。
规律二,竖列三个相邻数,下一个比上一个多7 让学生想一想,并引导学生用代数式填写,如下: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a-8)+(a-7)+(a-6)+(a-1)+a+(a+1)+(a+6)+(a+7)+(a+8)=9a(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可以用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规律三:方框中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这个数的九倍。
3、小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很多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很多身边事物所存在的数学规律。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去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作业
观察生活,编一道探索数学规律的题
六、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更多初一数学教案请关注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三篇】
整式的加减(2)教案
整式的加减(2)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 明其中 的算理,发 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 规律的问 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 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 子,摆 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吗?小组讨论。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练习:
1、计算:
(1)(11x3-2x2)+2(x3-x2)(2)(3a2+2a-6)-3(a2-1)(3)x-(1-2x+x2)+(-1-x2)(4)(8x y-3x2)-5xy-2(3xy-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2)A-3B Ⅲ.做一做 P11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Ⅴ.课后作业
P12习题:1(2)、(3)、(6),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2)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VI.教学后记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更多初一数学教案请关注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机械制图;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24-02
1 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绘图和利用计算机绘图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开展创新设计活动、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也采用了三维模型、PPT课件、Flash等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作业抄袭严重,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另外,本课程目前的课堂教学仍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制图原理及表达方法,忽略了本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单一,缺乏后续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不强。
2 改革目标
改革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不仅能合理使用专业书籍、网络资源、课程网站等各类资源,而且在课余时间能真正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自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相关技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学习工作中,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
3 改革方案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减速器是机械行业当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以减速器的工程图为主线,将绘制减速器各零部件的零件图及其装配图的整个工作过程贯穿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完成绘制减速器项目及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机械制图知识、投影作图知识及图样的表达,在体验实际工程图设计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工程图样的制图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识读机械工程图样、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应用综合能力[1]。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独立的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各种工作机械的需要。减速器的种类很多,齿轮减速器主要由齿轮、齿轮轴、箱体、轴承等零件组成。减速器的绘制工作主要包括绘制各零件的零件图,由零件图绘制装配图,以及用绘图软件绘制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2]。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各教学单元包括:绪论;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装配图。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将以具体的一系列工程项目为载体,如绘制键、垫片、螺母、螺栓、齿轮、齿轮轴、上箱体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再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即教学单元)。学生必须具备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教学内容将会贯穿在这些模拟工程实验的项目和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与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讲解比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接受程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工程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可以得到提高[3]。
改革后,基于工程图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包括:项目1,绘制垫片、键的平面图及三视图;项目2,绘制上箱体透盖的轴测图及三视图;项目3,绘制螺母、螺栓等标准件;项目4,绘制螺栓连接、双头螺柱、销连接;……;项目8:手工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过程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典型的工程图设计过程中的参与、讨论和完成中,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课前以小组形式自主预习单元知识点,讨论形成初步小组的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对各小组初步方案点评讨论,在点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引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课堂教学);然后小组讨论修改设计方案,形成每位学生自己的方案;最后经小组互评后上交任课教师点评。
教学运行组织 本课程基于工程图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教学组织过程为:确定任务(教师)制订和实施解决方案(学生)质量控制与检测(师生)评估反馈(教师)。这样开展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还能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验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模拟真实项目过程中逐渐培养团队精神。
课前分组共同制订实施解决方案后,分别绘制草图,然后通过小组相互点评打分,选出最优者参加全班师生交流设计方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提出解决途径和改进方法,引出相关课程教学知识点内容。课堂上,教师不仅对课程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着重在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单独指导和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图纸后,再小组交叉互评打分,最后提交教师点评评估打分,三次得分共同形成学生本项目总得分。教师将选出最佳方案上传网络课程平台共享。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参与评价。学期课程成绩由各项目的测评得分总计得分组成,不再组织统一期末考核。各项目的测评得分包括学生的方案制订的草图小组点评得分、小组交叉互评得分、教师点评得分。
4 特色与创新
将机械制图的陈述性的系统性知识与工作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以典型机械产品的工程图设计过程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式学习 课内教师讲授课时减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内参与讨论和点评,促进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课前完成部分知识点的内容获取,再通过团队之间的方案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学习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过程成果展示,师生互评考核 学生作品成果增加学生的互评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谦。基于渐进式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4).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五篇】
第1课整式(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的概念。
