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2231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数学教案【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数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理解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关系式。

难点:理解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几何意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约2分钟)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角度测量、高度计算等),引出三角函数的学习主题。

2. 新知讲解(约10分钟)

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展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引导学生记忆并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约10分钟)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易错点。

4. 课堂练习(约10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讲解练习中的共性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三角函数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器材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高一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

则数量|a||b|cosq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a||b|cosq,(0≤θ≤π)、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1、向量数量积是一个向量还是一个数量?它的符号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q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q有可能为0、

高一数学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实质。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约2分钟)

通过复习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出集合运算的重要性。

2. 新课讲授(约20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实质和运算规则。

例题讲解:给出几道例题,教师边讲边练,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巩固练习(约15分钟)

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集合运算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器材

多媒体PPT课件

黑板及粉笔

练习册或作业本

2020高一数学教案【第四篇】

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 , ,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 , , , , , , ,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性质: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 ,可见,集合 ,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 ,并且 ,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或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 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 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 A ② A ③ ④A 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 A ,且A≠ ,则 A;

(2)如果 , ,则 。

例1 写出集合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 的所有的子集是 , , , ,其中 , , 是 的真子集。

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①“ ”与“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 R,{1} {1,2,3}

②{0}与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 {0}。不能写成 ={0}, ∈{0}

例2 见教材P8(解略)

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 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 不是 ;

(4) 的所有子集是 ;

(5)如果 且 ,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 与 不能同时成立。

解:(1) 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 与 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 的所有子集是 ;

(5)正确

(6)不正确。当 时, 与 能同时成立。

例4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 ;

(2) ; ;

(3) ;

(4)设 , , ,则A B C.

解:(1)0 0 ;

(2) = , ;

(3) , ∴ ;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习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解:(1) ;(2) ;(3) ;(4) ;(5)=;(6) ;(7) ;(8) 。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 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即A在S中的补集 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性质: S( 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 SA={2,4,6};

(2)若A={0},则 NA=N-;

(3) 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 表示。

注: 是对于给定的全集 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 ,当 时, ;当 时,则 。

例5 设全集 , , ,判断 与 之间的关系。

解:∵

:见教材P10练习

1、填空:

, , ,那么 , 。

解: ,

2、填空:

(1)如果全集 ,那么N的补集 ;

(2)如果全集, ,那么 的补集 ( )= 。

解:(1) ;(2) 。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五个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补集、全集,其中子集、补集为重点)

2、五条性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 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A≠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如果 , ,则 。

(5) S( SA)=A

3、两组易混符号:(1)“ ”与“ ”:(2){0}与

(四)课后作业:见教材P10习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8 34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