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荣誉发表时间 3662926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探索昆虫世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情感。

2、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

3、懂得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常用方法。

活动准备

蚕、蜜蜂、蝴蝶、蟑螂、苍蝇、蚊子、蚜虫等昆虫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

师:昆虫也有它们喜欢的食物,我们来看看它们喜欢吃什么。

二、开拓视野。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这些昆虫喜欢吃什么?

蚕吃什么?(桑叶)

蜜蜂吃什么?(花粉)

蟑螂吃什么?(杂食)

蚊子吃什么?(吸血)

蝗虫吃什么?(植物叶子)

蚜虫吃什么?(植物叶子)

果蝇吃什么?(水果)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出示昆虫图片)师:你知道哪些昆虫对人有害?有什么害处?

你知道哪些昆虫对人有益?有什么益处?

教师小结:有益的昆虫简称为益虫,有害的昆虫简称为害虫。蚜虫、苍蝇、蟑螂、蚊子、蝗虫是害虫,蜜蜂、蝴蝶、蚕是益虫。

害虫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叮咬人畜,传染疾病,例如:蚊、蝇、蟑螂。二是危害庄稼、蔬菜、水果、林木等植物,例如:蝗虫、蚜虫。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品、用品,例如蜜蜂、桑蚕等;有的益虫是害虫的天敌,可以帮助人防治害虫,例如七星瓢虫、蜻蜓等。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益虫,如何预防、消除害虫。

教师小结:平时不伤害益虫,制止伤害益虫的人。可以喷洒杀虫药,还可以除掉害虫生长的环境,例如消除积水,清除垃圾,使蚊蝇没有生存的环境等。

三、开心游戏:消灭害虫。

请几个幼儿戴上各种昆虫的头饰,扮演各种昆虫找东西吃,再请一个幼儿手持充气锤去找到害虫并“消灭”它们,被消灭的害虫要脱下头饰回到座位上。整个游戏限时30秒。

活动应变

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进行“昆虫吃什么”的调查,活动时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宣传画。

区角活动

表演区:将各种昆虫的头饰、充气锤等游戏道具放在游戏区内让幼儿游戏。

益智区:设计消灭害虫的棋类游戏,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学会区分益虫和害虫。

环境创设

互动墙:将昆虫的图片插到益虫区或害虫区,进一步学习区分益虫和害虫。

家园同步

请家长在网上帮忙搜集一些益虫和害虫的资料。

随机教育

鼓励平时不伤害益虫,制止伤害益虫的人,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消灭害虫的活动,如清除积水、勤倒垃圾等。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幼儿教育)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篇4

1、通过观察、对比、感知左右对称。

2、在理解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瓢虫装扮翅膀并体验装扮的快乐。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理解左右对称的表现形式,(即:左右图案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相同)活动难点: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小瓢虫

活动材料:

ppt、幼儿操作瓢虫、黑点粘纸、贴有数字(4、6、8、)的展示板

活动过程:

意图:引出话题

1、(播放ppt1、2)幼儿观察图片,感受舞会的欢乐气氛。

2、(播放音效)幼儿观察舞会上哪些昆虫没有来。

意图:初步感知对称1、(播放ppt3)提问:小蝴蝶怎么哭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过渡语:我这里正好有三件蝴蝶的衣服,你们觉得哪一件最漂亮最特别。

3、(播放ppt4)引导幼儿观察第二件衣服左右的颜色、花纹、位置。

4、总结:原来左边和右边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完全一样,这样的表现方式叫做左右对称。对称的图案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漂亮。

5、(播放ppt5)过渡语:谢谢你们我的朋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今天一定是舞会上最美丽的一只昆虫。小蝴蝶穿上对称的衣服,开心的飞走了。飞呀飞,小蝴蝶发现周围有许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们发现了没有?

意图:寻找对称

6、(播放ppt6)幼儿寻找图片中对称的事物,特别讨论两棵大树是否都对称。

意图:表现对称

1、(播放音效、ppt7)过渡语:是谁在花丛里说悄悄话?原来小瓢虫正在用小黑点装扮自己的翅膀,他们也想学小蝴蝶穿一件左右对称的衣服。(播放ppt8)看,小瓢虫的一只翅膀已经打扮好了,可是右边翅膀上的黑点怎么贴才可以和左边的翅膀对称呢?(关注黑点的数量、大小位置)

2、操作要求:出示小瓢虫和操作粘纸。我这里有许多大小不一样的小黑点粘纸,请你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小瓢虫,先看看它左边翅膀上的小黑点的数量、大小以及点子的位置,然后用对称的方法装扮它另一只翅膀。不要弄错哦!

引起小朋友操作的愿望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4、集体检验

意图:尝试分类 体验快乐

1、过渡语:小瓢虫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舞会。

2、引导幼儿根据点子送小瓢虫到相应的花盆。看看花盆上有什么标记?(瓢虫照片和数字)你的小瓢虫应该坐在哪里呢?请幼儿根据瓢虫的小点摆放。看看有没有小瓢虫坐错位置啊?

3、舞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倒计,迎接舞会的开始。

4、幼儿一同倒数,和昆虫一起狂欢跳舞。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及反思 篇5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

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6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