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8519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精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一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得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400亿美元。目前,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达到25%,发展中国家平均13%,中国达到15%。从外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达到31%,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你从上面材料中看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主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的生产、资本、贸易活动越来越密切。

(二)进行新课。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教师点评: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3)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与往来更加简单、快捷。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全球化。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总要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自己的劣势产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甲国粮食生产有相对优势,应该主要出口粮食产品,进口肉类产品;乙国虽然两种产品都占优势,但是肉类产品优势更大,应该主要出口肉类产品,交换粮食产品,这样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3)资本全球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9页漫画材料,想一想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他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都是积极影响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国际风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差距。这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有直接关系。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请同学们看教材“相关链接”,这一材料突出表明当今世界世界财富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确了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国际经济活动,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b.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d.生产要素在全球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趋势。

答案:b。

[例2]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正确地有()。

a.(1)(2)(4)b.(2)(3)(4)c.(1)(2)(3)d.(1)(3)(4)。

答案:c。

[例3]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然油泵生产在美国,自动驱动器生产在加拿大,发动机生产在澳大利亚…….一部整车生产丛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b、资本全球化c、贸易全球化d、市场全球化。

答案a。

[例4]上题材料反映的问题()。

a.(1)(2)(4)b.(2)(3)(4)c.(1)(2)(3)d.(1)(3)(4)。

答案:a。

课余作业。

评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二篇】

1.知识目标:

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利息的含义、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商业银行的含义及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结合学生情况,让他们将一定的存款存入银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生活的本质,明白储蓄活动在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中具体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支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诚信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金融制度,支持银行发挥其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储蓄存款的含义及分类。

2.商业银行的含义、类型及主要业务。

教学过程。

一、图表导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

思考:城乡居民为什么会把钱放到银行里?银行的利润又从何而来?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阅读本框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储蓄存款?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什么?

2.怎么计算存(贷)款利息?

3.储蓄存款的分类以及特点?

4.商业银行的含义和地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各业务的地位是什么?

5.商业银行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展示基础知识。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探究:。

1.王婶,66岁,在外打工的儿子给留了8000元贴补家用。王婶暂时用不着,觉得放在家里又不安全,决定存到储蓄机构。

思考:王婶的这种活动叫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自己意见。

教师点拨:这种活动叫储蓄存款。明确问题。

第一个问题:存款的是谁?(首先注意,储蓄存款的主体是个人,如果是企事业单位呢?这就是对公存款。只有个人存款,才是储蓄存款。)。

第二个问题:存的是什么?(存款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必须是个人合法所得。)。

第三个问题:存在哪里?(储蓄机构,这里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商业银行可以存款,我们所熟悉的还有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邮政储蓄在2007年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所以属于商业银行。信用社也有部分升级为商业银行。)。

第四个问题:存的凭证?(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

第五个问题:存的好处?(个人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确保资金安全,满足不同要求如购房、买车、养老等等)。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了解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

2.王婶在存钱的路上看到了以下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农商银行。王婶不知道能把钱存到哪里。

思考:请你告诉王婶,他不能把钱存到哪家银行?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中国人民银行,因为它是是我国中央银行,是重要的政府机关,不是商业银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认识到我国的储蓄机构。

3.王婶最后决定把钱存在农商银行,但是当营业员问她存活期还是定期时,王婶迷惑了。

思考:请你帮帮王婶选择一种方式?并说明选择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图表形式。两种存款方式的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的区分两种存款形式。

4.王婶在繁忙的商业银行大厅中,看到有人来存款、取款,同时银行也在为人们办理着一笔笔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业务;有的人能顺利地从银行中贷款,也有的人愁容满面,因为信誉差而无法从银行申请到贷款。人们在商场用信用卡潇洒购物后,银行还要在商场和个人的帐户中进行着转帐结算。

思考:(1)材料中反映了银行的哪些业务?银行为什么要办理这些业务?

(2)为什么有的人无法从银行申请到贷款?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结算业务。各业务的地位。

设计意图明确银行的三大业务,以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明白诚信在金融生活中的重要性。

5.存完钱,王婶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存款安全、无风险还有利息,终于不用担心了。

思考:储蓄存款有风险吗?有什么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另外,银行属于企业,也存在破产的可能,这样也使储蓄存款存在风险。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储蓄存款的风险性。

课堂小结。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主要学习储蓄存款的收益、分类及商业银行的业务和作用。与后面的第二框共同形成了多种的投资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投资和理财理念。

课后习题。

1、下列属于我国的储蓄机构的是()。

(1)中国人民银行(2)中国工商银行。

(3)中国农业银行(4)农村信用合作社。

(5)交通银行(6)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a、(1)(2)(3)(4)。

b、(1)(2)(3)(4)(5)。

c、(1)(2)(3)(5)(6)。

d、(2)(3)(4)(5)(6)。

2、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a、发放贷款b、办理结算。

c、吸收存款d、代理外汇买卖。

3、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利润主要来源是()。

a、向借贷人提供货币资金。

b、为企业办理结算业务。

c、接收企业和居民存款。

d、提供债券买卖及兑现服务。

4、活期储蓄与定期储蓄相比较,活期储蓄()。

a、流动性差,但收益高。

b、安全性低,风险大。

c、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d、收益高、风险小。

5、商业银行是()。

a、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

b、其建立是为了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c、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d、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6、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实行鼓励个人储蓄的改革政策。

d、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改善。

7、居民储蓄的直接目的是()。

a、为了更好的消费b、为了获得利息。

c、为了支持国家建设d、为经济建设筹集资。

8、根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比定期更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9、下列对银行贷款表示正确的是()。

a、多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目的b、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c、贷款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d、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

10、下列对于储蓄存款不正确的是()。

a、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b、储蓄存款没有风险。

c、储蓄存款的唯一收益是利息d、储蓄存款的利息要交税。

1-10dcaccabacb。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三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自主梳理]。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为基准的。

2.公民依法享有选举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举为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3.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5.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的重要方式,是的具体表现。

6.公民的监督权是指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和等。

7.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

8.、,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9.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四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竞争的实质,体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七、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五篇】

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违反税法的表现和处理。

(1)偷税: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2)欠税: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是纳税人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六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专政的本质、-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民-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权利上。

3、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二是表现在-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专政的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与专政。

(1)-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对立的。其次,-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专政是-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专政是新型的-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加强-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专政。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是()。

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答案:b。

(3)-的广泛性(4)-的真实性()。

a.(2)b.(3)c.(1)(2)d.(3)(4)。

答案:c。

[例3]下列对-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a.对一定阶级既有-又有专政b.-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的保障。

c.-与专政互为前提d.统治阶级的-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答案:a。

[例4]我国人民-的真实性表现在()。

a.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权利。

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答案d。

课后习题。

用-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七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编写指南【第八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例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4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