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教案 >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0080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复习教案【第一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必修1》课本或教参,自己整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网络关系。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根据2018年江苏考试说明,化学计算的分值约占总分的12%。因此,值得重视。有些同学 考纲点拨

由于水平和时间关系,往往放弃计算,其实不是明智之举。近年来,计算考查难度下降,步骤简单,或许计算的数值有点繁琐,但计算的思维确实简单。

考查热点:

Ⅰ以NA为载体的计算;

Ⅱ守恒计算,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Ⅲ多步计算寻找首尾关系,多见于氧化还原滴定;

Ⅳ反应热和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和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Ksp等。

自主研究例题

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金属镁及其多种化合物。其中Mg(OH)2是制备镁盐、耐火材料和阻燃剂等的重要原料。已知:①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

②Mg(OH)2(s)=MgO(s)+H2O(g)△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从海水中获得Mg(OH)2工业上选择 NaOH作沉淀剂

(OH)2能用作阻燃剂主要因为分解吸热且生成MgO覆盖可燃物

C.工业上由Mg(OH)2制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2)已知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下:

pH ~

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5℃时,Mg(OH)2的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所呈现的颜色为。(3)达喜是中和胃酸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碳酸盐。现进行如下实验确定化学式:

实验一:取该碱式盐 g充分灼烧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 g;

实验二:再取该碱式盐 g使其溶于足量的盐酸中,产生CO2的体积为112 mL(标准状况);

实验三:向实验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 g白色沉淀。

①达喜中Mg2+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②计算达喜的化学式。

高考链接

例1(2018江苏高考第5题)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1molL-1的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 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 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乙烯中 键数为4

例2(2018江苏小高考第23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 g沉淀不溶。(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促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B.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CO32-)= molL-1,c(NH4+)c(SO42-)

D.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例3(江苏2009高考第20题)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⑴已知:2NO2(g)= N2O4(g)△H=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填字母)。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⑵25℃时,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的热量。则反应2 N2H4(l)+ N2O4(l)= 3N2(g+ 4H2O(l)的△H= KJmol1。

⑶17℃、,密闭容器中N2O4 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

molL-

1、c(N2O4)= molL-1。计算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⑷现用一定量的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制得已达到平衡的N2O4 和NO2的混合气体(17℃、),理论上至少消耗Cu多少克?

例4(江苏2018高考第20题)将一定量的SO2和含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和SO3浓度相等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例5(江苏2018高考第14题)某有机样品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经过滤得到10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A.乙二醇 B.乙醇 C.乙醛 D.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例6(江苏2018高考第13题)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

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

例7(江苏2018高考第20题)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l)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若溶液中,则溶液中 =。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取碱式碳酸镁,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和标准状况下 ,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自我检测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g CO2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NA

乙烯、乙炔的混合物中C原子数为NA

L1 molL-1Na2CO3溶液中含CO32-离子数为NA

乙醇和1mol乙酸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碳与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分子数一定为 NA

钠与足量的CO2和H2O(g)混合气体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时,/L的Na2CO3溶液中,Na+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氯仿中含有C-Cl数目为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的FeCl3溶液中有个Fe3+

与H2O反应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NA

二氧化硅中SiO键个数为2NA

D.在标准状况下,Cl2和H2的混合气升,光照后原子总数为2NA个

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均为 ② 含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 NA

③ 标准状况下, 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④ 25℃时,pH=13的(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

⑤ 10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数大于

⑥ 含有N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乙醇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A

CnH2n含有的共同电子对数为(3n+1)NA

CO2与1mol 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L的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NA 7.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 CH4(g)+4NO2(g)=4NO(g)+CO2(g)+2H2O(g)△H=一574 kJmol-1

② CH4(g)+4NO(g)=2N2(g)+CO2(g)+2H2O(g)△H=一1 160 kJmol一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g)+2NO2(g)= N2(g)+CO2(g)+2H2O(l)△H=一867 kJmol-1

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C.若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 CH4 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8.在密闭容器中,将 mol CO与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则该反应的△H0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 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

9.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K、沸点为588K。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如下:

(1)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50 80 100

溶解度(g/100gH20)

从FeCl3溶液中获得FeCl36H2O的方法是:。

(3)捕集器中温度超过673K,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4)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为时,Fe3+开始沉淀;当溶液pH为4时,c(Fe3+)= mol/L(已知:Ksp[Fe(OH)3]= )。

