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篇】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篇】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