2、会准确地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通过单项式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的归纳的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单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学生会漏掉“—”号或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代数式填空:
1、校园里一圆环花坛,其大圆半径是a米,小圆半径比大圆半径是少5米,则圆环的圆周长为米。
2、高为h,底圆半径为R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3、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a,b,则其面积为。
4、边长为x的正方形,其周长是,面积是。
5、n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可记为。
6、与m的积等于1的数为。
(答:1、[2a+2(a-5)]2、R2h3、ab4、4x,x2
5、-n6、)
二、新授
上面1是个含有括号,又含有加减运算的代数式,能不能把它化为比较简单的形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研究如何去括号,如何进行加减运算,这正是本章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看2、3、4、5中的代数式,分析它们的组成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式子R2h是由数字字母R、h组成的,它是与2个R以及h的积。
式子ab是由数字1,字母a、b组成的,它表示1与a、b的积。
式子4x是由数字4与字母x组成的,它表示4与x的积。
式子x2是由数字1与字母x组成的,它表示1与2个x的积。
式子-n是由数字-1与字母n组成的,它表示-1与n的积。
由此归纳出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项式的定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给出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次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和。(p142)
三、练习
P143练习1,2,3。
四、小结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系数?什么是单项式次数?
五、作业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六篇】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对整式施行两种重要的恒等变形:一种是合并同类项;另一种是去括号。整式的恒等变形是数学中符号运算的基础,是解方程的工具,在后面将要学习的代数知识几乎都与本章内容有关。另外本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素材。因此,加强对这一章的教学意义重大。本文以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教科书》)为例,就本章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作一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
1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1)本章的知识结构 (2)内容简析
本章内容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学习了整式、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概念;第二节首先在比较多个单项式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同类项的概念,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第三节主要研究了去括号的问题;第四节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有了前三节内容作基础,学习第四节的内容时难度不大,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学习第四节的内容,巩固和提高了对基础内容的学习。
(3)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达到把整式化简的目的;二是去括号。去括号是多项式的一种恒等变形,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去括号的法则进行。掌握法则的关键是把括号与括号前面的符号看成统一体,不能拆开,对于这一点,应结合例题进行强调。学好整式加减的关键是使学生明确整式加减的作用是把整式化简,化简的主要方法是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而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理数省略加号的和,还要运用有理数的有关运算律等,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算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本章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课程目标的:
知识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以及它们的有关概念;(2)理解同类项及其合并同类项的意义,会去括号;(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数学思考:(1)进一步体会用代数式刻画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及乘法分配律解释合并同类项;(3)通过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运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解决问题:(1)能通过具体问题发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问题的必要性;(2)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中,既能借助图形的直观又能运用运算律,从不同的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3)能用文字、字母清楚地表达去括号与整式加减法则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1)积极参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问题的探索活动;(2)在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数学及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符号既是解决数学问题又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3)认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教科书对目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还特别注重了让学生参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方面。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地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过程中和应用中。所以说上述目标涵盖了数学课程目标的各个维度,体现了《标准》的“课程目标”和价值追求。
本章的主要特点
为了落实上述目标,青岛版教科书编写人员以《标准》为依据,除了选用合适的教学素材外,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要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努力把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本章而言,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经历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从而了解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产生的背景;通过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活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以,本章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
(1)在素材的选取上突出了现实性
《标准》就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六条具体的建议,简称为“科学性、整体性、过程性、现实性、弹性和可读性”。为了落实“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的要求。教科书中所选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广泛性、鲜活性、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知道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有着鲜明的“生活”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产生于现实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在引出整式的概念前,教科书给出的三个问题:“卖报纸”、“在书店买书”和“窗子的透光面积”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这些问题的选取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青岛版教科书几乎每节课的课文都是由“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三个栏目构成的。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约60课时,共有三个栏目44个,其中“交流与发现”23个、“观察与思考”14个,“实验与探究”7个。本章教科书计划6课时,含有上述栏目4个。这些栏目都是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实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提出了反映数学本质的、有助于活动开展的、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串),所设计的问题(串)一般来讲具有一定的层次、有思考价值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问题(串)能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完成对数学知识学习的。
例如,在给出“去括号”法则之前,教科书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交流与发现”栏目:
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①时代中学原有a台电脑,暑假新购进b台电脑,同时淘汰c台旧电脑,该中学现有电脑多少台?
