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第一篇】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1和12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121班59人,122班60人,这连个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5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5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8、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2、根据教师提示理清文章结构。
3、深入思考:。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第三篇】
生:从标题来看,我认为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
师:很准确!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
生齐:闻一多先生!
(屏幕显示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
师: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
二、读清结构。
1.读准四字短语。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找出四字短语。同学们都找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和锲而不舍。
师:找得很准确!
生: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
生:我找到的四字短语有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生:我找到的是警报迭起、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和迥乎不同。
生:我找的有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
(屏显。)。
锲而不舍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一个词读两遍,开始-。
(生齐读,读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2.读清课文结构。
师:刚刚大家己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
生(齐):“说”和“做”。
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
师:“锲而不舍”是修饰-。
生(齐)::做的。
师:目不窥园-。
生(齐)::做的。
师:足不下楼-。
生(齐)::做的。
师:兀兀穷年-。
生(齐):做的。
师:沥尽心血-。
生(齐)::做的。
师:群蚁排衙-。
生(齐):做的。
师:潜心贯注-。
生(齐):做的。
师:心会神凝-。
生(齐):做的。
师:慷慨淋漓-。
生(齐):说的。
师:气冲斗牛-。
生(齐)::说的。
师:声震天地-。
生(齐):说的。
师:昂首挺胸-。
生(齐):做的。
师:长须飘飘-。
生(齐):做的。
师:这些词语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修饰还有一些区别,我们来作个梳理。
(分三组归类屏显。)。
生(齐)::做。
师(齐):学者方面。
生(齐):“做了冉说,做了不说。”
生(齐):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师:这样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也有关键句作了归纳。
生(齐):他“说”了就“做”。
师: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主要内容的连缀,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诸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
(生自主活动。)。
师:都找到了吧?谁来先说?
生:第7--9自然段是过渡段。第7自然段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接着第8和第9自然段,领起引出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内容。
师:过渡段,承上启卜。说得太好了!找得准还能加以分析!
生:我也找到了一处过渡的句子,首先是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这一句总结了上文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的内容。接着是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一句引出了闻一多先生做“校补”和“古典新义”的这些成绩。
师: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过渡句。
师:对!这两段就是总结段,你们找对了吗?还有总起段,哪位同学找到了?
生:总起句是第1,2自然段。“人家说了冉做,我是做了冉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卜下面就是围绕这两段展开的。
师:准确!同学们刚刚都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问不乏过渡段,第7--9自然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小部分中,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过渡句。你们看,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三、感悟形象。
生(齐):第3自然段。
师:咱们就来精读第3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从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自然段。先细读,冉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屏显。生研读。)。
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生:“他从唐诗卜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
师: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
感的人!
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厂”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师: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卜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师: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己经依稀在眼前了。卜面,让我们冉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
(屏显。生自主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师:差不多了吧?来,你写得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全神贯注地伏在案桌上,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灯光闪烁着,把闻一多先生高大的身影投射在了墙壁上。汗早己经湿透了他的衣衫,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时顺着脸颊滑落卜来,滴在纸上,他也无暇及此。
师:语言优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文字里,放大了一个细节-。
生(齐):汗珠滑落。
师:对,这里她还运用了课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
生(齐):无暇及此。
师:是的,除此之外,她在前面也运用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师:看来,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看,好的文字的确富有吸引力!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擦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
师:同学们注意到她用到的“时而……时而……时而……”这个句式了吧?这是什么句式?
生(齐):排比。
师:对,尝试运用修辞,语言就生动优美了!这里还用到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
生(齐):兀兀穷年。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古代典籍,认真地思考着。桌上的红烛发出微弱的光芒,把他伟大的形象映在了墙壁上。
师:你很动情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了。同学们觉得他写得好不好?
生(齐):好。
师:但是,好像有一个要求他没有完成。
生:没有用到文中的四字短语。
师:那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尝试着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好,接着说。
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
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
生:我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研究而沥尽心血的学者形象。
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一丝不荀的学者形象。
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形象。
师:还有谁继续补充?
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形象。
生(杂):词语、句子、想象……。
(生齐读第16--18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
(生自主活动。)。
生:敬佩。
(生朗读,感情平淡。)。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感情好像比较平缓,还是没有把敬佩的情感读出来。我觉得有些字词,特别是第is自然段中的,要读得}hl慨激昂一点!
师:哪些字词?
生:生死关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要不你来试读一下?
(生朗读得抑扬顿挫。)。
师:这里我们要读出糠慨激昂之感,但是像“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要读出一种大义凛然的味道。
(师范读。“昂首挺胸”重读,“长须飘飘”中“飘飘”延长。)。
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师:这种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你能否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轻笑不语。)。
师:那我们一起试读一遍,把决心的坚定读出来。
(全班朗读,读得坚定有力。)。
师:有点味道了!好,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理解?
生:“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我从这个句子里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
生(齐):一致。
师: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
生(齐):爱国情感。
师:澎湃的爱国热情。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冉读一遍第16--18自然段。第16自然段要读出气势,第17自然段要读出坚定,第18自然段要读出大无畏、大义凛然。
(生朗读,读得语势铿锵有力。)。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己经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闻一多。我们再找个同学来演读一下好吗?好,班长,你来!
(生演读得铿锵有力。师生鼓掌。)。
四、课堂检测。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读清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闻一多形象。那么,留在同学们脑海中的还有没有一些雅词美句呢?合上书,回忆一下。
生:诗性不作、群蚁排衙、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师:四个,希望你在以后能够把它们用起来。
生: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迥乎不同、}hl慨淋漓、锲而不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嗯,你记住了好多个!
生:一反既往、警报迭起。
生:“他,是曰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这两句从形式上看是-。
生(齐):对称句。
师:从内容上看,它是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既要读懂这样的闻一多形象,更要学会感悟形象的方法。这样,我们在读同类的文章时,才能很快地读懂、读好!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李春。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第四篇】
1.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领会并模仿文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确定记叙重点的写法。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谢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准备范读课文。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问题导读”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计若干个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文章。在问题的设计上,依据整体阅读的原则,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由浅渐深,由表及里,兼顾问题的开放性,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1_认真听老师的范读,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两部分;是用第七、八自然段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第一部分内容作了概括,接着指出“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七、八自然段衔接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学者”和“革命家”也呼应紧密。
3.自读课文,讨论: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六件事?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这部分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重点语句,说说这些语句中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师准备以下内容,讨论时评议归纳学生的意见: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第五篇】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