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学设计实用2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湘夫人》教学设计实用2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湘夫人》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能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情感目标:把握湘君的追求精神,能辩证地看待其追求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落实与文章背诵。
2、难点:比兴的写法及辩证的思考。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过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已经成了屈原的旗帜,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1篇诗歌《湘夫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A、字词质疑解疑
B、内容梳理
文章主要写湘君的一系列行为,从这一角度来看文章的内容:
⑴望
⑵迎
⑶怨
⑷等
C、对文本作其它的常规分析
方式上,先由学生探讨交流,再明确:
①形象分析: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情。
②写法分析: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2、比兴。"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铺叙。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情。
③、主旨情感的探讨: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三)拓展与思考:
1、作者刻画这一形象,除表达对湘君的赞美之情外,还有别的用意没有?见教材思考题第四题。
2、作为读者,对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这一经典,你有何感悟?比如,如何看待湘君的等待?
歌德:永恒的女性,领我们飞升!
(四)作业:背诵巩固。
《湘夫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3、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写作背景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2、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3、文章简介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二、文章结构
《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①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②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的情景。
③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④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三、名句赏析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称子。《诗经》中写道齐国国君的女儿出嫁时“之子于归,百辆御之”可证。因为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愁予”,使我极度的悲伤;眇眇,望眼欲穿而又模糊迷茫看不清楚的状态。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所以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对这两句诗做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以之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诗文画等艺术珍品。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在他们的心中乃至作品中,所有的花都在一个季节开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树都在一个季节落叶,那就是秋天。其实,这两种理解是完全违背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每一天都有树叶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节甚至每一天都有花开。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它写出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一望无际景象如在眼前;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其一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快乐情绪;另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失落和愁苦情感。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美好的景观和畅快的心情是极其抽象的,而表现得悲伤失落情绪则非常具体,非常生动,表达的非常到位,所以也就非常感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都是极其具体而鲜明的意象。《湘夫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是这样。进而推广到几乎所有作家,他们对于高兴喜悦的感情,描写和表达的都极其抽象,描写痛苦和失落之情都极其细腻和有层次,极其具体和生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正是这种感情表达的早期范式和绝佳典型。
3、“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我们从《诗经》的《关雎》和《氓》等篇中就已经知道,当时涉及到男女爱情一般都在水边。而《湘君》、《湘夫人》更是以水为大背景,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这在民歌里面很多的。
4、“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句诗是这首诗中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外的第二个名句,表现了两情未通的单相思的苦闷,它与越地民歌《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的“不敢言”不是不敢说,而是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茝”和“兰”是两种花草。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