(5)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克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V 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SO2转化为SO3是在接触室(如右图)里进行的,中部是一个热交换器,它是由导热性能良好的管状材料(如铜管)制成。温度低的气体A从管外流过,上层催化剂反应后的热气体从管内流过,通过导热材料进行气体与气体的热交换。实验室里有很多实验也需要进行热交换(除直接加热外),如在进行气体和气体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玻璃导管,气体和液体热交换时,通常使用(填仪器名称),请你举一例有液体与液体热交换的化学实验(填实验名称)。

(2)某温度下,2SO2(g)+ O2(g)2SO3(g)△H=196 kJmol-1。开始时在10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g)和(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196kJ。此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___________;(3)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g)和1molO2(g),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a。若保持温度不变,以下列量作为起始量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SO2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填字母)。

A.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2molSO3

B.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

C.向体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 O2、 SO3

D.向体积为的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

E.向体积为的容器中充入2molSO3和1molN2

(4)某学生设想以右图所示装置的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O2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5)若通入SO2的速率为(标准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应维持50%,则左侧水的流入速率应为 mLmin-1。

11.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

(1)已知25℃时,Ksp(CaSO4)=。在溶液中加入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Ca2+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1。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已部分脱水的生石膏的组成(xCaSO4yH2O),做如下实验: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加热,经测量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则x:y=_________。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时间段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工厂生产印刷电路板后所得废液进行探究(生产原理:2Fe3++Cu=2Fe2++Cu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探究目的]

从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资料获悉]

①3Fe2++NO3-+4H+==3Fe3++NO+2H2O

②有关金属离子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Fe3+:~ Cu2+:~ Fe3+:~

[探究思路]

(1)先确定废液的组成及各金属离子的浓度;

(2)选择合适试剂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实验探究]

取几滴废液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后,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可知废液中除含有

Fe2+、Cu2+外,还含有Fe3+。

甲同学取10 mL废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 g;乙同学另取10 mL废液,加入某试剂将pH调至,使其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Fe2+、Cu2+仍留在废液中,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冷却后称重得 g。通过计算可知废液中c(Fe3+)= mol/L,c(Fe2+)= mol/L,c(Cu2+)= mol/L。

[交流讨论]

如何回收1 L废液中含有的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丙同学认为应该先向废液中加入w g铁粉[w =c(Cu2+)1 L 56 gmol-1],使之充分反应置换出铜,过滤,得金属铜。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并进行尾气处理,即可达实验目的。有些同学认为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请你评价丙同学的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不一定填满)

该小组同学根据讨论得到的合理方案进行操作,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方案内容略)

[拓展延伸]

请画出1 L废液中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与废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图像计算,当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g。

高三化学胶体教案【第二篇】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第一节

胶体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 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 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 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制某些胶体。渗析是一种分离操作,通过多次渗析或把半透膜袋放在流动的水中,可以使胶体得到更好的精制。

2.为什么有的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就成为高分子溶液,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散质颗粒太小与溶胶粒子相近,表现出溶胶的某些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高分子溶液可纳入胶体研究范畴。另一方面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又具有某些真溶液的特点,与胶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高分子溶液一般不带电荷,溶胶粒子则带电荷。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是它的高度溶剂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粒子不带电也能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当蒸发溶剂后,再加入溶剂仍然自动溶解。胶体溶液则不能由自动分散来获得,胶粒一旦凝聚出来,一般很难简单地用加人溶剂的方法使之复原。

3.胶体较稳定的原因:①胶体中胶粒体积小,被介质分子碰撞而不易上浮或下沉,凝析;②胶体中胶粒带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不易凝析出来。

4.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习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例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在1 nm-100nm之间 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 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 D.胶粒是运动的[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A)CaCO3和Na2CO(B)NaCl和KNO3

(C)CCl和水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答案]D [例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溴水和汽油

(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C)乙二醇和甘油

(D)鸡蛋清和甘油

[解析l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I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例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

[解析]从分散系角度来分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的分散质微粒是Fe3+和Cl-离子。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其中的分散质氢氧化铁构成的胶粒,分散质的直径要大一些。但两者加热蒸干、灼烧后,都会得到氧化铁。

[答案]C。

高中化学氯气教案【第三篇】

高中化学氯气教案

篇1:化学人教版必修一45分钟教案-氯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氯气的性质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氯是比较典型的非常重要的非金属的元素.(2)本节内容是学习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3)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4)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巩固。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盐酸,氯化钠以及氯化钠跟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