②李老师去书店购书,带去人民币a元,买书时付款b元,又找回c元,李老师还剩余多少元?
③计算下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为了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趣味性,教科书分别由“小亮”和“小莹”给出前两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答案。学生通过计算问题③,自然会得到每组式子的结果是相同的。)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教科书在给出上面三个问题后,提出下面的问题,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分别比较①②③所得到的四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等式,你能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吗?
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很容易的就能总结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安排,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积极“和谐”的建构过程,从而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学情和学法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
(1)对整式的有关概念辨别不清。本章中出现的概念较多,容易混淆,如学生对给定的一些代数式不能准确的判定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辨不清;不能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出现判断上的错误等。
(2)由于不能正确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实质,导致在合并同类项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3)去括号时符号出错。运用去括号法则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当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含有两重括号,应按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学法指导
(1)切实加强对整式的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决定数学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概念不清会导致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的错误。正确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以及同类项等概念,是学好整式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2)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大胆探索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经历“探究—归纳—应用”的过程,加强逻辑推理过程的训练
教科书在每个运算法则得出之前,都安排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设立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很好的参与这些活动。
3 教学建议
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于整式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引导他们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并在观察、分析、比较、猜想、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进而概括出有关的概念。
案例1:整式等概念抽象过程。
单项式的概念在整式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
(1)卖报的李阿姨从报社以每份035元的价格购进a份《晚报》,以每份050元的价格售出b份(b
(2)从书店邮购每册定价为a元的图书,邮费为书价的5%,邮购这种图书一册共需付款 元。
(3)某建筑物的窗户,上半部为半圆形,下半部为矩形,如图所示。已知矩形的长、宽分别为a、b,这扇窗户的透光面积是 .
这样安排学生理解了三个问题的实际背景,很容易的得到
以下三个代数式:
学生在得到上述结果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每个代数式所反映的数量关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这些代数式的特点:只含有加、减、乘、乘方四种运算,之后再将它们分为含有加、减运算与不含有加、减运算的两类。有了这些认识作为基础,就很自然的概括出整式和单项式的概念。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有关知识。
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科书为蓝本,探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和学生一起研究由具体到抽象概括得到性质、法则的过程,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经历概括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案例2 整式的加减(教学片断).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5a2b与2ab2-4a2b的和?
学生1∶5a2b+(2ab2-4a2b).
教师:怎样去掉上面和式的括号?
学生2:直接去掉即可。
教师:去掉算式2a2b-(3ab2-5a2b)中的括号。
学生3∶2a2b-(3ab2-5a2b)=2a2b-3ab2-5a2b.
老师:学生3解答的对吗?
学生4:不对。
教师:错在那里?
学生:…
教师: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去括号的法则。
教师:三个式子5a2b、2ab2及4a2b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系数、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的特征,学生归纳这三个单项式的特征,形成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怎样合并同类项?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规范解答上面的例题,并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根据,以明确算理,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
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标准》特别强调要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落实这一要求,在引导学生归纳、抽象概括法则时,教师应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入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概念的特征或法则。经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数学概念及法则的确切含义,会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相应的法则和运算律去处理。
案例3 去括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本文在前面介绍教科书的第二个特点时,曾给出了三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得到两种答案:小亮为代表的是①a+(b-c);②a-(b-c).小莹为代表的则为①a+b-c;②a-b+c.
在学生得到两种不同结果的前提下,教师启发学生:小亮和小莹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只要把小亮得到的答案中的括号去掉就变成了小莹的答案。
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将会得到3x+(2x-x)=3x+2x-x;3x-(2x-x)=3x-2x+x.教师可以这样启发: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整式怎样就能变为右边的等式呢?
学生:只要把等号左边整式中的括号去掉就可。
教师:怎样去括号呢?
学生在思考、猜想、议论、交流……,之后,就能自己概括出去括号的法则。
最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的法则。至此,一个新的运算法则就得到了,从这个运算法则的概括过程看,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直接讲的做法,注重了学生的活动,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七篇】
参考文献:
[1]李爱。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学案教学法在实践的应用。
教案 整式的加减【第八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新授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