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37526

【导言】此例“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第一篇】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双基情况: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

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脑力资源共享;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

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第二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9月1日—9月6日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周

9月7日—9月13日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第三周

9月14日—9月20日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四周

9月21日—9月27日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第五周

9月28日—10月4日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六周

10月5日—10月11日

单元复习检测

第七周

10月12日—10月18日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第八周

10月19日—10月25日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第二单元

第九周

10月26日—11月1日

综合复习

第十周

11月2日—11月8日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9日—11月15日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

11月16日—11月22日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

11月23日—11月29日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第十四周

11月30日—12月6日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五周

12月7日—12月13日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十六周

12月14日—12月20日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第十七周

12月21日—12月27日

第四单元检测

第十八周

12月28日—1月3日

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第十九周

1月4日—1月10日

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第二十周

1月11日—15日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为核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五、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 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周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5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6周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7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8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9周 期中复习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周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

第四周: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考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33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