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9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语文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这篇课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全诗共 4 小节。在教学中我利用了第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插图初步感悟乡下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在第二课时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来感悟乡下孩子幸福充满乐趣的生活,同时也注重了想像能力的培养。但听过师父的评析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对黄鹂和野菊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感悟文本的时候铺垫没有做好。
2 、在 2 、 3 小节结束后的拓展练习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书上的插图,如果这时在出示小黑板的同时加上课本上的图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回答的也许会更精彩。
3 、对学生的提问目的性不够明确,这也造成了孩子发言的困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师过渡:要想知道这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①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②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③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①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③积累AABB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堂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③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一棵树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植树造林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快乐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文章,供学生阅读。
语文教案 篇4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1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 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 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2 生字组词。
3 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 生书写,师巡视。
5 示范写,讲要点。
6 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 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 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 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 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 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 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 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教程:
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 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 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 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 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
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表现 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虽身处他 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 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 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 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 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 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 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
1.叠词、叠句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语文教案 篇7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征,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这个小故事。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本课确立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生”“果”“里”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重点
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出示:插图2
师导: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听他在说什么?
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导: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师导: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
——找花生
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有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猜测答案,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小朋友真热心,都忙着给小松鼠找答案了,可花生到底是在地里还是被人偷了?小朋友不如做回小侦探,从小松鼠的话里找线索。)
2、了解课文情节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师: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学生想象
师: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
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
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
(“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
利用黑板中的图画,教师掀开泥土状的卡纸,里面露出颗颗饱满的花生。(也可通过展示)
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3、吃花生,学生字
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
(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
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
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4、写字指导“生”
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
学生练习、评价
师:选出我们小朋友写的最好的送给小松鼠留纪念,记下这美丽的时刻。
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5、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
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语文教案 篇8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1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习了生字,我想同学们一定急着读课文了,别急,大家先看一幅图。(出示黑板,画面内容为一棵在寒风中落光了叶子的小树。)
冬天来了,天多么冷啊!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呢?
读读课文,然后告诉我爷爷是怎样做的?
帮助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
大家再想想,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出示图2,内容为一棵长满了绿叶的小树。
小树在爷爷的帮助下度过了寒冬,春天来了,他长出了小叶,到了夏天,小叶变成了大叶子,他一直想谢谢爷爷,可它不会说呀,怎么办呢?
读读课文第二个自然段吧。
指名读。
你知道小树为爷爷做了什么吗?
什么是“绿色的小伞”?
自由读课文
(朗读感悟这一部分的设计我想体现以下几点:
1、坚持从读中悟,自读自悟的原则。
2、注重过程的趣味性。
3、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适度扩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1、一棵小树要长成大树可并不容易,需要人帮助还不能受到伤害,你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帮小树做什么呢?
2、让我们用彩笔画一棵美丽、可爱的小树,好吗?
(环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意识之一,本课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爱护树木花草的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是为了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环境意识而安排的。)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