生活中见到的氯气,漂白粉用于自来水消毒也有等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教学目标: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了解cl-检验方法,认识氯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提高化学学习的自觉性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5)通过去氯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重点, 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

难点:氯气和水,naoh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5课时安排(1个课时)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中有丰富的盐类资源,如果把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起出来铺在地球表面可以使陆地升高150米。这些盐类主要是nacl,占%,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富集在海水的中元素——氯

思考,回忆之前已掌握的知识。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2页,阅读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思考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看书,思考,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ppt(根据舍勒制氯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还有氧化产物?

mno2 + 4hcl(浓)? mncl2+2h2o +cl2 ↑)强调反应原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氯气

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cl2↑

引发学生思考制备氯气的原理,巩固学生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ppt内容)”根据反应原理,你能设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吗?”

那么实验室是怎样的制取氯气的呢,我们来学习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翻到下一页ppt),大家可以看到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图,指着图片, 这个是发生装置,是固体跟液体加热,因此叫固+液(加热)型,以后看到反应是固体跟液体加热的,发生装置一般就是这个。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这个是净化装置:先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可以看到先洗气后干燥、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气体收集用向上空气法,可以说明什么呢?..尾气用naoh吸收。看看装配仪器的顺序及注意事项,ppt内容…

接下来同学们看一下这条新闻,思考氯气的物理性质。等下提问哦… 板书:二、氯气的物理性质(色,状,水溶性,密度,毒性):

(ppt内容).强调氯水跟液氯的区别。一个是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物和氯气的有毒性。

讨论氯气有毒,我们该怎样正确闻气体的气味呢?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就像书上的图片那样。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很容易得到电子说明什么呢?强氧化性,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ppt(推测…….),那到底氯气的性质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氯气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来证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氯气与钠,铁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当然氯气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比如cu,mg等。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na fe,cu,与氯气反应的现象,翻到下一张ppt…….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过渡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ppt内容,可以看到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板书,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点燃=2hcl.当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时,现象:爆炸,瓶口有白雾生成, h2+cl2=光照=2hcl.形成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这也是工业制盐酸的方法,可以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h2, p等非金属发生反应。注意烟和雾是不同的,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叫烟,由小液滴形成的叫雾。讨论: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ppt: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提问: 1)打开自来水龙头为何有刺激性气味?

(2)氯气溶于水为何有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氯气与水反应。板书: 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hcl+hclo..氯气溶于水生成了盐酸跟次氯酸,我们来了解一下次氯酸的性质, ppt内容:(弱酸性 1.酸性:h2co3 hclo(氯气+碱 == 氯化物+次氯)

比较漂白粉,漂白液,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不是它们都含有clo-,那么它的漂白作用应该跟clo-有关?我们来看看漂白原理:

日常 :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工业: ca(clo)2+2hcl = cacl2+2hclo、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漂白作用都是因反应生成有hclo.所以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那么,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干燥的氯气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吗?

前面我们学习了液氯与氯水的区别?一个是纯净物,只含有氯气分子,一个是混合物,那新制氯水跟久置氯水的区别?新制氯水中含有的成分:分子有哪些。离子有哪些,久置的呢?

ppt内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区别)得出: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并盛放在棕色瓶中,防止光照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以

篇2:高一化学氯气教案

《氯气的性质》研究课教学设计 [研究目标] 1、运用有效教学观念,从关注教学的预期目的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探索在物质性质教学中运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利于学习的实际问题,以激励学

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和谐互动,不断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赞扬、鞭策声

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工业制取漂白精的原理,了解次氯酸的性质。2、过程方法:按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探究原因,观察分析;反思创新的教学过程,培养学

生思考化学问题的习惯,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液的反应; [教学难点]

氯水的成份;次氯酸的性质。[教学方法]

1、用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融知识学习与

方法掌握于一体。

2、在氯水成份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的有效性。[教学程序]

1、巧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用“如何逃生和控制污染?”的具体问题,展开对氯气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2、从学生的分析、推测与实验验证过程中,一步一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对问题的顺利解决作为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二、教学反思

