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5篇
【导言】此例“《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一篇】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下面请同学们看三首古诗,猜猜看这些诗所描述的都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幻灯显示1:看诗猜节日
二、简介作者
幻灯显示2:汪曾祺简介(请一位同学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课文
教师读第一部分,请两位同学续读第二、三部分。
四、理清课文结构
1、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给课文的第一段,第二、三段和第四、五段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同桌互相讨论)
幻灯显示3: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在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时,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风俗?
幻灯显示4: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其中详细介绍的是哪几种?为什么要详细介绍?
……由对“十二红”的介绍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家乡的鸭蛋”。行文挥洒自如,闲适中透着严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
五、精读课文第二、三段,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幻灯显示5: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喜欢的句子,你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以上这些语言特色吗?)
2、学生再读课文第二、三两段。
六、简析课文第四、五段
家乡的鸭蛋不止是名气大,优点多,它同时也是构成家乡端午风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曾给许多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
提问:作者在写“端午的鸭蛋”时主要写了与鸭蛋有关的哪些趣事?
(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七、归纳本文主题
提问:从对端午风俗的回忆,对家乡、端午的鸭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充满童趣的儿时生活的怀想。)
八、看新闻,谈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则与我们的课文有关的新闻。这则新闻在去年曾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
幻灯显示6:新闻
提问: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什么感受?
九、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二篇】
17端午的鸭蛋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门méi( ) xiàn( )菜 jí( )贯 náng( )萤映雪
2.解释下列词语。
(1)肃然起敬:
(2)门楣
3.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
(2)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是什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4)“囊萤映雪”讲的是什么故事?
(5)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
阅读理解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成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成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成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成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成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③/。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单,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祥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成味,白嘴吃也可以。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用意是突出家乡咸鸭蛋的________________。
3.(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4.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画线句①给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②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美。
6.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7端午的鸭蛋
■积累运用 1.楣 苋 籍 囊2.略3.(1)文章可分为三个部 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第一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 (3)对家乡事物的难以忘怀是人类普遍的心态。儿时生活中的事物在成年以后都会笼罩着一层异样的光辉。 (4)略(5)略
▲阅读理解 1.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2.名声3.略4.作者的语言自然、生动,信口而出,让人倍感亲切5.典雅6.不能。这里“吱”字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
端午的鸭蛋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法与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教法可以采用导入──阅读──拓展的步骤进行,在学法上可以按照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的步骤开展,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三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
4.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5.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
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洗礼,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6.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7.课堂小结
8.作业
了解本地的民俗,写1篇练笔。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第四篇】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学习难点
学习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研讨、探究。
学习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中心环节是阅读和讨论。
教学程序
预习、朗读、质疑、讨论、作业。
特别说明:预习是课上预习
第一课时
预习课上预习(自主学习)
七项任务:
1.读课文,查字典处理生字生词。(工具书:《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等)
2.查找相关资料:作者、背景等。
3、详看课下注释,了解相关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
4、再读课文,同时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并概括各段段意(一为说话方便;二为理清文章思路。)。
5、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并作赏析,做旁批(一段)、眉批(一页)。
6、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7、写出自己的疑惑。
说明:
1、预习的阅读方式——主要是默读。(默读最有利于思考,多用默读,)
2、预习在课上预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收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接力朗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力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听的思考: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说明设计目的:
(1)检查预习概况,包括字词。
(2)进行朗读训练:通篇朗读,加强朗读。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
2、.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设计目的:锻炼快速整理信息的能力)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设计目的: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
三、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设计目的:(1)“用”课后题,由原来的二、三段扩展到全文,意在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2)继续训练朗读)
四、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明确:本题是一道发散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就可以。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随意”者,实际上已经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
五、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1.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1篇课文简介;
2.请你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或其他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
1篇课文学下来了,静坐反思,几多得失。有几点比较满意:
一、学生学得很愉快。虽然是初次见面,但课前的有效沟通,以及一些方法的交流,师生减少了许多陌生,多了许多默契,有效的沟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课堂学生参与面很广,回答积极,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二、学生能掌握一些学习记叙类文章的一般的学习方法,因为预习课的七项任务,不但适合本课的学习,也适和其他课文的学习,能以此教给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中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难以忘怀?”我设计了让学生用给定的句式:这是---------的鸭蛋,因为“----------”。前一问需要学生的概括能力,后一问则进一步锻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因为难易适度以及恰当的引导,学生做的非常好。
人常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确乎如此。尽管在这之前我非常认真的研究了教材,设计了教学,研究了学情,但依然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在备课时我就将“学习品味富有情致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作为学习难点重点了,在自主学习时,也作了必要的引导,但在课堂上学生对本文的语言品析的依然有些遗憾,汪先生的语言风格确实独具风味,恰当的使用方言及淡淡的幽默学商再反复读文后,能有较好地把握,但对其‘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确实知其然却不能准确地说出其所以然来,虽然能说个大概,但总感觉未尽如意。课堂上很是纠结,遇到这种时候,教师该怎么办呢?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为我不想过多的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所以也就没有做太多的讲述,也因为引导不多,所以感觉这一语言风格品的不够。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欣赏配乐图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吵嚷嚷!
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
三、默读课文感知
问:课文包括哪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学生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
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
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课件用超级连接,可以随着学生的思路走,当学生说到一点的时候再追问一下,带动所有的学生思考。把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发挥出来。提到1时问学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风俗是什么?他家乡特有的是什么?用图片展示。提到2时让学生找寻具体的句子读出情感并展示作者以思乡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提到3的时候让学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迹,同时体验自己的生活。
这个环节过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学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
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学生应该很快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构思,笔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语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这点可能学生很难苟同,那么就用一段话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是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引导学生去领会去寻找让学生在课文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时让学生去找寻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告诉学生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情趣的生活态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从而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读一读比一比(把它替换成较一般的表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学会欣赏作家的语言。
七、配乐快速欣赏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领会了一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和构思的方法后,静静地欣赏,我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何况选择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后加以总结:作者的文章传达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散文品一品这两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