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例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29567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例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识幼儿园各个区域,提高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

.对人有礼貌,能主动与幼儿园的人打招呼。

.喜欢幼儿园,爱护公共物品。

活动准备

.事先将幼儿园各区域的照片剪成 4—6 块。

.图画纸、彩笔。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 出示幼儿园不同区域的拼图照片,请幼儿拼成完整的照片,然后介绍那是什么地方,在那里有什么活动。

2、 带幼儿游览幼儿园。出发前向幼儿介绍活动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如认真观察、注意安全等。途中则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有什么改变,讲述各活动区的用途。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提示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3、 当游览途中遇到园长、老师时,引导幼儿向他们问好。

4、 返回活动室后,向幼儿提问:

刚才我们经过什么地方?

你有什么新发现?

新的东西和旧的有什么不同?

新的东西有什么用途?

你认为哪里是幼儿园最美丽的地方?为什么?

5、 请幼儿把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地方画下来。

6、 与幼儿讨论作品,并说一说怎样爱护这个美丽的地方。

评价

.能说出幼儿园不同的区域。

.会向人问好。

.能发现并说出幼儿园的变化。

备注

活动建议:

事先与园长、老师和其他员工约定,当看见小朋友时,请他们主动向小朋友问好,并询问他们是哪个班的小朋友。

提前选好幼儿园里变化大的活动区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感知上、中、下的空间方位,会用完整语言表述,并会用1-10的`数字对应计数。

活动重点:

感知上、中、下的空间方位,会用完整语言表述。

活动难点:

会用1-10的数字对应计数。

活动准备:

玩具柜,各种玩具,数字卡,九宫格,数物匹配数字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熊的玩具店马上要开张了,可是店里乱七八糟的,好几个玩具柜没有收拾,希望小朋友帮忙收拾一下!

二、创设情景,复习上、下

1、这几个就是小熊的玩具柜,先看看这个小柜子(有上、下两层的柜子)

提问:这个柜子放了些什么?(毛绒玩具)

那xx放在柜子的那里?(幼儿完整表述)

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

与幼儿一边复习上下,一边整理毛绒玩具。

2、认识上、中、下

再看看这个柜子(有上、中、下三层的柜子)

提问:xx放在柜子的那里?(引导幼儿说中间这个词)

小结:这是柜子的上面,这是柜子的下面,这是柜子的中间(师指着柜子说,让幼儿区分上、中、下)

师提问:xx放在那里?让幼儿完整讲述。

把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间,让幼儿操作放玩具,整理玩具。

3、认识上、中、下,并按数字对应计数

小熊的最后一个柜子空空的,需要小朋友帮忙给上面放玩具,这是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间。(师边指柜子边说)

提问:柜子的上面、中间、下面放什么玩具(引导幼儿看标志放玩具)

按上中下的方位是放积木,插片,交通工具的!那放多少呢?放在那里?让幼儿观察,自己动手摆放玩具,师最后总结,并让幼儿完整讲述。

三、游戏

小熊的玩具柜整理好了,它非常高兴,想和小朋友玩一个九宫格的游戏,这个格子也分上、中、下三层,小朋友听清楚游戏规则,找自己喜欢的格子站好,看看格子里有什么?再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回到格子里,蹲好。

幼儿游戏,个别提问,让其完整讲述。

活动反思:

游戏以小熊的玩具店引入,让幼儿帮忙整理玩具柜,从简到难,从上、下再到上、中、下,再加入新的元素,数字对应计数。幼儿很感兴趣,参与性极高!可以完整的用语言表述,很棒!但到了对应计数的环节,师有点着急,没有完整的说清楚要求,导致幼儿也是稀里糊涂的完成目标,下次需要改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实验的趣味。

2、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3、能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水、玻璃杯2个、玻璃瓶2个、纸杯、钉子、钥匙、泡沫、石块、纸船、积木、乒乓球、铅笔、橡波泥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示范做实验,让幼儿观察

⑴空玻璃瓶和装满水的玻璃瓶进行实验

⑵纸杯和钉子进行实验

小结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

⑴教师用泡沫和钥匙做实验,让幼儿回答出哪个是沉的,哪个是浮的

⑵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能说出是沉的还是浮的

选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可指导动手操作,要求轻轻放,放进去的物品不用拿出来

4、活动延伸:让幼儿动脑思索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师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2.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渗透环保知识。

教学准备: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教学理论依据: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纲要》指出:科学活动要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杯子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杯子,使用的也比较频繁,但大多数幼儿对杯子外部特征、及功能并不了解。为了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杯子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通过看、说对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通过比较认识杯子并给杯子分类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两个杯子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三、介绍几种特殊的杯子、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1.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

2.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

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可以再次利用。让幼儿知道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杯子下面有一条长长的线,还有插孔,这是什么杯子呢>(电热杯)3.师演示用电热杯烧水。

4.认识保温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让幼儿观察)介绍:一种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热水就不容易变冷了。还有一种是不锈钢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顶部有盖子,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延缓散热,达到保温的目的。

