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75459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一历史教案设计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思想,切实贯彻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偏文兴趣班按计划完成历史必修①后半部分的教学及历史必修②的教学。在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学,期末考试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学,偏理兴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学。

三、具体教学举措

1、把握课改方向,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材不同于以往的通史体例,而是将历史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的形式编写,割裂了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时重历史史实的叙述,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及对历史史实的评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备课时力争做到深入钻研新、旧教材,对比新、旧教材的不同,力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历史体系。

2、群策群力,构建有效课堂

①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老师谈一谈对本周教法相关意见和看法,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握备课环节。

②在课堂教学上,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思考或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④每节课后由备课组老师互相交换教学心得,力争让课堂精益求精。

3、精讲精练,夯实学生基础

以《优化训练》节节练和单元训练卷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题目,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节节练上的题目要求大家平时完成,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单元训练卷主要用于晚自习的练习或考试。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前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四、加强备课组的交流和建设

1、切实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的合力。

2、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带动全组的教学,由海江老师多讲示范课、优质课,宋小英、潘延庭老师讲实验课、研讨课,并组织全组老师进行互评,促进组内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__老师设计相关多媒体教学课,在全组进行交流。

4、将历史教材的相关专题分配给组内的每一位老师,以一位老师为主体,并在采纳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教案。

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新版高一历史教案【第三篇】

神圣抗战的开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点课文,是前面学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从这节课开始至第12课,学生将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史。因此,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材结构:

----------------------------------------------------------------------------------------------------------------------------------------------------------------

--------------------------------------------------------------------------------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军的侵华罪行(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时间、经过、被杀人数)。 2、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来-的妄想,但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丢失了华北、 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4)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分析国民政府要抗战初期的功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看问题的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四)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难点是:对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二、教学教法:

高二历史说课稿神圣抗战的开始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我东北、华北、华东的侵略活动,说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二)讲授新课:

一、以图说文,介绍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的爆发。 在本目的讲解中,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来说明卢沟桥在军事上重要地位。并结合课件,简要讲述事变的经过和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抵抗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二、联系旧知识,认识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经过。 在讲述本目之前 ,应提醒学生注意标题中的“正式建立”这四个字,并引导学生回忆西安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的情况,然后分四步(即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结合课件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最后讲明其重大历史意义。三、讲、读、观察相结合,了解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在讲述本目之前,应向学生说明抗战一开始就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而本目讲的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将在以后讲述。接着讲述日本在占领平津之后,制定了三个月-的狂妄战略计划,以使学生对日本的全面进攻有一个总的了解。面对日本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结合课件,重点讲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在讲述淞沪会战中,课文中的小字部份宝山县城姚子青营守城殉国和谢晋元团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应让学生认真阅读。注意:在讲述淞沪会战结束,南京失守后,将教材放在最后面的“南京大屠杀”一目作为一个小点提前讲述,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时间概念上的连续性。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并结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份,要求学生记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被杀人数,从而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以使学生牢记这一深仇大恨。 在讲述平型关大捷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我方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在抗战的地位(即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通过演示课件中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八路军英勇作战的情况。同时提醒学生学生注意:尽管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太原会战是失败了(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中国军队指挥官、歼敌人数及在抗战的地位(即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战的激烈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同时了解尽管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徐州会战以失败而告终。 在讲述完武汉会战之后,引用毛泽东的话:“从一九三七七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那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都应受到崇敬和纪念。”对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作战情况作一个小结。 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军队一度英勇抵抗,并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却不断丧师失地,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因为国民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具体分析:片面抗战路线即不发动群众,单独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因为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和人民是对立的。它害怕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因此不敢发动人民战争。最后指出片面抗战路线的严重危害:使中国丢掉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三)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小结及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时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教案范文模板【第四篇】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

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

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

(五)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一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否则将被历史淘汰;二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知耻而后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的重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

二、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达成度

(一)从内容选取上看课程价值达成度

本书内容包含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集中叙述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

本册书按时间顺序、以章节体的体例叙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变迁。本书的主要线索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线索还有:三次殖民__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冲突。主干知识与支干知识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筑成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内容的选取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广阔画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再掌握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特点,从而掌握了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内容。

(二)从内容组织上看课程达成度

本册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繁难偏旧的编排,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以前的历史往往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学生从书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较僵化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书从内容选取上,增加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全貌,学生又可以从文学、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掌握那个时代,迎合了高中学生知识的个性多样性和知识的综合化需要。

高一历史教案【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偏文兴趣班按计划完成历史必修

1、后半部分的教学及历史必修的教学。

2、在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的教学。

3、期末考试前完成必修的教学。

4、偏理兴趣班完成必修的教学。

三、具体教学举措

1、把握课改方向,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材不一样于以往的通史体例,而是将历史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的形式编写,割裂了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时重历史史实的叙述,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及对历史史实的评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备课时力争做到深入钻研新、旧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不一样,力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构成完整而科学的历史体系。

2、群策群力,构建有效课堂

①在每周的团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教师谈一谈对本周教法相关意见和看法,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握备课环节。

②在课堂教学上,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思考或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本事,并进行情感教育。

④每节课后由备课组教师互相交换教学心得,力争让课堂精益求精。

3、精讲精练,夯实学生基础

以《优化训练》节节练和单元训练卷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题目,经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节节练上的题目要求大家平时完成,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单元训练卷主要用于晚自习的练习或考试。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前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四、加强备课组的交流和建设

1、切实抓好每周的团体备课,提高备课组的合力。

2、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带动全组的教学,由海江教师多讲示范课、优质课,宋小英、潘延庭教师讲实验课、研讨课,并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互评,促进组内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教师设计相关多媒体教学课,在全组进行交流。

4、将历史教材的相关专题分配给组内的每一位教师,以一位教师为主体,并在采纳其他教师的意见和提议的基础上构成统一的教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8 34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