什么样的教学可以称为“有效教学”?经过学习、思考与实践,我的体会是: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与过去的常规教学方式相比,本节课不仅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反思预言、到知识与能力创新,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好地将知识的学习溶入到了对知识的探究和假设预言的过程中,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是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我们的教学关注点,即,获得知识的过程比一个所谓的结果重要得多!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如何在授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学得越多越无能(指现实生活中的低能现象)。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点,就是将课前的情景引入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知识的学习,及时得到应用,前后呼应,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有效性。“学以致用”,这是每个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共同追求,也是知识和科学的真正价值所在!第一节《氯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得以和谐、充分的发挥。[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前后关系

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本高一)中,卤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氯气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的典型的非金属单质,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节对氯气的性质、制法等进行的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是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氯碱工业等打下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亲历科学的历程。培养探究性及反思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运用知识的意识。③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3、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与碱的反应。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水的成分及性质。突破方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反思猜测;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初中阶段所学的氧气、氢气、酸、碱等性质,对非金属有一定的了解。高中第篇3: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

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

氯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和氢气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次氯酸的性质

[教学重点] 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和氢气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次氯酸的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㈠氯气的物理性质

(1)颜色cl2是黄绿色气体

(2)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3)溶解性常温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

(4)密度比空气重

(5)毒性有毒

㈡、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 cu 在 cl2中燃烧 现象:铜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水溶液为蓝色(浓度大时为绿色)方程式 :cu+ cl2 == cucl

2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烟。

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雾。

[小结] 氯气不但与铜反应,而且能与金属钠、镁、铝、铁等几乎所有的金属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的为最高价的金属氯化物。2、与氢气的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

方程式为: h2+cl2==2hcl

如果将cl2与h2混合光照将如何?

答:氯气和氢气混合光照时发生爆炸![思考题]

1、点燃h2(在o2或cl2中)之前应如何做?为什么? 2、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 3、与h2o的反应

(1)氯气溶于水,一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演示实验] 漂白实验

(2)hclo的性质及用途

a)不稳定性2hclo〓2hcl+ o2↑ b)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消毒 c)弱酸性:酸性小于碳酸

[思考] hclo有什么用途?答:hclo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织物。4、与碱溶液的反应

(1)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 o

氯气与石灰乳 ca(oh)2 反应

2cl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2h2o

漂白粉的制取:2cl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2h2o 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 ca(clo)2 +co2+h2o〓caco3+2hclo 2hclo 〓2hcl+o2↑

讨论:在使讨用漂白粉时加入少量盐酸或食醋可加快漂白速率,为什么? 本节课小结:

1、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氯水是一种混合物; 2、氯气能与金属、非金属(氢气、p)发生反应;氯气能与水、碱溶液反应

3.氯水很不稳定,酸性小于碳酸,但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织物。[课堂思考练习]

1.为什么自来水必须先

高中化学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学案 导学法 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导学案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学案导学”学案编写的原则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导学案”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编写好学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对象是学生,设计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学生怎样学的”,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其导学性。

3. 探究性原则: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对问题的充分探究下,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4. 层次性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了解)――深化(理解)――运用(巩固)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5.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操作运用

1.提前分发,做好预习。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上课前,教师收齐并浏览。这样可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及时检查,不断反馈。课堂讲解时,不断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上课注意力经常分散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下课后立刻收齐,教师抽查,发现有空缺的或填写错误的,及时要求学生修改,并给予必要的批评。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就不会再分心,听课更加专注,笔记会更加完整。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听课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3.定期整理,及时巩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定期整理学案,装订成册。一般以一章内容结束作为一个整理的周期,如章节内容较少,可合并整理。如发现学生的笔记有遗失,则要求尽快弥补。另外,开始时可每周利用一段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学案,和学生一起巩固,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复习的习惯,最终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定期整理和复习学案。

4.认真练习,认真反思。要用好学案最后设置的精选习题和学习反思。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后的习题,认真填写学习反思和体会,在收获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尽快地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将问题解决。教师也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1. 部分学生有照抄其他同学学案的现象。使用学案导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或认识不足、或学业负担过重,而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办法,致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学案导学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使学生参与学案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学案编制的水平有待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由以前编制“教案”转入“学案”编写,这里既有一个理念更新的问题,又有一个编写学案的技巧性问题。目前编制的学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个性化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是前提,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备课也是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重要一环。

高中化学教案【第五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演算。[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 ?? ? 2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例如:

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氢气的式量229,密度比空气的小。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小结]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mol。[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积比为2 :1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c.密度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3)混合气体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篇2: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16:3

4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

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

人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8 3000804