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聪明、能干的设计师,设计出你最喜欢的杯子。幼儿动手制作杯子。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杯子。(怎么做的什么形状、色彩有什么用处?)2.展览幼儿制作的杯子。教学评析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并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

教学评析: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用高昂的热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开创性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纲要》中尊重幼儿的理念。根据活动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了多种不同的杯子,同时制作了大量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判断杯子的不同,并能比较同种材质杯子的不同之处,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在比较杯子时,教师让幼儿在了解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的同时,知道了什么是白色垃圾,使他们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最后,幼儿利用彩色面泥动手制作杯子,活动达到高潮,他们想象和制作出了多种多样,色彩丰富的杯子,并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和表达,体现了成功的愉悦。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PPT课件

做实验物品:干黄豆和湿黄豆;每桌一份胖大海、压缩面膜、茶叶、黑木耳观察瓶;穿线面膜(压缩面膜穿或绑上线)若干,塑料瓶或玻璃瓶,水;可乐和曼妥思糖果。(实物的东西需要老师们自己准备,不好准备的可用同类物品代替,老师们上课的时候随机安排即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膨胀现象

老师带来了什么?这粒黄豆长得怎么样?

小结:黄豆长得小小,圆圆的。今天老师把黄豆带来是变魔术的,我们来当小魔术师了,本来小小、干干的黄豆变大了,这种从小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猜猜看小黄豆怎么会膨胀变大呢?

观看课件PPT,准备一碗黄豆,让他咕嘟咕嘟的喝饱了水,然后小黄豆就变大了,可是刚才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小黄豆喝水呢?没有

黄豆喝一会会水是不行的,原来老师手里有两颗豆子,一颗干豆,一颗喝饱了水的黄豆。

小结:原来是因为黄豆遇到水,吸水膨胀就会变大。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喝水后也会膨胀变大的。

二、比较体验膨胀的'有趣和有用

1.感知各种材料的膨胀现象介绍材料,它是什么?(看PPT中的材料图片)

看看图片中的东西有没有你认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

看来小朋友们都没又猜出它们是什么东西,那么我就让它们都喝饱水,让它们膨胀发生变化,过会大家过来仔细看,喝过水之后是不是就能知道是什么了。

用眼睛看,同样颜色的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不可以用嘴尝,判断瓶子里的东西和图片上的哪个是一样的,仔细的观察比较哦。把找好的同样的东西放在相对应的图片上面

比较与对应,哪两个瓶子中盛放着同一种材料,膨胀前和膨胀后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闻了闻,是茶叶的味道;

道白色摸了摸,像湿巾纸,打开看是面膜,妈妈会用到,刚才大家都没猜出来,可以打开看看,原来那么小的圆圆的一个东西,膨胀后打开看是一张面膜;

第三个是木耳,拿出来看看形状像小耳朵,摸在手里感觉软软的,同时我把没有喝过水的木耳拿出来,看看比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的不同,用手摸了之后就会发现,没喝过水是硬硬的,喝过水的是软软的,平时幼儿园都吃过;

大家都没猜出第三个是什么,这个就是这两天我经常喝的东西,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胖大海,是一种中药,喉咙痛的时候可以泡水喝。对喉咙好。

原来生活中的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喝过水之后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有的原来是干干的,喝水之后是潮潮的,有的小小的变成大大的,有的由硬硬的变成软软的。

小结:第一个是茶叶,本来是蜷缩着的,泡水后就伸展开来了,像是小树叶,黑色的是木耳,本来是硬硬的,吸水膨胀以后变得软软的。咖啡色的是胖大海,是一种中药,喉咙痛的时候可以泡水喝。白色的是面膜纸,吸水膨胀以后就像面具一样可以敷在脸上,用来美容。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吸水膨胀。

三、利用膨胀原理做游戏

现在瓶子里有面膜,收不能碰瓶子,只能拉绳子,这根带线的面膜能不能把瓶子拎起来,你们觉得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怎么会失败了呢?

我们先让小朋友们来试试,四个人一张桌子,拉一下面膜,看看能不能提起来瓶子(失败)

然后我们让它们喝饱水,喝水膨胀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要耐心等待。

观察变化,有没有变大。

在瓶中放入水,再一次试着用带线的面膜把瓶子提起。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

二、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季来了,我们班好几个孩子过完周末,就在教室里说昨天在公园看到小青蛙了,我问了他们一些关于青蛙的信息,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蝌蚪,但是对于怎么变的过程都不清楚,孩子们都在旁边议论:有的说是先长出前腿,有的说是先长出后腿,有的还说肯定四条腿一起长出来的。为了让孩子们对青蛙有正确的认识,我设计了《蝌蚪变青蛙》的科学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物质方面:PPT课件、青蛙的叫声音效、蝌蚪头饰、青蛙头饰、贴有宽15—20厘米平行线的地板、蝌蚪成长卡(与幼儿人数相等)。

2.认知方面:见过青蛙。

3.身体准备:已有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经验。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难点是引导幼儿都能爱护青蛙。

六、活动过程:

(一)蛙声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播放第3张PPT,出现蛙声和青蛙)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教师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播放第四、第五张青蛙和蝌蚪图片的PPT)

1.教师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并说出青蛙的主要特征。

2.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三)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播放第6到第16张PPT)

1.师:“真奇怪呀?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播放第7到第13张PPT)

3.师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卵慢慢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4.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5.教师发放蝌蚪成长卡,幼儿给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与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片,巩固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认识。

7.游戏:蝌蚪变青蛙。

幼儿分成4组,站在起跑线后,一起念儿歌:

小蝌蚪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长大变成大青蛙,荷叶上边跳着走。

儿歌念完,第一位幼儿扮小蝌蚪做鱼游,在平行线中走,走到终点拿青蛙头饰带上,再扮青蛙从荷叶上双脚跳跃回到起跑线,依次进行,以速度快的一组为胜利者。规则:依次接力进行,要求幼儿尽量不踩线。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播放第17张和第18张PPT)

1.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吃什么?

(五)通过视频了解青蛙的本领,教育幼儿爱护青蛙。(播放第19和第20张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呢?(播放视频)

2.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3.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她呢?

教师总结:不要去捉捕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事情看到周围有人伤害青蛙我们要去组织,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保护好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刚一入秋,班里的阳阳就带来了几个看上去毛绒绒、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围过来,争着看热闹,这个说:"什么呀,像个小刺猬?"那个说:"好像是个松果吧!"还有的说:"不对不对,一定是刺猬宝宝在睡觉呢?"这时阳阳忍不住了:"你们不认识它吧,告诉你们,他们是毛栗子,是我爸爸从虞山上带下来的。"听着孩子们的争论,看着孩子们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脑中油然生出一个念头:我们地处虞山脚下,正是栗子的产地,何不利用这自然资源,带孩子们认识一下栗子呢,于是产生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剥栗子的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材料:

1、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时鼓励幼儿想出一种或几种剥栗子取果实的方法。

2、幼儿自备各种手套、剪刀、小榔头、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①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②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师: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让幼儿猜一猜。

②再让幼儿分散操作,利用各种工具取出栗子果实。

③最后交流各自选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开来。

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脚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词,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3、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②问一问:有什么气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间的关系?这些粒子像什么?

⑤小结: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层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这层硬皮变成了绿棕色的软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刚出升的太阳、像小船等。

4、再次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师: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来动手剥一剥。

①你想请谁帮忙?

②剥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操作剥栗子,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剥好的栗子肉。

③讨论剥栗子肉的方法:

请手指帮忙,掰开栗子。

请小刀帮忙,切开栗子。

请剪刀帮忙,剪开栗子。

④请个别幼儿说说栗子肉的特征。

⑤小结:剥开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层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里面是黄色的肉。

5、品尝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①启发幼儿谈谈吃过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②品尝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种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幼儿对水的认识。

2、通过将不同材料投放水中,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不同物体落入水中声音大小及其沉浮现象。

3、让幼儿在玩水中产生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水盆,塑料盒,小石块,纸片,塑料球,硬币。小口袋等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水的特点,比较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材料的轻重体验沉浮的关系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1、让幼儿把手放入水中,感知水无色透明的特点。然后让幼儿双手捧水闻一下,体验无味的特点。再观察,水慢慢变少。感知水有流动的特点。

2、(1)将准备的材料依次放入水中。听一听不同材料放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引导幼儿自己多观察,多给他们自己主动发现的时间和耐心。

然后,让幼儿自己拿喜欢的材料往水里投放,自己主动发现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自己总结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结论: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的`声音大

3、(1)将同一材料从不同高度投入水中听一听声音大小

(2)让幼儿自己从自己想要扔下的高度往下扔,听听声音的大小。先让幼儿自己总结发现了什么现象,然后教师对幼儿的说法进行总结。

结论:同一材料,高处投入水中的声音比低处投入的声音大

4、观察不同材料,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感知材料轻重与沉浮的关系。

结论:重的材料会沉入水中。轻的会漂浮在水面

5、让幼儿收集整理材料。(锻炼他们收拾东西,整理桌面的能力)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教育。(用过的水要浇花。不要浪费水应该怎么做。让幼儿自己思考回答问题)

6、布置一个小思考题:轮船那么重,为什么会飘在海面上,而不是沉进大海里面呢?(小朋友们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同思考这个问题,明天老师邀请咱们班小朋友给大家一同分享)

《水池活动》教学反思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思考。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设计意图与反思

水池活动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水,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材料之一,于是就利用这一启发,进行大班的科学水池活动的设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乐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解放儿童的天性,本活动根据孩子的生活已有的经验,设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为此,我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石头,纸,泡沫,铁块,树枝等,所有尽可能丰富有价值的材料,教学刚开始,让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了解每个材料的特点,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以此让孩子懂得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点,在孩子进一步探讨,研究现,不同材料的沉浮情况,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身体力行,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1、游戏:摸口袋

师:①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觉怎样?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1、回忆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1、介绍规则。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照镜子游戏,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镜子也做什么动作,好吗?

2、游戏: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 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32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